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

工業化的可怕就在於如此,越是大的企業,停擺一天所造成的損失,就非常的可怕,大型鋼鐵企業,面對着鋼鐵價格下跌,一年的損失可能是數十上百億,明知道賠錢,還要生產,這是腦殘麼?

實際上,不是的,如果完全停工,總的損失比這個更大,堅持下去,說不定,就可以堅持到價格回暖的一天。

看起來,一個月的時間,各種材料快要支出90萬貫,實際上,還沒有那麼多,有些付出只是賬面上的,比如說工資,30萬貫的工資,按照約定,是一個月結束進行統計計算,到第二個月下旬發放,這就有50天左右的賬期。

鐵匠工坊,負責所有人員的伙食,住宿,這個暫時不會掏錢,卻也會記賬,這會衝抵一些,一些材料價格,加上工費,纔會有60萬貫這個數字,實際支出的,也就是三四十萬貫。

就算是這個,也非常可怕了,按照目前北宋的標準,就算是一些富裕的州,比如說,揚州,杭州這些地方,每年上繳的稅負超過百萬,可是現金,基本上沒有那麼多,大部分都是實物。

後來,王安石變法之中,最大的革新,把糧食變成了銅錢和銀兩,看是起來是一樣了,可是對於老百姓的盤剝更加厲害。

本身,老百姓賣糧,就受到了糧食商人的盤剝,在豐年,在糧食下來的季節之中,糧食價格暴跌,到了青黃不接,糧食沒有下來的季節,糧食的價格就非常高昂,保守可能是兩三倍的樣子。

以前就是這樣,現在,到了兩稅期間,必須要賣掉糧食,換取金錢,用來繳稅,在一個必須要做的前提下,糧食商人還不可勁的壓價。

看起來是公平的稅制,減少了政府的時間,卻加重了百姓的負擔,這就是神宗變法的實質,就連明顯利民的青苗法,都被執行的不倫不類,更別說這樣的稅制改革,給予弄到錢的前提下,立刻被下面利用上了。

扯那些就遠了,鐵匠作坊發展,實際上是出乎趙信的預料的,一個幾乎是手工的作坊,只是把大量人員集中起來,使用了後世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技術,就爆發出了還麼大的量。

不說成品,就說鍊鋼和鍊鐵,從原來方法到現在,效率何止提升了10倍,同樣的工作條件下,10倍的效率,本身就代表着成本的降低,更別說使用煤炭,加強鐵匠臺的效率,減少不必要環節和浪費。

最終,最大的效果實際上是催化劑,爲了幾種催化劑,單純獎金,就付出了超過5萬貫,看起來很高,可是對比他的成本的話,一點都不高,這爲後來奠定了基礎,卻又加重了資金的壓力。

現在,饅頭包子和肥皂生意,已經順着大名府拓展了,大名府,是整個北宋北方,最精華的地區之一,依靠着京杭大運河的發達交通。

饅頭包子,是即時性的食品,運輸和銷售的時間,不應該超過3個小時,否則,有了棉被,也不行。

按理說,他的銷售範圍,就是在大名府,最多在比較近的近郊,可是實際上,在運河上,還有一個更加便利的交通工具,可以把饅頭包子,快速的運送到其他地方。

那就是車船,車船的最初起源,在南北朝時期,到了唐朝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特別是到了北宋之後,伴隨着北宋對於京杭大運河的依賴更加的加劇,車船也就大行其道。

一般的沙船已經足夠便利了,可是萬一有更加重要的事情,或者更加緊要東西呢?

唐代一騎紅塵妃子笑,說的就是用八百里加急,運送荔枝,不遠千里,博得妃子一笑的故事,在北宋也並不是沒有。

產於江南的各種新鮮水果,通過車船,大筆的運送到四京之中,成爲了貴族們桌上的上品。

饅頭包子,雖然沒有那麼大的價值,可是一個車船的容量也不少啊,又不是長途,最多在1個時辰之內運到,這樣運費雖然不低,卻也在接受的範圍之內。

短途運輸,這種從來都沒有人注意的東西,開始在北宋出現了。

沒錯,車船的價格不菲,按照現在,一個車船上面裝上3萬個饅頭包子,也就是2000多斤的樣子,一個時辰之內的運費爲1貫,平均到每一個饅頭包子上面,就是30個一文,這個運費相當的高了。

換算到一個100斤的人身上,就是70文,一個時辰100裡,比起平常快的多,卻也不足以花費70文這麼多,可是放在饅頭包子上面,這算什麼,增加的成本,跟銷量相比,完全沒有問題。

也就是說,周圍100裡之內的區域,都是市場的。

大名府是北宋最爲精華的所在,是北方的陪都,周圍的城市圈也相當的密集,人口在5萬以上的城市,多達12個之多,整個區域圈子之中,差不多有700萬人。

保州才幾十萬,就已經讓每天的收益在2500貫以上,現在人口多了30倍,又是比較富庶,駐軍更多的地方,銷量還不翻翻。

甚至在後期,王鬆看到了車船的效果之後,主動的購買了一批二手車船,自己僱傭進行運輸,看起來,消費也不少,車船都是重型勞力,他們的消耗也大,可是從單途變成了雙途,前往那些城市,也會附帶的運送回來一些東西,或許是一些原料,或許是一些其他的特產,只要不賠錢就好,這就變相的又節約了成本。

現在,饅頭包子還有肥皂,在整個大名府周圍,徹底的推廣了,每天大概是7000貫左右的收益,一個月,可以達到驚人的21萬貫。

看起來是很多,如果沒有鐵匠工坊的話,這一筆收入,勉強可以支撐定海軍的建設,可是有了鐵匠作坊之後,鐵匠作坊就如同一個吞進猛獸,開始瘋狂的吞噬着資金。

在最初,生產出來的東西的,經過測試之後,比起市面上的東西要好的多,甚至是一些名牌的精品,也比不過鐵匠工坊產出的最差的一個,王鬆在大名府,還有周邊的各個城市之中,進行試探性的銷售,效果不錯,可是因爲時間的關係,每天的銷量只是在3000貫左右,相對於產出,就是杯水車薪。

按照後期,375噸,也就是75萬斤鐵的產量,全部消耗完畢,打造出來鐵器物品總量,爲60萬件,可是大名府周邊,目前的銷量,只是在每天5萬件左右,有時候還達不到。

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產量瘋狂,銷售卻不行,生產出來的東西,無法完成銷售,大量的堆積在鐵匠作坊,一天高達55萬件,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讓王鬆頭疼不已,有時候,甚至忍不住跟趙信提起這個問題。

趙信當然知道這個問題,銷售不暢,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是致命的,現在的銷量並不能夠讓他滿意,可是這已經是北宋這邊的極限了。

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進入到了鐵器時代,可是普通人,還沒有這個認識,鐵更多的是軍事上面的。

雖然趙信弄出來這個鐵匠作坊,本意是向着民用,可是他也沒想到,這個鐵匠作坊產量,會是如此的可怕,比他料想的提高十倍,他之前只是想想着,日產40噸左右,年產量能夠突破1萬噸,已經不錯了,誰知道,現在,已經奔10萬噸去了,如果全力生產,甚至可以達到50萬噸。

那麼民用就不合適了,必須要轉向軍用。

可是如何突破呢?已經退出了皇族身份,轉而成爲定海軍節度使,他本不應該介入到軍事方面,可是這麼大的鐵匠工坊,總不能廢掉,一月百萬的花銷,不尋找銷量,不出3個月,這個鐵匠工坊就會崩潰。

大規模的打造兵器,那是做夢,沒有工部局的授權,沒有中樞的允許,任何大規模的打造兵器的行爲,都視爲造反,現在,汝南郡王自身難保,不可能盯着他來看,可是他也不能這麼做出格的事情啊。

不對啊,應該是有解決的方法啊?

趙信一邊考慮着現狀,一邊仔細的思考着解決的途徑,一定是某一項沒有想通的。

突然,手邊的一個東西讓他眼前一亮,這是鐵匠作坊的第一爐鐵打造的鐵片,被工匠們用神奇的作用,打造成爲一個鎮紙的樣子,渾然一體,圓潤無比,雖然廉價,卻很得趙信的喜歡。

沒錯,鐵就是突破口,鐵匠鋪的一切,實際上是以鐵爲基礎的,後世的鋼鐵廠,可能有特種鋼鐵鍛造用品,可是實際上,他的基礎就是鋼鐵本身。

鐵匠作坊,經過了趙信的調整,鐵鋼成品的比例合適,最終的產品,主要是成品,可是現在,成品太多了60萬件的日產,一年可能要2億件,平均北宋子民,每年都要平均到2件,對於還沒有熟悉鋼鐵的人來說,這個太多了,人手一把菜刀,才一億,這已經是極限了。

有一個東西是沒有止境的,那就是軍隊對於鋼鐵的需求,鐵鎮紙給了他靈感,他不能大規模的打造兵器,可以跟軍方商議,提供鐵料,無論是質量還是價格,對於軍方而言,還是非常有吸引力。

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八百零八章 直達鐵路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