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第二天,龔建陽才招集各旗盟部落的代表開會,協商各部的改制事宜。到了這個時候,各旗盟部落的代表們也基本只能認命了,畢竟打也打不過,逃也逃不掉,何況是連哲布尊丹巴八世也在會議上表態,全力支持庫倫**的決議,並稱原來的制度早就應該改了,華東**的制度纔是符合天意的正確制度等等。
雖然衆代表對哲布尊丹巴八世的表態誹議不己,但也明白哲布尊丹巴八世己經徹底倒向到華東**的那一邊去了,看來是除了接受華東**的條件之外,還能有什麼辦?有些親來的旗盟部落首領,這時想着回去之後,怎麼多保留一些財產;而其他代表則在想着,回去怎麼說服部落的首領,千萬不要和華東**對抗。
會議十分順利,而在會議結束之後,龔建陽就立刻組織工作組,到各旗盟部落去展開工作。
而歐陽隆興和陳金剛則帶領着部隊,離開庫倫,返回錦州。在返程的路上,到也沒有別的事情,歐陽隆興和陳金剛的主要經歷是寫戰爭的總結報告。人民軍對每一次戰爭的相關記錄都十分詳細,因此兩人的資料十分充足,經過協商,反覆的修改之後,等隊伍到赤峰的時候,報告就寫完了。
軍隊暫時在赤峰駐紮,歐陽隆興和陳金剛回到錦州,向指揮部呈教報告。不過兩人到達錦州時,收到了軍委的命令,錦州指揮部正式撤消,並通知歐陽隆興和陳金剛帶着總結報告去青島,向軍委彙報這次戰爭的情況。
錦州指揮部本來就是一個爲蒙古戰爭設置的臨時機構,現在蒙古戰爭己經結束了,因此指揮部被取消也是正常操作。而讓兩人去青島彙報戰果,則仍然是爲了裝甲部隊的運用情況,除此之外,單就這場戰爭而言,在軍事上實陳一基本沒有太大的價值。當然能夠到青島去直言向軍委彙報,不僅是極大的榮譽,而且對兩人未來的前途也是大有益處的。
於是接到軍委的命令之後,兩人也立刻起身,準備趕赴青島。正好這時錦州市的市長高瑾也收到了青島行政院的調令,將被調任到瀋陽任副市長,但要去青島接任委任述職,因此三人正好可以結伴同行。在葫蘆島港口上船,駛向青島。
雖然高瑾在錦州上任還不到兩年就離任了,在這個時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這次高瑾的調任,卻是有另一層原因的。
原來在人民軍佔領庫倫之後,清廷終於按奈不住,向華東**發出了談判的請求,並且提出了兩種談判的基礎,一是雙方的**合併,組成一個聯合**;二是清廷放棄北方的土地,遷移到南方,雙方以長江爲界,各自爲政,並達成和平協議。
同時英法美德等國的駐青島領事也頻頻向華東**發出建議,希望華東**能夠積極的迴應清廷的建議,以和平的方式解決華東**與清廷的矛盾與分歧,而不是戰爭,以避免造成人道主義災難,同時還表示願意擔任雙方之間的調解人等等。
另一方面,中國的各大報紙也都紛紛發表文章,呼籲華東**接受清廷的建議,舉行和談,和平解決、避免戰爭等等,當然有些報紙還不懷好意的發表社評認爲,華東**一向倚仗武力欺人,窮兵黷武,不會接受和平建議;不過也有報紙站在中立的立場認爲,華東**一向以維護中華利益而著稱,因此是有可能接受清廷的和平建議;也有部份報紙則認爲要想獲得和平,清廷必須拿出足夠的誠意來,畢競華東**在維護國家利益方面己經作出大量的證明,而清廷顯然在這方面還沒有足夠的證明。
華東**一向是重視輿論宣傳與導向的,並且也一直爲自己塑造輿論正面形像,而這次清廷的建議,顯然也開始重視輿論宣傳的作用,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首先儘管清廷是作爲弱勢的一方,但畢竟在名議上還是現在中國合法執政的正統**,而且清廷入關之後,己有260餘年的歷史,皇權思想在中國民間己根深蒂固,因此清廷主動提出進行和平談判,確實可以贏得不少的支持。
其次是中國社會普遍都拒絕戰爭,因此如果能夠和平解決華東**與清廷的敵對矛盾,不用打仗,當然是誰都希望看到的結果。另外華東**的土地制度也是有較大爭議的地方,而現在中國的輿論除華東**的管轄區之外,仍然是掌握在士紳鄉賢的手裡,他們對華東**的土地制度是相當的排斥,但也都知道,現在沒有人能夠阻擋華東**,但如果華東**和清廷議和成功,則有望避開華東**的土地制度。
即使最終的結果是雙方組成聯合**,則清廷必然會在這個**中有發言權,自然可以要求華東**在土地制度方面做出改變;而如果是南北分治,那就更好了,因此整個南方都可以避開華東**的土地制度,而北方雖然躲不過去,但畢競現在中國的經濟中心還是在南方,而且華東**的大部份領土都在北方,清廷僅僅只能控制份河北、以及山西、陝西這三個省。只能自求多福了。
可以清廷的和談要求一經提出,又有各國的支持,再加上輿論的推波助瀾,於是很快就形成了一股風潮,幾乎己經不容得華東**拒絕了。
果然,時間不上,華東**就公開發布了自已的迴應,表示華東**願意和清廷進行談判,以和平解決雙方之間的敵對局面,避免戰爭。但華東**只能接受以雙方組成聯合**爲基礎的談判,而拒絕南北分治,理由是中國自古以來是南北合一的整體,歷史上雖然會出現南北對持的局面,但都是暫時現像,最終都歸於南北統一,華東**決不會做國家分裂的罪人,因此絕不會選擇南北分治的方案;其實是華東**拒絕各國的調解與說和,因爲這次和平談判是中國的內部事務,而且中國人也完全有能力解決好自己的事情,因此沒有必讓外部國家參與。
華東**的聲明發布之後,又展開了輿論上的反擊,一方在發表支持華東**聲明的文章,任何企圖分裂國家,以及引入外部勢力的行爲都是賣國行爲,只有華東**的方案纔是真正的尋求和平解決目前的敵對狀傑丶,避免戰爭的正確方法。
也有文章指出,對清廷的誠意表示懷疑,認爲和平談判能否成功,組成聯合**,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清廷能否放棄自身的權力,因爲華東**的成功,己經證明了他們在治國理政方面的能力,如果雙方要組成聯合**,清廷必須心甘情願將權力交給華東**的領導者,讓他們全面負責中國政治事務,這樣中國的富強也就指日可待。但以清廷掌權者的心性,恐怕很難情願將手裡的權力交出來,因此和平談判能否成功,機率並不大。
顯然華東**的反應是清廷所預料未及的,因爲從慈禧的心裡來說,是希望選擇南北分治的,組成聯合**,不僅是清廷難以從中分到足夠的權力,而且慈禧自身都難以得到保全,畢竟她在名議上只是一個皇太后,而不是皇帝。慈禧原來的算盤是,在談判中就組成聯合**這一條故意不讓步,將談判引入到南北分治的方案中來,那知華東**一頂“國家分裂”的大帽子壓下來,徹底斷死了南北分治的方案,而且連各國也都排除在外,就是華東**和清廷一對一的談判,這樣談下來,清廷能夠得到什麼好結果嗎?
但現在輿論己經造出去了,而且華東**提出的要求也合情合理,並且得到了絕大部輿論的支持,因此清廷也不禁是有些騎虎難下了,如果這個時候拒絕,無疑是自己打臉,但同意華東**的方案,慈禧心裡明白,絕沒有什麼好果子吃,也是左右爲難。
清廷陷入了糾結,華東**卻還是按步就班的準備着,如果清廷接受了自己的條件,那就談,等談不成了再打;如果清廷拒絕,當然還是打。但打仗不僅僅是軍隊的事情,還有戰後的管理,因此這時華東**也要準備戰後接管北京、河北、山西、陝西等地的行政班子而挑選精兵強將。
瀋陽的市長、副市長都己被選入戰後的接管行政班子,因此高瑾這次被調到瀋陽,實際就是準備接替瀋陽市長的位置,只是現在瀋陽的市長還沒有離任,而高瑾暫時只能擔任副市長,同時也是借這段時間,熟悉瀋陽的情況,爲接任市長做準備。
由於瀋陽是省會城市,高瑾又實際是奔着瀋陽市長的位置去時,因此高瑾在上任之前,要先回一趟青島,接任行政院的正式委任,然後再到瀋陽去上任。雖然高瑾在錦州的任職時間不長,但在錦州的任上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政績,是行政院重點培養的對像,加上她的家族力量,取得了這個難得的幾乎等於是連升兩級的機會,如果不出大的意外,那麼她將是華東**第一位出任省會級城市的女性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