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不管怎麼說,中華帝國擁有130萬陸軍,這是法國和俄國都無法放棄的力量,有意思的是中俄並沒有結盟,只有中法簽訂了軍事同盟協約。

在訪問俄國之後,法國總理維維尼亞繼續乘坐遠東鐵路的火車抵達北京,正好是8月2日上午抵達,在昨日,德國已經向俄國宣戰,今日凌晨則正式向法國和比利時發出最後通牒。

此時的法國總理維維尼亞真是再無任何談判的餘地,在和帝國總理唐紹儀會晤時,只能同意帝國政府提出了六條臨時協議,第一是帝國鄭重宣佈必定會遵守《中法軍事同盟協約》,希望德國停止對法宣戰;第二是一旦德法正式交戰,帝國當在最遲不超過一個月的時間內宣佈對德國開戰;第三,在帝國宣佈開戰之後,法國亞洲艦隊不得撤出亞洲,並參與對德國遠東艦隊作戰;第四,帝國原則上不派兵到歐洲作戰,如果法國要求帝國出兵歐洲,應當以互利原則取消帝國所拖欠法國的一切債務,而帝國承諾至少派出三十萬兵力參戰;第五,戰勝德奧同盟之後,德國在中國的租借地必須永久歸還中國,德奧及同盟國在華一切財產處置權歸屬中國,德國在亞洲的其他殖民地所有權歸屬中國;第六,如果帝國派兵進攻德國外非洲及其他地區的殖民地,殲滅德軍之後所佔領的殖民地歸屬中國所有。

雙方達成了這六點協議後,8月2日晚上。帝國總理唐紹儀和法國總理維維尼亞在中南海發表聯合聲明,宣誓中法友誼和同盟關係重要於一切,中國一定會將遵守《中法軍事同盟協約》,並且建議德國停止戰爭,通過協商和談判解決問題,如果德國對法宣戰,中國也必將對德國宣戰。

雖然中德相距很遙遠。可帝國畢竟是有130萬的陸軍兵力,裝備堪稱精良,本**工業在過去幾年中發展迅猛。完全有實力支撐一場大戰。

德國駐華公使辛慈急忙拜見唐紹儀,提出歸還青島租借地,以及其他各種條件。希望中國宣而不戰,如果中國願意退出中法同盟,德國還願意給予更多的優惠條款。

晚了。

傲慢總是要付出代價的,不管是德國,還是英國。

如果中國是在西亞,如此大規模的陸軍數量確實會讓德奧同盟感到擔憂,但畢竟是相距太遠了,德國此時也不可能開出真正讓帝國滿意的價碼,而德國的一切重心都在擊敗法國的大計劃上,進攻比利時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而英國同樣明白必須參戰,以遏制德國的進一步擴張。

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終於無可遏制的爆發了。

至於中國是否對德宣戰,在六條協議的約束下,中國還可以再拖延一段時間。宋彪的想法是等馬恩河戰役結束之後再說。

如果德國打贏了馬恩河戰役,一舉擊潰法國,佔領巴黎,那他就將繼續等一段時間再宣戰,如果沒有打贏,似乎就可以直接宣戰了。

身爲副總參謀長的陳其採此時已經帶領軍事觀察團抵達巴黎。關於德法軍事前線上的各種情報,他會負責在第一時間讓中央軍部清楚。

第一次世界大戰真的到來了,這樣的想法有時候讓宋彪也覺得異常驚訝,他彷彿是忽然發現自己已經來到這個時代是如此之久,橫跨了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也許還要再跨過二戰。

德國對比利時正式宣戰之後徹底打破了英國中立的妄想,從8月3日開始,德軍揮師六萬進攻比利時,至18日完全佔領比利時,其速度比宋彪預計的要快出兩天,這似乎已經能看到辛亥戰爭對於世界陸軍思想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此時的德國陸軍也開始大量的列裝輕機槍和衝鋒槍,並且,德軍使用的就是波普寧衝鋒槍,除了英國,法俄和奧匈帝國使用的也是波普寧衝鋒槍,這本身就讓遠東武器總公司賺足了利潤。

和其他國家一樣,德國直接購買了專利,並在每一次生產中都支付遠東武器總公司一筆專利費用,英國在維克斯機槍的基礎上修改了一款衝鋒槍,但是效果並不是很好,他們沒有削弱彈藥的容量,使得衝鋒槍比機槍更難控制。

俄法在宣戰之前都已經緊急向遠東武器總公司訂購大批量的波普寧輕機槍和衝鋒槍,以及其他軍火物資。

8月20日,德國陸軍正式進攻法國,這一上手就將法軍打的滿地打滾,大軍直線衝向巴黎,讓法國驚慌失措,而法國政府也被迫遷到了波爾多,英國這時才終於正式的派兵出戰。

中日辛亥戰爭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在這一時期已經顯得非常明顯,特別是德軍而言,德軍不僅大量列裝了輕機槍,並在進攻中大規模採取圖們江攻勢戰術,擴大進攻範圍,分開撕裂法軍防線,並且在小範圍使用胡蒂爾戰術,通過炮火協同作戰理論進行滲透作戰。

以德國陸軍的素質,只要他們開始這麼做了,法軍簡直像是爛泥一樣難以阻止。

這倒是有點讓宋彪驚悚了。

他有一種驚悚的預感,預感巴黎會被德軍攻下。

這樣的憂慮讓宋彪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抉擇,但在仔細而慎密的思索後,他還是決定提前向德國宣戰,即便法國最終戰敗,他也希望是在此之前收復青島。

德國駐華公使辛裡平向中央內閣提出警告,他信誓旦旦的表示德國將在歐洲大陸迅速擊敗法國,贏得最終的勝利,如果中國正式向德國宣戰,德國絕對不會輕易的饒恕中國。

這樣的挑釁反而讓宋彪感到很深的厭惡。

9月1日。在距離中法約定的最後宣戰期限還有三天時間,帝國內閣政府正式對德國宣戰,中斷兩國外交,並向德國駐膠州灣的駐軍和德國遠東艦隊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軍在24小時內離開膠州灣,但在寧波港,法國亞洲艦隊和中央海軍臨時組建的中央艦隊已經匯合完畢。試圖將德國遠東艦隊徹底擊潰在東海。

9月2日中午14點,第一步兵師和駐濟南的第十五步兵師對德軍發動進攻,辛裡平被迫離開中國。在離開之前,外交部的副部長樑敦彥和辛裡平達成一個秘密協議,德國遠東艦隊可以宣佈向中國投降。如果法國戰敗,依據中法同盟協約,中國將可以退出戰爭繼續保持中立,戰爭結束後,中國可以歸還德國遠東艦隊。

德國遠東艦隊司令克文森拒絕了這一協議,率領艦隊撤離膠州灣後,在浮山灣海域和中法聯合艦隊交戰,導致一艘老式的鐵甲艦和多艘巡洋艦被擊沉,在自毀最後一艘鐵甲艦後,克文森才同意投降。

幾乎是與此同時。德軍在歐洲西線戰場提前發動了馬恩河戰役,法軍總參謀長霞飛在此之前一直採取戰略撤退,雖然讓德軍佔領了比利時和法國東北部,但並沒有讓陸軍遭受過多的損失,而在此時。霞飛說服了英軍,與法軍組成聯軍共同在馬恩河和凡爾登、巴黎之間完成對德軍的阻擊。

中日辛亥戰爭對世界軍事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但是法軍並沒有真正的去理解和分析這一戰爭,只是簡單的增加了輕機槍和衝鋒槍的購置數量,相對於法軍,德軍則更爲完整的研究了整場戰爭中的戰術意義。

基於德軍在攻佔比利時和追擊法軍過程中所展現的壓倒性軍事實力。整個世界都深深的感到恐懼和懷疑,懷疑法國能否抵擋德意志帝國陸軍。

甚至連宋彪都對法軍感到失望和很深的懷疑,在德軍在馬恩河北岸發起大規模攻勢的這天晚上,宋彪將蔣方震和舒方德都喊到御書房,和他們兩個人一起討論法軍能夠抵擋多久的問題。

蔣方震和舒方德的觀點正好完全相反,舒方德認爲德軍實力強悍,作戰勇猛,紀律強,法軍此前已經一戰即潰,後面肯定會再次重蹈普法戰爭的覆轍,要不了多久就會被德國攻下巴黎,而蔣方震則認爲法軍現階段還屬於戰略性撤退,並沒有大部隊遭到圍殲的局面,隨着德軍進一步深入法國境內,補給將會逐步制約德軍的速攻,加上英軍的加入,雙方很可能在巴黎周邊地區形成長期的消耗戰,一旦進入這樣的局面,局勢就會逐漸不利於德軍。

人的才能在這個時候就能體現出來。

蔣方震的觀點是很清晰的,德軍在借鑑中日辛亥戰爭的基礎上,大規模的增加了衝鋒槍和輕機槍的裝備數量,從帝國引入了擲彈筒和60mm迫擊炮專利在本土生產,同樣是大量列裝部隊,包括在戰術上也明顯受到了辛亥戰爭的影響,而這就對德軍的後勤補給提出了更大的難題。

中日辛亥戰爭期間,東北軍的實際主力作戰部隊就是30萬的規模,隨同作戰的附屬部隊、新編部隊在40萬規模,負責後勤、工事和協同進攻等工作,同時配備了60萬匹挽馬和270萬勞力,外加三條鐵路的大規模運輸,這樣才能保證東北軍的一路速攻。

不僅與此,東北軍對機動快速進攻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更爲深處,已經幾次進行過大規模的調整,通過擴大基層部隊的士兵數量,平均化減輕單兵負擔的方式推動部隊的快速機動作戰,即便如此,東北軍尚只能保證四到七天的作戰能力。

從德軍現階段的編制來看,德軍顯然沒有意識到一個步兵班14人和10人之間的巨大差別,要知道在辛亥戰爭期間,東北軍的很多步兵班都是20人的大編制,用人數優勢來平均行軍負荷。

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

蔣方震這番頗具遠見的判斷倒是提醒了宋彪。

此時已經是深夜時分,三人在御書房裡討論了很長時間。宋彪坐在龍牀上琢磨着蔣方震的意見,沉吟良久才和蔣方震、舒方德兩人說道:“德國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們在東線只保留了少量的兵力,將主力全部集中西線,明顯是想要速戰速勝,以最快的方式消滅法國。這樣的想法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這個戰術思想貫徹的時間可能有點太長了。而在過去的十年間,作戰理論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溝壕戰的出現。以及溝壕戰理論的發展,這對於德軍的速攻計劃是一個極大的障礙,其次是武器的變化。輕重機槍、衝鋒槍和迫擊炮的出現一方面讓突破溝壕防線變得容易。一方面又變得更難,這就取決於雙方武器的水平,其實在武器的水平上,英德法三方實際上都沒有形成絕對的代差,法國確實是很混蛋,爲了一點芝麻事情都能拖沓半年,我們1911年就建議法軍使用步槍彈,他們也同意,結果到今年初的都還沒有正式列裝,六月份的時候急了。緊急和我們訂購,訂單下了,國會吵吵鬧鬧又要反悔,繼續要訂購法國自造的武器,結果法國的國營軍工廠更拖沓。又說不利於他們出口外銷,還是要搞8mm步槍彈,所以說,法國就算是戰敗也不值得同情。”

宋彪這一說,舒方德倒是聽糊塗了,不明所以的繼續和宋彪詢問道:“皇上。那您覺得到底是法國能贏,還是德國能贏?”

宋彪沉默的不答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蔣方震則道:“至少馬恩河一戰中,法軍會吃虧,可德軍也佔不到大便宜。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如果是我們指揮德軍,英法聯軍目前在馬恩河部署的兵力大致不會少於一百萬,德軍的規模大致相當,武器水平和訓練水平大致差不多,你說咱們有沒有可能圍殲英法兩軍?現在的問題是德軍在戰術上有優勢,在補給上處於劣勢,如果雙方堆兵的規模繼續擴大,人數越多,戰術優勢的影響就會越小,補給劣勢的影響就會越大,如果德軍繼續深入,深入的越遠,問題越複雜。我們當初平均算下來,保障前線一名主力士兵的作戰要配備1個附屬兵員、1.5匹馬力和8個民夫,背後還有三條鐵路線,換而言之,在一百萬陸軍的規模下,德軍要配備150萬匹馬力和八百萬的勞力,以及一百萬的二線士兵從事工事、補給等工作。如果德軍做不到這一點,前線主力部隊突進的越快,後面的問題就越多。”

宋彪這時才一聲感嘆,道:“戰爭,永遠是打完之後才能知道結果,因爲戰爭是靠人來指揮,靠人來執行,而人永遠是最大變數。”

說到這裡,他和舒方德問道:“陳其採和新華公司在法國那邊談的怎麼樣,按照道理,國內賣給法國的第一批軍火差不多也該到了法國了吧?”

舒方德道:“到了。只不過法國那邊的情況很複雜,也很混亂,都這麼火燒眉毛的時候還挑三揀四,我們的槍支彈藥都是庫存品,今天訂貨,二十天後就能法國,而法國各家軍工廠根本達不到這種速度。法國戰時委員會的問題真是讓陳其採都不知道該如何說,他昨天和我回了一封密電,認爲法國後勤部門的態度也很匪夷所思。”

宋彪只能答道:“所以叫奇葩。”

對法國瞭解的越清楚,宋彪越覺得法國是一個奇葩國家,這樣的國家居然也能打贏一戰、二戰,真不知道德國人該作何感想?

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一個所謂共和國的各種弊端吧,每一件事都能扯皮。

所以說,拿破崙確實是一代奇才,能將法國這樣的國家捏合成一個歐洲第一軍事強國,實在是非常之不容易。

就拿……型步槍彈這個很簡單的事情來說吧,設計一款新型步槍子彈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工作,看似簡單,實際上需要大量的測試實驗,對外殼、彈徑、裝藥量、火藥配方、底火配方進行一系列的調整才能達到軍方最終想要的結果,如果以後要以此爲基礎設計步槍,那就更需要這些測試結果。

帝國願意將……型步槍彈的所有數據提供給法國陸軍部,雙方統一步槍彈藥,有利於盟國的後勤工作,而法國陸軍部最初是完全同意的,但到內閣政府和國會這邊就變得莫名其妙了,一派認爲法國是陸軍大國,從中國引入技術顯得法國無能,會被外國嘲笑(這個時候就忘了法國陸軍部還要求引入波普寧衝鋒槍和60mm迫擊炮的生產專利);另一派則是認爲法國應該繼續堅持8mm步槍彈。

總之,一件本該立刻決定的事情在法國爭論了整整兩年,最終定下來後,法國陸軍部才決定在此基礎上研製新型步槍,所謂研製也就是繼續在貝蒂埃步槍的基礎上再次改進。

宋彪當時確認了這一消息之後的感覺簡直是要瘋了。

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步槍問題絕對是一個譏諷,但這裡面的痛苦和自嘲大概只有法國士兵自己心裡明白,很顯然,只能有三發彈夾容量的貝蒂埃步槍連莫辛納甘步槍都不如。

和這樣的一個奇葩的國家締結同盟,回過頭來看一看,連宋彪自己都覺得匪夷所思,他覺得自己當初一定是被法國人的法郎迷昏了雙眼和智商。

好在法國已經進入戰時委員會掌控大權的時代,一切都將進入一個簡單有效的軍事化統管一切的時期,或許連法國自己都清楚,他們這種吵吵鬧鬧的辦事風格一旦用於戰爭時期,那就真的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讓德軍佔領全國。

第58章 蔣家窯戰役(二)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第271章 日本皇族和元帥第99章 舊部第139章 日本之尷尬第279章 糊塗的勝利第75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下)第293章 濟州海戰(一)第136章 秋瑾第320章 最忠心的人第283章 國防委員第206章 震旦第19章 前洞嶺伏擊戰(下)第172章 圍攻北京第309章 在全州第234章 201工程第52章 勇奪沈旦堡(二)第176章 革命黨之內戰第57章 蔣家窯戰役(一)第113章 二期整訓第18章 前洞嶺伏擊戰(中)第198章 中法俄第49章 還治其身第9章 武裝七步論第74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上)第308章 金道嶺的反擊戰第250章 大蕭條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83章 國防委員第295章 牛鬼蛇神第235章 伊勢事件第167章 天下亂了第170章 神一樣的隊友第112章 豆子的無敵時代第44章 預備隊中的預備隊第273章 帝國的腹黑第275章 徹底亂了第285章 再一次賭上國運吧,大日本帝國第310章 有何所懼第248章 中國就是中國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324章 社會主義的前提條件第293章 濟州海戰(一)第275章 徹底亂了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148章 煤稅好多第18章 前洞嶺伏擊戰(中)第336章 扶不起的法國第249章 陳光甫第241章 帝國海軍向前衝第212章 英國人是什麼好東西嗎?第200章 不可阻止的中法同盟第90章 奇襲遼陽(二)第48章 戰利品非常多第316章 釜山之戰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287章 首都287章 首都第206章 震旦第55章 庫羅帕特金總司令第302章 父子第229章 親自操刀第297章 爲民族而戰第255章 國標麻將第255章 國標麻將第18章 前洞嶺伏擊戰(中)第200章 不可阻止的中法同盟第76章 俄國的再戰日軍之邀請第15章 劉銅炮的陰招第129章 最糟糕的,最好的第57章 蔣家窯戰役(一)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32章 暉春馬幫第17章 前洞嶺伏擊戰(上)第52章 勇奪沈旦堡(二)第82章 新師團的豪華陣容(二)第235章 伊勢事件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257章 集 權的優勢第141章 安奉軍而不亂第221章 致命一擊第43章 兵者,詭道也第314章 有愛有野心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第305章 宿離山下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173章 滅清之後的更混亂第113章 二期整訓第77章 再戰日軍之決心第172章 圍攻北京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342章 太優秀也是錯第167章 天下亂了第148章 煤稅好多第275章 徹底亂了第274章 中圓第233章 華盛頓條約第289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第106章 上上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