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

拿破崙說過,火炮是戰場之神,法國軍隊的戰無不勝,就是從火炮開啓的,實際上,如果從基本結構上面,火炮跟火槍很相似,都是火藥推動彈丸攻擊,不同的是,火槍很小,火炮很大。

如果說,用鐵來卷的做槍的方法,用在普通的滑膛槍上,不太合適的,太厚了,效率不高,性能也不是特別的穩定,太薄了,更是不行,容易發生炸膛,可是這個放在火炮上面,卻不成問題。

火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基本上,都不是集中使用的,都是跟隨者步兵,負責攻堅或者是支援火力的。

有火炮和沒有火炮,一個部隊的戰鬥力,完全是兩回事,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甚至是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你說清軍真的完全沒有射程在火槍之上的武器麼,肯定有,可是火炮的不行,讓這些往往會在短時間之中被清理掉的。

如果說,在擁有長弓的時代,火槍代表着未來的話,那麼火炮,就代表着現在,長弓跟火炮,並不存在矛盾,有了火炮長弓隊伍,纔是真正的無敵。

長弓跟火炮的射程完美的結合,長弓這樣對於無甲和輕甲目標的殺傷,還有火炮這種,對於重甲和裝甲目標的殺傷,這完全是珠聯璧合。

實際上,在滑膛槍完成了製造之後,火炮的製造,就沒有了任何的問題了,都是差不多的理念,火炮不同的是,現在還沒有辦法制作類似火槍那樣擊發的,是類似火繩槍的那樣,在上面有一個導火索,通過點燃,然後發射,這就更加的容易了,把之前研究的火繩槍給放大了之後,就是火炮。

同樣的,最初的時候,火炮必須的質量上佳,趙信選擇的還是用老師傅的方法,加工炮管。

因爲火炮的口徑最大,最初的時候,趙信準備的口徑是3英寸左右的,這個口徑的鋼鐵的加工,不必只是那些老師傅,最初的加工工作,就是一個力氣活,可以交給普通工人進行粗加工,然後到了後面,光滑炮孔的工作,才交給老師傅。

不過,加工鋼鐵,永遠是那麼的複雜,就算是3個老師傅和20多個勞力相互的配合,也足足用了5天的時間,這才把炮管給加工好。

第一門炮,就這麼的,用了純手工的方式,加工成功了,至於火藥和炮彈,趙信還是選擇鐵彈,鉛彈在這裡不太適合,造價較高,還容易分離,鐵彈正好,鐵比鉛硬。鐵比鋼軟,而且威力較大,至於火藥,當然選擇硝化棉。

硝化棉經過了火槍的實驗之後,已經被證明,是遠高於之前使用的黑火藥的,特別是在火槍這種需要重複使用的武器上面,更低的殘留和黑煙,可以增加火槍的戰鬥力。

一門簡單的,只能夠稱之爲小炮的火炮,就這麼的弄成了,口徑大概就是一個小茶杯口粗細,厚度是兩公分左右,長度不短,大概是2米長的炮管,看起來怪模怪樣的,有些像是後世的一些細鋼管的樣子。

處於定海軍鋼鐵的性能,這門火炮並沒有笨拙的樣子,反而相當的靈便,整體的重量也不算很重,加上炮架之類的,才5石左右,甚至從某種程度上面,比大型牀弩還要輕。

定海軍在鋼鐵,火藥上面,已經相對比較的成熟了,火炮充其量是大一點的槍械,只要炮膛能夠承受住火藥的衝擊力的,就不存在問題。

最初的時候,沒敢多弄火藥,第一發成功了,射程不過是60米,就是聲音很大,讓所有人嚇了一跳,不少人對於這個項目,還不以爲然,可是接下來,伴隨着火藥的逐步裝填,特別是參考了普通的火繩槍的比例進行裝填。

炮管帶來了動能的積蓄,這也是趙信選擇2米以上的炮管的根本原因,硝化棉的爆炸威力,比起黑火藥要大的多,可是這個火炮依然達不到最好的狀態,在足夠火藥的前提下,最大的射程不過是500米。

作爲一個雛形狀態的火炮,一里的射程,這個是可以接受的,這個射程已經超過了長弓的射程,可是這是集中了目前定海軍最好的東西,還是純手工的方法生產出來的,這就不能讓趙信滿意了。

不能一口吃個胖子,關於火炮的研究,必須要慢慢的進行下去,逐步的瞭解火炮的一些特點,火炮看起來跟火槍差不多,可是他是跟火槍完全不一樣的東西的。

趙信把火炮的研究給分了下去,研究如何讓火炮打的更遠,如何裝入更多的火藥,這是對於火炮基本性能上面的提升,另外一方面,也選擇製造火炮。

類似的手工的方法,絕對不是最好的選擇,趙信給出了很多的方法,卷鐵法,泥範法,鐵範法,總之,聽過的沒聽過的,都會拿出來,讓他們嘗試一下,哪一個好用用哪個。

火炮威力這方面,提升的很快,火炮的威力,最主要的,就來源於火藥的填裝,或許1斤跟2斤的火藥裝填,會因爲某些體系的改進,最終的結果差不多,可是1斤跟10斤之間,肯定是10斤的更厲害一點。

只要鋼鐵能夠承受住火藥的衝擊,能夠長時間的擊發的話,多裝火藥,就是火炮性能提升的最好的體現。

在對炮膛進行處理,更加平滑,在經過了改進,把鐵換成鉛,增加氣密性。

這一點,就是趙信記憶的錯誤,鉛並不是不能夠作爲火炮的炮彈,只要稍稍處理,更加柔軟的鉛,在被火藥擊發之中,可以貼着炮膛進行前進,增加氣密性,更好的使用火藥的衝擊力。

只不過,在出鏜之後,因爲擠壓的關係,多是一些不規則的形狀,在空中的飛行姿勢並不好,可是單純氣密性的提升,已經讓同重量的炮彈,飛行的距離更遠。

當這些彙報到了趙信那裡的時候,趙信也是哭笑不得的,果然,這又是記憶的錯誤,他的印象之中,似乎中國古代,都是鐵彈,誰知道,還有鉛彈,而且鉛彈性能還這麼的強。

至於飛行的問題,這一點沒辦法,不規則彈的阻力相當的大,圓形彈也好不了哪裡去,真正減少空氣阻力的流線型,是錐形,那是以後,整體定裝金屬彈之後的事情,現在,距離還非常的遙遠。

不過經過了一系列的改進,比如說,加厚了炮管,兩倍的炮管,讓裝藥量達到了原來的4倍,鉛彈增加氣密性,提升威力,最終幾種方法結合,讓火炮的射程達到了1300米的。

這已經不是尋常弓箭能夠達到的射程,在戰鬥之中,非常具有代表性,長弓的最大射程在400,短弓就更近了。

1300米相當於2.6裡,對於快馬奔騰的馬來說,最少要100息,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夠跨過這個過程,如果有火炮攻擊,打亂他們的陣營,再加上長弓的消耗,真正能夠越過這個區域,攻擊到防護力量的微乎其微。

禁軍的長弓化,並不是單獨的兵種,而是附帶了少部分的重甲步兵和重騎兵,這些重甲部隊組成的隊伍,將會有巨大的防護作用,這就形成了比較完美陣營。

以前,如果騎兵想跑,在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之後,還是可以跑掉,如果擁有了火炮,2.6裡的射程之下,損失一定會增加許多。

這不是趙信的神奇,實際上,在火炮上面,趙信瞭解的真的不多,後世中國,連槍都禁絕了,普通的警察都不允許帶槍,更別說普通人了,火炮,更是不可能看到的。

之所以有這麼大的進展,來源於定海軍的材料,跟其他嘗試開發火炮的不同的是,定海軍,在材料上面,走到了前面,不說最高端的6.9以上的硬度的,現在火炮使用的,大概是6.4的硬度,柔韌性更好的一種鋼鐵,不但可以抵擋住火藥的衝擊,而且可以使用的時間很長的。

這種材料,只是定海軍中多優秀材料之中的一種,這種材料,就算是放在20世紀初,甚至一戰的時候,作爲炮鋼都沒有問題,跟別說這種雛形的狀態。

射程上面增加,而且更遠,也不是沒辦法,不過3英寸口徑的這種,增加已經到了極限了,再繼續增厚,沒有什麼意義的,威力上面不大,再提升也是徒勞的。

不過,只要提升口徑就可以了的,定海軍這樣,材料比技術更高的程度下,天然適合更大口徑的火炮。

很快的,研究人員,把3英寸的火炮給放大,加大到9英寸,這個口徑已經相當的可怕了,差不多就是宋朝的一尺左右,厚度上面按照比例來,在炮管的長度上面,又進一步的加大,這就構成了比起3寸炮,最少重了10倍可怕武器,一種真正的攻堅火炮。

最終,最大的威力,射程可以達到7裡,炮彈的重量達到30斤,威力巨大,連鋼筋混凝土的工事,都可以一炮下去,毀滅大半,以前無法破壞的棱堡,在這樣的火炮面前,也不太堅固了。

所有人都因爲火炮的威力嚇了一跳的,7裡,這在望遠鏡發現之前,這幾乎是目視極限之外,稍微不好一點的天,這個就看不太清楚了的,可是現在,卻可以通過火炮攻擊過去,30斤的炮彈,一炮下去,真的是一片,密集放着的幾十頭羊,在這個攻擊之下,幾乎活不下去了。

他們這才認識到,趙信所說的火炮的可怕,一門火炮可以做到其他幾百,甚至是上千弓兵都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而7裡,就算是最快的馬,也需要500息以上的時間。

火炮的射速不算快,可是500息,也最少可以開出3炮,就算是一門炮,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更別說更多門。

趙信在知道,火炮研究小組,把精力轉向了巨炮上面,有些哭笑不得,不過想想也是,在定海軍解決了火炮最重要的材料問題的,又知道了火炮的一些特性,大炮跟小炮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還不專注於大炮。

不過他們沒有考慮到的是,大炮的問題,9英寸,這個口徑不是一般的大,這幾乎達到了228口徑的火炮,這幾乎是一戰時期,陸軍跟隨炮火之中最大的,一般陸軍的火炮只是止步於210毫米,不是沒有能力製造更多,而是因爲,對於當時陸軍行軍條件來說,210毫米已經足夠大了。

就算是現在,定海軍最多隻是單獨製造了一個炮管,可是炮管的重量卻高達15噸,沒辦法,定海軍在火炮上面,沒有任何的積累的,他只是按照趙信的說法,如果強度不夠,就用厚度來解決。

整個火炮使用的鋼材,大概是2立方的鋼材,加上一些附屬設置,可不是要超過15噸了的。

15噸的重量,對於後世,也不是一個很小的重量,在這個時代,那是幾乎操作的重量,這個火炮從建築的地方,運輸到試驗場,使用了船,還動用了大量的起重機,幾乎是一個時辰50米的速度,用了幾天的時間,才走完了3裡的路程。

定海軍修建了大量的公路,還有大量其中設備的前提下,就這麼緩慢,對於北宋的大地,這樣的火炮,根本就無法移動。

甚至,趙信想過,把這玩意弄到船上,可是以木質爲主題的戰船,根本無法承受這樣火炮發動的後坐力,稍稍不慎,船自己就會爛一個大窟窿。

趙信發展火炮,主要目的,還是準備弄到船上,誰知道,卻是這麼一個結果,他也是哭笑不得,只有命令,繼續研究,輕質化的,減輕重量,爭取把火炮安裝到船上,並且對船上面的炮位進行改裝,讓它可以承受這個火炮的衝擊力。

在射程和火炮口徑上面,有了巨大的成果,可是在另一方面,普及化火炮的製造,用種種方法來增加火炮生產速度的,卻陷入了瓶頸的,趙信去關注了一下,卻發現,跟之前差不多,沒有多少的進展,整個實驗性火炮的生產,基本上,還是純手工,這就讓趙信極大的不理解,不是所有的要素都給說了,還提出瞭解決的方法,難道都沒有實行麼?

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