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

趙信目前所處的狀態,再加上定海軍掌控了整個天下的鐵料,他對於目前整個北宋的農具情況有很深的瞭解的。

兩年的時間之中,定海軍對於整個北宋的改變也在彰顯,實際上,北宋鐵質農具的使用率在增加。

在定海軍沒有介入到鋼鐵的領域之前,鐵的價格,一直都保持在每斤鐵80文的左右,這是交通方便,並且人口衆多的地方,偏遠地區,還要加上運費,還有利潤等方面,平均一個鋤頭的價格在300文以上,鐵鍬之類的在200文耕犁沒有純鐵的,只有木質的加上一個鐵犁頭,還非常的脆弱,很容易壞掉。

一把農具,可能要300文,甚至400文,對於僅能夠戶口的農民而言,要積攢起這麼一筆錢,並不容易,就這樣農用工具,也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家庭,多是一些擁有較多土地的自耕農,他們能夠在的微薄收入的前提下,積累出足夠資本,用於工具的改造。

如果300文可以買到一個,大幅度提升勞動效率的工具,對於農民而言,咬咬牙,還是可以接受,可是這種農具,真的不怎麼樣。

鐵算是比較常見金屬,易於提煉和加工,可是在自然界的鐵,很容易受到氧化,一旦氧化成爲氧化鐵,工具也就失去了原有強度,更別說普通的鐵,他的硬度在4左右,自然界之中,很多東西的硬度比它大。

硬度不算是工具最重要的指標,卻是其中之一,用普通的鐵刀來切豆腐,不用太鋒利,甚至用幾十年都不帶壞的,可是用來切石頭,就不一樣了,哪怕是後世非常堅固的鋼鐵,也會在長期的工作之中,被磨損壞掉,更別說耐用性遠不如鋼的鐵,在幹農活之中,很容易就壞掉。

在遍佈在農村的各種鐵匠鋪之中,利潤最高的,就是的修補農具。相對於打造,修補更加簡單,可是收入卻一點不低,對於一件300文以上物品,壞掉了,總不能扔掉,一次次的修補,一次次花費,換來的卻是性能的逐步下降。

有時候,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單純在這上面花的錢,就足以買到好幾件新的了,可是對於農民而言,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定海軍,介入到鋼鐵領域,最大的好處就是,讓鐵的價格降低的,現在,伴隨着定海軍鋼鐵廠的投產,海量的物資,充斥在市場之中的,普通鐵的價格,已經降低到20文左右,只有之前的四分之一,一件上好的農具的價格的,也僅僅只有100文不到。

100文跟300文,這中間的差別巨大,更別說,定海軍會考慮很多的方面,不再是傳統的,或者是隨意製造的樣子,而是經過了認真的考察,最適合的使用的樣子。農耕用具,不再是以木頭爲主體的耕具,而是用木質和鋼鐵相結合的工具。

跟傳統的鐵匠鋪不同,定海軍從最開始,就是規模化的生產,產品的質量和耐用性,都有巨大的提高的。

無論鋤頭,耙子,鐵鍬,還是耕犁,就材料的關係,大部分使用的都是鐵爲主體,定海軍的工藝,是拼接工藝,也就是說,在容易磨損的地方,都加入了鋼,這種鋼,或許比不上神兵利器使用的,神兵利器使用的就是硬度指標爲6.3的,可是這個,硬度指標也達到了5.8。

聽起來減少了很多,可是5.8,那是入門級的烏茲鋼的標準,就算是到了後世,也是高硬鋼的代表的。

這個舉措,當然不能明着說出來,明着說出來太可怕了,這個可是在北宋都可以換成2000貫的神兵利器,就算只是在刀刃的地方,包裹了薄薄的一層,可是農用工具,多是笨重粗大,比如說,鋤頭,單純一層籠罩在鋒銳的鋼,最少也在一斤左右,按照一把的長劍三四斤來說,單純是這個,最少也價值500貫。

趙信提供這些農具,是爲了提升鐵質農具的效果,也增加使用壽命,當然不能按照神兵利器來賣,定海軍或許生產6.3以上的,還需要些功夫,需要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可是5.8左右的鋼,已經相當的成熟了。

就算是比普通的鐵要貴,也貴的有限,所以悄無聲息的提升,並不聲張,想來,也不會有人的把心思打在農具上面。

超硬鋼,哪怕只是用拼接法,在表面上附着一層,也可以讓工具脫胎換骨,更別說跟之前的木製工具相比。

這樣的工具效率有所提升,兩年內,北宋的耕地面積,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保守估計在10%左右,未來還會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使用鐵質工具,可以提升勞動力,可是卻有一定限度,人力是有盡頭的,不眠不休的去幹,結果只能夠是累倒,只有機械化的工具,才能大幅度的提升效率。

現在就普及農業機械,甚至是大型聯合收割機,那是非常不現實的,可是並不代表沒有別的方法可以想,在在沒有蒸汽或者內燃機作爲動力的前提下,畜力就成爲了一個重要的幫助,趙信實際上,是把提升勞動效率想法,放在這些畜力上面。

亞洲和歐洲,之所以發展凌駕於其他的大洲之上,關鍵就在於,他們很早就馴養了牛馬,特別是馬。

在北宋,任何一個農民的認知之中,大型牲畜,有時候,甚至比人都寶貴。

在農忙的時節,在耕種,收割,甚至是後期的糧食處理之中,畜力都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

只不過,之前北宋的農民連想都不敢想的,從北宋立國開始,就失去了幽雲十六州,失去了這個北方的屏障,也少了牧場,最初還有西邊的牛馬,可是伴隨着西夏獨立之後,這個渠道也越來越少。

牛和馬的價格大幅度的增長,就算是小一點的地主,都買不起牛,更別說馬,哪怕是最普通的馬,價格也高達幾十貫,稍稍好一點的,就超過了百貫,這不是普通的地主能夠承受。

在沒有小型機械的時代,畜力實際上,已經能夠解決很多的問題,只要圍繞着它來開發,他的工作效率非常的高的。

換成之前的北宋,就算是有這樣的想法,也沒辦法,別說是馬,就算是牛,也沒有那麼多。

現在不一樣,在西夏參戰,滅亡西夏,並且憑藉着的一個靈州和議,幾乎把整個西夏的牛馬,都給納入到西北。

運輸的關係,這些牛羊不能夠大規模的運送過來,可是未來鐵路貫通,運輸費用會減少很多,效率也會增加,超過千萬的牛馬進入到北宋,這會對農業產生巨大的支撐,單純他們本身,就可以提升相當多的勞動效率,節約很大幅度的勞動力缺乏,如果沒有一個關於牛馬耕具,效率依然提升不多。

同樣的力量,在不同工具的加持下,最終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唐朝時候,就有馬拉犁的出現,效率比起以前的犁,提升了好多。

可惜,中國的習慣,這樣的東西,如果沒有人專門的研究和保持,就很快的就會失傳,北宋因爲馬的緊缺,在絕大部分的鐵匠,都不會製造這樣的馬拉犁,或許在工部,會有一些的簡單的記載留存。

就算是唐朝的馬拉犁,在趙信看來,也沒有把效率提升到最高,馬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只有把馬的力量,徹底的利用起來的,並且儘可能減少消耗,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效率。

爲此,丁海軍已經開始了研究,在目前的定海軍農業研究所,除了對於種子和種植技術進行研究之外,還跟鋼鐵廠聯合,進行農具的研究。

在原有的基礎上面,在定海軍簡單的力學知識的提升之下,針對省力和效率進行研究。

首先就是堅韌度和鋒利程度,這樣可以減少力量的消耗,在耕地上,別說是普通的泥土,就算是碎石樹枝之類的,也可以輕鬆切割,越是強悍的工具,效率也就越高,也越省力。

另外一方面,就是從馬的舒適程度和調整的程度上面進行,如何用最簡單的結構,讓牛馬更加的舒服,這也是一個方面。

定海軍跟北宋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就在於,他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實驗的方法,一切從實驗出發,用實驗的數據來決定。

有時候,爲了某一點點的提升,會做成百次,上千次的實驗,耗費大量的實驗材料,這在很多人看來,是沒有意義和浪費的,可是對於一個國家的層面來,哪怕是一絲一毫的效率的提升,乘以整個北宋的龐大基數,最終的結果也非常可怕。

這種嚴謹的態度,對於還處於起步狀態的馬拉犁來說,產生的作用是巨大的,更別說,在實驗之中,還使用了目前丁海軍最頂級的材料,效果當然是巨大。

要知道,現在北宋,記錄在案的耕地的面積,就超過了8億畝,哪怕是節約出10%的人力,也就代表着解放了上百萬的人力,更別說,目前的研究結果,效率相當的高。

使用了牛和馬的前提下,本身就相當於三四個勞動力,再配合合適的工具,就耕田的這個效率上面,已經超過了原來的10倍,普通人一天可以耕地2畝,可是使用了馬拉的新式耕具的前提下,在實驗室裡面,兩個人,可以一天耕地65畝,這幾乎是超過15倍的提升。

單純耕地的提升,不代表直接讓人力使用是原來的十五分之一,卻可以達到的減少勞動力消耗,增加勞動效率,再加上遍佈在農業生產各方面的機械的,對於整個耕種不同程度的提升,不說耕地產出的增加,單純耕種本身,可以節約三分之二的勞動力。

增加勞動力,在古代沒有太多的作用,在古代,農耕社會,伴隨着和平年代的逐步發展,勞動力永遠是過剩的,一般的過剩,還不足以引起社會動盪,當產出已經不足以養活黎民的時候,動盪立刻產生了,這也是整中國的古代,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根本原因。

這些過剩的勞動力,在農業社會,是動盪的根源,可是在工業社會的,龐大的工業,足以消化這些人口,並且創造出更高的價值。

糧食,在某種程度只是最基礎的消耗,只要糧食保證了人口的需求,附加的工業產生滿足感,是農業社會所無法給予。

這些基礎方面的研究,也只有趙信這個穿越者,纔有這個遠見看的到的,他也不怕投入的進行了,在衆多的實驗之中,甚至還動用了硬度超過的6.5的材料。

一般鋼鐵,很難達到6.5以上的硬度,可是特殊合金卻可以,擁有卡牌系統這樣的金手指的,趙信可以提煉出見過的絕大部分的金屬的。

鐵合金的不行,那麼鈦合金呢?稀土合金呢?這些東西,是沒辦法用普通的鍊鋼爐弄出來,甚至沒辦法加工,可是通過卡牌系統得到材料,然後通過更高強度的工具,一點點的磨出來,還是可以用的。

這個一把六七斤的武器,就可以賣出2萬貫的東西,也會被應用到農業生產之中,還只是能夠手工生產,這個代價可不是一般的大。

一個寬幅馬拉寬犁,總重量超過150斤,換算成的刀具的話,差不多就是25把,也就意味着,一把這麼的犁,如果按照神兵利器賣出去的話,高達50萬貫。

沒有人會這麼瘋狂的做這樣的實驗,可是對於定海軍來說,這些東西的成本,也就是本身材料的成本,還有生產的成本的,就算是鈦合金,它的價值也在接受的範圍之中。

經過了衆多的實驗,在考慮到未來普及性上面,鈦合金製作的,只是,作爲實驗的一個方面,添加進來,並沒有作爲目標材料,最終確定的目標材料,還是神兵利器這個級別,硬度在6.3左右鋼。

這種高硬鋼,沒有想象的那麼的,高,比起普通的鋼鐵,要高一點,可是也沒有北宋原來那麼高。配方可以被控制,添加了一些微量元素,並且通過特殊的方法,添加和製造,在沒有研發費用的前提下的,成本的提升,並不可怕,就算是未來大規模普及,也可以接受。

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三百七十九章 靈州困局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六百零六章 戰場之神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