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登基受封(已經替換了)
劉璘即將即位的前夕,按說他會緊張或者興奮的睡不着。
事實上,他的確睡不着,不過卻不是爲了明天的登基大典。
此時他一個人窩在庭院空曠的搖椅上,上空對着明月,手中還拿着一壺酒。
夜已經深了,前來覲見的人早已經退下,而且到了這時候,母后都不會再來找他,總算可以讓他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呆在一處。
這三天人來人往,他雖然在齋戒,可是哪些人來了他都非常清楚。只不過,想見的人沒來,不想見的倒是來了很多。
暗衛說,李衍和表姐琴瑟和鳴,情意綿綿。
李衍會爲表姐描眉作畫,表姐會爲他研磨作詩,兩人共同完成的作品他也瞧過。
可是越看他的心越火,瞧着“紅妝梳洗遲”“教君恣意憐”……他將這些東西全部丟進了火炕。
想到這裡,劉璘眼睛不由的眯了眯。
明日,他怎麼也會出現了。
即位大典在辰時,可是新皇帝在時就起,跟着禮官去各處祭祀。
李衍早早穿戴好,和衆多的官員乘着車馬向皇宮行駛而去。
若說以前早上上朝的人是一片小樹林,那麼現在的人森林。
這一次,文武百官,王公大臣,都換上了朝服,從午門而進入皇宮。
平常七品以下的官員也得以進去。
一隊隊排列而進,到達乾龍廣場後,衆人才停下來。
高殿後的紅日伸出了半邊,印在琉璃瓦上顯得格外莊嚴、爲大殿增添高大崴峨壯觀之象。
乾龍觀察鋪滿了漢白玉地磚,中間有一條人工河流過,河上架着八座並排的漢白玉石橋,橋身之上雕刻着形形□的瑞獸,如青龍、白虎、玄武、朱雀、麒麟等靈瑞之獸。這座橋將廣場算是隔成兩部分,橋下大廣場是橋上面平面平地的五倍,大廣場被稱爲外廣場,而橋上相對的小廣場被稱爲內廣場。
內廣場的盡頭是九級玉階,上面便是乾龍大殿。
乾龍大殿現在還未開啓,所以衆人都在外廣場等候着,隨着時間的推移,諾大的大廣場人越來越多。
登基大典異常繁瑣,等級也異常嚴明。外廣場最前面隱隱形成一個圈子,這些圈子裡面彙集衆多王孫貴族,各大官員一一而足,平常難以見到的重臣、公侯宗室基本上沒有任何缺席。
按照歷代的規矩,二品以下的官員根本沒有資格進入正殿參拜。
而四品的以下的人連在正殿外的內廣場跪拜的資格也沒有。
所以,那個圈子裡站的人基本就是能進入正殿的人。李衍的岳父也在,他不僅是二品大員,而且在廢帝登基時就被加封了一等承恩公。
圈子後又形成一塊區域,這塊第二區域也和最後面的第三塊區域涇渭分明。
李衍和李廉就站在這第二塊區域裡面。
衆人紛紛用眼神打着招呼,有些人笑容滿面,有些人在思考着什麼,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李衍倒是在這個圈子裡算是最受矚目,大夥都是在朝圍觀的,哪裡連李衍的大好的前程看不到。
瞧吧,李衍少年探花,與新帝交好,在江南立下大功後又稱爲侍講學士。現在還娶了新太后的親侄女,新帝的表妹,位高權重的蕭家女兒,怎麼看都是穩當當的富貴。
這個圈子裡,賈赦在裡面。
賈赦襲的是一等輔國將軍的爵位,已經是不入八分的爵位,自然無法與那些公侯王爺排在第一個圈子裡。
於是第二個區域又分了派系,賈赦這等靠祖宗傳下的爵位虛職一派,李衍和一些侍郎、少卿、學士一派。
至於第三塊區域的人是最多了,差不多是第一塊和第二塊區域加起來的三倍。其中,賈政就在其中。
隨着時間慢慢過去,等到鐘聲響起。
全體肅穆,當大殿門打開,八人一列從橋上慢慢走上去。
四品以下的文武官員停留在了外廣場之上,他們還沒有上橋的資格,他們的目光望向了那些上橋,甚至進殿的朝臣,心中自是羨慕嫉妒恨。
衆人上橋、進殿後按照各自的品級分文武、宗室公侯爵位而列。
大殿內,武將一列,自然是以大將軍爲首,這個大將軍不是世襲的那種虛職將軍,而是確確實實、掌管軍權的大將軍。
文官一列,則是以三公爲首。
至於宗室一列,以宗室族長親王爲首。
“吉時已到,請新帝登基。”站在殿內、外廣場內廣場的禮官、甚至各出宮門的禮官共同出聲。
一時之間,每個人都無比清晰的聽見了。
所有的大臣全部都莊嚴肅穆地望着一個方向。
宮廷樂隊鼓樂齊鳴,殿外響炮三聲,劉璘身着龍袍慢慢從後殿轉入龍座。
待他落下後,李衍看見陽光正好完全升起在乾龍殿之巔,金色的光芒從窗口斜照進去,李衍遠遠望着殿內高坐的身影,心中不由的恍惚。
龍椅之後,有着一道玉簾,裡面還擺着一張軟椅,這是蕭太后的位置。
至於太上太皇和廢上皇,對不起,今天沒有你們的份。
劉璘微微躬身給蕭太后請安,算是問候。
“母后萬安。”
蕭太后在簾後微微虛扶:“本宮一切就緒,皇帝請入座。”
劉璘站直身子,在龍椅下再次坐好,眼睛微微示意一旁禮官。
禮官高唱起來:“吉時至,新帝即位,羣臣朝拜--”
看着他舉起天子玉璽,李衍和衆大臣跪了下去。
頭磕下去後,禮官又吟
“再拜。”
“三拜。”這一拜,殿內的官員齊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內外廣場衆臣也在齊呼,緊接着,整個皇宮之中的侍衛、禁軍、羽林軍將士、宮女、太監,他們也隨着文武大臣們的跪拜跪拜了下去,一個個崇敬地發出朝賀的聲音。
三拜起身,再跪下。
直到做足了三跪九拜,才做吧。
“衆位愛卿平身。”劉璘的聲音很威嚴,原來在不知不覺中,那個清亮爽朗的少年變得沉穩威嚴。
“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羣臣紛紛恭敬起身。
禮官這時候開始念太上太皇書寫的賀詞,自是一大堆的好話。
劉璘拜謝後,發下宏願。
禮官開始傳承國璽,祈禱國運昌隆。
當劉璘接過玉璽後,大禮基本完了。
最後鼓樂起,禮炮鳴。在這聲聲中太監開始頒佈一個個施恩聖旨。
赦刑、免稅等,再有冊封爵位,二皇子被封爲慎王,甄妃尊爲貴太妃,賈元春尊爲賢德太妃。
說起來,若不是李衍動手早了,再過三月到元宵,元妃省親可以實現。
現在沒有了元妃省親,也不知賈家能不能逃過一劫。
接着是冊封長公主等一系列皇族外戚,他的岳家倒是越來越顯赫,不僅岳父和小舅子的爵位加封了三代,他的妻子蕭宜秀也以侍駕有功之名從縣主給提到了郡主的位置。
這大多是因爲蕭太后的緣故,畢竟蕭宜秀在宮裡不少年歲,侍駕有功也說的過去。
接着的冊封就讓李衍驚住了。
翰林學士也就罷了,可太子少傅竟然弄到了他的頭上,李衍站在大殿裡面,背後已經緊張的溼了。
俗話三公九卿,百官之最。
少傅從一品,位列九卿最前,雖然是虛職,可是絕對不能忽視其影響力。
可以說基本上現在的少傅就是日後的三公太傅。
可保兩朝富貴,如今的路太傅便是前朝的少傅。
李衍心中苦笑,劉璘他連皇后還未立,就將少傅找好了。
現在百官都瞧着,李衍心中再覺得顯眼,也只得叩謝皇恩。
好在李衍一開始就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否則此時也許會有憑夫人上位了。
新封的輔相蕭顯心中複雜,當初看着他將還是小王爺的皇上送到府上,他就預料到這一點。
就衝着今日皇上的手筆,李衍會成爲辰光年間最得寵最有話語權的權臣。
帝王的信任和偏袒十分可怕,蕭顯無比慶幸他頂住了家裡的壓力,將宜秀嫁給了他。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衍接過賜下的朝服和官印。
不到二十歲的少傅,可算是在歷史上聞名一把了。
這一次,李衍沒有出殿,而是站在文官隊列終究。
李衍雖說沒資歷,可是到底有個探花的名頭,還教了新帝幾日,就算心中再不樂意,衝着李衍的身份和得寵,他們也不敢在此時給臉子看。
等到了最後,劉璘又以他救駕之恩加封李衍之父李廉爲一等安寧伯,世襲三代始降。
李廉被這個爵位砸得有些回不了神,現在開國百年,爵位越來越難封,無數當過宰相的也沒有讓皇帝賜下一個爵位,如今,新帝就賞了個爵位下來。
雖然不是公侯,卻也是顯赫的伯爵,已經讓李家逐漸擠入權貴之家了。
也就是這道旨意,大家才知爲什麼新帝對李衍爲什麼這麼厚待。
敢情人家和新帝在小時候就共患難了,衆人瞧着李衍的模樣更不一樣了。
李衍隨着李廉跪下,再次謝了恩。
雖然此時更顯眼一些,不過,這救駕共患難的事情讓人說不出閒話來。
以後他小心行事,唯有盡忠盡職而已。
一場登基大殿就這麼結束,新帝還要去拜見太上太皇和太上皇,還要和兩皇在宮內祭拜祖宗,可以說,劉璘暫時還沒有時間找李衍敘話,不過,劉璘摸摸下巴,今天李衍的神態令他十分滿意。
他就要他忙,忙得沒有時間再和表姐琴瑟和鳴、談情說愛。
想來今日過後,新任的安寧伯府會十分熱鬧吧。
事實證明劉璘完全預料對了,李廉和李衍父子回了府就是想低調也不能低調。
他們在家坐下還不到半個時辰,拜帖已經堆滿一桌子。
李廉無疑是高興的,讀書是爲了什麼?別和他說爲人民服務這樣官面的話。
他讀書考科舉就是想出人頭地,想當官,想爲家裡打出一片富貴天地。
有爵位好啊,有了爵位就不怕他和兒子致仕後子孫沒有科舉成功淪爲平民。
李廉笑着眯了眼,憑着新帝對兒子的信任和寵信,這安寧伯的爵位,說不得還能上幾個層次。他的心思頓時活絡起來,就是一個伯爵,三代不降爵,等到降到最低等的男爵,也是十代以後了。
這十代子孫不能保住自家爵位,他也沒辦法。
“到沒想到當初會有這麼一番糾葛。”李廉聽着李衍說了當年所謂的救駕。
李衍轉頭看蕭宜秀,笑道:“當初我還得多謝秀兒。”
蕭宜秀低下頭:“纔不是,倒是夫君救了我一命。”
李廉和楊氏相視一笑,家族榮盛,兒子事業家庭美滿,她們真的滿足了。
不過,楊氏有些擔憂,兒媳婦這病弱的身子,她什麼時候能夠抱上孫子。
想了想,還是再等等吧,兒子二十以後再無子嗣,她再勸勸。
李紈也是高興的,孃家越來越強盛,她只有開心的,弟弟有了這份前程,蘭兒也可安保無憂了。
再說榮國府。
不說賈母和賈赦他們,王夫人和賈璉悔的腸子都青了。
王夫人再討厭李紈,可是比起今日李家榮盛,比起她的寶玉靠着李家的前程都不算什麼了。
賈璉也裡也悔啊,他怎麼就聽了李衍的話,幫助他將大嫂子脫離了賈府去?
只要大嫂子還在府裡,他憑着親戚關係去求個小官外放還不是簡單的事?
現在說什麼也沒用。
賈母立即拿出了兩個方案。
“以後每日都給蘭兒送些東西過去,到底是你孫子。”這是對王夫人說的。
王夫人倒是願意以一些東西換取重新的交往,可是她覺得這根本不能成功。
“可是……可是他姓劉了……”
“他身上的血還是賈家的,慢慢來,也別急。”
王夫人點了點頭。
賈母又看向探春,道:“平常你和你大嫂子不錯,也時常寫寫信,不要斷了聯繫。如果你大嫂子接你入府,多多給李少傅留些好印象。”
賈探春自是聰明,雖然才十歲,老太太這般說了,她如何不明白她的意思。
這分明是要她想辦法嫁給李衍啊,可是……李衍雖然前程似錦,李家也比榮國府榮盛起來……若是他未婚,她豁去臉面也要爲自己爭取一下,可是現在他娶妻了,他的妻子還是郡主。
她是庶出,看多了妾室的卑微,明白了庶出子女的悲哀,她心裡便不樂意起來。
賈探春已經決定,交好大嫂子必然是要的,但是李少傅,還是有多遠跑多遠。
邢夫人聽了有些不服氣,憑什麼好事情都想到二房那邊去了,於是她擦嘴道:“還有迎春呢?迎春十二了。”
賈迎春心中一涼,偏偏做不得聲去,她垂下頭去在心裡默默傷心着。
賈母瞅了迎春一眼,看起來長得不錯,不過,她遠遠看了李衍的夫人,除了玉兒和寶釵,這府裡的姑娘還沒有能比得上的。探丫頭還有個好性子,人又聰明伶俐,可迎丫頭,這就不討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