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超級航母下水儀式在全球引起的轟動,久久無法平息。
接下來長達一個月的時間中,國際上,幾乎全都是關於超級航母的消息,也參雜着大量關於中東聯邦衛隊海軍第一艦隊的消息。
中東聯邦海軍第一艦隊是蔡睿宸着手建立的第一支具備對外作戰能力的艦隊,當年首次航母下水的時候成立,一樣是在萬衆矚目下。
理所當然,第一艦隊幾乎已經成爲了中東聯邦海軍對外第一印象,這一次全新的超級航母加上各級全新的艦種,取代了原來第一艦隊的軍艦,而第一艦隊的所有官兵,則是沒有改變。
第一艦隊的軍魂依然存在,而戰鬥力依然是整個中東聯邦海軍最強大的一支,成立時間也是最長,配置最爲完美,足以稱之爲全球最強大的艦隊。
與美國節省軍費不同,第一艦隊從來都是以最強的姿態出現在全球眼中,不管是執行訓練還是其他任務,各軍艦從未缺席過。
一艘超級航母,三艘潛艇,兩艘神盾艦,以及兩艘多功能驅逐艦,還有四艘海蠍,加上現在又多了新成員,兩艘全新的無畏艦,以及後勤和補給的船隻,整個艦隊的規模,變得更加的完善。
同時這也是第一艦隊的最低配置,一旦需要執行更加危險的任務時,會加配更多的軍艦,要是需要執行登陸戰的時候,第一兩棲編隊將入編第一艦隊。
紅警海軍的編制都是如此,第一艦隊除了航母編隊之外,遊離在外的一個兩棲打擊編隊從體制上來說,也是屬於第一艦隊的。
其他的艦隊而已一樣是如此,未來每一個艦隊,配備的不只是一個兩棲打擊編隊,而是兩個兩棲打擊編隊,整個艦隊的規模,將超過全球任何一支艦隊。
按照蔡睿宸的計劃,這樣的艦隊,在未來的五年之內,最少需要十個,並且還要進行一定的裝備儲備,甚至未來必要的時候,衛戍部隊的六個航母戰鬥羣,也都將直接參與對外作戰。
到時候,就將有十六艘航母可以使用,而這只是最低的要求。
並不是蔡睿宸沒有想法要將海軍快速的發展起來,而是海軍的發展成本,越來越高,除非是宇宙開礦的計劃,能夠帶來超出預期的收益,否則基地資金想要傾向於海軍,也需要類似擠牙膏那樣,慢慢的擠出來。
就以現在的第一艦隊來說,光是軍艦的造價加起來,就已經超過五億資金,加上人員設備,訓練費用,武器彈藥的消耗,最少還要加十億基地資金,每年光是維護和高強度訓練的費用加起來,也需要消耗兩億資金。
海軍是燒錢大戶,這一點都不假,這還是在基地模式下,最便宜的計算公式下得出的消耗數據。
再加上,空軍陸軍導彈部隊以及空天部隊,還要算上中東聯邦境內的各種基礎建設,就算是一天給蔡睿宸一億資金,就目前來說也完全不夠用。
更何況現在基地每天的穩定資金收入,也就是五千萬多一點,這還是在全球開礦的結果,而地球上的資源,爲了能夠儘可能的隱蔽一點,蔡睿宸也只能是就目前的收入數值儘可能的維持,未來的資金來源,將主要全都放在太空之中。
超有野心的宇宙開礦,完全也是因爲地球上的資源已經難以滿足需求而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現在,蔡睿宸的計劃就是將每天的資金收入,儘可能的提升到每天穩定有一億資金的收入,這樣才能夠滿足現未來幾年的發展需求。
而穩定的資金收入,並沒有算上購買的礦產,都是指還有擁有大量礦產的自我開採礦產,如果要是算上大量進口的礦產,那每天的資金收入就會更多。
而蔡睿宸從未將這種進口的礦產算入穩定資金收入當中,與北約鬧翻了之後,他現在已經無法從澳大利亞得到礦產了,南美國家也受限於西方世界的壓力,每年也只是願意維持之前的礦產交易數量。
只有廣闊的銀河,纔是紅警兵團未來最好的依靠,地球上各種利益交錯,很難得到全面的保障。
如果宇宙開礦的過程能夠加快,且未來的幾年內能夠穩定的話,蔡睿宸有信心,不需要兩年,以目前這種堪稱急速的發展速度,還可以再一次的全面提升。
事實上,現在紅警兵團的發展,已經可以用恐怖來形容了,十個航母戰鬥羣,放在其他國家身上,想都不敢想,而蔡睿宸計劃在幾年內完成,這是目前哪一個國家都無法辦到的。
更何況在發展海軍的同時,其他兵種也都是在全面的發展中,這是相當令人驚駭的速度,恐怕全世界也只有蔡睿宸自己一個人覺得,這種發展還是太慢了。
不過要是放在蔡睿宸的位置上,恐怕誰都會有如此的感覺,特別是華梅雪的事件之後,蔡睿宸也全面收起了放鬆的心情,全神貫注的投入到事業和紅警兵團的發展之中,在他主導的統籌發展之後,整個基地的效率,也全面被提升了起來。
各項準備和計劃,全都有條不紊的展開。
第一艦隊只是整個紅警兵團發展的一個小小的縮影,而半年後,第二艦隊也將繼第一艦隊之後,進行脫胎換骨般的改變。
半年組建一個全新的艦隊,一個月組建一支完整的旅級作戰部隊,一個月組建一個空軍全新的空軍聯隊,每天都有將近五百個紅警士兵被徵召出來,力量是在每天不停的增長中。
這種速度帶來的各種效應,是十分明顯的,並且直接影響到衛戍部隊發展效率,高要求的淘汰制,猶如淘沙一般,只要最優秀的士兵。
否則的話,蔡睿宸也不敢隨隨便便就將一個重型航母戰鬥羣,就放心的交給衛戍部隊,哪怕是退居二線的重型航母,一樣是全球眼紅羨慕的存在。
而就在中東聯邦衛隊第一艦隊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一個更加巨大的新聞,很快就轉移了大部分的視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