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外調(五)

但就這麼拖下去也不是辦法,如果華東**真的出了兵,那麼自已可就麻煩大了,就算是那時投降了華東**,也是陣前投降,這和自己主動去投降華東**的效果要差得遠了,因此袁世凱也想着,是再試探試探華東**,還是乾脆就將事情挑明算,儘管這樣做會令自己在與華東**的討價還價中處於被動局面,但也總比坐以待斃強。

而就在這時,朱爾典到天津來拜訪袁世凱,遊說袁世凱去南方開創新局面,並表示如果袁世凱願意去南方,那麼各國都會支持袁世凱,給袁世凱提供幫助。同時還可以運作袁世凱去南方。

聽了朱爾典的話,袁世凱也是又驚又喜,這到是一個拆中的辦法,首先是可以借這個機會,離開北京,不用陪清廷殉葬,而且他也認同朱爾典的判斷,華東**一但出兵,必然會首先統一北方,這是由於目前華東**的主要地盤山東、河南、東北等地都是在北方,因此華東**不可能先對南方用兵,這樣自己在這個時候去南方,確實可以大展拳腳,再開創出一番天地來,更何況還有各國的支持,其次是如果自已真的在南方再打下一片天地,也可以增加自己向華東**要價的本錢。

不過袁世凱畢竟是穩重的人,也不會聽風就是雨,朱爾典這麼一說就立刻答應下來,因此又向朱爾典瞭解詳細的情況,一但自已去了南方,各國研究能給自己提供多少幫助,朱爾典到也沒有隱瞞,畢競這種事情是忽悠不過去的,也就而袁世凱如實的回覆,現在法國駐漢口領事弗蘭正在招集各國商人籌集資金,另外各國的銀行也可以給袁世凱提供低息貸款,但俱體的數額可需要再協商,並且可以幫助袁世凱練兵、出售軍火等等

袁世凱聽完之後,心裡也有了底,於是向朱爾典表示,自己需要考慮幾天。朱爾典也知道,這樣重大的事情,袁世凱不可能一下子就決定,總需要時間來認真考慮,今天只能算是第一次接觸,因此像袁世凱告辭離開。

而朱爾典走了以後,袁世凱也開始權衡在這個時候去南方重頭再來的成敗得失,雖然留在北京肯定是死路一條,但在個時候去南方,是不是最佳的時機,畢競南方正在鬧水災,又和華東**的關係惡化,可以說是危機四伏,自己是否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去南方,要不要再等一段時間,等危機過去之後再動身也不遲;其次是袁世凱從小站練兵開始,兢兢業業,苦心經營了10餘年,才爬到現在這個位置,擔任的主要官職有,軍機處行走大臣、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練兵會辦大臣,雖然還不能說是獨掌大權,但也是權傾朝野,但他的基業大部份都是在北方,而這一走,北方的基業雖然不能說全部放棄,但也必是十去八九;而袁世凱在南方並沒有太多的資源,要重頭再來,是否能夠重振雄風呢?這兩個問題必須要弄清楚,才能決定是否去南方。

當然這樣重大的事情,袁世凱也不能一個人決定,因此招集自己的幕僚一起協商,而經過衆人協商之後,衆人一致認爲,儘管現在南方險入危機,但卻是危中有機,只有在這種危機的時候去南方,袁世凱才能夠有機會迅速在南方立足,只要是袁世凱能夠迅速的平定南方危機的話。

那麼要平定南方的危機也並不難,關建的問題其實還是在華東**的身上,只要是華東**無意佔領長江沿岸各省,只圖謀一個安徽省,那麼南方的危機就消下去了一大半,至於水災,則更不是問題,畢競現在水災的高峰期已經過去了,只要安置好災民的返家問題,也就能免強支應過去。何況還有各國的支持,應付起來並不算很難。

只要是華東**的大戰略是首先對北方用兵,那麼現在自然也就無意佔領長江沿岸的各省,因此自己去了南方,成功的機率還是很大的。畢競現在自已可也不是像在小站練兵時那樣真正的白手起家,那時自己雖不算是初出茅廬,但無論是名望、資歷、經驗、權勢也都遠不能和現在相比。更何況自己手裡還掌握着一支還算強大的軍隊。

雖然說自己去了南方,只能出任一方總督,論職位當然是遠不及現在顯赫,但好外卻有不少,畢競在北京任職,雖然位高權重,但畢竟是在天子腳下,暗流涌動,而地方總督不僅可以獲得地盤,並且遠離清廷的中樞,行事也會少了許多制肘,而且在各國的支助下,還可以重新招募軍隊、訓練人馬、擴充實力,一但華東**發動戰爭,自己可以在南方按兵不動,甚致是割據一方,先過兩天諸候的癮再說。

討論清楚之後,袁世凱也借回京之際,拜訪了朱爾典,兩人經過幾次勾通之後,大體達成了一致,於是朱爾典也開始運作袁世凱去南方。

這時在安徽省,發生了清廷貴族和日本的情報人員勾結,並利用紅蓮教爲掩護,對災民安置營發動恐怕襲擊的事情,接着人民軍出擊,發動了剿滅紅蓮教的戰鬥。

朱爾典利用這一事件,代表各國公使,向總理府衙門發送了一份外交照會,指出在長江流域發生的水災、動亂、戰爭等事情都己經嚴重的損害了各國的利益,因此各國一致要求清廷,採取有利措施,讓長江流域恢復穩定。

盡然這時各國都己收斂了許多,但畢競是數十年的積威,何況清廷也知道,各國害怕的是華東**,而不是自己,因此對各國的態度也不敢輕視,何況這時長江流域的地區也確實是太亂了,清廷也在考慮怎樣安撫長江流域的地區。於是慶親王和張之洞一起與朱爾典進行幾次會談,朱爾典對清廷提出了建議:派遣一位有能力、有威望、並且和華東**有比較良好關係的大臣到南方去主持大局,負責救災、平定動亂,和華東**談判,穩定局面,恢復和平等工作。

其實誰都可以看出來,朱爾典開出的這些條件其實就是爲袁世凱量身定造的,但清廷在這個問題上卻有些舉棋不定,猶豫不決,到是並沒有懷疑朱爾典有什麼陰謀,而是現在清廷也需要袁世凱,萬一袁世凱在南方有什麼意外,對清廷來說可是巨大的損失。

而拖了幾天之後,人民軍平定了紅蓮報,轉而進攻安徽省,這時朱爾典也有些沉不住氣了,一方面指使英國駐青島領事向華東**進行交涉,瞭解華東**的意圖,一方面又向清廷發出了最後通諜,聲稱如果清廷再不採取能讓各國滿意的有效措施,那麼各國將會與華東**合作,以恢復長江流域的和平。

這下清廷也被嚇得不輕,如果各國和華東**聯手,整個南方恐怕是都保不住了,因此才最終決定,任命袁世凱爲兩江總督,救災大臣,即日起南下上任,主持救災事宜。其實也就是滿足了英國的要求。而在另一條線上,各國商人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於是迅速湊齊了300餘萬兩白銀,於是朱爾典連夜趕來拜訪袁世凱。

這時袁世凱又道:“公使先生,現在只是不知華東**那邊是個什麼態度,我也不怕你笑我膽小,有什麼說什麼,如果這次華東**執意要攻佔整個長江流域,恐怕是我到了金陵上任,也無力迴天了,而且只怕連我這條命,也就交待在那裡了。”

雖然袁世凱判斷華東**的首要目標是北方而不是南方,但這畢竟只是自己的判斷,袁世凱自己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而且這次去南方也是一場豪賭,自已不將一切希望放在自己的判斷力上,因此有必要向朱爾典聲明一聲。另一方面也是暗示朱爾典,應該去做一下華東**那邊的工作,至少了試探一下華東**的態度。而且袁世凱也打定了主意,如果華東**的目標是南方而不是北方,自己乾脆就趁這個機會,主動向華東**投降算了。

朱爾典笑道:“袁大人儘管放心吧,我們己經通過外交途徑,和華東**勾通過了,他們的態度是無意擴大戰爭,佔領整個長江流域。不過也要求朝廷給他們一個明確的交待。”

袁世凱聽了,也有些安心,道:“如此甚好,不過這交待嘛,恐怕只有朝廷能夠決裁,我可決定不了啊。當然我到是可以在我兩江總督的職權範圍內,盡力給他們提供方便。”

朱爾典也點了點頭,道:“這個我也知道,我們也會再和華東**進行交涉勾通,不過我到是建議袁大人親自去和華東**面談一次,把各自的目標、條件、要求都確定了來,因爲這畢競是你們兩家的事情,我們可不能介入太深了。”

袁世凱道:“公使先生說的有理,好,我明天一早就去拜訪華東**,看看他們到底有什麼條件。”

第一三七章 渤海海戰(六)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之死(一)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四十二章 艦隊出發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動(九)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五十五章 艦隊匯合(三)第五零一章 輿論再變(四)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四一三章 旅順攻略(十)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賽(四)第四四五章 外交斡旋(二)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三五六章 徳國特使(四)第二七四章 戰爭開始(三)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一三七章 渤海海戰(六)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戰(上)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二九三章 漁人行動(五)第二十三章 錦州告急(二)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二二一章 青島戰役(五)第三九七章 談判(五)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一一八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四)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三七九章 對馬海戰(六)第四八一章 統一商界(三)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二十二章 接管濟南(十五)第八十章 水災(五)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九章 村民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二七七章 五人會議(一)第四五二章 新聞發佈(一)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區(四)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區(四)第一零九章 接管天津第六四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二)第一一四章 接管天津(六)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四一一章 北京攻略(七)第一二八章 分礦計劃(上)第二零三章 英國干涉(五)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十七章 接管濟南(十)第一百章 巡視(五)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賽(五)第二五四章 工作組(二)第三五四章 大戰之前(一)第五二七章 談判(五)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六零二章 西安之行(二)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一八八章 護僑行動(十)第四二七章 進攻北京(六)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一八五章 護僑行動(七)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六四二章 日本本土作戰(二)第三九七章 談判(五)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一三四章 渤海海戰(三)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六七七章 大獲全勝(八)第四二七章 進攻北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