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

沒錢,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字眼,之前,一直是中樞不可能迴避的東西,任何一項投入,都必須要考慮這個問題,不過伴隨着鐵料的更換和一些改進,從慶曆四年的下半年,逐步不在出現。

一些以前沒有投入,或者說,不敢去投入的項目,在這一個時間段,成功的立項,一批批的工程投入。

現在,又來了這麼一個久違的字眼,這讓衆多參知政事們面面相覷。

“不是,今年的計劃還沒有完成麼?”章得象略顯不確定的說道。

“北方農田水利,佔據了大量資金!”葉清臣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不過這句話說完之後,所有人都明白了。

北方的農田水利建設,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由葉清臣首先提出之後,立刻得到了整個中樞的同意。

糧食是關鍵,特別對北宋來說,北方人口衆多,可是多年開發的土地,已經不足以支撐整個人口的消耗,依託着京杭大運河,從南方進入大量的糧食,漕運,已經成爲了北宋重要的命脈的。

北宋的南方,雖然文壇鼎盛,可是除了四川和南方少數地區之外,真正進入到朝堂的,少之又少,多是北方人。

這些人的宗族,家庭,甚至是社會關係,都根植於北方,開發北方,讓北方更好一點,這是一個天然的正確,更別說,北方也有實際的利益。

葉清臣最初的投入,只有500萬貫左右, 3年500萬貫的投入,會整理整個的中部地區12條河流,包括長江海河等重點河流,建立的最少100個蓄水池和池塘,保證足夠的抗旱和應對水災的能力。

通過這些爲節點,在北方的平原地帶上面,建設大量的水渠,支流這些的,通過合理的佈局,會讓整個中國北方,增加30%左右的水澆地,並且讓水更加合理的利用。

水澆地相對於旱地,糧食產量幾乎提升一倍,北方土地面積雖然沒有南方那麼的龐大,按照田畝的統計來說,大概佔據全部土地的40%左右,也就是3.2億畝左右。

只要每畝地的平均增收在0.3石,預計,每年能夠提升1000萬石,實際上,3成水澆地的增加,就可以增加1億畝的水澆地的,這個可能糧食增長就在8000萬-1億之間。

減少了接近一億石的糧食的運輸,自給率增加,特別是在北方,這基本上,也是節約,同時增加社會穩定,這對於北宋而言,也是一個重要無比的事情。

葉清臣簡單的介紹了目前的現狀,特別是遇到的困難,還有效果的提升的,造成了總投入從最開始的3年500萬貫,提升到1000萬貫的時候,誰也沒有再多說什麼了的。

農田建設,佔用了一兩百萬貫的投入,未來可能會更多,這一點,關係到百年大計,西北的互市,確實可以獲得一些利益,可是跟百年大計來說,還是弱了一些。

葉清臣也在猶豫,說實在,西夏的滅亡也是他期盼多年的。

在三司的計劃之中,最大的一個不確定性就是西北。

本身,三司有一筆錢,不算多,大概是百萬貫左右,是爲西北準備的,可是當韓琦駐紮西北之後,葉清臣給了30萬貫,葉清臣覺得韓琦坐鎮哪裡沒有問題,在給予30萬貫之後,還有其他的一些物資支持,就挪用了,投入到了農田水利建設的。

當時主要是想,農田水利建設,更加重要,同時,西北如果有事情的話,物資和其他的一些資源都是現成的,可以快速支援過去,其他的再想辦法。

可是沒想到,韓琦一下子給弄了一個大新聞,毫不客氣的說,這是北宋最願意的看到的,卻是他最不願意看到。

西夏解決了,那麼什麼物資,兵員裝備的,都不用了,需要錢,實打實的獎金拿出來。

本身就有些困難的三司使,因爲龐大體量,挪用出百萬貫,應該是沒有多大的問題,可是這筆錢要蓋上獎勵和修路這個蓋子,那就有些難爲葉清臣了。

有功必賞,對於武將,北宋是採用打壓的態勢,隨時防止他們造反,可是對於底層的士兵來說,卻是相當猶榮的。

禁軍士兵的月俸,可以以一己之力,完成一家20口生活,更別說戰場上面,還有立功之後。

雖然這一次,西北動用的人員不多,只有4萬人,哪怕每一個人平均10貫的獎勵,就是40多萬,還有後勤和其他附帶,可能總數不多,60萬貫是必須的。

當然了,如果把戰利品折算,可以減少支出,可是最少,也需要40萬貫左右。

40萬貫是必須要支出的,那麼就算挪用出百萬貫,也一下子少了一半,剩餘的,完全不夠支出。

可是放棄修路,也不是葉清臣願意看到的,修路是必然的,一方面,可以減少邊境的支出,另外一方面,加大交易量,獲取更多的收益。

未來,穩定住整個西域,靈州的開發是重點,在西夏手中的靈州,那幾乎是沒有任何的開發的,幾乎把一個富饒的河套,變成了牧場一樣的存在,要開發起來,需要衆多的的東西,糧食,人員,工具。

這個本來會投入巨大,成爲西北穩定之後,最大的包袱,可能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夠漸漸的穩定下來,多了韓琦的這個突發奇想,邊境互市和這一次的合約的,大量的交易,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都會在靈州留下足夠多的資金。

以現在運輸到西北運費,要完成這一切,浪費是巨大的,中樞可能每投入一貫,最終,成功的運用到靈州,可能只有200文到300文左右,其他的都是運費,這是無法接受的,特別是幾乎必然會耗費百萬貫,甚至是幾百萬貫的前提下。

白白的浪費到路程上面,不但效率不高,還不會產生任何的利益。

如果改造一些道路,把這個生意在一兩年之中做完的話,對於整個的北宋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這個好處在長期時間之中,對北宋的影響不大,一旦遼國跟北宋的邊境互市關閉,可能前期的投入都會打水漂,能夠起到的,只是穩定靈州的作用的。

這個作用也會在靈州的開發到達一定程度之後,而減弱下去。

這是一個兩難的境地,如果全面的建設比較高的馳道,維持不方便,投入還巨大,可是臨時的修補,起效不大,這既是兩難的境地。

葉清臣還不知道的,在定海軍,鐵路已經出現了,哪怕是馬拉鐵路這樣最爲初級的這個的鐵路的,可是對於平原地帶來說,簡直是可怕的作用。

不用過多的修建的,只要把汴梁到隴西的這1000公里給修建完成的,哪怕是投資巨大,對於整個西部的支撐,也是巨大的,根別說,1000萬頭牲口的的這個交易。

最終,在仁宗和各個參知政事的商談之中,葉清臣答應,擠出來50萬貫左右,用於修繕西北的道路。

最少保證從河南府到長安的這一條道路,必須要完善,這有利於加強汴梁同河南府還有長安的聯繫。

作爲漢唐的國都,長安擁有大城市的底蘊,哪怕到北宋已經殘破,也是關中和西北的中心,這一條路,值得花大力氣來修建,哪怕因此浪費。

可惜,葉清臣一直以來的計劃,是沒有辦法達成了,他本來想要找機會,把擠出來資金,用在北方的建設上面。

三司的體量,擠出來100萬貫,已經是極限了,再擠出來,是肯定要出問題。

葉清臣作爲三司使,是不可能犯這樣低級錯誤。

葉清臣非常苦悶,想辦法從各方面擠出資金,這樣的事情,之前他經常做,在慶曆四年之前的幾年時間,他經常的在做,北宋能夠用巨大的赤字,保持了平穩,葉清臣能力是關鍵。

在仁宗中期,他應該是比較重要的核心官員,但是在皇佑年,他病逝之後,北宋的財務狀況,就開始惡化了。

越來越多的消息匯聚,包括正在移動的戰利品,還有逐步確定真相的各種密諜,方方面面的消息彙總,最終,證明了這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是真。

朝堂上,聽到了賈朝昌奏摺,掌握第一手的資料,最終慢慢擴散開來,北宋的心腹大患,西夏,就這麼被幹掉了。

歡聲雷動,這就是目前汴梁的現狀了,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之中,西夏一直都是北宋的心腹大患,連續損失了大量的士卒,其中大部分都是西北的,可是禁軍數量一點都不少。

累積下來,最少也有七八萬以上,北宋的禁軍,整整80萬,大部分的都在汴梁安家,也是汴梁人口衆多的原因之一,七八萬,怕只有三四個,就代表着三四萬的家庭,跟西夏有着血海深仇。

現在,壓在他們頭上的這個大石頭,一直都無法報的仇終於報了,這是何等的解恨和歡聲雷動。

喜悅的消息,總是瘋狂的傳播的,很快,通過運河和宋朝的各個水系,傳播到了北宋的核心區域,當然,也包括遠在海邊的定海軍。

如果北宋有航拍的話,此時略過定海軍的上空,一定會吃驚不已的,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從慶曆四年初成立,到現在,才十個月不到的時間,可是這裡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定海速度成爲了關鍵,經過了苗家莊的雛形,大名府的發展,到定海軍的時候,已經相當的成熟的,合理效率,出色的配合,還有各種工具的使用,最終創造了奇蹟。

一個在一窮二白之中,誕生大型海港城市,越來越多的成型,容納的人口越來越多,同時生產力也開始可怕的攀升的。

從大名府轉到定海軍之後,趙信一直都沒有離開,穿越者的見識,加上合理的佈局,最終讓定海軍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6個月的時間,定海軍已經變了一個模樣,看起來,趙信每天並沒有處理很多的東西,大部分時間,也好像是在的閒着,可是他的到來,卻讓整個定海軍的發展更加的快速,一步步堅定的推動的整個城市的發展的。

之前4個月的時間,定海軍的變化很多,卻沒有體系,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做了很多的東西,只不過沒有表現出來。

現在,在趙信的全力以赴之下的,把一步步的捋順了所有的東西,把之前已經弄好的東西,調整了一些不適合的東西,當跟大名鐵匠作坊差不多的建設奇蹟,就這麼的出現了。

這不是一個作坊,不是一個小鎮,而是一個城市,特別是有足夠的後續人口。

大名鐵匠作坊藉助着運河便利的條件,還有高昂的工資,弄來了足夠多的人口,後期鐵匠作坊這邊,已經有超過15萬人了。

在定海軍更加明顯,通過鐵匠作坊的輸送,還有這邊受災人口,還有從各地收攏過來的低收入人口。,

因爲定海軍新成立,各方面都比較的放鬆,人口什麼的,只要有要求,本人也同意,就這樣就可以完成遷徙,這樣定海軍的人口開始膨脹了起來,從最開始5萬,10萬,如同滾雪球一樣,擴張起來,到了現在,接近慶曆四年的年底,已經差不多逼近百萬大關了。

在普通的眼光之中,百萬人口的城市,需要做到的事情很多,很多都是多年,才逐步的累積下來,可是在定海速度之下,就是這麼簡單。,

一個超越了北宋所有的城市,僅次於汴梁的城市,就這麼悄無聲息的在定海軍誕生了,爲了保證這些人能夠平穩的生活下去,定海軍也做了巨大的努力。

4個月的時間,一共完成了25萬間房屋,雖然說,還是集體居住,沒有開放個人和家庭的住宅,可是在冬天的海邊,刺骨的海風之中,在房間中,跟在帳篷之中,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城市的基本框架完成,在不大的區域之中,修建了200公里左右的水泥路,完成了主幹區域的建設,並且劃分了城市的功能區,順便的,還完成了37公里的鐵路,這纔是最大的成果,聯通了從鋼鐵廠和港口,所有鋼鐵廠的產出,都可以迅速的送到定海軍和港口,行銷到整個北宋。

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攬和沒錢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五百零三章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