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
崆峒山。
萬衆矚目之下,最後兩成功德終於落到大禹身上,看似只有兩成,數量很少,實際上,這份功德不比三皇少。
得功德氣運雙重增幅,大禹修爲如雄鷹展翅般飛騰而起,短短片刻,就大羅金仙圓滿。
隨後,準聖初期、準聖中期,直到準聖中期巔峰才停下。
與此同時,酆都大帝與王母相繼現身,降臨崆峒山,共同冊封大禹爲水官大帝,與天官大帝、地官大帝並稱爲三官大帝。
如果說,天官大帝象徵天道,地官大帝代表地道,水官大帝就代表人道。
水善萬物而不爭,是最能滋養萬靈之物,爲生命源泉,同時,水包容萬物,海納百川。
水官大帝寓意人道之包容,是天地溝通的橋樑,大禹身上除了具備人族氣運外,還有一絲天道氣運與一絲地道氣運。
換句話說,他集天地人三才氣運於一身,雖然很微弱,但終究不一樣,正是這種非比尋常,令他再次向前跨出一步,雖沒有斬卻第三尸,但修爲依舊跨入準聖後期,成爲五帝中最強存在,實力、境界都直追三皇。
不少關注大禹的先天大神愕然,心中百感交集,格外複雜,有嫉妒,也有無奈。
嫉妒,自然是大禹躋身準聖後期之列。
無奈,是他們費盡心思都沒踏出這步。
只有修爲真正達到準聖中期巔峰才知曉這一步究竟有多難,困住了多少驚才絕豔的存在。
縱然是貴爲太陰星主常曦與妖師鯤鵬,順利熬過了巫妖大劫,至今依舊卡在準聖中期巔峰,不得寸進。
縱觀古今,每一個走到這一步的大能都有證道之資,名傳萬古。
雷澤大神、陰陽老祖、月神望舒、先天鬼母、顛倒老祖….…
即便隕落,世上依舊留有其傳說。
哪怕聖人提起他們,都帶着一塊抹欣賞與欽佩。
除了早已身死道消的大神與隱世不出的古老存在,現存準聖後期大能,都是對天地有大功德。
鎮元子,在巫妖大戰時,化九天世界殘片爲地道本源,又創地仙一脈。
祖巫共工,巫族是盤古血脈,又曾爲天地主角,在掌控大地時,同樣有大功德於天地。
人族三皇,帶領人族成爲天地主角,除了有大功德外,還有聖人扶持。
西王母,爲鴻鈞道祖親封女仙之首,又曾執掌仙庭,後又應昊天邀請,入主天庭,維護平衡,推動天道運轉,這才勉強成爲準聖後期強者。
一衆頂尖大神通者中,屬冥河老祖最能折騰,先造阿修羅族,又創阿修羅教,最後讓出一半血海給后土化輪迴,纔有瞭如今修爲與地位。
而現在,大禹也踏足這個圈子,躋身洪荒頂尖大神通者之列。
不僅大禹興奮,驚喜交加,人族更是興高采烈,火雲洞三皇四帝都朗聲大笑,喜上眉梢,除了聖人道統,放眼洪荒勢力,頂尖強者以人族爲最。
準聖後期(混元后期)強者就有四位,其中三皇更是另類成道,四帝與三祖同樣是準聖(混元金仙)。
強如天庭、地府,都比不上。
天庭只有昊天與王母兩位準聖坐鎮,地府混元金仙雖多,但也不及人族,僅有冥月仙子、酆都大帝、九幽冥鳳三位。
當然!
整個幽冥界肯定強出人族一籌,僅冥河老祖就足以令三皇五帝黯然失色。
地道大能與天道大能,更是不用多說。
連三皇五帝都在這個範疇。
何況,他們輕易不能出火雲洞,大部分時間要鎮壓人族氣運。
除了人族外,衆聖對大禹修爲更進一步最爲高興。
本來水官大帝只會代表人道,卻不會身負天地氣運,是石磯傳音天道六聖,想要在大禹身上做個實驗,看一看三才初合的效果,天道六聖各自斟酌後,都答應此事。
頑固如元始天尊都不例外。
他是順天而爲,可不代表不重視其他東西,對自身大道有益之物,他同樣在乎。
況且,三才各行其是又相互包容,這纔是洪荒天地演化之道、世界進化之法。
正因如此,纔有了大禹突破。
而看到這一效果後,衆聖都很滿意。
石磯更是眉開眼笑,整座骷髏山都因此祥雲繚繞,霞光萬道,生機勃發。
讓天道聖人看到三才相合之妙,是她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шшш▪ttκá n▪¢〇
在石磯設想中,洪荒應該三才並行,沒有其中一道獨尊的場景,而是密切合作,相互交融,共同推進洪荒向前發展,這纔是正途。
聖人與洪荒才能合則兩利,各有所獲,道途順遂,等洪荒進化爲永恆世界,徹底長存,沒有天地毀滅之危,聖人亦能長存,到時候,不管是永駐洪荒,還是選擇超脫,洪荒都不會再束縛他們。
穿越者記憶裡那種天道獨尊場景,根本就是一種畸形發展,不管是以天統地,還是統人,看似也是一種三才融合,實際上,是在犧牲洪荒潛力,長此以往,只會加速無量量劫到來之日,到那時,包括聖人在內的洪荒生靈都下場悽慘,或許唯有鴻鈞老祖才能倖免於難,這種代價太沉重。
石磯就是要藉此機會,讓天道聖人正確認識到洪荒正確演化方向的重要,放棄天道獨尊想法。
爲地道積蓄實力是如此。
令地仙府提前出世是如此。
插手三皇五帝之事亦是如此。
天道六聖不是傻子,相反聰慧至極,石磯相信,如今的洪荒格局與地道勃發之勢,足以令其看清楚,想明白。
事實上,的確如此。
天道六聖集體沉默,眸光中智慧流轉,都在沉思,在抉擇,在權衡利弊。
金鰲島上響起爽朗笑聲,上清聖人最先想通。
他原本就是六聖中最離經叛道的存在,天道獨尊會扼殺衆生可能,上清聖人很快就跟石磯心照不宣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