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

苗遠在趙信抵達之前,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這讓趙信非常的滿意,實際上,在提出之後,整個遷徙,也就開始籌備了,趙信抵達之後,更是進入到了實質的狀態之中。

封建社會,人口流動並不大,除非是朝廷組織的大規模移民,否則的話,絕大多數的民衆,都會在家鄉度過他的一生,除非是成爲讀書人,或者是商人。

數千人的大規模移民,甚至還要攜帶必要的物品,這就需要很多的準備,甚至還必須報備,否則的話,路過的軍隊,說不定會把你當做流寇個直接的幹掉。

保州靠近海州水系,跟京杭大運河相連,而海州,則跟淮河末流洪澤湖相當的近,船運,一直都是在陸地上,大規模遷徙最好的一種方式,因爲從保州,一直到洪澤湖,一直都有水路同行,最好的方法,就是水路。

在來的時候,趙信就做好了準備,一路上,吩咐人員在大名府和沿岸的港口,租用大量的船隻,差不多有2000多艘,按照一艘船容納2個家庭來說,最多兩趟,就可以把這些人,全部都給運送到洪澤湖。

洪澤湖之後的這一小段路程,就簡單的多了,可以慢慢走,也可以在當地先安頓下來。

趙信也在上書之中,申請在的洪澤湖租用一個碼頭,用於移民的暫時挺舉,還有未來,商品的的銷售計劃,這個要求,得到了仁宗的批准,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仁宗對於趙信現在的情況,可以說是言聽計從的。

別說這是正當的要求,就算是不正當的要求,也無所謂。

忙碌的苗家莊,誰都知道,他們即將離開,未來充滿了未知的可能,他們知道,跟着趙信,以趙信眼花繚亂的賺錢方法,他們肯定會收穫不小的,可是背井離鄉的那種感覺,着實讓人有些憂傷。

不知不覺,已經是1044年,慶曆四年的6月了,穿越到現在,差不多到10個月左右,趙信終於擺脫了之前的那種受到追殺的窘迫,真正的深入到了北宋這個歷史時空。

不得不說,這個時空是整個封建王朝,文治達到鼎盛,無數的文學家,大儒,甚至是封上神壇的人物,跟這些人物同樣的一個時代,這是難得的慶幸。

幾個月的親身經歷,讓他真正的認識到了古人的智慧,如果,他困在這個時代的話,如果他不後退一步,退出趙昕這個身份,他都不敢保證,自己能不能順利的,活到成年,繼承那個萬衆矚目的王位。

從後世的眼光來看,北宋有很多,他沒有想到,甚至是說,比起他想象的更好的地方,可是更多的,北宋是一個都封建王朝,繁華的地方,非常的繁華,不繁華的地方,也相當的不繁華。

如何把它們發展起來,這是一個關鍵,需要考究趙信的能力,不過趙信對於這一切非常有信心,一邊發展,一邊掙到足夠的錢。

在緊張準備之中,只有一部分人沒有收拾行囊,他們還在準備,正在做着實驗。

在饅頭包子無法大規模推廣,肥皂還需要時間,才能夠成爲人們所認可的必需品的時候,鐵器成爲了唯一的選擇,

苗家莊有一批鐵匠,一部分是苗家莊附近的老鐵匠,還有就是曾經屬於禁軍後勤力量,在瞭解了苗家莊的待遇之後,願意跟隨者苗家莊和趙信的。

這部分也爲數不少,畢竟,對於鐵匠來說,按照苗家莊的標準,是要高於工坊,一些差一點的,每天都可以拿到150文以上,的好一點的,基本上是300文了。

這不是小數目,一個月九貫,或許跟宰撫無法相比,韓琦這樣的額,每月都是300貫以上,可是跟普通的官員,甚至是剛剛科舉之後,被選爲官員的進士來說,一點都不少。

9貫可以幹什麼,2貫的收入,已經足夠一家幾口人,舒舒服服的過上一個月了,9貫,足以讓很多人完成升級。

趙信接下來的計劃,更是如此,很多人在趙信的教導下,特別是一系列的指導,調整他們的生產方法。

之前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知道哪一種生鐵的大致含碳量,現在就是擴大他的規模,不同於刀劍,必須要保證外側,是鋼,保證足夠的韌性,還有其中的硬度。

鋼塊就不用了,甚至可以通過熔鍊,混雜,然後去掉少部分的雜質。

一些後世方法,一些只是在諮詢之中看到的,卻不曾被用上的,讓趙信用在了這裡,並且順帶的,對於傳統的鍊鋼爐進行了簡單改造。

封箱,密封度更高,還沒有橡膠這樣廉價的密封物品,可是一些魚膠之類的,也勉強可以用,加強了密封性能,提升了火的利用率,把這些都給做到了極致之後,爐子的溫度也提升了很多,鍊鋼的效率也打打的提升了。

最終完成9成以上的成功率,特別是接下來,趙信是打造的鐵塊,而不是武器,這就更加的提升了效率。

精鋼快,比的武器容易打造,一部分人,則去研究夾刃的做法,這本身就是鐵匠的一個基本功,只要熟悉鋼的一些特性,做到這一切非常好。

有些甚至可以的讓這個刃,跟本身渾然一體,看不出來任何的區別。

最開始,能夠成功冶煉出鋼鐵的,只有十來個水平最好的鐵匠,趙信讓他們總結經驗,並且進行了標準化和體系化的控制,很快就推廣開來,在趙信回到苗家莊的第十天,也就是苗家莊第一批人員即將上船,前往海州的檔口,已經有80多人可以完成了。

這些人,會是他接下來掙錢大計的一個重要的根基,王鬆目前還在大名府開闢場地,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同時大量的僱傭鐵匠,按照一個熟練鐵匠一天可以3爐,每一爐50公斤來算,他必須要達到1000人左右,再輔助一些打造工具的鐵匠,未來這個大型的冶煉作坊,最少也會容納9000人。

只是一個工資,可能一個月支出就接近5萬貫,可是產出也會非常驚人,他的冶煉方法,讓從鐵到鋼,增加的成本不到50%,未來大規模冶煉,還會有一定的降低,當這個成本不高於30%的時候,這個利潤,可是相當的高了,只要能夠成功推廣,這個鐵匠作坊,會源源不斷給他提供資金,海量的資金。

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五百零三章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二百零六章 高層的麻煩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