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

王海龍嚇了一跳,道:“這麼少嗎?”

黃哲道:“在第二個五年計劃中,會在青島造船廠擴建兩個能夠建造2萬噸軍艦的船塢,但這項工程大約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另外在大連興建造船廠、以及對上海的江南製造局進行改造,成立江南造船廠,都被列入141計劃,這幾個計劃如果完成,我們的造艦產能會有質的飛躍,在理論上可以達到同時開建6-8艘大型軍艦的能力,但大連造船廠還在選扯中,到可以投產建造大型軍艦,至少需要3-4年的時間,而江南造船廠的改造完成,也需要1-2年的時間,因此從產能的角度說,我們大批量建造大型軍艦,應該是在下一個五年週期。”

王海龍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些什麼,但還是什麼都沒說出來。

黃哲又道:“最後一個問題,是造艦的配套能力不足,造船工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業,有數百,仍致數千個配套的工業體系,不是有一個造船廠就能解決,在第一個5年計劃中,我們己經解決了大部份的配套體系,由其是在1906年,鋼鐵廠研發的2103型特種鋼,成功的解決了軍艦龍骨用鋼的問題,是一大突破,但目前有三個軍艦最重要的配套體系,動力系統、裝甲鋼、主炮,我們都沒有自主生產的能力。現在看來,我們和德國有協議,共同研發蒸汽輪機,現在己經到了正式裝船的階段,而按照協議,德國應該幫我們成立一個蒸汽機廠,不僅可以生產蒸汽輪機,還包括鍋爐、往復式蒸汽機,這個項目己列入141計劃,因此動力系統有望在這個5年週期內解決,但裝甲鋼,還有大口徑主炮,目前我們只能依賴於進口。”

王海龍道:“原來我們還有這麼多不行的地方啊,報紙天天吹這個突破外國的壟斷,那個成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都是騙人的。”

尚晉峰道:“當然不是騙人,只是我們需要補的課太多了。”

張威道:“有了蒸汽輪機,還要往復式蒸汽機幹嘛?”

黃哲道:“複式蒸汽機的技術成熟,成本低,在民用船隻上還是可以使用的。”

***道:“柴油機呢?我們不是己經有了柴油機廠嗎?”

黃哲道:“目前柴油機的功率都不大,主要還是用在車輛和小型軍艦上,而要用在大型軍艦上,至少需要15年的研發時間。”

王海龍道:“直接說吧,我們現在到底能夠建造什麼樣的軍艦,有設計方案嗎?”

黃哲點了點頭,立刻命人從會議室傍邊的準備室裡,擡出了幾幅圖板,掛在展示牆上。衆人一看,畫的是一型軍艦的平面、側立面、效果圖。

黃哲來到圖板,拿着一根指示棒,道:“這是我們設計的下一型戰列艦的圖紙,當然可以看作是干將級的改進行,主要的參數爲,全長爲139米,寬19.2米,吃水8米,預估排水量在13500-14000噸;主炮仍然是8門280毫米主炮,分4個雙聯炮臺,沿中軸揹負式結構佈置;裝甲是,主裝甲300毫米,,司令部和主炮炮塔350毫米,副裝甲帶和穹甲爲150毫米,甲板裝甲80毫米,動力和干將級一樣,最大航速爲20節,比干將級要少0.5節。”

王海龍道:“既然是改進型,那肯定是要和干將級有一些變化吧?改進之後和原來的干將級相比,倒底是有那些不一樣呢?”

黃哲道:“主要的變化有兩個地方,首先是航程,由於干將級戰列艦爲了滿足8門主炮的佈置,而在這個時代,12000噸的戰列艦隻佈置了4門主炮,因此只能在航程上進行妥協,干將級的載煤量只有900噸,最大航程是12節航速3600海里,在這個時代,這個航程只能算是港口保衛者的水平。不過我們在設計這一型軍艦時,並沒有遠洋作戰的要求,主要還是在近海區域內作戰,那麼這個航程劣勢的影響也就不大;但考慮到我們現在己經佔據了婆羅洲,將來海軍的活動範圍將包括整個南海地區以及爪哇海地區,那麼幹將級的航程不足弱點將會被擴大化,成爲最大的短板,因此新型戰列艦的貯煤量增加到了1300噸,航程也可以提升到4500海里,這樣也基本可以滿足目前我們海軍的作戰要求。”

王海龍連連點頭,道:“這個改進不錯,干將級其他的性能都不錯,確實就是航程少了一點。” 王海龍指揮過兩艘干將級戰列艦參加納土納羣島海戰,長途奔襲達5000餘公里,由於當時艦隊是以15節的航速行馭,結果兩艘干將級戰列艦在途中進行了兩次補煤,雖然當時海軍陣中有岳陽艦押陣,可以用艦上的雷達掃描周邊情況,因此沒有發生什麼意外情況,但在遠東戰爭結束之後,5艘現代軍艦都將逐漸退出一線,退到二線,那麼幹將級航程不足的弱點就會成爲艦隊的一大短板。

其實改進的戰列艦將航程擴大到4500海里也只能算是免強及格,要真正達到遠洋作戰,航程至少要提升到5000海里才行,不過目前華東**海軍的主要活動範圍還是在南海地區,雖然不算是在近海作戰,但也還達不到遠洋作戰的標準,因此這個航程也足夠了。

黃哲接着道:“第二個大改變是火力,當然主要是副炮的火力,干將級的副炮爲8座雙聯裝155毫米口徑火炮;和8座雙聯裝100毫米口徑速射炮,然後就是6座雙聯裝50毫米口徑速射機關炮。但根據艦上士兵的反應,這樣的火力層次拉得太大,在155毫米火炮和100毫米火炮之間,缺少120毫米口徑級別的中間火力;而存100毫米火炮和50毫米機關炮之間,也缺少75毫米的速射炮,這些缺限導致了干將級戰列艦在對付中近距離的目標時,顯得有些火力不足,我們以前的考慮是,簡化火炮的口徑,以降低後勤的壓力與軍艦的調度,但簡化後勤,是以不損害軍艦的火力爲前提,因此這一次改進,主炮和155毫米口徑副炮不變,其他火炮爲4座雙聯裝125毫米口徑火炮,4座雙聯裝100毫米口徑炮,6座75毫米口徑速射炮,6座雙聯裝50毫米口徑速射機關炮。這樣形成6個層次的火力佈置,當然俱體的效果還要看實戰的結果,畢競實戰纔是檢驗武器好壞的唯一標準。”

王海龍也連連點頭,干將級的火力層次相差太大,確實也是一個問題,雖然這樣一來確實簡化了後勤的壓力,但也造成了在戰爭中的無謂浪廢,如對敵軍3000噸以下的軍艦,100毫米火炮的威力有些不足,而155亳米火炮的威力卻又過盛,125毫米這個級別的火炮正好;而對付500噸以下的軍艦,100毫米火炮的威力就過剩了,50毫米口徑速射機關炮又差了一點,需要75毫米這個級別的火炮。

當然這樣一來原來命4級火炮變成了6級,後勤的壓力加大,軍艦內部的調度也更爲複雜,因此這實際就是一個取捨的問題,而俱體的利弊,只能在戰爭中去尋找。儘管穿越者對這個時代的軍艦發展方向都清楚,但這種細節卻都不清楚,需要積累相應的經驗,人民軍海軍在這些方面還有些幼稚。

這時王海龍又道:“干將級戰列艦和赤兔級裝甲巡洋艦是採用的同一艦型,也就是一型兩艦的思路,即然干將級戰列艦有改進型出現,那麼赤兔級裝甲巡洋艦有沒有改進型。”

黃哲點了點頭,道:“當然是有的。” 說着又命人換了一套圖紙,道:“這就是赤兔級裝甲巡洋艦的改進型,和新型戰列艦是採用的同一艦型,只是寬度少了一點,只有18.3米,吃水7.5米;估計排水量在11000-12000噸之間;主炮仍然是8門200毫米主炮,分4個雙聯炮臺,沿中軸揹負式結構佈置;裝甲是,主裝甲180毫米,,司令部和主炮炮塔220毫米,副裝甲帶和穹甲爲100毫米,甲板裝甲50毫米,最大航速22節,航程是12節5400海里。”

王海龍道:“這些數據從總體來看,也就是赤兔級略放大了一點,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戰鬥力也沒有明顯的增強啊,只有航程增加了400海里,不過增加了這麼一點航程,實際的意義並不大啊。”

由於裝甲巡洋艦和戰列艦的定位不同,活動範圍要比戰列艦大得多,因此對航程的要求比戰列艦要高,而且赤兔級裝甲巡洋艦的排水量超過了萬噸,屬於大型裝甲巡洋艦,也有足夠的噸位來裝納煤碳,設計的航程達到12節5000海里,儘管在巡洋艦也只能擺尾的,但也算是差強人意了。

第一六三章 慶賀大會第一六六章 回訪日本(上)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四三七章 政客(二)第一四零章 合肥見聞(四)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爭(中)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一四四章 徳國之行(一)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一八四 商務招標(二)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三三一章 海歸(二)第六章 無畏號戰列艦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一二八章 外調(二)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五百章 各方態度(三)第一九四章 訪問英法(五)第九章 村民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戰(一)第二三四章 訪日艦隊(五)第四十章 火炮陣地第五一六章 穆棱河之戰(十二)第四三二章 戰爭再啓(三)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八十二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上)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一七六章 南洋鉅富(三)第一七九章 護僑行動(一)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一六三章 外交之爭(上)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五二九章 談判(七)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七二一章 歸國(一)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戰(二)第五六四章 美國(七)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六五五章 遠東遠征軍(二)第八十七章 造艦競標(四)第五八一章 進攻瀋陽(五)第一五四章 訪徳使團(上)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二三一章 總結(上)第四零七章 旅順攻略(四)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五三九章 聯合軍演(四)第五二八章 攻佔哈爾濱(三)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第四二六章 停戰期(七)第一三四章 外調(八)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六五五章 遠東遠征軍(二)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四十三章 天津分治(一)第一五四章 回師第二五一章 八國聯軍分裂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六章 無畏號戰列艦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六一三章 朝見風波(五)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一八五章 護僑行動(七)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二)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四七四章 山海關之戰(三)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四十七章 登陸作戰(上)第二六四章 根據地(六)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五十二章 上海新區(五)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二十五章 錦州告急(四)第一七七章 南洋鉅富(四)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戰(十一)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