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李鴻章來訪(十二)

回到了利順徳飯店之後,李經方、張佩綸、薩鎮冰都聚集在李鴻章的房間裡,討論今天的會談內容。

李鴻章道:“你們看海外華人對這次談判的態度怎麼樣?”

張佩綸遲疑了一下,才道:“中堂,佩綸以爲剛纔夏司令的言辭雖然有些過頭,那是他們久居海外之故,對中華禮儀生疏,並非是有意對朝廷不敬,但其言也並不無道理,此番談判,我們確實是在局面上佔優,因此未可輕言割地賠款。”

李經方也道:“是啊,父親,既然海外華人信心十足,那麼不訪在談判的時候讓他們先去和各國談好了,若是真能談成不割地、不賠款,也未償不是好事,若是談不成,父親再出面緩和,稍作讓步,海外華人也就無話可說了。”

薩鎮冰也道:“中堂,卑職仍是武將,論理不該參與此事,但這些若是真能談成不割地、不賠款,也算是國家幸事。”

李鴻章微微點頭,他當然知道,這幾個人實際都是贊同海外華人不割地、不賠款的談判主張,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幾十年來,大清對外所籤的條約幾乎沒有不割地、不賠款的,屈辱之極,這次如果能夠藉助海外華人的勢力,能夠談出一個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來,確實是這幾十年以來從來沒有過的外交勝利。

其實李鴻章何償又不希望能和外國籤一個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來,畢竟以前那些割地賠款的和約,有相當一部份都是李鴻章出面簽定的,也擔了不少的罵名。現在李鴻章己是78歲高齡的老人了,自己也知道沒有幾天活頭,如是在自己晚年的時候能籤一份能夠揚眉吐氣的和約,也算是可以保全一個晚節。

不過李鴻章畢竟不是李經方、張佩綸、薩鎮冰可比,海外華人的理由固然是打着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堂堂正正,無可反駁,但李鴻章心裡清楚,海外華人的目標可不僅僅只在於此。海外華人己經在戰場上取得了不世的戰功,如果又在談判桌上再取得勝利,那麼海外華人在中國的聲望將會達到如日中天,如果海外華人僅僅只是圖這一個虛名,到還尚可,但海外華人顯然是志不在此。李經方、張佩綸、薩鎮冰都只觀注海外華人提出的談判基礎第一條,就是不割地、不賠款。而李鴻章卻注意到第二條,海外華人要求接管北京。李鴻章當然清楚北京的政治意義,一但海外華人控制了北京,就意味着完全控制住了大清的命脈,再加上海外華人強悍的戰鬥力,誰知道他們下一步會做出什麼事情來。控制清廷的皇室,挾天子以令諸侯?甚致是取而代之,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李鴻章當然還是忠***的,因此從他心裡來說,並不希望按照海外華人的步調來,而且如果對各國做出一些讓步,而儘快談成議和,那怕是割地賠款也再所不惜,只有不讓海外華人收以全功,並且讓皇太后、皇帝儘快回到北京,重新控制住都城,這纔是對清廷最有利的結果。這樣一來,海外華人最多也就成爲割據一方勢力,而對大清的整體威脅就要小得多了。而且將來大清還可以憑藉其整體國力來徐徐圖之,甚至逐步消除。

只是這其中的道理,只有李鴻章能夠理解,當然逃到西安的那個老太太或許也懂但,但李經方、張佩綸、薩鎮冰顯然都還是要嫩了一點。而這番道理,李鴻章也不好向他們詳細的解說,只好道:“只是朝廷並不會這樣想啊,朝廷的電報你們也都知道。”

夏博海可以毫無顧忌的說出“不能犧牲中華民族的利益,來維護一家一姓的私人利益”的話,但李經方、張佩綸、薩鎮冰卻不敢對清廷有所微辭,那麼現在的清廷己經落迫如此了,但畢竟清廷己有25o年的統治,己經根深蒂固了。

過了好一會兒,李經方纔道:“父親,事己至此,我們也多說無益,現在還是儘快將今天會談的內容給朝廷,由朝廷來決定。”

李鴻章點了點頭,也只能這樣辦,畢竟自己現在是不可能讓海外華人改變態度,於是道:“幼樵,這份電文由你來執筆吧。”

張佩綸點了點頭,道:“是。”頓了一頓,又道:“中堂,下午海外華人安排我們參觀他們的工廠,還去不去?”

李鴻章道:“當然要去。”

穿越者安排李鴻章一行觀察的工廠是剛剛成立紡織廠。

紡織業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產業,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前期的支柱產業,大量早期的蒸汽機都是應用在紡織業中,使紡織業由個體手工業向着機器化大生產方向展,並造就了大量的產業工人,而紡織業的展,又反過來帶動了機器生產、鋼鐵、煤礦開釆等工業後展,形成了良性的循環,並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高展。

儘管現在紡織業己經不再是新興產業,利潤己大幅下降,但布是每一個國家必要的日常用品,而且紡織業的門坎低、技術難度不高,容易上手,而社會需求量極大,既使是薄利,但也仍然有利可圖,叧外紡織業的女工比例偏大,對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解放社會勞動力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後展的國家中,仍然將紡織業作爲本國展工業化初期的主要產業。

這個時代的日本開始的明治維新,就是將紡織業列爲推動本國經濟展的主要產業,一直到明治維新進行了三十餘年的現在,紡織產品仍然是日本換取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到了19oo年,曰本的生絲出口量己達到世界第一位。不過日本紡織業的展,並不是依靠技術進步,或是企業管理,而是建立在對本國工人的殘酷壓窄的基礎上。

在中國,布和糧食、鹽並稱爲三大關係到民生的日常必用品,在古代中國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布、糧食、鹽都是可以用來充當貨幣使用的。而且天津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天津不適合展重工業,像紡織業這樣對技術要求並不高,而又關係到國民經濟生活的輕工業,更適合在天津建廠,穿越者自身,就需要大量的布匹,因此在穿越者的規化中,紡織廠將做爲天津的重點展項目。

紡織廠的位置就是原來的紫竹林軍營,穿越者剛剛佔領天津時,將軍隊駐紮在這裡,現在軍隊己經撤出,而軍營的建築比較寬大,用來做紡織廠比較合適,而且周邊還有許多空地,爲將來擴大紡織廠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不過現在紡織廠的機器設備雖然己經安裝、調試完了,但還沒有正式開業,就連一個正式的廠名都沒有,這時還在進行人員培訓,生產試運行階段,安裝機器的法國技師也都還沒有回國,仍然在紡織廠裡教導穿越者及工人使用這些機器設備。但這是到目前爲止,穿越者投入機械設備最多的一個工廠,也是第一個完全由穿越者自己創建的工廠,像其他如木材廠、車輛廠、玻璃廠、磚瓦廠、印刷廠等,都是穿越者收購的本地工廠之後進行改建的,因此讓李鴻章等一行人蔘觀這個還沒有正式開工的紡織廠,可以更好的顯示穿越者在創辦實業方面的態度和能力。

紡織廠的廠長叫田則楚,是第一批參加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項目負責人,因爲按照有基層工作經歷者優先的原則,天津這幾個工廠的廠長全部都是參加過新農村建設的人,而田則楚被任命爲紡織廠的廠長,原因在於他年輕的時候在一家紡織廠裡幹過一年。

原來田則楚的父母在舊時空裡都是某國營毛巾廠的員工,工齡都過了3o年,田則楚大學畢業以後,父母託關係讓他在毛巾廠裡做事,但田則楚在大學裡學的專業是工民建,和毛巾廠的專業完全不對口,只能幹一些體力活,而且田則楚也受不了毛巾廠的工作環境,於是只幹了一年就離開了毛巾廠,去了一傢俬營的建築公司,然後逐步做到穿越之前建設項目的工程管理人員。

雖然田則楚只在毛巾廠裡幹了一年時間,也不是乾的技術工種,但毛巾廠畢竟是紡織行業,而且田則楚的父母則都是在紡織行業裡幹了一輩子的工人,田則楚也算是從小就耳濡目染,沒吃過豬肉,總也見過豬跑吧,因此執委會才任命田則楚擔任紡織廠的廠長。另外還安排了15名穿越者在紡織廠裡工作,擔任各級管理人員以及技術工種,也是各工廠中穿越者最多的。

田則楚對這個任命也十分滿意,紡織業雖然不算是新興產業,但卻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行業,永遠都不會過時。而且紡織廠也算是國營企業,這可是有行政級別的,就算將來紡織廠排不上國家級的國企,但也能算是省級的國企,哪麼廠長的行政級別估計應該是局級,這已經是相當不錯的結果了,在舊時空裡,自己撐破天也就能做到一個項目負責人,局級幹部幾乎是不可能達到的目標。

秦錚領着李鴻章等一行人來到紡織廠時,由田則楚帶領他們一行在工廠裡參觀。

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一章 最終協商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五十六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七)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六七五章 大獲全勝(六)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五八九章 農場巡視(四)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二四五章 王家寨(七)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語(下)第五四三章 軍委完善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五)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擊(一)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區(十)第七十章 金融(一)第三六八章 餘波未平(五)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四九二章 歸附(下)第二零五章 懲罰行動(下)第二三六章 考察隊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二百章 英國干涉(二)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五七五章 力排衆議第二五七章 訪問(上)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七十七章 水災(二)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二零五章 懲罰行動(下)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五五九章 美國(二)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賽(六)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三一六章 軍隊擴編計劃(四)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一九三章 巴達維亞(一)第十章 備用計劃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二七四章 戰爭開始(三)第六八一章 結束戰爭(二)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五九一章 濟南衆態(一)第五六八章 進駐縣城(一)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一四一章 訪問(一)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二一九章 談判(一)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七十九章 陸軍編制(三)第一四二章 上海新區(六)第一六六章 回訪日本(上)第三六八章 餘波未平(五)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開(三)第八十五章 造艦競標(二)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一三一章 海軍假期(二)第三十章 市長上任(二)第四零三章 談判破裂(四)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四八一章 統一商界(三)第三零八章 備戰(二)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戰(四)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三十章 清室回京(四)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七十八章 陸軍編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