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

而另一批人則在王家查閱財目資料,瞭解王家寨現在到底有多少田產,並且在下午的時候,進行了簡單的實地考察,瞭解田地的實際情況、灌溉條件等等。

統計的結果是,現在王家寨一共有317戶人家,其中住在寨內的有208戶,住在寨外有107戶;人口數量爲1412人,其中男性爲738人,女性爲673人。不過有9戶人家有人在公審大會上受到處置,家裡其他的人口都被遷移到青島,實際只有308戶,另外還有14戶人家受不了王家的壓迫出逃,因此這14戶人家並未統計在列,只是將他們的房子封存起來,遷移人家的房屋留做其他用途,而如果出逃的人回來,則還是將房屋都還給他們。

另外,從帳本上來看,王家共計有田地3618畝,而除去出逃的人口,租種王家田地的人只有287戶,另有21家並沒有租種王家的田地,而是靠做一些小生意生存,在集巿上的那十幾家店鋪中,只有兩家租種了王家的田地,還有幾戶人家則是靠自己的手藝生活,比如打鐵、木工、泥瓦工等等。

到了晚上的時候,王勝招集工作隊的幾名主要成員一起開會討論分配土地的工作。

因爲根據統計,現在王家寨共有3618畝地,而有308戶人家,這樣算下來,平均每戶只能分到12畝地左右。而按照穿越者在天津施行的土地制度,是毎個成年人分5畝地,未成年人和老人分3畝地,平均一戶分配到的田產在20畝左右,而且根據計算,以天津地區的農業水平,一戶4-5口人的人家,至少要擁有20畝地才能夠在穿越者現在實行的農業稅收的情況下,保證正常的生活。山東地區的農業生產水平和天津地區差不多,因此現在王家寨的田地,顯然是不夠的。

另外,田戶的數量是根據王家的帳本統計,而由於時間不足,工作組並沒有對王家的土地進行覈對,因此帳目數量和實際數量是否名符其實,還不得而知。而且清代的一畝地,和現代社會的一畝地並不相同,現代社會的一公畝是666平米,而清代的一畝地標準是按一步寬、240步長計算,拆算下來大約是600平米左右。

這樣算下來,就算帳目數字無誤,那麼王家寨現有的3618畝地換算成現代社會的當量,只有約3260畝,縮水約在10%左右。而且還要從中再劃出一塊地來作穿越者的自營農場使用,因此王家寨的土地分配方式,顯然不可能釆用天津的標準。那麼到底樣分配這有限的土地,當然要認真的研究一下。

工作組的組員張運江首先道:“我有些不明白,如果按照我們的估算,一戶人家要20畝地才能保證正常的生活,那麼以前王家寨的老百姓是怎麼過的,我估計能租種20畝地的農戶並不多吧,而且我們的農租也要比王家寨低得多,真不知道王家寨的老百姓以前是怎麼活過來的?”

高世則解釋道:“正常的生活是指除了基本的生存條件以外,還可以保證一些其他的生活需要,比如買新衣服,添置新家當,小孩上學,還有偶爾買點肉改善生活等等。而基本的生存條件就簡單多了,只要保證不死就行,一個人就算每餐只吃半飽,也能夠保證活下去。另外還可以通過打短工,或者是額外收入來補貼生活,因此就算只種10來畝地,也是夠的。”

另一個組員馬賽道:“打短工還好說,這裡的農民還能做什麼額外收入?”

高世則呵呵笑道:“你可不要低估了中國農民的生存能力啊,他們會充份利用每一寸土地,你看寨裡的這些民屋的門前,門後,都零星的種了不少東西,大部份都是玉米、紅薯、土豆這樣的易生長高產量作物,就算只有幾顆玉米,也足以讓人支持下去了,農民可不是隻吃玉米粒啊,連玉米棒也會都吃掉,有時還能挖野菜吃,因此怎麼樣也能活下去的。”

馬賽道:“原來是這樣啊,我還說呢?這個時代的農民怎麼和舊時空裡的中國大媽一樣,也是見縫插針的種菜。”

王勝道:“這樣雖然是可以活下去,但活着的生活質量顯然是不可能好到那裡去,而且這也絕對不是我們的目標,在我們的治理之下,農民決不能這樣只以生存爲目標。”

張運江道:“但王家寨就只有這麼多地,還能怎麼辦?”

高世則道:“辦法當然是有,就是開荒,我看過周圍的環境,至少還能再開出5000畝左右的田地來,甚致是更多,不僅能夠保證王家寨現有的居民有足夠的土地,而且還能容納更多的農戶。”

張運江道:“開荒會不會破壞這裡的環境?我聽說在舊時空裡,就是因爲亂開荒,結果造成了生態平衡被打破,而大量的生態環境也遭到了破壞。我們可不能搞野蠻開發。”

王勝搖了搖頭,道:“環境現在應該可以不用考慮,我們首先的目標是生存和發展,如果連生存和發展都保證不了,還談什麼其他的事情。”

高世則也點了點頭,道:“保護環境,那是國家發展以後才考慮的事情,在舊時空裡,你什麼時候聽說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在大叫保護環境的,所以現在根本就不要考慮環境的事情,而且這個時代中國的環境條件好得很,稍微破壞一點也影響不大。”

聽高世則這麼一說,其他人也都不禁笑了起來,而保護環境的話題自然也就沒有人提了。

王勝道:“好了,開荒是肯定要進行的,但俱體怎麼做,是先按照天津的模式分配士地,這樣估計有超過四成的人家是分不到土地的,然後把這一批農戶組織起來進行開荒,還是把現有的土地先平均分給每一戶,同時毎一戶都參加開荒工作。”

高世則道:“我看還是全寨人一起行動爲好,每戶分十畝地,然後一起開荒,這樣對每一戶人家都是公平的,誰也沒有話說,而且還能保證每一戶的基本生活,如果組織一批人專門付責開荒,那麼這批人怎麼生存,還要我們支付他們工資。”

馬賽道:“但是一邊生產一邊開荒,會不會影響了正常的農業生產,而且每戶分到十畝地,我們的農業稅也比以前低,因此基本的生活可以保障,也未必會再有興趣去費力的開墾荒地,我聽說開荒要遠比種田辛苦。”

王勝道:“這個好辦,我們可以把分地和開荒掛勾,如果不願參加開荒,就不分給他土地,而且在開荒中不努力工作,也將收回分給他的土地,在天津我們就是釆用的這種方式,將分地和農村的基礎建設掛鉤,每一戶都要出人參加農村的基礎建設,甚致是政府的一些重要項目。”

高世則點了點頭,道:“這個辦法很好,農村的基礎建設,向道路、水利、還有堆肥場、打穀場,靠個體是沒法做的,確實需要組織集體的力量才能完成,因此在分地的時候就應該向農民們說清楚。”

這時張運江又道:“這樣做會不會對我們的聲謄不好,而且加重農民的負擔,也可能讓我們失去民心的支持。”

高世則搖着頭道:“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爲承擔徭役,本來就是中國古代農民的基本義務,而且不僅沒有報酬,連飯,還有鋪蓋都要自己準備。而參加我們的農村基礎建設,至少還要管三餐飯,一般的情況下,也會有工錢,這己經是很不錯了。而且這些工程本身也是爲了促業農村、農業的發展,也是對農民自己有利的。只是需要把握好分寸,一是這些工程都是要對農村、農業的發展有實質的利益,而不是什麼面子工程、形像工程。二是儘量安排在農閒的時候進行,而避開農忙的季節。”

王勝道:“爭取民心的支持,並不等於是沒有原則的對農民讓出利益,民衆對國家的基本義務必須得到慣徹,而且對民衆讓出的利益過多,對國家的發展並沒有好處,只需要將農民的負擔控制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另外就是要讓農民的生活質量比以前好就行了。”

聽王勝這樣說了,其他人也都再沒有意見,因此王勝道:“那麼就這樣決定了,我們馬上把決定的計劃寫成報告,發回指揮部,讓指揮部發到天津政府審批,只要得到了政府的批准,我們就馬上開始實行。”

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四七六章 山海關之戰(五)第六百章 濟南衆態(九)第一零六章 電報(下)第三六六章 餘波未平(三)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四九八章 各方態度(一)第四二五章 進攻北京(四)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五十七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八)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五四九章 土地改革(四)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三十三章 聯軍的實力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二三四章 作戰計劃(二)第一一八章 農村調查(四)第五六五章 陰謀(三)第四九八章 各方態度(一)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戰(一)第六五二章 撤僑(四)第四十二章 造艦計劃(六)第二五四章 工作組(二)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一四三章 北倉之戰(二)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一零五章 佈局海外(下)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五三六章 聯合軍演(一)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戰第五八七章 農場巡視(二)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三十八章 談判(中)第五十二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三)第三一二章 備戰(六)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二五一章 創業(四)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五五七章 接受談判(九)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來訪(十七)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二三零章 訪日艦隊(一)第五零一章 輿論再變(四)第一八五 商務招標(三)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三六一章 徳國特使(九)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三十章 出兵(三)第五十七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八)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四零六章 旅順攻略(三)第二十六章 接管濟南(十九)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一)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五二六章 談判(四)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三十四章 換裝(上)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五五八章 美國(一)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七十九章 軍事發燒友(下)第三一三章 錦州(一)第十章 備用計劃第三一六章 軍隊擴編計劃(四)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動(一)第二十三章 接管濟南(十六)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四七五章 外交爭鬥(四)第四一八章 遼河之戰(四)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二六一章 反撲(一)第三零二章 制定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