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

沒錯,周重確實是猜對了,20萬料,確實是趙信準備在風帆戰艦中,弄出來的終極產物的,20萬料,換算成噸位,不過是6.5萬噸,在後世,20萬噸,甚至是30萬噸的船都成爲主流的前提下,這樣的噸位,只能夠稱之爲小船。

可是對於木質的風帆戰艦來說,已經非常的大了。

要知道,不同於動力機組,已經不依靠風力,只是動力的多少,多大的船都可以造,風帆戰艦,是依靠着風力的。

船的大小,噸位,還有風帆的面積,是成正比的。

在解決了龍骨這個問題,使用了鋼結構的龍骨,替代了原來的純粹實木龍骨和木質組合龍骨,原則上,定海軍可以任意的製造船。

在純鋼的鑄造之下,20米,50米,甚至是100米,這樣的龍骨都可以造,寬度也可以依靠風帆時代的比例,可是能夠提供的風力有多少。

風帆不可能無休無止的增加高度,高度到達一定程度,就會讓重心向上,重心是整個船隻的核心,爲什麼的尖底的風帆戰艦,要比平底四方的中國式帆船,適應海情的能力更高,原因就在於重心較低,在遭受風浪的時候,不容易傾覆。

無限制的提升風帆的高度,會不利於重心的穩定,同樣的,更加深入海里的船底,也不可取。

適當的吃水深度,會讓船的重心,一直保持在水面以下,這樣可以在風浪來臨的時候,保持着足夠的穩定性,可是太過深的吃水,會產生巨大的阻力,這一點,對於動力戰艦無所謂,對於風帆就是致命的。

如何從中間找到一個合適的點,後世是沒有結果的,因爲風帆戰艦,在19世紀的時候,伴隨着蒸汽機爲動力的輪船的大規模的出現,已經逐步的退出歷史舞臺,後來,國際帆船之類邀請賽,還有環遊世界一類的體育賽事,他們的風帆,科技含量非常的高,環球帆船賽的航程高達的45000海里,比赤道的周長幾乎快要長出一倍。

這麼漫長的航程,很多隻是幾個人組隊,甚至有單人的帆船存在,卻可以用八九十天的時間的,完成整個航程,這個速度非常驚人。

趙信當然不會想過,要製造這樣的帆船的,那是不可能的,沒有精確到毫米,甚至更精的加工手段,沒有對風帆動力,有着深入的瞭解的前提下的,這些是天方夜譚。

更別說,爲了降低重量,整個船身都是用高新材料,不但重量非常的輕,強度也相當的大,這也成爲了這些帆船屢屢創造紀錄根本。

趙信現在,連橡膠都沒有弄出來,更別說那些材料,只能夠在木船的基礎上面,未來,在解決了板材和龍骨的問題之後,帆船重量,肯定會超過現在的標準,

不過,超過萬噸級的帆船,依然是一個很難以完成的認爲,因爲越大的船越不容易保持整體的強度,在狂風暴雨之中,越是小的船,受力越小,越是大的船,受力也就越大。

木頭的,強度有限,風帆戰艦最大噸位的船,應該是11000噸左右,鄭和的寶船,老外算是3000多噸,中國自己算是2萬多噸,這中間,就是料跟噸的換算了。

拿一艘沉沒的廣友號來算,2000料的船隻,混裝了近百噸的茶葉,36.5萬件瓷器,還塞入了1600名乘客和200名水手,這玩意,在商船時代,最少也是萬噸級的商船。

大名鼎鼎的泰坦尼克號,也不過是搭乘2200人,那可是超過4.5萬噸的大型油輪。

當然了,那種超級豪華的油輪,跟舊式的風帆,是兩個概念,噸位計算也不同。

趙信自己都不知道,他所說的20萬料,是按照後世公認的計算數據來算的,這個不能說錯,可是木質風帆船,達到20萬料,那個噸位,可不是隻有6.5萬料那麼的簡單了,其中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

卡牌系統和穿越者的見識,就是他的底氣,風帆時代最好的帆已經弄出來了,對於船的模型,還有流體方面的研究,也已經開始進行了,在整個海上,沒有任何的敵對勢力的前提下,定一個高一點的目標,那不是問題。

木質船身強度不夠了,可以用鋼鐵包裹來彌補,相對於比水重的鋼鐵船隻,比說輕的木頭,更容易佈局,噸位也不用那麼的限制,唯一的限制,就是在動力上面。

可是,現在定海軍沒有橡膠,也沒有關於橡膠的替代品,蒸汽機這樣的動力,遲遲沒有辦法弄出來,可是類似的輔助東西,比如說,人力,或者其他方面的輔助動力,還是可以。

在解決了材料這個基本的問題的時候,哪怕是動力裝置沒有辦法弄出來,傳動裝置是可以的,不同於槳船的限制,在底部安裝螺旋槳,通過傳動軸,把動力傳輸到這裡,或許無法成爲的主要的動力,卻可以充當輔助。

這樣下來,同樣噸位船隻使用的人員,會大大的增加,相對於牛馬,人力是可控和集合的,在多個傳動裝置組合的前提下,整體性和紀律性,要比力量更大強很多。

哪怕安排600人負責輔助,超過10萬料的大船,也足以容納這麼多,加上輔助動力,是定海軍在沒有弄出來蒸汽機之前,最好的選擇。

這樣,也會產生積極的意義,那就是未來,當蒸汽機完成,通過少許的改裝,就可以把他們用在這個上面。

不同於趙信的見多識廣,其他的四人,哪怕是上過戰場的,見過超過10萬人會戰的孫吉,也是目瞪口呆。

20萬料,相當於目前,定海軍制作最大的船的20倍,這可不是簡單的相加的,從200料的河船到4000料海船,這中間的差別已經是巨大的,但是,總是可以接受的,可是從1萬料,到20萬料,這可不是一般的程度啊。

實際上,到了最終,定海軍的發展,依然沒有造出來的20萬料船隻,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面說,10萬料,已經是極限了的,這是加了鐵皮船身,內部加固的,各種高壓板材,還有輔助設施的。

以當時定海軍的科技水平,強行的開啓20萬料的海船,並不是沒可能,可是這樣來的整體投入,必然會高於普通的船隻,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面,當鋼鐵的輪船,成爲主流的前提下,還是堅持木質的風帆,那不是的逆潮流發展麼?

四個人全部震驚,他們已經不能想到,20萬料的船,到底有多麼的可怕了的,特別是孫吉,他帶領着新建成的1萬料的風帆,前往了海盜島,他雖然不是海軍,卻在不斷的學習,很清楚在海戰之中,大船跟小船之間的區別。

200料的船,肯定裝不上弩炮,只有足夠大船,纔可以裝上,而弩炮數量的多少,也代表着船的威力,1萬料的船,幾十個弩炮,加上特製的弩箭,已經顯現出毀天滅地的可怕了,20萬料,是一個什麼概念。

難怪要那麼大,同時,趙信也告知了他們的接下來的佈置,整個15公里的運河,將會密集興建,大量的造船廠,目前在運河開挖的同時,前期的準備工作已經的開始了。

從江南得到的木料,現在臨時的放在港口,可是伴隨着一個個烘乾房的建立,還有一部分造船廠奠基,他們就會派上用場。

趙信把未來,運河的發展,一點點的講述給他們四個人聽,未來的港口,將會成爲定海軍的造船中心,將會成爲海軍的核心。

薛玉和孫吉當然是興奮無比,定海軍幾乎不會有什麼陸戰,海軍將會是唯一的發展,特別是孫吉,經歷了海盜一戰,還有些不怎麼過癮,一艘大船怎麼夠用,還是要多一點。

15公里的運河,還是這麼龐大的運河,這中間,會有多少的造船廠,保守估計也幾百個吧。

定海軍從來都不會小規模,大名府的鐵匠作坊的,別人都是一個鐵匠,哪怕是大名府,幾百個上千個鐵匠,已經算很多了,可是定海軍只要涉足,肯定是上萬個,龐大的人力,產生龐大的產量的,最終降低成本。

造船業也是一樣,現在的定海軍,航運是重中之重,瘋狂暴漲的人員,讓定海軍在各方面,一直都在緊張的狀態之中。

藉助着海商的大船,緩解了定海軍的問題,可是海商不可能長期爲定海軍效力,他們的根基,還是在海上交易,只要季風一起,他們會立刻選擇離開,沒有什麼能夠挽回他們的腳步。

北宋的季風季節,那是在春夏之交,也就是說,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如何在幾個月之中,彌補運力不足的問題,這成爲了關鍵,要解決這些,必然需要造船的爆發。

別人的,永遠都是別人的,在使用過萬料的帆船之後,孫吉發現,哪怕是海商的幾萬料的大船,也比不上這些船,一旦定海軍的帆船大規模的投產,那麼整個定海軍的運輸效率,還會增高很多。

孫吉和薛玉兩個人,更多是從軍人的角度考慮,先考慮的就是海軍,後纔是這些船的好處。

跟他們不一樣的是,周重和王雪兩個人,他們因爲從政的關係的,他們考慮的更加深入。

定海軍爲什麼要發展海軍,這一點,在高層不是什麼秘密,定海軍現在的發展,肯定不會無慾無求。

節度使這個身份有些尷尬,有唐朝,還有西夏李家的先例,北宋中樞對於節度使肯定是警惕的,別看定海軍發展的不錯,可是一旦踏上陸地,那麼面對,可不是一點點的壓力,那是很多。

定海軍的面積不小,又是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容納的人員會比平常的北宋城市多很多,別說是180萬人,就算是再多幾倍,也可以容納下來。

可定海軍不能總是造城市住人啊,他必須發展,否則的,就無法支撐如此恐怖投入的,定海軍在城市建設上面的投入,可以說是冠絕整個北宋,北宋建國這麼多年,單純主動投入的項目,恐怕就沒有定海軍兩年的投入大。

周重掌管的港口區,王雪掌管的工業區,都是跟這個有關,港口區是原材料的運來,商品的運走,工業區,雖然少了兩個大型的企業,可是卻佔據了定海軍相當的工業,他們很清楚,目前定海軍,工業用地太少了。

這不,一些中小企業的建立,居然沒有什麼土地,7層的大樓,可能要容納7個,甚至是14個工廠,這樣很不方便。

畢竟,工廠需要很多的原材料,也需要運出不少產品,如果不是定海軍出色的起重裝置,單純把這些東西運送上去下來,耗費的成本就非常的可怕。

樓房可以解決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輕工加工的企業,可是有鋼鐵廠和水泥廠的支撐,定海軍都明白,只有大投入,大規模的重型企業,纔是發展的重點。

可惜,定海軍沒有那麼大的地盤,鋼鐵廠和水泥廠的擴建計劃,都流產了,更別說是別的企業。

土地,成爲了定海軍最缺乏的地方,在拿下海盜島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開發海盜島,可是西西勘察了之後,海盜島不具備大規模的建立工業的基礎,只能夠容納幾萬人居住和一些小型工廠。

這就有些雞肋了,在定海軍附近,沒有較大的島嶼,甚至連定海軍的十分之一的島嶼都沒有,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一直都困擾着定海軍。

不過,在高層之中,流傳着一個傳說,在千里之外的一個大島,那是比定海軍還要大出百倍的,現在已經派人去初步的勘察了。

不知道怎麼的,在趙信提到了造船的時候,周重和王雪都不約而同的想到這一點,難道是哪裡選拔管理者?

趙信不坐船,或者說不坐船深入遠洋,這一點,高層之中人盡皆知,千里之外的海島,哪怕再大,趙信也不會直接管理,肯定會挑選出來一個管理者,那麼這一次的會談,目的性就很強了。

果然,接下來的談話,兩個人又確認了這個看法,不約而同的向上面引,讓趙信非常滿意,反倒是孫吉和薛玉兩個人,渾然不覺的。

趙信最終長嘆了一聲結束了這一次的會談,孫吉和薛玉,很忠誠,也很有能力,可是還是差了一點,好在,沒有人會給琉球設定的一個領導者,那會出問題的,一文一武是標配,相對於施政,軍事上的力量更加保險,這也是兩個人最需要的選擇吧。

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