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 上京四宴

027 上京四宴

中秋過後,上京便迎來了端敏公主府的賞菊宴。

上京有四大名宴,分別是端敏公主府的菊花宴,魏王妃的梅花宴,安國公府的桃花宴以及宮中的牡丹宴。這四大宴會又以宮中的牡丹宴爲首。一來牡丹是爲花中之王,二來這牡丹宴往往都是皇后舉辦的,次宴自是貴重無比。

然除了這牡丹宴,其他的三個宴會亦算地上是上京的盛世,不管是端敏公主,還是魏王妃、安國公府都是這上京的頂級貴族。而樣的盛宴,大家自然是卯足了勁想在那上頭露臉,然這宴會的請帖亦不是好拿的。

天子腳下,隨便落片瓦都能砸到兩三個貴人,這身份若是不夠的當然不能參加。

李氏在以前是絕對沒有機會參加這種高端的賞花宴,而去年因爲皇位變更,朝廷動盪不安,那些個花宴都沒有舉辦。今年三月曾經的懷王上官昊登基爲新皇,改年號爲啓泰。

作爲懷王的同胞妹妹端敏公主身份自然也高了一層,爲了顯示新皇仁政,四海昇平,這賞花宴自然要重新辦起來。

因而今年的這個菊花宴又比往年要隆重些,李氏在接到那燙金名帖的時候,激動的臉都紅了。

自她替大房打理威遠侯府後,這解除的人自然跟以前是不一樣的,然這樣大的賞花宴,甚至乎上京所有的親貴名門都會參加,她當然是沒有見識過的。

以往只能是聽說,然這一次她可以帶着自己的兩個女兒參加,加上青玉本就到了議親的年紀,有這樣好的一個機會,若是被貴人相中了,那便是一飛沖天的。

“魏紫,你去庫房看看,我記得似乎還有幾匹軟煙羅,拿出來給幾位姑娘做衣裳,正好趕上這賞菊宴。”李氏深吸了一口氣,將稍稍有些激動的情緒壓下,方纔開始吩咐了起來,“青玉皮膚白就要那紅色的,青鳶年紀尚小,嫩黃色就可以了。那匹藍色就給了二姑娘吧。”

一說到青鸞李氏臉色的喜色就淡了幾分,她到是不想帶她也不想給她做衣裳,奈何那名帖上寫的是威遠侯府,而那些軟煙羅也是候府庫房裡的東西,說起來還是他們二房佔了青鸞的光。

“是,夫人,奴婢這就去辦。”魏紫應了一聲下去。

李氏的陪房金嬤嬤上前爲李氏倒了一盞茶,可惜的說道:“那軟煙羅還是上一次宮裡賞下來的呢,攏共也就只剩下那麼三匹了,真真是可惜了。”

金嬤嬤是李氏的心腹,對於李氏的心思自然是摸地一清二楚,李氏雖然面上對那衛青鸞和善,心裡頭卻恨不得毀了她。會這麼一視同仁的給三人做新衣自是爲了堵外人的嘴,而她口裡的可惜自然說的是衛青鸞。

若是青鸞聽到這些話必定是氣笑了,敢情拿着屬於她的東西她自己用了還可惜了。

“不過,夫人,您不是正想找個機會讓大家知道二姑娘的爲人嗎?這次賞菊宴如此盛大,若是二姑娘真發生點什麼事,恐怕這一輩子都不用翻身了。”金嬤嬤呵呵一笑,渾濁的眼裡閃過一抹厲色,讓她整個人看上去很是陰暗。

278 端敏長公主的試探323 因果089 送禮021 中秋069 板子爲吧主的要求加152 囂張294章 節名取不出4000101 毒計爲琉璃的紅包366 番外決定041 宴上交鋒066 美婢075 衛家小侯爺140 青鸞的懷疑6000354 番外發怒112 自取其辱207 幸好6000135 一片混亂6000129 踐踏5000爲星子261 前往西北314 神之花094 對峙265 生不如死353 番外棲鳳宮的婆媳074 賞賜005 威遠侯府298 瘋了吧141 黃半仙4000爲星子094 對峙225 過年100 認親宴244 比試6000234 懾人011 姐妹爭鋒147 認清身份197 秋狩177 神秘人5000中秋快樂041 宴上交鋒031 衛欣兒的過去326 驚喜022 外室328 生產012 姐妹爭鋒2215 成親5000080 婆媳交鋒356 番外悶騷的男人010 威勢186 女人戲臺爲fzm9424902童鞋的打賞292 世子妃140 青鸞的懷疑6000126 親事076 依靠332 瘋狂的穿越女346 設的局大結局倒計時二200 丟臉162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4000288 成癮306 滴血驗親103 對峙之勢362 番外又竟又喜230 渾水198 秦家瘋子169 掙扎爲零散打賞過5000217 新婚第一日221 醉態可掬352 四年後238 上京亂了5000077 祖孫交心254 最毒婦人心015 錢氏的示好140 青鸞的懷疑6000260 被貶024 衛延懷319 鮮血367 番外說開186 女人戲臺爲fzm9424902童鞋的打賞247 厚臉皮202 相守4000186 女人戲臺爲fzm9424902童鞋的打賞263 老熟人342 如此女兒120 成功苦肉計090 進宮成定局241 我們纔是天造地設的5000193 兄妹過招086 又遇端敏公主090 進宮成定局282 打012 姐妹爭鋒2346 設的局大結局倒計時二020 李氏的憤怒172 一場好戲5000142 賽神仙爲星子打賞152 囂張060 白瞎了一片好心322 上官瀝回京009 青鸞的堅持026 二房謀劃086 又遇端敏公主170 狀元宴322 上官瀝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