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

趙信是穿越者,他很清楚,這種緊急的培訓,跟完整的,體系化教育的不同,緊急的培訓,只是解決的是有無的問題,給定海軍增加必須的工人,可是形成科技的體系,推動定海軍繼續向下的,是完整的培訓的學生的。

趙信從一開始就知道,哪怕是最初的時候,選擇緊急的培訓的時候,也是選擇歲數大的,已經沒有多少潛力的少年,經過兩三年的培訓,讓他們擁有一定的能力,可以投入到工作之中。

不體系化的訓練,未必不能成材,可是跟體系化的訓練相比,成才機率會減少,而且成才的程度也會降低,可是開啓了這麼一條路之後,如果真的有機緣和毅力,還是可以最終走出去的。

對於小一點的,還有真正天賦出衆的,趙信當然不會選擇這樣速成的方法,而是用最完整的,體系化的訓練的方式,這種方法,未必是從小培養,可是從小培養,卻是最簡單,並且最容易做到的一種方法。

時間,是定海軍最缺乏的東西,從定海軍成立的時候,時間太緊了,需要完成的東西太多了,哪怕是創造了無數的成功的,可是時間太短,沒有沉積,一直都是定海軍的短板。

時間的問題,是一個大的問題,可是卻可以通過時間來的彌補,特別是有趙信這麼一個統治者,可以保證定海軍一直向着正確的方向發展,這樣可以加快發展的速度,彌補一些時間造成的問題。

定海軍能夠發展的這麼的強大,在趙信指點下,幾乎是突飛猛進的發展,可是在基礎人才的培育上面,這不是點石成金能夠做成,一個牛大力,已經算是中國無數的累積之中的一個了,想要再出現一個,那是不可能。

現在,伴隨着時間的推移,如果從定海軍成立的那一天開始算起,定海軍已經成立超過12年了,也就是最早的,抵達定海軍就上學的,也已經上了12年的學了。

差不多在慶曆15年,第一個受到了完整的定海軍教育,5年小學,2年初中,3年高中,一共10年教育學生,就會出現,而到了17年,這個數字,更是蓬勃的發展,甚至還有3年大專,或者4年大學的存在。

受教育的時間越長,受教育的系統約爲穩定,對於一個人的整體素質的培養,就約爲出色的,現在,在定海軍龐大學歷體系之中,真正佔據多數,還是夜校和職業培訓,可是普通教育這些,已經越來越多出現了,攔都攔不住了。

對於一些天才而言,時間並不是禁錮他們的根本,跳級的,或者用更短的時間完成一切,這些都可以加快這個速度。

同時,那些已經失去機會的,他們在小的時候,並不是坐在課堂之中,通過認真的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實力的,而是必須要勞作,甚至飢寒交迫。

也就是到了定海軍,才安穩下來,不過安穩下來之後,先是在定海軍受到教育,同樣的,在足夠的營養之中,彌補了缺憾之後,就可以投入到工作之中,在真正的勞動之中,體味學到的東西。

一般的工人,或許在上班之後,哪怕是勤奮一點的,也只是在自己的級別之中不停的升級,從一級,一直到9級,逐步的提升自己的實力,更好的工作,可是對於那些天才來說,他們走的路,根本就不是一樣的,哪怕受到了一些影響,錯過了一些機會,他們可以通過別的來彌補。

比如說,在夜校,在旁聽,自學等諸多的方面,一步步的提升自己的實力,已達到某些高度。

這就是教育的好處,全面的教育的威力,當然了,這些有缺憾的,他們可以通過天賦,成長的比普通的工人更強,可是跟真正的,同樣階層的,用同樣天才的,他們經過了系統的培養,成長起來的,他們的最終的高度,肯定會比之前的要高。

現在,第一批,前幾批生在定海軍的孩子們,也差不多有13-4歲了,未來,最多10年的時間,這一批在定海軍受益,大量的初生出來的孩子,通過了足夠時間的叫,以一個不同於北宋,不同於以前的體系,進入到丁海軍體系之中,他們纔是定海軍的未來和發展的方向。

北宋有龐大的人口,在這些人口之中,會誕生出多少個牛大力,甚至牛大力這樣的天才,也是被耽誤的,後天都彌補不了的,畢竟,沒有經過體系化的基礎教育,沒有一個基礎知識的廣度,只是依靠本身的天賦,走到了今天的這一步,這已經是的非常難得了。

可是,在未來,定海軍走出來幾個牛大力一樣的任務,還真的不好說,畢竟,人口基數在這裡擺着的,只要有一定知識培養,他們都會迸發出光彩。

更別說,趙信的體系化,遠比一步步的探索更高,原因很簡單,趙信是非常優秀的博士生,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步步的走來的,或許,後來通過研究,他應該已經忘卻了部分的知識,可是上大學之後,爲了勤工儉學,他很是做了好幾年家教。

這樣算下來,小學初中高中的知識,反倒是趙信掌握的最爲紮實的,在後世,這些知識根本就不起眼,可是在11世紀,在整個科學體系還沒有建立,或者是在最初的萌芽的前提下,這些知識可就致命了。

從最基礎的數學,幾何,到初步的微積分,物理化學,所有的理科科目,無不是人類探索世界結合,甚至作爲教材,這些知識點,無不是千錘百煉,經過證明的東西,這些一個個的知識點,構築了理工科的基礎的,或許在21世紀,只是一個小學,初中,或者是高中的教材。

可是放在歷史上,這是有科學產生開始,2000年,3000年,無數的科學家嘔心瀝血的,不停的研究,薈萃的結晶,如果,趙信不清晰的記住教材的話,要想重現它,沒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也別想。

但是現在,趙信清晰的記住了所有的教材,並且在合適的時候,把所有的教材都給編寫出來,文科一類的教材,倒也罷了,但是理工科,卻是非常的關鍵。

本身,因爲趙信的這樣跨越式的發展,加上又準備了一部分的高等教材,因爲進入到大學之後,學的並不是理科,在理科上面的瞭解,只是大學裡面常用的高數,還是簡單的那種,順便的,還有一些零星的知道的知識,趙信把這些知識,彙總到一起,形成了的一個高端的教材,還有的高端科技的發展方向。

這些方向,需要有人在前沿發展,通過不停的學習,研究,完善這些學科,形成新的前沿的科目,並且輻射到現實生活之中,提升科技水平和生產力。

對於這些研究,就不是趙信能夠涉足,他最多,就是指引一個方向,畢竟,趙信再怎麼的強大,也只是某一個方面的專才,而不是全才,他能夠把定海軍的教育根基打下來,已經不錯了,剩下的,就是一個方向的把握,真正的研究,需要人才自己來。

經過了速成的培養,甚至在技術人員之中,都有速成的培養,可是這些速成的培養,他們或許能夠沿着微積分,還有高等學科進行一些枝葉的研究,或者在趙信的提點下,在不同的學科,進行實用性的技術的研究,可是一些關鍵性的,或者是跨越性的技術,這就不行了。

實際上,對於科學的發展,衆多普通的科學家,他們起到的作用,最多也就是添磚加瓦的作用,他們起不到開拓性的作用。

世界的發展,也是如此,在一些天賦出衆的天才,或者是劃時代的科學家的精彩的發現和突破之後,後續的人員跟上來,夯實這個根基,然後逐步的發展。

定海軍在發展的初期,這不是天才和科學家推動的,完全是趙信編制了教材,然後讓這些人通過教材進行推導,完善,把初中高中的教材,進一步的推導,形成了大學的教材,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除了最初的5年時間,後續的7年時間,基本上,都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

現在,消化吸收的過程基本上完成,定海軍也形成了一個,科研的體系,不過,在科技的體系,深入到某種程度之後,就沒辦法繼續了。

科技,是需要的帶頭人的,定海軍現在缺乏的是這個,雖然說實用的科技上面,還在不斷的進行,可是在科技本身的深度上面,已經陷入了瓶頸。

趙信當然知道,爲什麼會這樣的,最初的時候,定海軍在技術上面的發展,是一馬平川的,後世的知識,哪怕這些只是很不起眼,只是一些最基本的,可是要驗證這些定律的,還有基礎學科的東西的,就可以推動科技的快速發展。

這讓這些科研人員產生了某種的錯覺,彷彿科學就是這麼快速的就能夠推動的,可是,伴隨着這些知識的消化吸收,並且根據趙信提供的零散的大學理科知識,推算出了更加前沿的科技,但是這已經是極限了。

定海軍的發展,不是順理成章的,是在趙信拔苗助長之下發展起來的,同時,科研人員方面,還有一些問題,哪怕有一些天才級的任務,他們卻沒有進行完善的教育,沒有形成一整套的體系,就強行的發展起來,有些固化和千篇一律。

這些人,按照已經有的理論,推算出更深的,或者關聯性比較強的,是可以的,但是獨創性,就不行了。

正因爲清楚這一點,趙信纔不那麼着急,把發展的重點,更多的放在的實用技術上面的,這種涉足的基礎理論較少的,容易獲得突破。

而真正定海軍在基礎理論的提升方面,還需要後續的,真正完整的接受正常的教育城戰勾起來的這些人的,這些人之中的佼佼者和天才,纔是推動基礎科技向前發展的根源。

現在,第一批已經開始冒頭了,在大學之中,提前跳級,已經差不多要完成大學教育,然後接觸到的科技的前沿,現在的正在夯實根基,學習那些前沿知識,甚至一部分人,在科研的同時,已經開始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了。

只不過,這些人太少太少了,對於定海軍目前掌握的理工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來說,些微的提升,微不足道。

當然了,定海軍也沒有誕生一個,劃時代的大科學家,那些大科學家,是可以跨越不同的學科,跨越不同的體系,提出劃時代的理論的,比如說,愛因斯坦這樣。

或許,在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可怕的學習投入,會讓定海軍誕生這麼一個劃時代的大師,可是這個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是三年五年,還是三十年,五十年,那就真的很難說了,最少說,在目前定海軍的體系之中,沒有這樣的天才的出現。

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天才,也不可能無休無止的跨越的發展,因爲最初發展的關係,在定海軍剛成立的時候,登上定海軍的兒童,數量是相當少的,其中大部分,並沒有用傳統的培養方法。

定海軍需要人手的,剛剛登上島的時候,無論是定海軍,還是這些民衆,他們都不可能接受按部就班的,早一天出來,早天工作,就可以改變自身條件,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只有極少數有遠見的,或者說,在少年時期,就表現出天才一面的,纔會被特別的培養。

這樣的人不多,加上時間的限制,到目前爲止,並沒有大規模的出現天才潮,不過,時間是能解決一切的問題的,在定海軍成立五年之後,定海軍的教育體系開始建立並且完善,定海軍的工人體系也進入到了平穩期的,不再大規模的需求工人,而第一批人員也解決了問題,這時候,推行教育就穩定了。

按照小學到高中10年的標準,加上大學四年,一共是14年,也就是說,要到五六年之後,教育人才纔會井噴的出現,一直持續下去,到時候,會冒出一大批的天才的學者,他們在厚積薄發的基礎上,纔會進一步的推動定海軍科技的深入的,到時候,瓶頸纔會被打破,發展也會正常起來。

第五百零三章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八百零八章 直達鐵路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五百零三章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三百八十三章 錢能通神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