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爪哇之戰(二)

在人民軍的猛烈打擊之下,土著軍隊被迫只能再次向另一側的密林中撤退,畢竟這時如果還繼續留在大道上,基本就是死路一條,因此儘管在另一側的叢林中似乎也有埋伏,但似乎動靜不大,反正如果左右都是一死,那麼先躲一會兒再說。

而密林中除了幾次爆炸之外,到也沒有其他的埋伏了,因此最終大部份土著士兵還是躲到密林中,不過人民軍到也沒有過份緊逼,畢竟這一仗的目地已經達到了,而且在叢林中作戰的偶然性太大了,也沒有必要緊追不捨,於是人民軍只追了3、40米,就停止了追擊。

這一仗的時間並不長,只進行了不到40分鐘就結束了,而人民軍經過簡單的統計,共計約擊斃了160餘名土著士兵,另外還有約150名受傷的土著士兵倒在大道邊的地上,而人民軍自身無一陣亡,只有7名戰士受傷,農場護衛隊有4人陣亡,16人受傷,另外還有一部份土著士兵死在叢林,或是受傷逃進叢林裡,沒法完全統計。不過就是這樣,這也是一場十分完美的勝利了。

姜海東對這一戰的結果也十分滿意,於是立刻下令,傷兵進行簡單的治療,帶上陣亡人員的遺體,馬上從戰場撤離,返回農場。

對受傷的土著士兵,人民軍既沒有殺死,也沒有俘虜帶走,而是將他們留在當場,自生自滅。這一次出戰,人民軍是輕裝上陣,當然是不可能抓俘虜,而留着他們不殺,到也不全是講人道主義,也是有意給土著軍隊,甚致是荷蘭聯軍增加負擔,畢竟土著軍隊不可能丟下這些傷兵不管,如果他們帶着這些傷兵去和荷蘭軍隊匯合,肯定會給荷蘭軍隊帶來不小的負擔。

人民軍撤離之後,又過了約大半個小時,逃進密林的土著士兵才都陸陸續續的轉回來,又問過傷兵,才終於確定人民軍是真的離開了。於是土著軍隊這才重新聚集,收容死者的遺體,並且給傷者進行簡單的治療。而下一步的去向,經過幾名首腦人物的協商之後,還是決定到巴達維亞去和荷蘭軍隊匯合。一來是己經走到了這一步,離巴達維亞只有不到30公里,怎麼樣也要去碰個面;二來是還有不少傷員肯定是堅持不到回部落了,而趕到巴達維亞,可以先讓傷員得到治療。

於是土著軍隊就地掩埋好了死者,又帶上傷員,整好隊伍,並重新出發,繼續趕奔巴達維亞而去。

這時荷蘭殖民軍隊和部落聯軍已經開出了巴達維亞,在預定的陣地集結,並且構建防禦工事,司令部設在距離農場約18公里的一個土著小村裡,而荷蘭聯軍陣地的距離農場大約有12公里。

荷蘭軍隊的戰鬥力雖然不怎麼樣,但軍隊的結構卻是和英國一樣,典型的重海輕陸,因此整個爪哇的最高軍事長官是由海軍司令官赫爾維格,自然也是這一場戰鬥的最高指揮官。不過赫爾維格畢竟是海軍軍官,對陸戰並不精通,而俱體負責戰術指揮的,其實還是兩名陸軍軍官,陸軍上校馬丁內斯和範德維特。由他們兩人率先領軍出城,在城外佈置防線陣地,設置司令部。

兩天以後,赫爾維格纔到達前線的司令部。不過還沒等他坐穩,就收到了兩個壞消息,有兩個土著部落在半途遭到了人民軍的伏擊,共計陣亡了約400名士兵,而傷兵多達500餘人,其中受傷較重,基本失去戰鬥力的土著士兵超過200人。

在戰鬥還沒有正式開打之前,竟然就連吃了兩場敗仗,減員超過600人,也令赫爾維格相當惱火,雖然兵力的減員並不對聯軍傷筋動骨,但對全軍的士氣來說,卻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爲這兩個部落到達陣地之後,遭遇伏擊損兵拆將的消息也很快就在全軍傳開了,還有不少土著看到大量的傷員。這也讓不少部落大爲震驚,失敗總是會打擊人的信心,於是有一些部落心裡也在盤算,是不是趁早回去,別打這一仗了。

但對荷蘭殖民政府,對赫爾維格來說,這一仗都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無論怎麼樣都必須打下去,因此必須要將各部落進行安撫鼓動,否則這一仗根本就打不嬴。

於是赫爾維格立刻招集各部落的首領要議事。等衆都到齊之後,赫爾維格再次向他們程明利害關係,而且十分坦誠的表明,如果這一戰聯軍打輸了,那麼荷蘭殖民政府必須會向華人讓出大量的現實利益,政治權力等,而爪哇華人本來就在經濟上佔有極大的優勢,又有華東政府的武力支持,以後必然將擺脫在爪哇的地位,凌架在爪哇的土著之上,那麼以後的爪哇就不在是爪哇人的爪哇,而是華人的爪哇。如果衆部落不想被華人壓制住,那麼唯一的一條路就與荷蘭殖民政府齊心協力,一起擊敗人民軍。

這一番話果然把衆部落都給震住了,因爲每個人都清楚,土著部落是不可能對抗華東政府的強大武力,那時爪哇土著就只能淪爲三等人了。這當然是每個部落都不願意接受的結果,因此只有依靠荷蘭殖民政府,擊敗人民軍,才能保住現在爪哇土著二當家的地位,於是沒有人再提回家的事情,而是都老老實實的協商對人民軍的作戰事宜。

見衆人都被自己的一番言語打動,赫爾維格也不由得精神一振,不過他也知道只靠這樣的威嚇是不夠的, 要想提振土著軍隊的士氣,必須要一些利益刺激才行,於是赫爾維格又作出承諾,擊敗人民軍、攻破農場以後,除了殖民政府的獎勵之外,可以任由各部落隨意搶掠,所得的財物均爲各部落所有,因此在戰爭結束以後,除巴達維亞以外,凡事張家的產業、財富,也都可以任由各部落搶掠劫奪。

果然,聽了赫爾維格的這個承諾以後,各部落的首領們也都不由得精神大振,因爲張家是爪哇公認的鉅富之家,產業幾乎遍及全島,如果可以搶奪他的財產,對各部落來說肯定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儘管前題是要擊敗人民軍,但也確實讓各部落都精神大振,畢竟有個盼頭。

其實赫爾維格也知道,由於這一次張家己是明顯的站在支持人民軍一方,因此一但荷蘭聯軍取勝,張家基本不可能在爪哇立足,而這時在巴達維亞城裡已有不少商人盯着張家的產業,只等戰爭結束,當然是荷蘭聯軍取勝,就會下*奪,就連總督都出面組成了一個“張家產業處理委員會”,協調處理張家在爪哇以及其他荷蘭殖民政府範圍內的產業。

而現在赫爾維格承諾各部落搶掠張家的財產,肯定是會引起衆商人的不滿,荷蘭也是以商立國的國家,商人的政治能力極大,可以左右國家的決策,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擊敗人民軍,如果不能擊敗人民軍,那麼一切都沒有用。而要擊敗人民軍,就畢竟把這些部落穩住,並且讓他們多多出力。

見衆人的興致都起來了,赫爾維格也決定趁熱打鐵,既然各部落都已經到齊了,那麼就事不遲疑,明天就向農場發動進攻,力爭一舉拿下農場。這個時候,各部落自然都不反對,而且就算有一二個部落有異議,但在這個場合下也說不出口了。

戰術部份是由馬丁內斯上校負責,俱體的分配方案是分爲三路進還,由荷蘭殖民政府軍隊負責正面進攻,由部落聯軍第一軍進攻左翼;部落聯軍第二軍進攻右翼,部落聯軍第三軍爲預備隊。

佈置完戰術之後,馬丁內斯又進一步解釋選擇的戰術佈置的原因,這樣可以充份發揮聯軍在兵力上的優勢,並旦讓人民軍的兵力分散,顧此失彼。而且正面往往都是防禦最強的,因此由殖民政府軍來負責,部落聯軍則負責進攻守衛較爲薄弱的兩側。而且在正式進攻之前,殖民政府軍還可以爲聯軍提供炮火支援。

這一戰術也得到了所有部落的一至認可,畢竟殖民政府把最難的作戰任務接過去了,而且還爲聯軍提供炮火的支援,那麼還有什麼可說的。

其實荷蘭選擇這樣的戰術,當然是有自己的考量,從荷蘭人心裡來說,是打算把土著部落當炮灰用,讓他們來消耗人民軍的銳氣和彈藥,然後再由殖民政府軍隊出擊,結束戰鬥。不過這樣做未免太明顯了,畢竟土著也不傻,不會甘心當炮灰,因此荷蘭纔對這一戰術思路做出了一些改變,變成了三面進攻,但本質上還是沒有變的。

馬丁內斯的如意算盤是殖民政府軍隊在正面佯攻,以保存自己的實力,而讓部落聯軍全力進攻農場的兩翼,如果人民軍在兩翼的兵力不足,抵擋不住部落聯軍,必然會從正面抽調兵力增援,這樣殖民政府軍隊就可以由佯攻改爲強攻,從正面突破人民軍的防線。而既使部落聯軍的進攻,並不能調動人民軍的正面兵力,但也能夠消耗農場兩側防守的精力和彈藥,那時再將殖民政府軍隊的主力轉移到側翼去進攻,也有很大的把握一舉突破人民軍的防線,而無論是那一種結軍,部落聯軍都是當炮灰的命,而且還無話可說。

第五六一章 美國(四)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四六四章 迎擊俄軍(一)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一七六章 南洋鉅富(三)第二十八章 出兵第三四七章 歐洲危機(四)第一七四章 德國之行(六)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作者發言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區(四)第一零四章 佈局海外(上)第三二三章 海參崴(六)第一零四章 佈局海外(上)第五二八章 談判(六)第六二五章 登陸日本(七)第一四零章 合肥見聞(四)第一零七章 考查(四)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島(二)第九十二章 天津戰役(五)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三零八章 備戰(二)第八十章 水災(五)第三十三章 聯軍的實力第三二六章 海參崴(九)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一百章 巡視(五)第五五七章 接受談判(九)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二一八章 青島戰役(三)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四一三章 旅順攻略(十)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一九四章 巴達維亞(二)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二一五章 爪哇之戰(五)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三四七章 財政工作報告(四)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島(二)第二一八章 青島戰役(三)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二四三章 第一家族(二)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一零七章 造艦(二)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四五三章 新聞發佈(二)第三八四章 對馬海戰(十)第九十四章 青州之亂(七)第三十章 清室回京(四)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二一二章 爪哇之戰(二)第三五五章 徳國特使(三)第二章 制度(一)第二一八章 青島戰役(三)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一五四章 新農村建設(五)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三六二章 徳國特使(十)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四十四章 導彈與炮彈第一七五章 德國之行(七)第一七四章 南洋鉅富(上)第五十八章 殲滅(三)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十四章 艦炮發威第七三一章 決策(五)第三零七章 備戰(一)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二三零章 後續影響(五)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