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宮牆之內,可卿正跟英蓮散步,且未讓侍女隨行。

在宮外時,可卿內心寧靜,與旁人之焦慮大相徑庭。

可今日進到宮內,她的安寧就消失了,甚至連安全感都受到了影響。

看着兩側高大的宮牆,還有前方深邃的宮道,可卿竟生出驚懼之感,彷彿自己要被皇宮吞噬。

相比之下,英蓮則更顯平靜些,因爲她沒有可卿想那麼多。

即使心憂,可卿依然關心英蓮,提醒道:“往後你少跟甄琴來往,她人雖不壞,可太蠢了些,容易被人利用,跟她走太近……不是好事!”

“我知道!”英蓮答道。

見英蓮單純的樣子,可卿實在是放心不下,隨後道:“算了……我去討皇后娘娘恩典,讓你跟我住一起,不跟她挨着就好了!”

“嗯!”英蓮應下。

“姐姐,我看你愁眉不展,也是擔心……封號?”

聽到英蓮的疑問,可卿笑了笑,反問道:“你擔心嗎?”

“沒想過,什麼位分都行!”英蓮答道。

“我也是!”

“那你爲何……”

嘆了口氣,可卿答道:“妹妹啊……你不覺得,這宮牆猶如囚牢麼?”

英蓮愣了一下,又仔細想了想,隨後答道:“有點兒像!”

“算了……不說這些了,免得被人聽去,反倒惹些麻煩事來!”

每個人想法不同,對同一件事便有不同感受,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原本東西六宮被騰空顯得冷清,太子行在的人搬進來後,便讓此地多了些生氣。

自太宗遷都洛陽,在這宮牆之內,這般變化已有十多次。

轉眼又是幾天時間過去,給皇帝守靈的期限到了,宮內又舉行了盛大的祭典。

之後,皇帝梓宮被從幹清宮移出,送到了皇城以北的觀德殿安置。

在這裡,皇帝停靈短則數月,長的時間可能會有數年,就看皇陵那邊何時準備妥當,然後欽天監再定具體安葬時日。

此刻,朱景洪坐在觀德殿內,看着先帝棺槨怔怔出神。

老爹被移出皇宮,除了在史冊文字中,有關他的痕跡在陸續消失,這讓朱景洪心裡不太好受。

他雖是穿越者,但也是個有良心的人,在這個世界生活了十年,老頭兒對他算得上照顧有加,他也在心中真把對方當成了父親。

何況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他本就是人家的兒子。

朱景洪曾看過一個說法,說男人真正成熟是從父親去世那一刻開始。

這話雖有些偏頗,但也說明父親去世這節點,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之大。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爲天下王。

朱景洪如今做了皇帝,擁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但也揹負着天下最重的責任。

沒有人能替他分擔,而且他要挑一輩子。

良久之後,朱景洪嘆道:“爹啊……再過幾天兒子登基,兒子就真成孤家寡人了!”

以前他會認爲這是矯情,但只有真正坐到這個位置,才能領會什麼叫高處不勝寒。

當然,這是朱景洪一時之嘆,這些年的歷練讓他無比堅韌,不會真的被負面情緒困擾。

在皇帝靈前作此姿態是爲泄壓,這是正常的新陳代謝。

“陛下?”

朱景洪靜坐之時,外面響起了宦官的聲音。

“何事?”

щщщ_тt kán_C○

呂通跪在大殿之外,稟告道:“啓稟陛下,內閣又呈上了詔書,請陛下審閱!”

之所以說“又”,是因爲詔書已遞過一次,被朱景洪點了幾處不足,然後打回去讓他們重新改。

而這份詔書,則是他登基日所頒佈之大詔令,因其意義重大所以內容要慎之又慎。

“拿來我看!”

“是!”

隨後,稿紙送到朱景洪面前,他便一一拿起來看。

“惟古訓正道是遵,惟祖宗成憲是守……”

念出這一句,朱景洪發出冷笑,而後說道:“這一句……難道就改不了了?”

這一句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對外宣稱不會折騰,會做一個循規蹈矩的守成之君。

在登基這樣重大的儀式上,對外進行這樣的表態,是朱景洪無法接受的事。

草擬的詔書已送了三次,第二次他打回去時,就直接在這句上做了標記,可內閣來了個換湯不換藥。

草詔具體是由翰林院負責,但內閣肯定是詳細審過,其他人裝聾作啞也就罷了,連趙玉山也對此毫無作爲,便讓朱景洪很是失望。

“讓內閣幾人到弘德殿候召!”

“是!”

吩咐完這件事,朱景洪從軟墊上起身,再度回望了先帝之神位,然後便轉身走出了大殿。

今日熱孝期滿,他這皇帝便除去了孝服,換上了寄託哀思的青袍,接見大臣他也穿的這身。

首輔趙玉山、次輔鄭志清、三輔葉炳維,在弘德殿等了有十幾分鍾,朱景洪纔出現在了殿內。

行禮之後,朱景洪便示意三人起身,然後先是問了一些政事,三人各自對分管事做了彙報。

這些事聊完後,朱景洪把內閣遞交的詔書拿與這三人。

待這三人又看了一遍,各自已經開始思索之時,朱景洪便從御案後起身,問道:“范仲淹有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諸位愛卿皆學富五車,可知此言有何深意?”

不知從何時開始,朱景洪喜歡在說事前,先引用名言名句開頭。

此刻他用的這句很出名,范仲淹想表達的意思也很明確,可三位大學士都未立刻回話。

混到他們這一步,思路比常人寬闊得多,考慮問題都非常之全面。

此時他們都可以確定,這句話跟這份草詔有關,所以現在最重要的事,是確定皇帝對詔書的態度。

朱景洪臉上看不出喜怒來,但三人都知“不喜”便是“怒”,所以定是對詔書內容有不滿。

那麼對哪裡不滿呢?

如此重要的登基詔書,一稿、二稿、三稿他三人都看過,而且很清楚修改的過程。

以上過程寫起來長,但化爲思緒只在轉瞬之間。

“回稟陛下,范文正公的意思是說,爲臣者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應心繫家國爲君分憂,參贊機要或治理地方……”

說話的是鄭志清,他覺得自己應該說話。

范仲淹推動“慶曆新政”而被貶,如今趙玉山也在推行新政,但近來發現內中出現各種貪污腐敗。

鄭志清有理由懷疑,皇帝這是對趙玉山不滿,或許會以“祖宗成法不可變”爲由,暫停趙玉山的所謂新政。

雖然如此猜測不一定正確,但鄭志清可以往此方向引領,在經過一系列長篇大論後,鄭志清總結道:“爲臣者當侍君以忠,若以浮華粉飾太平,只爲自身留名萬世,其心可誅!”

鄭志清其實說得很委婉,但最終也不得不圖窮匕見,看似把矛頭指向了底下執行官員,但最終還是要歸結到趙玉山身上,畢竟這些人都是他所任用。

聽了鄭志清一番論述,朱景洪竟覺得有些道理,他明白這廝的目的是什麼。

不錯,趙玉山確實有用人不當的地方,但總體來說還是功大於過,所以朱景洪暫時不會動他。

隨後,他看向了葉炳維,問道:“葉卿,你怎麼看?”

“回陛下,微臣以爲范文正公所言,是要告誡後世謹記爲臣之本分,身居廟堂得意時當忠於君父,失意賦閒時亦當心憂君父……”

和鄭志清不同,葉炳維的論述重點在“忠”,這其實是他自己想表的態。

他在內閣資歷最淺,甚至可以說是被提上來湊數的,只因他的資歷比前兩位差太多。

所以葉炳維必須要表忠心,如此才能坐穩內閣大臣的位置。

所以此刻,范仲淹原意是什麼不重要,朱景洪要問的也不太重要,他們想要實現目的才更重要。

“趙卿,你是當朝首輔,爲何一言不發?”朱景洪問道。

如何解釋范仲淹的話,趙玉山可以找七八個角度來談,但他和鄭葉二人的情況不同,他是首輔不能犯錯。

老實說,趙玉山也想過,是不是皇帝要換掉自己。

他做了七八年的首輔,這個時間已經算長了,如今連皇帝都換了,他這首輔似乎也該調整,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可他的事還沒做完,趙玉山是真的不願致仕,所以他不願也不能往這個方向認錯。

說了就可能出錯,而且有很大可能吃錯,所以趙玉山乾脆就不說了。

“范文正公之文,歷代皆有不同論斷,微臣愚鈍……不敢妄斷聖意,還請陛下賜教!”

“趙卿過謙了,但伱說得不錯,范仲淹之言,其所行之政,歷代各有論斷,是非曲直,難以論說!”

當朱景洪以平和語氣說出這句,鄭志清就知自己的想法落空。

但他來不及感到失落,便認真聽着朱景洪的話,畢竟接下來還可能繼續問奏。

走到大殿中央,朱景洪徐徐說道:“今日看了內閣遞來的草詔,其中‘惟古訓正道是遵,惟祖宗成憲是守’,讓朕想到了范仲淹的這句!”

“這一句是對皇帝的規勸,可朕的繼位詔書,是要向天下臣民宣告,朕接下來當以何等姿態,治理這偌大的國家,是否真的需在聖旨中加上這勸告之言?”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范仲淹是想告訴後世之人,做了官多爲想如何治理百姓,便是對君父最大的忠心!”

“勸諫君父,那就該去江湖之遠!”

這樣的歪理,是從皇帝口中道出,那也具有了深刻的道理,三位內閣大臣皆是一副受教的模樣。

老實說,讓這些飽讀詩書深諳經義,立志致君堯舜上的人,認同這些亂七八糟的道理,無疑是對他們的一種摧殘。

如今,朱景洪給出的謎語解開,其目的也就水落石出了。

惟古訓正道是遵,惟祖宗成憲是守……皇帝不想搞這種表態,那麼接下來怎麼做也就很清晰了。

現在的問題是,這道草詔已改了兩次,第二次時朱景洪還標註過,但最終還是呈上了類似的語句,如今問罪內閣總要給個說法。

毫無疑問,趙玉山作爲首輔,便得把這個鍋給背上。

“翰林院的人飽讀詩書,卻是把書讀死了,草擬的詔書朕不滿意,還是由你們三位親自操刀吧!”

朱景洪的這句話,把責任丟給了翰林院,三位大學士自是無過了,但接下來三人還是請了罪。

之後朱景洪沒說太多,便讓這三人退下了,他們只有半個時辰期限,要擬出一道讓朱景洪滿意的詔書。

很快半個時辰過去,詔書被送到朱景洪這裡,讀完之後他便露出了笑容,直言這三個老傢伙確有兩把刷子。

九月初一舉行登基儀式,中間還有七天時間,皇宮內外已在緊密準備着。

走出弘德殿,朱景洪目光所及之處,都是來回忙碌的身影。

隨着皇帝移靈,皇宮之內縞素將全部撤下,幹清宮內一切都會恢復,待正式登基後朱景洪便會住進去。

朱景洪命人搬了張椅子,就坐在幹清宮前御道上,看着宮人們來回的忙碌,把素白一片的幹清宮恢復成金碧輝煌。

“陛下,皇后娘娘來了!”

朱景洪身側,響起了餘海的聲音,這廝已正式成爲幹清宮大總管。

而原本擔任此職的谷成,朱景洪也沒有虧待他,安排了他去御用監任掌印太監。

對於內廷諸監的人事調整,到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原襄王府大小宦官們,如今都已被安排了位置。

其中的十幾名大太監,朱景洪並未讓他們直接擔任“一把手”,而是在各監各局任副職,不出意外過幾年這些人都會扶正。

就連鄧安和張平安,也都各在東廠和御馬監任副職,且沒有直接進司禮監。

襄王府所有宦官中,只有餘海是個例外,這廝直接就任幹清宮大總管。

此位置雖不入司禮監,但卻和秉筆太監同級,也因與皇帝更爲親密,地位在內監中可謂超然。

“陛下,怎麼坐這兒了?”寶釵身着素服,不施粉黛不着釵飾,來到了朱景洪身側。

“坐這兒看看!”朱景洪答道。

順着朱景洪目光方向,寶釵也看向了幹清宮,然後也看到了不同之處

她大概能猜到丈夫此時的心情,於是說道:“陛下節哀,先帝在天之靈,定不願見您如此哀傷!”

朱景洪擠出一縷笑容,算是對寶釵的迴應,而後他便看向餘海,略帶不滿道:“還不給皇后搬張椅子?”

“是!”

餘海應了一聲,便向身後使了個眼色,很快一張椅子被搬過來,放在了朱景洪的身側。

“多謝陛下賜座!”寶釵笑道。

落座之後,二人並沒有多說話,就這樣安靜的看着前方,看着前方忙碌的宮人。

如今已是深秋,西斜的陽光照在身上,只讓人覺得很溫暖。

但有相濡以沫、相愛相知的妻子在身邊,朱景洪感受到了更深刻的情感,非要總結的話可稱爲“溫馨”。

幹清宮,皇帝所居之處,地處萬民之上,讓朱景洪感到高處不勝寒。

但現在,在此朱景洪有了溫馨之感,也讓他對父母間的感情,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此刻做了皇帝他才知道,先帝對先皇后不只有愛、有感激、有敬重,還有依賴。

是情感上的依賴,是保持人性的依賴,否則就真成孤家寡人了!

靜坐一會兒後,朱景洪笑着看向髮妻,說道:“寶釵,你我怕是有許久,未曾這般相攜而坐了!”

349.第349章 派系隱而發第516章 暫避鋒芒256.第256章 臉怎麼紅了198.第198章 老六的佈置第108章 臨機專斷之權第515章 父子對噴270.第270章 勸母第715章 朱景洪:我講四點意見第630章 林家父女316.第316章 雙豐收441.第441章 朱景洪論英雄191.第191章 雙喜臨門195.第195章 是十三爺的意思第114章 好聖孫第90章 永不相負第595章 錦衣衛的看家本領第535章 夫妻225.第225章 女漢子第504章 慶功宴第751章 元春的兩個表妹第130章 十三爺來訪第774章 帝崩第542章 我也想要啊!第777章 乾盛帝:朱景洪第731章 皇帝親審第778章 諸女之事第55章 太祖之怒第104章 定有厚報第821章 編修宋子瑜377.第377章 朱景洪的心意第84章 咱們賭不起379.第379章 老六兩口子第549章 聖女妙玉386.第386章 複選365.第365章 艱難的廠衛382.第382章 寶釵受召第702章 朱重八爲何不報官第574章 天朝上使之威453.第453章 風波將起第533章 聯姻第87章 薛家別院第102章 得找人制他第655章 叩見殿下第133章 難兄難弟第775章 遺詔第761章 朝鮮王妃的請求126.第126章 甄琴207.第207章 賈家的應對416.第416章 臣飄零半生第614章 張小月講花妖第49章 錦衣衛上門342.第342章 秦家事2第676章 鼓動的風帆440.第440章 你得管住他第574章 天朝上使之威437.第437章 上下整肅314.第314章 薛蟠的外援第112章 決戰第592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494章 釵黛秘語第140章 命懸一線賈寶玉346.第346章 你這是作死第664章 聖旨來第576章 李暄的惶恐333.第333章 賈家烏雲散390.第390章 崔秀青442.第442章 貌似老十三也不錯460.第460章 曹賊之心410.第410章 西北風雲起第37章 這個混賬第827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終章】324.第324章 來自親王的威壓第614章 張小月講花妖第138章 賈家的憂愁201.第201章 倒黴的秦家第129章 看火器236.第236章 你的膝蓋太硬了第740章 八月十四338.第338章 厚賜林家女414.第414章 朱十三的媳婦兒205.第205章 釵語安人心第79章 太子變了第744章 朱景源:請陛下稱太子!第798章 體察聖意第497章 朱家兒媳345.第345章 金玉良緣第101章 吐血379.第379章 老六兩口子250.第250章 太上皇的交易14.第14章 震懾第37章 這個混賬347.第347章 寶釵訓兄385.第385章 喬遷134.第134章 釵黛會於榮國府424.第424章 命婦朝王妃第710章 太子多病,汝當勉勵之!第63章 朱雲笙369.第369章 大明門內31.第31章 召見都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