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普通民衆,也享受到了好處,雖然,收入沒有增加多少,可是東西便宜了。

從定海軍的各種產品,衝擊市場開始,大量的東西都開始降價,最明顯的就是鐵器,本身供給了北宋軍方之後,又佔據了龐大的民用市場的,鐵的價格從80文每斤,暴跌到了30文每斤,大量的鐵匠鋪倒閉。

不過,這部分人,也沒有多悽慘,因爲絕大多數,都被招募的到了定海軍,待遇還不錯。

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要用的,就那麼的幾個,這些,也是定海軍生產的重點,因爲價格的降低,相對而言,要麼是花錢少了,要麼是花同樣的錢,得到了更多的東西,不管是哪一種,老百姓,也算是受到了不錯的實例。

定海軍的影響,已經在整個北宋的範圍之中,凸顯出來,並且展現出越來越厲害的效果。

定海軍的物美價廉的產品,再加上災害沒有很多,定海軍也消化了一些過不下去的災民,毫不客氣的說,整個北宋的民衆過的非常不錯。

北宋處理災民的方法非常的不錯,把災民給囊括起來,形成一個廂軍,用於轉化災害帶來的影響,之所以變成災害,原因不是這個方法不好,而是北宋忽視了災害的持久性和烈度,當北宋無力支撐這麼龐大的廂軍的時候,這就成爲了一個繩套,套在了北宋的咽喉之上。

可是,對於定海軍來說,這沒有問題,先不說定海軍發達的多的工業,可以輕而易舉的讓這些勞動力,在同樣的時間之中,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就算是養活這些災民,定海軍的怕麼。

按照一個壯年勞力,一天2鬥糧食來算,一年下來,差不多就需要8石糧食,這中間,就算全部是米,也不過是5.6貫,如果換算成各種的麪粉,雜糧的話,兩三貫就差不多了。

白白養活百萬人,也不過是三五百萬貫,這個對於一般的人或者是家庭而言,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可怕的天文數字,可是對於趙信,對於定海軍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單純從大名府開啓工業之後,趙信給仁宗送上的,就接近千萬貫,以這個來計算的話,他甚至可以養活500萬人。

500萬人,對於普通的地方官員來說,是一個可怕的數字,甚至減少100倍,5萬災民的出現,都會讓地方官員膽戰心驚的,一點出現大規模的事情,那就是一個可怕的災難。

可是如果是工業化的定海軍,他對於勞動力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毫不客氣的說,真的按照計劃藍圖來制定的話,別說是500萬人,1000萬人都不算多。

定海軍未來的目標就是後世的上海,用大量的高層建築,合理的佈局之下,容納幾千萬人,有些天方夜譚,容納個千萬人,並且產生巨大的效益,是很明顯。

在這一次的年節,哪怕是工業生產的壓力不低,趙信也大度的給予了半個月的年假,對於這些普通農民來說,只有一部分把家族,甚至所有的親朋好友,都給轉移到了定海軍,剩下的,絕大多數的親屬,都是在家鄉的。

春節這麼一個傳統的節日,回家是一個傳統的,定海軍的根基不穩,現在還沒有辦法,強行的留下這些人在這裡工作,當然了,更高的工資是可以的,可是把工資和回家放在一起的時候,回家,依然是最多的選擇。

趙信的想法,更多的是陽謀,說白了,北宋民衆,過的並不好,以現在定海軍的工資水平,只要是想要改變家庭現狀,肯定都被會吸引到這裡。

這也是趙信想到的,最大限度的增加定海軍的人口一個關鍵,哪怕增加不了多少固定人口,可是流動人口,依然是增加定海軍的勞動力。

定海軍第一年達到了120萬的,接下來的紀念非常關鍵,如果年均以百萬的數量增加,定海軍的規模一定會大幅度的增加的。

在定海軍飛速發展,超乎想象的擴大,在北宋逐步恢復實力,一點點的把原來失去的給奪回來的時候,在整個東亞的另外一邊,哪一個龐大的草原上面,就不是這麼的安定祥和了。

中原王朝,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哪怕是那些竊據爲王的遊牧民族,也很容易受到中原王朝的影響,或許,農曆的春節,不會是他們最重要的節日,卻也開始越來越熱鬧了。

現在,這個春節,無論是遼興宗,還是元昊,都沒有那個心情過,對於元昊,這是興慶府被攻陷之後的第一個春節,對於遼興宗則是,元昊在遼國搗亂,給遼國沉重的打擊,讓他不得不在冬日裡面,不停的趕路,回到遼國。

大草原上,一場大戰正在醞釀,數十萬軍隊開始向着大草原匯聚,而目標,正是在大草原腹地之中的元昊。

元昊的軍事水平,在三國首腦之中,絕對是稱得上最強的,就算是把三國的這些統帥,都拉到一起去,元昊也能夠排名前列,他幾乎擁有名將的一切特質,再加上本身身爲帝王,他可以動用手下的一切,這也是元昊能夠立國,並且能夠立足的根本。

元昊選擇遼國,是爲了發展,可是天下怎麼可能有不透風的牆,哪怕是一路的截殺,不停的幹掉的所有有可能走漏消息的,可是秘密永遠不可能徹底的封鎖的,這一點,是肯定的。

在殺掉了來自遼國中樞的那一批使者之後,這些人的衣服,印信,甚至是一些戰馬,都不一樣,或許底層的騎兵,不會注意到這一點,元昊是肯定知道的。

在知道了這一點之後,表面上面,元昊是不動聲色,可是在內心就非常的肯定,消息走漏只是時間問題,雖然整個草原上面,殺戮在進行,可是他適當的收縮了兵力。

這個收縮,當然是他絕對控制的,並且經過了精心挑選出來的精銳力量。

這個會成爲未來他崛起的重要班底,哪怕是外圍的那些兵力,全部都損失了,元昊也不會心疼,可是這些,他不會允許他們隨便的損失的。

分佈在周圍,不停調查的探馬,還沒有發現有遼國圍攻上來的跡象,可是對於元昊而言,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正在他考慮是不是再幹幾票,就選擇迴歸的時候,一個意外際遇,打破了他的計劃。

在漢人的春節之前,在一次行動之中的,元昊碰到了一個神秘的使者,這個使者用他無法拒絕的條件,見到了他的,並且在短時間,跟他商討了一次交易。

這麼一個突然冒出來的人,特別還是直接開門見山,要來見元昊,還是突然出現在中軍附近的,見到他的探馬,根本不敢自己決定。

最終層層上報到了元昊哪裡,元昊之所以能夠有現在的地位,心思縝密只是一個方面,更多的則是瘋狂的想法。

正是對元昊的理解,這個負責的皇城司的密探,沒有慢慢的接觸,而是直接的開門見山,告知了這麼一筆交易的。

元昊剛開始,只是想要看看這個人到底是哪一方的勢力,這麼一場交易,讓元昊明白,戰爭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2萬件大宋的制式裝備,還特別的改成了重騎兵的制式,這是一個巨大的交易,也同樣是一個巨大的餡餅。

元昊跟北宋打交道多年,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他對於北宋相當的熟悉,起家的資本,都是來自於北宋,如果沒有從北宋身上劫掠的資本,西夏根本不可能那麼強勢。

西夏的滅亡,是遼國和北宋共同作用的結果,甚至北宋用秘法炸開興慶府的城牆,是西夏滅亡的真正原因,元昊應該更加惱怒北宋。

在其他事情上面,比較難以捉摸,可是在軍事上面,元昊還是非常的慎重的,如果西夏還存在,憑藉着幾十萬的騎兵,欺負一下北宋,只要不被圍殲,就不會有問題,可以不停的從薄弱環節,獲得好處。

哪怕是遭遇大災大難,他也能夠用這樣的方法回血,這也是在幾年的時間之中,西夏不停的寇邊的真正原因。

以西夏李家的底蘊,維持一個的割據勢力,尚且不容易,之前還是依靠北宋給的,這才維持下去,一點反叛出去,一切都要靠自己,就只有搶這麼一條路了。

在西夏存在,跟西夏不存在,手中實力大小,這樣選擇對象,是絕對不同。

在西夏滅亡之後,只有一兩千的精銳,就算是帶領着的軍隊,也不過萬,這樣的部隊,根本跟北宋打不起來,原因很簡答,北宋到處都是強悍的防禦,元昊沒有接觸過棱堡,並不知道,在西北,在韓琦的幫助下,棱堡已經遍佈到了靈州的各個地方,他考慮的,只是北宋邊疆隨處可見的寨子和各種的軍事話的城市。

一兩萬人,到了北宋境內,或許剛開始,會佔據一點便宜,可是之後,就會越來越難,別說是發展了,就算是勉強的維持下去,都會非常的困難。

正因爲清楚定位,元昊才能夠以微小的國力,在三國之中左右逢源,達到現在的程度,一旦少了這些,

元昊的選擇也非常正確,在遼國沒有意識到的空擋,進入到了遼國境內,首先拿下了党項族,擁有了足夠的,可以擴張人口基礎,之後就是不聽燒殺搶掠的過程。

至於因此惹怒遼國,甚至引來報復,或許在之前的西夏,元昊會考慮,現在,只有肅州這麼一個地盤了,就算是遼興宗就在興慶府,都沒有興趣去追殺,更別說回到遼國之後,再怎麼多,增加了兩三千里距離,這對於封建設代來說,這幾乎是致命,就算是是騎兵爲主的遼國,都不可能派遣大軍前來。

這個時代,遊牧民族,更多的是弓馬純熟,還沒有發展到蒙古那樣的輕騎兵程度,他們更多依靠的,就是重騎兵,東亞的三強,無論是遼國,西夏,還是北宋,都有過,或者曾經有過一隻可怕的重騎兵的,這些是被稱爲國之重器的主力。

這也是元昊選擇遼國的原因,不懼怕最終的報復,還可以通過遼國鬆散的部落,迅速的積累實力。

不過,遼國雖然很好,在遼國的一切發展都相當的順利,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對遼國產生了巨大的打擊,可是西夏冶煉技術很差,遼國的冶煉技術,也沒有比西夏強多少,甚至更多的,是集中到幽雲十六州的漢民聚居區,而不是在草原之中。

對於普通馬匪而言,一匹駿馬,一些武器和弓箭,已經算不錯了,可是在當過西夏國主的元昊來說,這些武器裝備太薄弱了,碰上一般的軍隊還好,真的碰到了精銳,甚至是重騎兵,這部分軍隊,真的不夠看。

有人突然送上門的通商,元昊是警惕的,看到了樣品,超過的1000套的重甲,就知道,這絕對不是來自遼國的。

北宋雖然看起來很薄弱的,可是他對於步人甲這宗東西,防護的非常嚴密,如果說100套,或許遼國能夠拿出來,1000套,1萬套,別開玩笑了。

如果北宋防禦的這麼的疏漏的話,早就滅亡了,他們鐵鷂子,也不會只有那麼多了,不說全部都是鐵鷂子吧,翻上一倍的都是沒有問題的,有了這些,對北宋的壓力也會巨大,他就能夠獲得更多的錢,滾雪球的來發展。

哪怕是剛剛知道這麼一筆交易,甚至連八字都沒有一瞥的時候,元昊已經在內心深處,做好準備,這麼一批東西,那是必須要拿到他的手中的,哪怕爲此付出一些代價。

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盜島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