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課:漢蒙彝藏、苗傣怒佤、瑤侗黎羌、和諧融洽
鴻哥在尋找《五十六個民族五六朵花》這首歌,準備給鶴弟聽。
鶴弟說:“鴻哥,你不用找了,這首歌我會唱。”
鴻哥大喜:“會唱,你唱給我聽聽。”
鶴弟張口就來——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
朵朵喲哪個開在也陽光下
黨把雨露灑下來哎
萬紫千紅放光華羅
就像是連根的樹開出並蒂花
開出並蒂花羅哎
同爲祖國增春光羅哎
裝點江山美如畫羅哎
哎羅哩哎哎羅哩哎
哎羅哩哎哎羅哩哎
裝點江山美如畫羅
………………………………………
“唱得不錯,詞也對味也對。——那你給說一說,五十六個民族都有哪些?”
鶴弟說了幾個就不知道了,一撓頭說:“太多了,記不住。”
鴻哥在黑板上寫道——
哈塔哈塔羌水瑤,鄂土鄂土裕白苗。
烏基珞佤阿彝傣,赫拉達怒撒俄毛。
東京壯景維滿侗,畲德保藏布布高。
獨仫錫納柯普傈,蒙黎仡門回漢朝。
“啥意思嗎?” 鶴弟問。
“這是背誦五十六個民族的順口溜,你記住了,也就記住了五十六個民族。它對應的是:哈薩克、塔吉克、哈尼、塔塔爾、羌、水、瑤;鄂倫春、土家、鄂溫克、土、裕固、白、苗。烏茲別克、基諾、珞巴、佤、阿昌、彝、傣,赫哲、拉祜、達斡爾、怒、撒拉、俄羅斯、毛南。東鄉、京、壯、景頗、維吾爾、滿、侗,畲、德昂、保安、藏、布依、布朗、高山。獨龍、仫佬、錫伯、納西、柯爾克孜、普米、傈僳,蒙古、黎、仡佬、門巴、回、漢、朝鮮。”
到底是孩子,記憶力就是好,沒用一刻鐘的時間,鶴弟背了下來。
“把今天上課的內容讀一遍。”
“‘漢蒙彝藏、苗傣怒佤、瑤侗黎羌、和諧融洽’。”
“注意讀音。達斡(wò)爾族、傣(dǎi)族、侗(dòng)族、鄂(è)倫春族、仫(Mù)佬族、羌(qiāng)族、畲(shē)族、彝(yí)族。——這八個少數民族的音特別容易讀錯。——鶴弟,除了漢族,你最熟悉哪幾個少數民族?”
“回族、朝鮮族。”
“有什麼特點?”
“回族不吃豬肉,朝鮮族女的用頭頂東西。”
“就這些?”
“我就知道這些。”
“公元七世紀穆罕默德傳佈***教時,把禁食豬肉作爲教規,視豬肉爲污穢不潔之物。”
“豬是比較髒。”
“朝鮮族女的用頭頂東西,那是習慣使然。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特有的生活習慣與文化,彼此尊重是最重要的。”
“鴻哥,中國古代就有五十六個民族嗎?”
“不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中央**調查統計正式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其他爲未識別民族。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多民族國家。‘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從這些稱呼與口號中不難看出,’炎黃子孫‘有時候心眼兒也是比較小的。還好,就歷史長河而言,‘炎黃子孫’大度的時候還是佔主流的。就人類而言,糅合、混血、雜種是必然的。大而言之,無論我們是哪個民族的人,甚至是不同國家的人,我們的祖先都是‘醜陋‘的類人猿。民族的初始融和,總是充滿了打打殺殺。華夏民族(漢族的前身)也是在血雨腥風中融和在一起的。”
“怎麼融和的?”
“這個問題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公元前2700年,活動於陝西中部地區的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其南面還有一個以炎帝爲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之後兩個部落結爲聯盟,並攻佔了周邊各個部落,華夏民族的前身由此產生。從此,華夏民族從此燦爛起來。民族與其他事物一樣,也是不斷髮展着,變化着。從部落發展成民族的夏、商、周、楚、越諸族作爲原生民族,在周王朝的統治下從春秋到戰國,民族關係發生大變動、大發展。這時,夏、商、周、楚、越諸族發展、變化的主要形式就是互相往來,互相滲透,互相吸收,出現了民族融合的大趨。戰國時已有2000萬人左右了。在漢族形成的兩漢之時,漢族人口已達5000餘萬人,到唐代前期達到8000萬至9000萬人之間,到北宋大觀年間達10441萬餘人……”
“那時的人,跟現在比少多了。”
“那當然。歷史總是在變化中前行的。漢族也不併總是能把握住歷史的主流。有三個時間段,漢族成了歷史陪襯,那就是南北朝、元朝與清朝。而這三個時期民族進行了空前的融和。自然,在民族融和的過程中交織着血與淚。但有一個人的領導的民族大融和,卻是在和風細雨中進行的,這就是鮮卑人魏孝文帝——拓跋宏。”
“拓跋宏——這個名字有意思,一聽就是個少數民族。”
“拓跋宏是一個政治上有作爲的人,他認爲要鞏固魏朝的統治,一定要吸收中原文化,改革落後的風俗。爲了這個,他決心把國都從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遷到洛陽。他怕大臣反對,玩了個花招,提出大規模地進攻南齊。果然,大臣紛紛反對。任城王拓跋澄反對尤甚。
拓跋宏大怒道:‘家是我的國家,你想阻撓我用兵嗎?’拓跋澄反駁說:‘雖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國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險,哪能不講。’拓跋宏宣佈退朝,再單獨招見拓跋澄,跟他說:‘用兵是假,遷都是真。移風易俗,只能遷都洛陽才能辦到。’拓跋澄恍然大悟,表示贊成。
拓跋宏又用了許多手段,將國都遷到洛陽,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主要有三條:一是改說漢語,三十歲以上人改口比較難,可以暫緩,三十歲以下,現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說漢語,違者降職或罷官。二是鼓勵鮮卑人跟漢人通婚。三是鮮卑人改爲漢姓。拓跋宏身體力行,自己改姓爲元,他的名字便成了元宏。通過改革,使北魏的政治、經濟都有了較大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鮮卑族和漢族的融合。”
“拓跋宏挺厲害呀!現在少數民族中爲何沒有鮮卑族?” 鶴弟刨根問底。
“古鮮卑人後裔都融入了漢族,還有少部分融入了契丹,更少的一部分演變爲了錫伯族。千古一帝的李世民及詩仙李白的血管裡都流着鮮卑人的血。沒有一個民族是純粹的,漢族更是如此。歷史有時如一堆亂麻,是很難梳理清楚的。但我們只要堅信歷史是生長的,民族是建構的,文化是開放的,中華民族就會立於世界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