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一章 歸附(上)

bookmark

“秦政委,恭喜、恭喜啊,貴衆在山海關一戰,大破俄軍,不僅揚我中華之威,亦顯貴軍之勇略,實在是可喜可賀啊。”

秦錚也呵呵笑道:“中堂太過講,保家衛國,仍是我輩炎黃子孫之責,我們身爲炎黃之後,自然責無傍貸,這裡可不是說話的地方,到裡面去說話吧。”

說着,秦錚又向其他人招呼了一聲,讓李三傑代爲迎送,自己則陪同李鴻章,一起進屋在一間會客室落座。

人民軍在山海關擊敗俄軍的消息,在獲勝的當天上午,就由上海辦事處正式向外公佈,並在當天中午,從天津送來二千份【中華時報】加印的號外,正式報導了就在當天凌晨,人民軍乘船在高嶺鎮一帶登陸,與駐守山海關的人民軍前後夾擊,最終擊敗俄軍,獲得了勝利,同時也提到駐守山海關的清軍也和人民軍一道並肩作戰,一起擊敗俄軍。整個戰鬥的過程雖然報導得並不算細緻,但基本也說清楚了,並且還附有數篇社評,有的是盛讚人民軍的勝利,有的最斥責俄軍的侵略行徑等等。

雖然自從海外華人到達上海之後,一次一次的在上海造成轟動,但這一次依然再次引了上海各屆人員的興奮點,畢竟這次的對手可不是八國聯軍那樣的烏合之衆,而是悍勇善戰的強大俄軍,但海外華人再次獲勝,也證明他們確實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儘管目前還僅僅只是海外華人單方面的宣佈戰爭結果,不過此前海外華人多次宣佈自己的勝績而後來都得到了證實,因此並沒有人懷疑海外華人說謊。

而在隨後的兩天內,來到穿越集團上海辦事外向秦錚表示祝賀的人員、團體也絡繹不絕,畢竟穿越者在上海的存在己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了,取得了相當大的知名度,而且近段時間以來,穿越者從上海購買了大量的物資,自然也認識了不少上海各界的頭面人物,另外只要不是太笨的人就能夠明白,海外華人己經成爲中國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並且還俱有強勁的購買力,這樣的勢力,自然是人人都願意結交,而現在這個時候,正是和海外華人拉上關係、套些近乎的大好時候,因此不管熟不熟,甚致不管認不認識,都來向海外華人道賀。

對這些人員,秦錚基本都是親自迎接,一方面是保持海外華人謙和下士的作風;另一方也是藉機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而在今天,李鴻章也親自趕到穿越者的上海辦事處,向秦錚表示恭賀。

李鴻章的身份地位畢竟和別人不同,而秦錚也知道李鴻章這次親自前來,一定是另有事情要和自己商談,因此秦錚也扔下其他人,親自接待李鴻章。

兩人在會客室裡分賓主落座之後,秦錚才道:“中堂這次親身大架光臨,恐怕不是隻爲了向我們道賀吧,不知道中堂有什麼事情,儘管直說吧。”

李鴻章點了點頭,和海外華人接觸得己不少,因此互相之間的關係也要親近一些,而且他也知道海外華人說話較爲直接,不喜歡拐彎抹角,因此也道:“山海關一役,朝廷己然盡知,而貴衆如真有歸附之意,可以寫表上奏朝廷,以彰歸附之意,老夫可爲貴衆代爲上呈朝廷,如此朝廷也好安排欽差大臣,招撫冊封貴衆之功,安置貴衆定居樂業。”

秦錚笑了一笑,道:“中堂,這是要正式招安我們嗎?”

儘管早就知道海外華人說話直接,但聽了秦錚的話之後,李鴻章的神色還是有些尬尷。

原來穿越者正式公佈了獲勝的消息之後,李鴻章立刻在第一時間內給朝廷電,向清廷報告了這個消息,並且再次向清廷建議,儘快招撫海外華人,以安其心,亦可早日迴歸北京;而就在李鴻章的電報到西安的時候,駐守山海關的鄭才盛、富順、宋慶、馬玉昆等人也聯名向清廷電報捷,聲稱自己在山海關隨海外華人作戰,大破俄軍,斬3oo餘級,生擒5oo餘人,所得器械無數,俄軍愴惶北逃云云。

接到了這兩份電報之後,西安也是一片歡騰,畢竟擊敗了俄軍是一件大好事,但只有慈禱太后大失所望,在她心裡一直是昐望海外海人和俄軍並個兩敗俱傷纔好,而如果他們一定要分出勝負來,老佛爺是寧可希望俄國獲勝,而不是海外華人贏,因爲俄國畢竟是異國,縱然嬴了,大不過只是割地賠款而己,何況列強也不會坐視俄國在中國的勢力坐大,總還有周旋的餘地。

而海外華人贏了,後果就要嚴重得多,海外華人畢竟是前朝之後,並非清廷臣屬,自從迴歸以來,雖然多有戰功,但桀驁不馴,飛揚撥扈,對朝廷多有怨言,甚至狂妄自大、擁兵自重,素有割據之意,因此不可信任。只是從表面上看,海外華人確實是爲清廷立下不世大功,朝廷也必有重賞才行,但如果獎得輕了,恐怕會令海外華人不悅,而生出異心;而如賞得重了,又恐怕海外華人尾大難掉,其中的尺度把握、分寸拿捏,既使是向慈禧太后這樣的政壇老手也難以在一時作出決定來。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這些,慈禧太后到也不難決定,畢竟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先回歸北京,恢復大清江山的穩定,對海外華人也不妨以封以高官重爵,多加恩厚,先把他們穩住,然後再徐徐圖之,這方面慈禧太后還是有足夠的手腕,什麼摻砂子、挑拔離間、分而化之、拉一派打一派,應有盡有。

但讓慈禧太后猶豫不決的皇帝對海外華人的態度,自從海外華人的消息確定以後,光緒就一力主張要儘快招撫海外華人,並且委之以重任,外抗列強入侵,內圖變法革新,而且隨着海外華人不斷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光緒的態度也更爲堅決,並還得到越來越多的大臣支持。

對於光緒的心思,慈禧太后的心裡自然是如同明鏡一樣,無非就是想借海外華人的勢力來奪自己的權,其實在逃離北京之後,光緒就多次向慈禧請求,要親自回北京與各國進行談判,就是想脫離慈禧太后的控制,畢竟庚子國變的導火索是列強幹涉慈禧太后廢掉光緒的皇位,因此光緒的這些要求,也自然都被慈禧太后拒絕。

只是慈禧太后雖然可以把光緒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但如果海外華人介入之後,慈禧太后還能不能掌控局面就不好說了。畢竟海外華人和列強不同,列強畢竟都是外來者,而且都憑藉武力打過清廷,並迫使清廷割地賠款,無論是在官場還是在民間,對列強都有深刻的仇視情緒,因此慈禧太后決定藉助義和團來對抗列強,是得到了相當多的支持力量,就是反對的人,也不是對列強有好感,而且覺得義和團靠不住,事實也正是如此。

而海外華人卻大不相同,他們是打着華夏族裔、前朝之後,迴歸中華的旗號,這樣一來在官場民間,自然就要比列強更有歸宿感,而且海外華人迴歸以來,屢勝八國聯軍,收復失地,確實是給清廷上下出了一口氣,因此海外華人現在也基本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如果他們明確表示支持光緒,對慈禧太后來說,確實是相當大的威脅。

雖然到目前爲止,海外華人並沒有明確的表示自己的政治立場,但光緒畢竟是皇帝,那怕是一個傀儡皇帝,也佔據着大名議上的道德致高點,這也是慈禧太后的最大劣勢,而海外華人儘管己有多次指責清廷,但並沒有將矛頭指向那一個人,只是在慈禧太后看來,自己纔是清廷的實際當家人,因此海外華人指責清廷,那麼就是在指責慈禧太后自己。

另外海外華人也多次提到清廷需要進行變法革新,而當初的康有爲、樑啓之流,不也是要求光緒變法革新嗎?而要變法,就要求皇帝有乾綱獨斷之力,而皇帝能乾綱獨斷了,那麼自己又置於何地呢?因此如果不是康有爲、樑啓要搞什麼變法革新,慈禧和光緒之間也不會徹底鬧翻,以至於不可收拾。

而現在海外華人也要求清廷變法革新,那麼他們會不會也要求皇帝有乾綱獨斷之力,海外華人可不是康有爲、樑啓這樣的書生之流可比,他們不僅是一個團體,而且還有強大的實力,連列強都不是對手,如果真的將他們引入朝廷,會不會引狼入室,自掘墳墓呢?只是慈禧太后的這一番心事,沒辦法去和別的大臣說明,包括慈禧太后最親信的榮祿。

不過就這樣拖着也不是辦法,因爲現在海外華人的勢力己成,而且又佔據了北京,局勢比人強,說得難聽一點,就是招撫也得招撫,不招撫也得招撫。因此慈禧太后思來想去,只能依李鴻章的建議,下令讓李鴻章安排海外華人的上表歸附事宜,當然也含蓄的表示了慈禧太后的擔擾,相信以李鴻章的精明,應該是能夠明白自己的苦心。

感謝書友喵了個咪36的紅包

第七章 移交第一七六章 德國之行(八)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二四五章 天誅(二)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亂(五)第二四五章 天誅(二)第六十五章 艦上見聞第五六九章 進駐縣城(二)第五二五章 談判(三)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六四三章 日本本土作戰(三)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二一八章 青島戰役(三)第六十六章 工業(三)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五二五章 談判(三)第四十六章 錦州之戰(四)第一零五章 電報第二六九章 進城(五)第二四九章 鑑定圖紙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二二四章 舞會(上)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二三一章 訪日艦隊(二)第一五一章 新農村建設(二)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二一零章 奇襲威海衛(四)第五四四章 鎮南浦登陸(四)第三四七章 財政工作報告(四)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動(一)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會議(三)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二一三章 爪哇之戰(三)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一四三章 訪問(三)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二一三章 奇襲庫倫(七)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九章 俄國求和(下)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五五一章 土地改革(六)第三十二章 市長上任(四)第三八四章 對馬海戰(十)第四零三章 談判破裂(四)第五七五章 談判(三)第一二二章 學校第二八一章 旅順口作戰(一)第十三章 五年規劃(四)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四六八章 迎擊俄軍(五)第一六二章 農業部的運作(三)第三三六章 李鴻章來訪(十三)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五四七章 鎮南浦登陸(七)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亂(六)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三十四章 年度總結(四)第三五零章 上海警戒(三)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一三八章 合肥見聞(二)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十四章 艦炮發威第三十二章 年度總結(二)第三十四章 年度總結(四)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四十二章 艦隊出發第三十三章 聯軍的實力第一五八章 對日談判(三)第九十八章 巡視(三)第三三九章 李鴻章來訪(十六)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第三五六章 徳國特使(四)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二五零章 美國艦隊來訪(上)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賽(七)第二六七章 根據地(九)第七十九章 水災(四)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四十二章 出擊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五十六章 殲滅(一)第二零六章 戰爭規則(一)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撫(十一)第四十二章 造艦計劃(六)第五五四章 土地改革(九)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二百章 英國干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