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七章二柱的婚禮
“小玉,你對我們一家額恩情,劉叔記下了,以後有事只管開口,不要和劉叔客氣。”見和玉已鬆口,劉叔便開口感謝和玉。
劉叔雖然人很能幹,但也只是給人家打短工,是和玉看中了劉叔的那能力,進而提拔,纔有現在劉叔一家富足的生活。本就是一家老實人對於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所以很珍惜。
“小玉是把劉叔當自己人,以後就不要和小玉說這些見外話。劉叔就勞煩你找個還日子,把二柱和淑芬的親事給辦了吧。”和玉最後催促劉叔,不能讓二柱老是乾等,等急了,說不定回尥蹶子。
劉叔和二柱回去之後,和玉在琢磨中,送一件什麼結婚禮物給他們的。一定要喜慶,而且要實用。對了,就送一條棉被吧,下面由棉布,上面用綢緞做面,韓姨要是有空的話,在上面繡個雙喜,那就更喜慶了。
淑芬正在紡線,和玉來到她身邊,說道:“淑芬,你過來一下,我有話和你說。”
“是,大小姐。”淑芬放下手裡的夥計輕聲回答道。自從這二柱像淑芬表明心意,這淑芬就像換了個人似的,臉蛋紅撲撲的,精神奕奕。
“剛纔劉叔,二柱過來提親,我已經替你答應了。你在世上沒有其他親人,那我這個主家就給你做主了,你在我們何府也是伺候了快一年的人,我會給你置辦一份嫁妝。劉叔一家都是好人,不會爲難你的,不管是劉嬸,何梅都不是會惹事的人,所以到了劉家,一定要同二柱好好的過日子。”和玉絮絮叨叨的說了一串,感覺自己像是在嫁女兒一般。
王淑芬紅了眼圈,可能是因爲自己沒親人,也可能是被大小姐和玉感動了,感激地說道:“謝謝大小姐,我一定會好好孝順公婆,好好同大嫂相處,絕不會給小姐丟臉面。”這王淑芬說的也沒錯,自己是賣身給何府,就是何家一分子,王淑芬在外面的作風和行爲,也會影響到和玉這個主家的。
“那就好,好好過日子,你會幸福的。”和玉拍着王淑芬的肩膀,欣慰地說道,王淑芬重重地點了點頭,破涕爲笑。
看着王淑芬紅着臉,其他的丫鬟和婆子都曖昧地笑着,起鬨着說道:“淑芬妹子,什麼時候給我們喜餅吃吃?這個錢你可是不能省。”
到底是沒結婚的姑娘,王淑芬受不了了,捂着臉跑出去了,後面傳來一陣鬨笑。這些人在和玉面前放鬆多了,不像剛開始那樣拘謹。
“你們這些小丫頭,要是有心上人了,要和大小姐我說的,雖然你們是賣身到何府,但是絕不攔着每個人的幸福。要是沒有,到了年齡,韓姨,蔣叔會給你們找個合適的。到時候,再給你們備一份嫁妝。小姐我別的要求沒有,但是在我何府一天,就老老實實做事,你們時知道我的,獎罰分明。好好做事,小姐我絕不會虧待你們的。”和玉對着那些小丫鬟說道,末了還不忘鼓舞大家一下。
這些沒結婚的小丫鬟,對大小姐的敬仰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像大戶人家的丫鬟,都是主家隨便給指一個男僕嫁了,哪有說話的份,而且還給嫁妝。這淑芬時第一個嫁的,看看大小姐給得是什麼嫁妝。很多人都在心裡不斷琢磨着,想象着將來嫁人,這可能是哪個少女不懷春最好詮釋吧。
這二柱的動作不是一般的迅速,第二天上午就來一個錢媒婆來說親,和玉給了點賞錢,只是走個過場,也沒有多麻煩。定了個日子,半個月後,有個黃道吉日,正好辦婚禮。
半個月夠準備一些簡單的嫁妝了,和玉也就答應了。這王淑芬自從知道自己半個月之後,就成親了,眼裡的喜悅任誰都能看出來。
和玉拿出一套在京都買的銀首飾,兩個銀簪子,兩副銀耳墜,一個銀項鍊,還有一副銀鐲子,兩根玉簪子。雖然是銀飾,但是做工精細,價格不菲。因爲是嫁給二柱所以給這麼多,也可以說是變相的給二柱獎勵吧。
“淑芬,我在送你一個棉被,就是我們前段時間用棉花做的。這棉布是好東西,倒時候,送你一塊,做被裡,被面的話用上好的綢布;最後再給你幾件衣服,傢俱的話,劉叔說家裡已經買好了,不需要再買了,我就不送了。”淑芬看着滿滿當當的一桌子首飾,還有衣服,哽咽不已,說道:“大小姐,你真好。就算成親之後,我也回來伺候你。”
“說什麼傻話呢,這二柱可是專門在縣城置辦了一座二進的院子,你們一家和和美美的過日子,我也放心。再說了,這二柱不是還給我做事的嘛,你就在家好好的相夫教子。”和玉看着這個單純的小姑娘,沒來由的一疼。這王淑芬遇到自己也算是緣分,估計這是王淑芬做好的結局吧。
王淑芬聽了和玉的話,破涕爲笑,滿心的感激。
“把這些東西拿着,收好,這可是你的嫁妝啊。丟了,可沒有第二份的哦。”和玉開着玩笑說道。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深秋,迎親的這天,雖然風和日麗,但秋風中冷意更濃,人們已經開始穿上薄一點的冬衣。鑼鼓喧天,敲敲打打,迎親隊伍過來了,二柱騎着馬,新娘子王淑芬上了花轎,歡天喜地出嫁了。
農家人嫁娶沒有多大禮數,所以很是簡單的置辦了酒席。和玉家裡是自己辦的,請府裡所有的小廝,丫鬟,還有一些下人一起吃一頓飯。
其他的丫鬟看的滿眼豔羨,暗暗下決心,以後好好做事,說不定大小姐也會給自己安排一門親事,自己就不是一個人了。
和玉不是個吝嗇的人,希望自己身邊的人幸福,不管是誰。也就是和玉這麼善良,所以在和玉以後的生活中,纔有這麼多願意跟隨和玉,幫助和玉,保護和玉,度過一個有一個難關,也算是好人有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