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頗覺興味,曲指輕點面前的几案,“此女的眼力和速度着實不俗。”
徐長吟也看了出來,楊知魚是先行觀察到綵球會彈出的地方,先人一招有了準備。接着是運弓之速,實在是稱得上風馳電掣,旁人還未看清她便已抽箭搭弓射出了一箭。她分射三箭所用時間,同周靖朗一弓三箭射中彩球的時間不想上下,足見其速之快。
在場的人無不意識到這點,皆是心生詫異,對楊知魚不禁多了幾分側目。
這時,一名正要彈出綵球的宦人似乎是被楊知魚直接對準自己的長箭驚了下,手勁一鬆,綵球低低的飛了出去,離地只有膝蓋高。楊知魚面無異色,雙腿夾緊疾馳中的駿馬馬腹,身軀則朝外歪倒直伏低至馬腹處,同時射出一箭,準確命中幾乎貼着地的綵球。
她精湛的騎術又贏得了一陣掌聲和連聲稱讚。徐長吟也讚歎不已,這些女子當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啊!
一百息時間已到,滿地都是插着碧羽箭的七色彩球。不多時,宦人將結果彙報上來,楊知魚的成績比周靖朗還要好,竟是射中了七十七隻綵球,幾乎是一息一箭,這等能力,不說在場中一衆女子中堪稱翹楚,縱是比起許多男子也勝出許多。
連番的精彩紛呈中,最後一名女子上場了。但見此姝一身淡櫻騎裝,生得珠圓玉潤,一雙烏亮的眼眸彷彿天生帶着笑,襯着粉嫩的臉蛋和彎彎的小嘴,顯得份外討人喜歡。
徐長吟對她印象頗深,此姝是李善長叔父的重孫女,名爲李盼芙,每月都會隨其母來王府拜訪,是個單純直率的女子。她每每來都對王府的糕餌讚不絕口,徐長吟見她喜歡,就特意讓廚子多做點給她帶回去,結果惹得她眼淚汪汪的直誇王妃娘娘是好人,讓人是哭笑不得。
徐長吟之前倒沒注意她也參加了比試,而且還進入了第三輪。
宦人唱諾了李盼芙的身份,朱棣微挑眉,偏首問向徐長吟:“這就是那個每回來都會兜點吃食走的姑娘?”
徐長吟佯作一臉不可思議:“看不出王爺您這般小氣,別的記不住,人家姑娘多吃了點就記得如此清楚!”
高熾在朱棣懷裡動了動,似乎是要睡醒了,朱棣輕柔的拍哄着他,睇眼徐長吟道:“淮真和我告過幾回狀,說有個姐姐每回來都會把她的點心吃完。”
徐長吟失笑,“那丫頭就是個小吝嗇鬼,怎地不記得人家姐姐每回來都會給她帶些新鮮的小玩意?”
說話之間,李盼芙的比試已經開始。徐長吟興味的望着她,頭一回見到她對糕點以外的事物表現得如此專注。她的速度與技法雖說比不上楊知魚和周靖朗,但那份嫺熟利落還是讓徐長吟分外刮目相看。沒有甚麼華麗的技法,也沒有甚麼讓人眼前一亮的瞬間,李盼芙平平淡淡的完成了比試。而出乎意料的是,她竟然射中了五十七隻綵球,只屈居楊知魚和周靖朗之下。
朱棣呵笑一聲:“這貪吃的姑娘倒是有幾分能耐。”
徐長吟也頗感意外。俄而,她似笑非笑的對朱棣說道:“我倒是有猜出她會提出的要求。”摘得木蘭之會頭籌的人,可讓朱棣允其一事,而摘得二三名的則由她各允一事,第四至第九名能夠在王府中的“寶仙閣”裡挑選一件寶物。
比試結果顯而易見,很快名單就呈交給了三位老將軍,不多時,名單又呈給了朱棣和徐長吟。
確認無誤後,由其中一位老將軍宣佈了結果。最後,朱棣講了番祝賀和鼓勵的言語,整場木蘭之會便告結束。
觀賽的人紛紛來向燕王夫婦和徐達告辭,又紛紛與得勝的諸女親眷道着恭喜,徐長吟隱約聽到有人在向周楊李三家人打探楊知魚她們會提出什麼要求。
熱鬧了整日的演武場漸漸清靜下來,徐達與朱棣說了幾句,便直接離開王府趕去了軍營。
徐長吟望着父親匆匆離開的身影,不禁問向朱棣:“軍營裡有甚麼急事麼,爹怎麼這麼着急?”
朱棣抱着已睡醒的高熾,騰出一手牽過她的手,顧左右而言他的問道:“是今日召見周靖朗三人,還是明日見她們?”爲了這倆父女的感情着想,他很明智的沒有說出,嶽翁之所以急於離開,是因擔心她會心血來潮的又想下廚之故。
徐長吟想了想,“讓她們歇息會就召見吧,我想聽聽她們究竟會提出什麼請求。”
朱棣點點頭,沒有反對。
半個時辰後,朱棣將楊知魚三姝召到大殿。三姝年歲相當,性情則各有不同,但也有一點相似,便是她們的眼神皆是十分清澈明亮。
朱棣沒有廢話,直接進入正是:“爾等摘得木蘭之會的頭三,而比試前本王與王妃允諾會答應頭三者各一件事,你們有何要求儘管提出來吧!”
楊知魚看了看周靖朗與李盼芙,二姝皆向她頷首示意她先說。楊知魚也不客套,踏前一步,躬身爲禮:“知魚有一事請求王爺。”
“講!”
“知魚想入軍營體驗月餘,尚請王爺允許!”楊知魚聲音清潤,吐字清晰,卻還是讓朱棣和徐長吟愣了下。
朱棣叩了叩椅上的雕飾,淡淡說道:“你可知女子不能擅入軍營?”
“知魚明白。”
朱棣微勾嘴角,“本王既允諾會答應你們的要求,自不會不守信用。你要入營不難,不過需斷髮喬裝男子,你可願意?”
徐長吟不由皺眉看向他,斷髮對女子不可謂不嚴重。豈知楊知魚毫不猶豫的點頭:“知魚願意!”
“那好。待你準備好之後,本王送你入營!”
徐長吟尤覺不妥,但也不好再說甚麼,只得將目光望向周靖朗,“周小姐,你有何要求?”
周靖朗拜下,嗓音清朗:“臣女想請娘娘賜名!”
徐長吟心下一哂,不由猜測起來,難不成她就是爲了改名纔來參加比試的?“可是有何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