這個時代,日元兌英鎊的匯率約爲9.4:1,8億日元折算約爲8500英鎊,基本在雙方都能接受的範圍內,而且華東**要求以英法德美四國的貨幣支付,日本也沒有異議,畢竟日本要支付華東**的賠款,肯定是要向其他國家貸款的,只是具體的支付方式還需要商榷。
而雙方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在開戰之前,日本就己經在青島設立了領事館,按照雙方的協議,華東**也應該在日本設立辦事處,但華東**有意拖蹋,隨後日俄戰爭爆發,因此日本也就沒有理會,就一直拖到了現在。而戰爭結束後,雖然日本和華東**結下的樑子不淺,但也更有必要建立外交關係,這樣才能更好的瞭解華東**的動向。
至於經貿關係,則更有必要。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不僅獲得了2.3億白銀的鉅額賠款,而且還取得了和其他列強同等的關稅優惠政策,日貨進入中國市場只需交納5%的關稅既可不再負擔任何稅費了。日本國土狹小,人口資源均不足,因此中國一方面是日本大部份資源、礦產、原材料的來源,另一方面又是工業產品消售的主要市場,這也就造成了日本經濟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只是清廷太過軟弱無能,無法善用這個優勢。
不過這個時候日本對中國進出口貿易基本都是通過上海海關完成,一來有海運相通,而且基礎設施也十分完善;二來這個時候日本從中國主要進口的鐵礦石和生絲都能夠便利的通過上海海關出境。在舊時空裡,是從日俄戰爭之後,日本纔開始向東北地區滲透的,並逐漸將東北地區變成了自己的主要原材料來源。
但現在華東**控制了上海海關,而東北己經指望不上了,日本要保住中國的市場,要確保自巳的原材料供應,就必須和華東**簽定一分新的商貿協議。
時間不長,華東**提出的4條草案,己有3條基本達成了共識,但這個時候,日本談判團提出了一個新的條件,華東**必須將俘虜的日本士兵、戰場勞役人員以及人民軍在日本虜掠的人員全部歸還日本。
秦錚則表示,人可以交還,但日本必須支付費用,按一名士兵1000日元,戰場勞役及其他人員500日元計算,即爲贖俘費用。
人民軍俘虜的日本士兵到並不多,只有6.8萬餘人,不7萬,而戰場勞役人員到是不少,共計約23萬左右,共計約30萬,另外從日本虜掠的人口約有70萬,如果按照華東**開出的價碼,日本**再必須支付5億日元左右,才能將這些人全部贖買回去,那樣日本向華東**支付的賠款數額將比華東**開出的還要高了。
日本代表團當然不可能接受這個條件,因此伊藤博文堅稱在己經協商好的8億日元中,已經包括了贖俘費用,華東**再索要贖俘費,是沒有道理的。
而秦錚則一口咬定,賠款是賠款,贖俘費是贖俘費,兩者不可混爲一團,先前談好的8億日元只是賠款,而並不是贖俘費,因此日本如果想要回這些人,就必須支付贖俘費用,否則華東**絕不會放人,如果日本不贖回這些人,華東**相會對俘虜的日本士兵、戰場勞役人員,將進行審判,跟據他們在中國犯下的罪行,確定監禁服刑的期限,只有到了刑期滿之後才能夠釋放歸國;而從日本帶回來的那批人,他們都是自願來中國做工,並不是虜掠而來,但華東**會尊重他們的個人意願,只是要離開中國回國,則必須先以工代酬,將華東**運送他們來中國,以及途中的飲食等費用開支還清。
伊藤博文當然知道,秦錚嘰嘰歪歪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不想放人,當然這也基本在伊藤博文的意料之中,因爲伊藤博文知道,中國東北地區地廣人稀,估計是華東**想在日本獲得一批勞動力,開發東北地區,否則華東**辛辛苦苦的把人從日本弄到中國去幹嘛,因此要從華東**手裡將這批人要回來,可不那麼容易。
於是談判再度進入僵局,因此只能再度暫停下來,伊藤博文發電回日本請示,表示道歉和俘虜的問題成爲談判的僵持點,如果不做出一些改變,談判就無法完成。
日本**收到了伊藤博文的電報之後,也立刻展開了協商,雖然有少數人叫囂立刻終止和華東**的談判,死戰到底,但桂太郎、山縣友朋等**首腦人員的頭腦還是清醒的,知道日本根本打不起,而且能夠談成這樣也不容易,絕不能讓這次談判破裂。同時也祭出了天皇這面大鍋,和華東**談判是天皇的決議,誰敢置疑天皇的決定?
當然也有幾個腦袋裡全是漿糊的日本中下級軍官組織起來,跑到皇宮前去向天皇請願,要求天皇收回成命,結果被日本**以對天皇不敬的罪名,將這幾名軍官治罪,這才壓制住了終止談判的聲音。
而針對現在談判的僵持點,日本**經過了認真分析之後認爲,想讓華東**免費放人基本是不可能的,而支付贖俘費也不現實,雖然賠款的費用在日本**的接受範圍內,但也是一筆鉅額資金,當然是最好不要有增加,因此日本幾乎是不可能從華東**手裡把人要回來,只能放棄要回俘虜,換取華東**取消要求日本認錯道歉的條件。
不過寺內正毅認爲,戰場勞役人員,被虜掠的人口都可以放棄,但應該將俘虜的軍人贖回來。因爲這批軍人都是受過嚴格系統訓練,並有實戰經驗的老兵,還不少中下級軍官,甚致可能還有部份師旅級的軍官,這些都是目前日本軍隊中最缺少的素質,而且贖回這批軍人,還可以提振軍隊的士氣。而從經濟上說,如果要將全部人員都贖回來,日本當然負擔不起,但如果只將俘虜的軍人贖回來,則還是承受得起,畢竟被俘虜的軍人並不多,只有不到7萬人,也加不了多少錢。因此理應將這批軍人贖回來。
桂太郎也是陸軍出身,因此對寺內正毅的這個提議到是十分支持,山縣有朋就更不用說,有這兩位大佬支持,自然就順利在內閣中通過了。
收到了國內的指示之後,伊藤博文也沒有異議,畢竟他也知道,這批日軍確實是日本正需要的,國內的日軍實在是太缺經驗了,因此也按照國內的指示,向秦錚提出了新的方案。
而華東**經過協商之後,認爲這個提議可以接受,因爲是這批日軍俘虜確實不是很好管,絕大部份都是老兵,被什厶“爲天皇盡忠,七生報國” 之類的關食洗腦很嚴重,也不怕死,幾乎每隔幾天總有人鬧事,甚致攻擊管理人員,爲止己經槍斃了百餘人,受罰的多達1500餘人,但還是禁不住,而又不能將這些俘虜全殺了,乾脆放回去,還可以多換點錢回來。
雖然有人擔心,把這批日兵放了,會不會是放虎歸山,但夏博海、秦錚都認爲這種擔心沒有必要,畢竟只有不到7萬人,改變不了大局,何況這一戰之後,日本不僅損失慘重,還欠了一屁股的債,至少在10年內沒有再發動戰爭的能力,而10年之後,華東**也不會是現在這個局面。
於是秦錚又和伊藤博文展開了會談,又經過了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最終日本支付的賠款增加到8.5億日元,約合9000萬英鎊,換取華東**釋放俘虜的日軍士兵,並取消草本中的第一條。
同時日本也同意,在鴨綠江東岸30公里內,不建立任合軍事設施,做爲雙方的緩衝區,另外還允許華東**在鴨綠江上建橋,做爲華東**讓步的交換。這樣一來華東**在鴨綠江一線的防禦壓力也能大大降底,而且以後進攻朝鮮半島,也要容易得多。
而日本則承諾在3-6個月內,將賠款支付完全,雖然英法美德都願意爲日本提供貸款,但這麼一筆鉅款的信貸手續,也不是在短期內能夠完成,由其是這裡面還涉及到貸款的利息、低押等一系列問題的談判。
不過在日本全部支付賠款之前,華東**將仍然佔據着京都、神戶、大阪三地,但華東**也同意先從能登半島撤軍,以表示誠意。其實這個時候在能登半島上己經沒有多少油水可撈了,而京都、神戶、大阪則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崛,當然,華東**也同意,隨着日本分期支付賠款,也可以逐一退出京都、神戶、大阪,但日軍俘虜則必須等到日本將賠款全部支付完之後才能釋放。
於是經過了15天的談判,華東**和日本終於達成了一致的協議,於是正式簽定了【上海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