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

堡壘戰對付遊牧民族,是最佳的方法,因爲騎兵的優勢,是在運動戰之中,藉助着堡壘戰,一步步的壓縮對方挪移空間,必然會降低對手的實力,只要經濟上承受的住,對付遊牧民族是沒問題。

歷史上,北宋差點用這一招,把西夏給拖死,如果神宗有的仁宗的控制力,如果王安石的變法和司馬光的反撲,耗盡了北宋最後一絲的元氣,北宋能夠一鼓作氣的推平西夏,然後接着難得的機會,休養生息10年左右,靖康之恥,還會不會發生。

這些都是有趣歷史,歷史沒有如果,可穿越者有如果,作爲一個學者,一個很有趣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置身於歷史時空,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堡壘戰唯一的劣勢就是耗費太大,無論是北宋的西軍消耗,還是遼東的遼餉,都是佔據整個政府財政收入四成以上的可怕投入。

都是中央帝國,無論是北宋還是明王朝,政府收入相當的可怕的,尤其是北宋,每年2500萬貫的投入,換成步人甲都可以是200萬套以上的,可以看出,是多麼驚人的數字。

正是這一筆投入,讓北宋和明朝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再加上天災不斷,終於耗費了所有積蓄的北宋和明王朝轟然倒塌,前者是被異族攻克,後者是在農民戰爭和異族的雙重夾擊之下,最終崩潰。

解決的問題的方法很簡單,確切的說只有兩點,一個開源,一個節流。

開源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想到,就如同的王安石的變法一樣,他跟范仲淹的變法截然不同,他整個變法的目的非常明確,弄錢。

沒錯,到神宗朝,北宋的財務問題已經相當的明顯了,入不裹出了,這是北宋矛盾集中展現的結果,也是西北壓力巨大的結果。

北宋或者明朝,他們的財政健康,比如說歲入增加很多,完全可以支撐的起消耗的話,結果就大大的不同了。

以北宋的策略,即便出現幾個無能的將軍,也不會全盤崩潰,靖康之恥,80萬禁軍毫無能力,被金軍打的大敗。北宋沒有錢了,禁軍貪腐成風,在這樣的前提下,禁軍的質量怎麼可能上去,金軍可能比遼國強大,卻不會是遼國的幾倍,就連南宋都擋住了更強的蒙古幾十年的時間,更別說金國。

開源是一個方面,趙信有很多的解決方法,不過暫時還沒辦法實行,他目前可以做的,就是另外一個方法,也是很多人想到,卻沒有辦法實行的方法,節流。

北宋三冗兩積,三冗爲冗兵冗員冗費,兩積爲積弱積窮,這五個問題,只要解決了其中的部分,就迎刃而解了。

冗說白了,是積造成的,因爲弱,因爲窮,所以捉襟見肘,特別是弱,被西夏和遼國壓着打,不得不保持了一個規模龐大軍隊,北宋的軍隊總數,居然超過了150萬,歷朝歷代,都沒有正規軍達到這個數量的,雖然在歷史上,北宋極弱,可是真正在軍費開始和軍費比例上,北宋並不弱,甚至佔據了國民收入的絕大部分。

用更加有效力,更加強大的兵種替代原來的兵種,這就是趙信現在做的,長弓兵這個看起來玩具一樣的兵種,卻可以成爲北宋的壓制性兵種,當海量的長弓兵出現在戰場的時候,只要有十分之一的騎兵和重步兵配合,沒有任何一個兵種能夠打敗它,包括重騎兵在內。

甚至連堡壘戰,趙信有機會的話,也能夠爆出花來,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城市面對的10倍,甚至是20倍的兵力不崩潰的,就算是曾經被攻擊的王城,也是駐紮了數十萬的軍隊。

可偏偏,有一個堡壘,卻是可以在100倍,甚至是200倍的兵力劣勢之下,只要堡壘存在,只要糧食和少部分的武器不缺的前提下,就可以抵擋住百倍,甚至是數百倍的攻擊,可以長久的守下去。

最關鍵的是,這樣的堡壘,價格不算高,當然了就單位價格上面,這種堡壘價格不低,可是每一個這樣的堡壘都不大,跟普通縣城的城牆相比,都是十來分之一,這樣即便造價夠高,他的價格也就是一般的縣城的城牆的價格,這纔是最適合西北佈置。

防禦度高,駐紮的兵力不多,耗費也小,建設費用也小,這也就避免了各種堅城的建設,減少了資金的投入。

趙信離開曬穀場的時候,衆多村民依然在議論紛紛,不過更多的是在議論到底能不能賺到錢。

蒸饅頭不是什麼困難的,一個人最少也能夠做300個,如果稍稍的配合下,甚至是更多,按照10個饅頭一文錢,給一個人發每天30文的工資,人工對於這個影響也很少,一個饅頭才十分之一文,至於木柴這些,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大部分的木柴都是在旁邊的山上砍下來的,耗費的只是人力。

未來,伴隨着苗家莊的人力緊張的話,可以選擇放棄木柴,直接用煤炭的。

比如說,弄個蜂窩煤出來,後世的蜂窩煤,可是最可怕的發明,直接影響了中國好幾十年,從能源緊張的時候出現,一直都用到了能源豐富的時代,就算到了2010年之後,也因爲廉價和高效,經常使用。

煤炭是中國最豐富的資源,蜂窩煤的使用又較爲簡單,只要煤炭跟黏土混合,然後打擊成型,哪怕是在北宋,完成他的製造,也不成什麼問題,一個簡單的鐵質的打擊器,就可以生產。

用蜂窩煤來做飯,價格低廉到可以忽略不計,還沒有塊煤難以燃燒的缺點,每個家庭都可以使用、

河北這裡,特別是保定這裡,是有煤田的,相對於後世,沒有山西的煤田那麼豐富,支撐一個小小的村莊,哪怕是後世那種現代化的村莊,也絕對沒問題的,拿就可以更加大的降低成本了。

只有共同利益,才能夠走到一起來,讓他們賺到錢的同時,趙信也同樣可以賺到錢,2.8萬個饅頭,他可以收穫28貫,這還是半天,還是每天的收穫,不花多少力氣的,這就科技帶來的提升。

趙信沒有去多關心,這個饅頭是不是有市場,他只是告訴苗遠,如果真的打不出局面的話,可以嘗試用免費的品嚐,如果從表面上看,饅頭的賣相很好,可是先入爲主的原因,因爲他的味道,不會有多少人會選擇,因爲價格的關係,這個饅頭的價格,比其原來饅頭的要高。

要知道原來的饅頭的價格會高,不是說饅頭價值過高,原因很簡單,饅頭賣的太少了,在這樣少的前提下,還這麼貴,沒有多少人買的。

趙信相信,饅頭作爲後世的北方,甚至是部分南方的,主要主食,這個經過了歷史考驗和時間考驗,這樣的東西,只要有第一個人賣,就有後面的,5萬個饅頭而已,以這個時間,人們的飯量來說,一頓吃上四五個是沒問題的,以整個保州上萬的駐軍,數萬的的民衆,這些人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的。

馬車優哉遊哉的離開了苗家莊,苗家莊這邊,靠近官道,再加上地勢平坦,從苗家莊到保州城,30裡左右的路程,牛車的話,可能要半個多時辰,馬車的話,可能只要一半左右的時間。

一路順利的,就到了保州,馬車上面,有屬於苗家莊的印記,還有苗遠親自出馬,苗家或許在京城,不算是什麼頂級家族,無論是將門,丞相之家,甚至是一些高等級的后妃,都比苗家高,可是在保州,除了零星的幾個宗室,還真的沒有幾個比苗家高的。

憑藉着苗家的印記,順利的進城,苗遠也就按照之前計劃,把7輛馬車,分別的前往不同的地方,都是軍屬和軍營最爲密集的地方。

這一刻,對於苗家莊來說,是有歷史意義的一步,可是對於保州城來說,一點波瀾都沒有起,保州就如同平常那樣,平靜的度過了大半個上午,冬日的陽光,在這個時候最爲適宜,一些因爲早晨寒冷,沒有出門的人,也一個個的出來,街上的行人多了一些。

換了一身半舊的常服,張俊離開了軍營,作爲一個有12年軍旅生涯的老兵,已經做到了兵的極限,張俊在雲翼軍中還有些面子,從側門跟哨兵打了一個招呼,然後晃悠悠的出城了。

出身京城,不過卻不是什麼貴族或者是大家之人,北宋汴梁,在仁宗年間,總人口超過了120萬人,最少是20萬戶,其中只有5%不到,纔是大戶人家和貴族,其他的都是普通人。

貴族是不可能當軍士的,就算是當兵,也是從軍官當起,張俊出身普通,是一名東京平民,甚至家境較爲困難,好在他通過了禁軍考驗,成爲了一名禁軍,解決了家庭的問題、

在從軍的12年時間之中,他一直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一直到二弟三弟,也都成功的成爲了禁軍之後,他家的生活條件,發生了徹底的變化,不用每月把大部分的俸祿,都交給家裡,反而得到了家裡的支援。

前來保州,成爲雲翼軍的一員,他絕大部分的俸祿都由自己支配,每月的俸祿超過了1.8貫,在保州這個城市,1.8貫足以支持每隔幾天出來打一兩次牙祭的費用。

保州城的大部分食肆都留下過他的腳步,只不過今天,他想找尋一些的新鮮的吃食。不過,想來可能性不大,他都吃遍整個保州了,怎麼可能還有他沒有吃過的東西。

正在閒逛之餘,在前方路口處,似乎似乎圍了一羣人。在對着某個攤位指指點點的,好像是吃食,張俊眼前一亮,這不是正是他尋找的麼,幾乎立刻向那個方向而去了。

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布蘭法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應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