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江陰故事

趙老三聞聽此言,當即將瓷瓶掀開,張口將其中藥物吞下,只覺得黏黏糊糊,一團爛泥般的液體順流而下,直落到肚中。

他吞下藥物,張口說道:“老四,就算我不信你這個人,也信了你這個出身!”

原來一百四十五年前,南直隸江陰,這座英雄之城,對抗滿清入侵,曾有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蹟。

當時滿清入關,一路南下,到達江陰之時,城中明朝官吏,見清軍鐵蹄勢不能擋,都抱頭痛哭,大多相繼辭官而去,江陰便隨着天下大勢,投降了滿清。

誰知後來清廷派來一位投降的明朝進士,名喚方亨。這方亨到了江陰的第五天,便出示告示,頒佈剃髮令。

當時江陰百姓還以爲凡事好商量,第二日便上書方亨請求留髮,方亨大罵不已,有一士子也與方亨大罵道:“你是明朝的進士,頭戴紗帽,身穿圓領,卻來做清朝的縣令,羞也不羞,醜也不醜?”

方亨懷恨在心,正巧上級府衙的佈告下來了,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句子。

方亨便命令一名書吏抄寫,那書吏本是個不入流的官職,不在九品之列,可他抄寫之際,看見這“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字樣,登時怒髮衝冠,擲筆於地,鏗鏘道:“就死也罷!”說罷轉身離去。

消息傳開,江陰城民憤登時激起,都說道“頭可斷,發決不可剃”。

方亨晚上偷偷寫信給上級,請求發兵圍剿,被衙門中官吏得知,偷偷告知了城中百姓。

於是城中百姓便包圍縣衙,擒住了方亨,全江陰城,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動員起來,以原主簿陳明遇爲首領,揚起大明旗號,反抗清廷。

當日,江陰滿城皆兵,人人用力,所有的恐懼,私心,全然拋開,男人磨礪兵刃,婦幼築城設伏,平素吝嗇的財主們也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只一夜之間,江陰便成了一座銅牆鐵壁的堅城。

這一日,便是1645年,閏六月初一,中華史上最悲壯慘烈的一幕緩緩開啓……

第二日,清軍重兵包圍江陰城。

清軍先是四處捕殺城外義兵,企圖斷絕城內軍民外援,然後大舉攻城,一時間箭如雨注,江陰人奮勇殺敵,人人爭先,城上的人沒有盾牌,便一手拿着鍋蓋遮蔽,一手接箭,每天能得到箭三四十萬。

面對清軍連番進攻,陳明遇率領江陰軍民苦苦守城一月有餘,自忖自己並無用兵之才,力不勝任,便推舉另外一個離任的典史閻應元。

閻閻應元原本在城外賦閒,並不知江陰之事,但一經相邀,便毫不遲疑,率領家人,踏上了這條必死無疑之路。

進城之前他路過七裡廟,便在牆壁上題詩:“事則萬無可爲,死則萬無可免。”

這一個主簿,一個典史,都不在九品之列,屬於芝麻綠豆大的小吏,但就是這二位倔強的小官,卻掀起了一陣狂風巨浪,震懾了滿清韃虜一百餘年。

閻應元進城之後,統計兵壯,分派錢糧,他用兵若神,七月初九進城,初十祭旗發令,接下來便戰果連連。

十一日,清兵攻北門,城中之人拼死抵抗,箭矢如雨,清兵不敢前進,主帥七王爺大怒,命九名上將率先上城,死了四了,傷了五個。七王爺親自率軍登城,被“霸王”劉耐所殺,跌下城牆,粉身碎骨。

十二日,清兵仍攻北門,三萬軍隊造了十條浮橋,度過外河,運雲梯上城,另一清軍王爺自持勇猛,登上雲梯,被竹匠姚邇割下頭顱,身體扔到城下。

清兵搶屍,城上梆鼓齊響,磚頭、小箭如雨點下,又斃傷千餘人。

城外清軍索要王爺的頭顱,閻應元不允。清軍又表示願意用銀贖買,又將銀兩吊進城中,命軍士於城下哀號:“還我將軍的頭!”閻應元便包裹一黃狗頭,丟於城外。

直到敵將在城下苦苦哀求,方把頭扔下。清兵拿了頭回去,與身縫合,掛孝三日。

到了十四日。閻應元見敵兵甚衆,實在無可奈何,便招募體弱老者,詐降於滿清,等待敵人接見之際,再引爆暗中攜帶的火藥。

一時間煙火漫步,震響如雷,清軍大帳之內屍橫無數,其中兩名上將,一名王爺。當日,清軍便三軍掛孝,全營默哀。

閻應元初到江陰,便在四日之內,連殺滿清三個王爺,十餘員大將。

清軍見攻不下城池,便一邊調兵遣將,增援江陰城外,搜刮百姓的鐵鍋澆鑄炮彈,一邊派了一名投降的明朝將軍劉良佐前來勸降。

閻應元面對降將說道:“自古以來有投降的將軍,沒有投降的典史。”

劉良佐慚愧而去,嘆息道:“江陰人沒得救了。”

這時清朝貝勒博洛平定了松江,帶兵二十萬轉戰江陰,使用紅衣大炮攻城,一時飛彈如電,江陰人便用身體抗擊炮彈,有人胸背打穿,依然矗立不倒。

城牆崩裂了五處地方,江陰人又將城中的棺材都擡上城牆,填補毀壞。

閻應元智勇雙全,百計頻出,詐降,火攻,夜襲,攻心,釘炮眼,裝神弄鬼,聲東擊西……

百姓也爭先恐後,無一名貪生怕死之人,士兵不夠,城中技院中的技女,監獄中的囚犯也放出來幫忙。這些人爲民族大義,無一人退縮,亦無一人逃城。

雖然士氣越發的激昂雄壯,但江陰缺兵無援,彈盡糧絕,力量實在懸殊,最終於八月二十一日,江陰陷落!

那日,閻應元坐在東城敵樓,望着硝煙瀰漫的江陰,清軍緩緩開進城中。要了一枝筆,在門上寫道:“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落筆之後,帶兵上馬格鬥,擊殺清兵無數。最終被清軍所擒,降將劉良佐看見閻應元,拍着應元的肩膀大聲嚎哭。

閻應元說:“何必哭呢?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只有一死罷了,快殺我!”

博洛坐在縣衙裡,要見閻應元。閻應元到了堂上,挺立不屈,罵不絕口,最終被折磨致死。

閻應元死後,家人都因不降而被殺。陳明遇與清兵肉博,身負重傷,握刀僵立在牆壁上,至死沒有倒下。

第二天,清軍開始屠城,百姓得知江陰已破,毅然慷慨赴死,以先死爲幸,沒有一人順從,就連技女,囚犯也是如此。

男女老少,投水、蹈火、自刎、自縊的不計其數。內外城河、絆河、孫郎中池、玉帶河、通塔奄河、裹教場河處處填滿了屍體,疊了有好幾重,光投四眼井的就有二百多人。

城中屍骸枕藉,血流成河,直如人間地獄,街巷池井皆滿,薰臭不可近。

滿城都被殺光了,清兵這才封刀。

這一戰,江陰守城八十一天,城裡死了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了七萬五千餘人。

清軍連番出動二十四萬大軍,期間勸降十餘次,甚至許諾江陰可以不剃頭,清軍可以不進城,只要你們摘下大明旗號,豎起清朝旗幟便可。江陰的回答依舊是兩個字:“不降!”

這一戰,江陰彈丸小城,孤立無援,重壓之下,勢在必敗,但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和江陰百姓用八十天浴血抗爭和二十萬人的死難,展示了凜凜氣節。

這一戰,昔日席捲天下的八旗鐵騎,在這裡卻變得“均向城畏服,戰無人色,其從北來者,聞之皆膽落,無不以生歸爲祝”。

這一戰,有近二百五十尊大炮,對準小小的江陰縣城一陣狂轟亂炸。這是當年袁崇煥和李自成都沒享受過的待遇。

這一戰,江陰以十萬之衆,血戰孤城,擊斃滿軍七萬五千人,親王三名,大將軍十八名。

這一戰,全城只餘下大小五十三人。這五十三人對天盟誓,終生反清復明,代代不絕。

這一戰,全城殉節,無一人投降,千秋壯烈,唯取一義!

這一戰,光耀史冊,萬世流芳,忠烈之氣與天地共存。

這正是:露胔白骨滿疆場,萬里孤臣未肯降,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第168章 宮中見聞第8章 死人第20章 地振高岡第51章 深宅大院第117章 龍戲遊霧天地迷第21章 大廳議事第110章 靈犀第88章 地險悠悠天險長第151章 單挑第28章 向北第79章 紅花白藕第23章 若爲化得身千億第59章 空法無知念曾經第83章 踢館第78章 消息第34章 太極真意第23章 若爲化得身千億第42章 夜色風聲第5章 朔方相接水爲鄉第148章 劍掌第82章 少華第112章 本相第100章 君歸鬼域人渺茫第100章 君歸鬼域人渺茫第104章 東西求索其修遠第47章 一聲槍響第63章 尊卑倒置第34章 碳烤嫩煨滿室香第38章 一壺濁酒第22章 風雨欲來第62章 賓利風波第43章 雞聲不聞穿雲月第87章 狂嘯第65章 緇衣芒鞋第10章 長白劍經第43章 好好學習第170章 絕症第71章 遙看天際火雲遮第4 2章 華陰第113章 慘死第71章 飛狐神劍第7章 白狐乍現第22章 煙霞漫天生玄光第53章 即將啓程第5章 醫院見聞第4章 軍訓事件第77章 落井下石第4章 風雷雄踞自一方第123章 對掌第30章 匹夫一怒第31章 銀行劫案第52章 地契第43章 好好學習第103 鐵壁第36章 雲門劍宗第23章 若爲化得身千億第18章 名門第134章 嫁妝第161章 大都見聞第50章 曲徑通幽第136章 立威第28章 玄黃問鼎正蒼茫第18章 紅花依舊第14章 刀劍雙絕第184章 封賞羣臣第48章 滔天大禍第86章 絕漠干戈飄不起第9章 白狐炫技第53章 即將啓程第41章 晨起辭行動徵鐸第24章 重逢第70章 來日未卜兇與吉第135章 流風雪走三星延第70章 來日未卜兇與吉第134章 嫁妝第46章 客卿第57章 隱患第80章 霜峰獨立凌穹蒼第153章 路遇韃子第9章 白狐炫技第40章 林中偶遇第82章 少華第69章 長空第140章 驚天變故第35章 山光西落劍蘭現第11章 一脈真氣第99章 羣兒垂死舉頸望第19章 浮杯沾露氤氳散第12章 黑雲如墨卷鬆崗遞65章失傳第26章 奇門五轉第161章 浣熊第20章 惜別第7章 白狐乍現第14章 吃藥第39章 江陰故事第6章 中二少年第56章 通脈第49章 雲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