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清臣是公元1000年生人,到現在,不過是44歲,比起韓琦來說,才大八歲,可是不過是36歲的韓琦,看起來還如同青年人一般英姿颯爽,如果不說年紀的話,二十五六歲都有可能,可是比他大八歲的葉清臣,已經是垂垂老矣了。
趙信一陣感慨,對於葉清臣,也就多了一份憐憫,如果記憶之中沒錯的話,他應該是4年後,慶曆八年逝世的,虛歲纔不過五十,之所以這麼早,就是因爲心力接瘁。
一個小小公司的財務問題,都要由專門的會計出納共同出馬,更別說,千瘡百孔的北宋,葉清臣多方奔走,別說是十幾萬貫,就算是一兩萬貫,甚至是幾千貫,也揪住不放的。
從一個榜眼出身的清貴官員,變成了一個分毫必究三司使,葉清臣付出的心力,可想而知。
慶曆年,已經是北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仁宗後期,雖然時政方針,更加出色了,可是無子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特別是黃河的改道,一場席捲整個中原,數千萬人口的大災難,銀錢幾乎是流水般的划過去,這讓本就勉強支撐的北宋財政,雪上加霜。
趙信不知道,是不是有這方面的原因,可是苦心經營,如同一個補鍋匠一樣,拆東牆補西牆,勉強支撐的北宋的財政,轟然倒塌,對於一個人信念,心神,甚至是身體的打擊,所以,這一年,不過48歲的葉清臣故去,北宋卻少了一個出色的財相,逐步的墜入了深淵。
葉清臣,就是這麼一個的形象,滿頭白髮,面容枯木,看起來,說是60歲以上,也有人相信。
嘆息一聲,或許,今生,他會過的比較舒心一點,畢竟,財務狀況,在鐵料和定海軍的出現之後,就將不是問題了。
簡單的談論了一下,最初,葉清臣只是爲了認識趙信,總不能直接開門見山,就提到錢的問題,一個三司使,這樣也有些太過沒臉了。
到是韓琦,跟趙信的交道打的更多一點,也更加的熟悉,他開門見山的提出,是不是用鋼鐵替代。
韓琦一說話,趙信就知道,韓琦想要幹什麼了,鋼鐵替換竹子,這是不錯的選擇,鐵匠作坊,在目前,或許煉製一些出色的鋼鐵,那有些問題,一般的鋼,是沒有問題的,特別是建築業使用的這種螺紋鋼。
wWW▪тTkan▪Сo
只不過,這樣的投入也就打了,鋼鐵的比重比較大,一個棱堡,如果全部使用鋼鐵的話,起碼也需要60噸左右。
這不是一個小數目,現在鋼的價格,比之以前,有巨大幅度的降低,可是基準的價格,依然在15文左右,也就是說的,1噸鋼鐵,30貫的。
相對於以前,這個數字,已經非常低了,60噸的需求,1800貫,看起來還能夠接受,可是會讓整個棱堡的造價,在原來的基礎上面,提升1500貫左右。
也就是,原來可以建設3個棱堡,現在只能夠建設兩個。
相反,竹子就沒有那麼困難,陝西不產大竹子,可是江西和江蘇都盛產,特別是江西,大片大片的竹山,從中間挑選積年的大毛竹,稍稍處理之後,可以用船運,輸送到河南府,然後,就是不足千里路程。
就算是使用鋼鐵,同樣也需要如此,甚至因爲鋼鐵更重的緣故,耗費會更高的。
無論是造價,還是方便性,最終,趙信還是說服了韓琦,以毛竹爲主。
同時,趙信也給了韓琦一個保證,那就是,所有的鐵料,會根據他的需要,在鐵匠鋪一次性的成型,不必擔心重新鍛造的問題,這就節約了很大的功夫。
說實在的,陝西那邊技術水平比較的薄弱,雖然在軍方,也有隨軍的鐵匠,也就是修補一下兵器的水平,甚至重新鍛造的都很少,真的要是如同給樞密院那樣,弄一大堆的鐵料過來,那個問題可就大了。
他們沒辦法加工,甚至有可能產生浪費。
實際上,這段時間,看似在樞密院,在京城,韓琦也沒有閒着,幾乎把兵部的所有資料都看了一遍,無論是最近的,還是以前的,主要的就是山川地理的。
在沒有可能大規模建造的前提下,保守估計,他的30萬貫,會有12萬貫用於修建棱堡,也就是說,他最多能夠修建的,也就是在50-60座。
聽起來,着不少,可是灑在整個隴西這邊,特別是跟遼國和西夏接壤的漫長地盤上,真的不多。
棱堡跟山寨,有着完全不同的意義,不可能直接把山寨改成棱堡。
山寨有山寨的好處,未來當棱堡承擔起防禦的重任,可是已經建好的山寨,總不能拆掉吧,用來作爲邊民生活和集散地,還是可以。
這就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想法,韓琦已經初步的做出了選擇,接下來,就是看看趙信這邊,還有什麼意見沒有。
趙信聽說韓琦的想法,真的有些受寵若驚了,韓琦是什麼人,北宋仁宗後期,甚至是橫跨仁宗,英宗,神宗的三朝元老,位高權重。
能夠從一個普通進士,走到宰撫的最高位,在軍民兩方面,都有非常不錯的能力,他來問,真的是高看他。
趙信,或許因爲後世的諮詢,眼光,對於全局有不錯的想法,可是行軍打仗,從來都不是他長處,他也沒有接觸過,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在這個方面,耗費更多的精力。
可是韓琦這麼誠心的詢問,他也不能拒絕的,沒辦法之下,只能夠裝模作樣的看看。
可惜陌生的地名,這些都不是大戰所在地,也不會在歷史上留下什麼,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有些時候歷史看待的,都是在青史留名的大人物,甚至說,仁宗朝,能夠聽得上名字,都是大人物。
反倒是那些看起來很重要,甚至是立下不小的功勞的,完全沒有名字和記載。
軍事上不懂,可是圖還是可以看的,沒有什麼山河地理,只是看平穩分佈就可以了。
大體上,這些棱堡,以三個一組,每一個棱堡之間的距離,不超過60裡,這幾乎是快馬一個小時的距離,相互依存,互爲犄角,在這三個棱堡的區域之中,是絕對安全的區域,不拔掉這三個釘子,身後的一切都安全了。
三角形,是最穩定,最具備進攻性,60個分成了20個組,幾乎擋在了西夏的最前線,反倒是面對遼國的地方沒有。
趙信愣了一下,指出了這個問題。
韓琦絕對是深思熟慮過的,遼國跟北宋的邊境非常的綿長,從山東河北開始,一直都延伸到山西陝西,再到西夏這邊,綿延數千裡。
wWW ¸ttКan ¸¢ Ο
可是大部分的地方,都是人口稀少,或者是少數民族較多的地方,如果要設防的話,防備不過來。
不過對於北宋來說,是遠,對於遼國來說,何嘗不是,千里奔襲這玩意,對於流寇來說,這沒什麼,對於國家軍隊,特別還是北宋時期,那是噩夢,遼國要來,也是在河北方向,從這裡,也是不划算。
趙信點出來,或許遼國不會來,西夏呢,西夏如果那麼老實,不涉足遼國的領地,那就不會跟遼國開戰了。
Wωω▲ тt kān▲ ¢O
再說了,爲將者,必須考慮所有的可能性,趙信提到的,確實是韓琦所沒有想到,不過這麼大的地盤,如果真的擺上一堆的棱堡,就有些浪費了。
趙信只是在戰略眼光上面點一下,具體的做法,就由韓琦自己來,果然,很快的,韓琦就做出了取捨,從西北面,抽調了2組,雖然說,會造成西面的薄弱,可是18組頂在哪裡,還有後方的城市城寨,少兩組並不是問題。
在遼國這邊,這兩組也不是爲了禦敵於外,而是爲了警戒,所以,不在意3個一組的方式,而是分別的佈置,6個每一個之間,可能距離超過200裡,卻可以讓最少1000裡的範圍,不可能隨隨便便的穿過。
這個佈置,如果放在城寨方面,那就是給西夏送菜,只要西夏選擇這一條路,那麼這些城寨,恐怕連一天都當不下來,所有的士兵,武器,給養,都會成爲西夏的戰利品。
可是放在棱堡上面,卻無比的合適,人數,已經不是攻陷棱堡的必然需求,不計代價,用十倍,甚至是三十倍的力量來換,把棱堡的人給換光了,棱堡也就攻佔下來了。
正是這種想法,讓韓琦反思在西邊的佈置,似乎有些太過密集了,3個一組,有些過,開始調整,雖然最終,沒有再把棱堡向東抽調,卻更加的合理分散的,這一個體系,從建成那一天開始,就成爲了西夏的噩夢。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明天就是拍賣會了,他們一路趕過來,也有些累了,就告辭回不去休息,趙信點點頭,送他們出來,在臨別的時候,專門的囑咐了葉清臣一句,明日如果有閒暇,可以過來跟他一會。
葉清臣有些莫名其妙,其他人也差不多,葉清臣不是跟趙信第一次見面們,有什麼需要單獨談,可是到了他們這個級別,不該問的就別問,葉清臣也是答應下來,就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