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世界,金烏帝俊、太一和十二祖巫的出世,像是拉開了未來洪荒世界繁榮盛世的帷幕,一個個的天驕大能也紛紛選擇此時開始出世。
在洪荒東部崑崙山境內,有一處仙家福地,盤古三分的元神便在此時孕育而出,三人帶着盤古不同的理念結合太初清氣化形,出世後便是三種不同的形態,分別是老者形象的太清老子,中年形象的玉清原始和青年形象的上清通天。
三人形象有差異,各自的處世觀念也大不相同;老子無爲,原始威嚴,通天則是銳意激進。三人修爲也在大羅金仙之境,自稱盤古正宗,開天之時誕生的功德之寶天地玄黃玲瓏寶塔便在老子的手中。
對於先前帝俊、太一和十二祖巫的對峙,老子毫不理睬,原始則是冷哼一聲,便也不再理會;而通天則露出興奮地神色,有點想和他們一爭高下的樣子,但看到自己兩位兄長都沒有動作,他也就放棄了這一打算,繼續修煉連起來。崑崙山上還是一片安靜。
在洪荒世界中心,周山附近山脈內,居住着兩位修道之人,乃是陰陽兩道本源化形而出,他們與陰陽老祖還有些淵源。在上一量劫鴻鈞等人與魔祖羅睺對決之時,陰陽老祖不敵自爆身殞,一身陰陽本源趁機脫離誅仙大陣來到此處,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演化,誕生出這兩位大神,一爲人身龍尾的伏羲,一爲人身蛇尾的女蝸,二人以兄妹相稱,修爲也具是大羅金仙。
洪荒世界西部,原先因爲兩次量劫均在此處發生,導致靈脈破碎,靈氣缺失,自身底蘊遠遠低於其他地方,雖說經過本尊的修復,使它恢復了大半,再經過這段時間的修養,也誕生了不少奇珍,但還是不能和東方之地相比。
這裡的須彌山之上,也同樣居住着兩位修道之人,他們便是後世鼎鼎有名的接引聖人和準提聖人,判出玄門創立佛教的兩位大能。
接引皮膚泛黃一臉疾苦之相,準提則是白白淨淨一臉笑容的胖道人形象,二人出世後便在一起親如兄弟,也曾經一起遊歷洪荒,但發現自己出身之地貧瘠於其餘之地,於是便開始立志以後要壯大西方,恢復西方開天之時的盛景。
二人也確實一直爲這一目標努力前進,楊易的前世,他們便已經達成了自己的目標。楊易對於這二人的決心毅力,很是佩服不已。
洪荒世界的北海之內,鯤鵬也適時出世。後世之時,有莊子曾描繪其形,曰: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如此的龐然大物,他化身爲一個一臉陰沉的老者,黑髮黑服,在這北海之地稱霸,以龍爲食,讓量劫之後損失慘重的龍族傷上加傷,好在燭龍尚在,實力與他相當,才讓鯤鵬也不敢做的太過,但北海龍族失去了對此地的治理之權,生活的越發艱難。
而在幽冥血海之地,冥河老祖此時也徹底化形而出,他一頭的紅髮如血,膚色蒼白,是一種長久不見陽光的白;眼神犀利,元屠、阿鼻兩把寶劍隨身環繞,顯現兇光,一身修爲達到了大羅金仙后期的地步,這還要多謝當初楊易的舉動,把完整的盤古開天心得傳了給他,讓他加深了自身底蘊,完善了原本自帶的功法,今生他取得的成就或許會更高。
與此同時,還有很多的天驕紛紛出世,如東海蓬萊島上先天陽氣得道的東王公,西崑崙上抱鏡而出的西王母;與西方接壤,擁有地書和人蔘果樹的鎮元大仙,和他的好友,一朵紅雲得道的洪荒老好人紅雲道人;西方靈鷲山,一副棺材得道的燃燈道人;
等等,還有很多人,他們都選擇了在此時出世,這預示着一個大世的到來,洪荒世界的道法發展也會因此更加豐富完善;但同時也能看出,未來的世界必定紛爭不斷,這相繼出現的人不知道又有幾人能笑到最後,成爲最終的贏家。
楊易還在洪荒上游蕩,他能感覺到這些人的出世,因爲他們都是這一世的主角,天生帶着獨有的氣運,但凡出世,洪荒上同等境界的人都能相互感應得到,除非刻意隱藏氣息的人,別人發現不了。
對於這些人的出現,楊易本來並不想理會,他只想安靜的修道,證得混元之境後去混沌世界闖蕩,因爲此時洪荒世界的環境對他來說太過安逸,除了鴻鈞,已經沒人是他的對手。
但要他去挑戰鴻鈞又無絲毫意義,再說以後鴻鈞需要合道去完善洪荒世界和提高自身修爲,他就算打敗了鴻鈞,難道還要替代他以後合道的位置嗎?那太無趣。他現在需要的是煉心,是斬出過去之身。
而要做到這個,一味地苦修是辦不到的,只有走出去,與人接觸,不管是論道還是戰鬥,從別人的身上吸取自己需要的東西,以此來作爲觸動自己心緒,從而凝聚可以斬去過去之身的力量。
所以,現在出現的這些天驕他就需要去留意,去接觸,去碰撞,去感受他們的道,他們的想法,他們的生存方式,一來爲己,二來也爲逍遙島上生靈謀條出路,三來如果遇到良才美玉也可以收入門下,傳承自己一身的道法。
懷揣着這些心思,楊易在雲團之上閉目靜思,隨風飄蕩。沒有特定的目的地,走到哪是哪;遇到生靈,攔路搶劫的打暈了事,一心求道的他也會停下了講道一陣子,再自行離去。
就這樣走走停停,萬年時間悄然而逝。楊易還是出島前的樣子,斜躺在雲朵之上,但他的身後卻跟着大大小小的修士萬千,這些全都是途中楊易講道之後,不願離開而留下來追隨他的生靈;
他們修爲不一,有金仙之境的能人,也有剛入仙道的菜鳥,楊易也不去管他們,愛跟着就跟,這些人裡面真正能入逍遙島一脈的也沒幾個,楊易要看看他們的心性如何,求道之心如何,再決定他們的去留。至於其餘的大部分追隨者,和他的緣分淺薄,相信再過不久就會相繼離開。
果不其然,又過了千年時間,楊易身後追隨的人已不足一百,大部分離開之人都是因爲楊易講完道之後便對他們不理不問,而且每次所講之道都是之前的內容,他們學不到新的東西,便相繼離開了。
而楊易不爲所動,每次給新遇到的生靈講道,還是重複之前的內容,如此又過了千年時間,留在他身邊的就只剩下了四人。而也在這時,楊易停下了前進的步伐,看向了這四個始終追隨自己的人。
PS:如喜歡,請收藏。不喜歡,也請收藏,慢慢就喜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