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

定海軍的運河,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開挖固定,終於到了即將貫通的時候了,這麼一條15公里長的運河,幾乎貫通到了定海軍的大部分地方,在開鑿的時候,動靜也非常的大,不少的市民,曾經在閒暇的時候,過來觀看,看看這個定海軍目前,最龐大的工程,到底是怎麼一個樣子的。

經過了最少5萬人力,動用了3000多個大型機械,最少有200多位工程師,全程監控的運河,終於到了結束的時候了,而在此之前,大量造船廠已經完成了奠基的工作,只要把跟運河相連的水道貫通,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在這個時候,定海侯府,突然接到了大量的申請,這些申請無一例外,全部都是申請開鑿港口的。

負責運河方面的幕僚,剛開始沒有在意,可是這樣的申請越來越多,到後來,幾乎超過了100多個申請,幾乎遍佈了整個定海軍的方方面面,這下子有些着急了,立刻通報到了趙信這裡。

港口,這是定海軍的基礎,定海軍作爲海島城市,還是一個作爲工業化和外向型經濟爲主體的港口城市,港口的存在,對於定海軍來說,是命脈,有時候,趙信寧願少賺一點錢,都會盡可能的給港口的讓路。

在定海軍,在現在,已經擁有的4個港口,特別是前面三個,是定海軍最好的位置,甚至可以說,在後世連雲港,都未必有這些港口這麼好。

不是說,連雲港不好,這個中國後世中部,最重要的一個港口,天然條件得天獨厚,可是他是在岸上的港口,跟海島不同的,在前面三個深水良港,只要有機會,都可以改造成爲千萬噸級,甚至是更高的港口,這在目前的這個時代,非常的罕見。

不過這一次,申請港口的,不是海港,而是河海一體化的港口的。

趙信有些哭笑不得,如果說在運河開挖之前,這麼申請,或許他還會考慮,畢竟,這是對定海軍有好處的,現在這麼申請,不是添亂麼?

未來,趙信已經定下來了目標,定海軍必然會走向海洋,而海洋離不開造船業,這種情況之下,在原有的造船業的整合之下的,趙信把這個新開挖的運河,當成了造船中心,不但儘可能的爲造船創造條件,並且新建立了15個烘乾房,也都平均的分佈在運河的兩岸,一旦運河完成修建,這個造船廠就可以全力以赴的造船了。

在這個節骨眼上,爲什麼提出了大量的興建河港。

河港跟造船,這或許在某些人的眼裡,這是一體的,有河港,有水,纔有船,可是在趙信看來,這並不適合融合在一起。

造船需要的是環境,是各種的材料,是方便進入到海洋的便捷,可是河海一體化的港口,他們本身就是跟海洋相連,相當噸位的船隻,不用在外面的大港口停泊,可以根據不同的工廠的實際需要,直接把貨物送到各個工廠,以定海軍目前的繁忙程度,到時候,別看這麼寬廣的運河的,肯定都會被擠滿的。

這不符合趙信的計劃,在看完了大部分的要求之後,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趙信果斷的否決了這些要求。

這下子,整個定海軍亂了,申請的工廠更多了,甚至包括了幾個重點的工廠,比如說,鋼鐵廠和水泥廠。

如果說,目前定海軍,還有什麼工廠重要的話,那就是鋼鐵廠和水泥廠,這兩個工廠,幾乎是重要的原材料工廠,不但生產的產品,在北宋銷售廣闊,同樣,也是定海軍發展的重要支柱。

其他的企業,也倒罷了,鋼鐵廠和水泥廠都參與進來了,於情於理,趙信都需要來了解一下,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一通了解之下,趙信知道了原因在哪裡了,這還是經濟發展惹的禍。

定海軍目前的發展,是經濟掛帥,而不是政務,或者是什麼詩詞歌賦掛帥,文采再好,發展不了企業,搞活不了經濟,也是白搭,軍隊上面,稍稍純粹一點,可是職務不多,真正的政務上面,都是經濟搞的好,佔據優勢。

這一個理論,在最初的時候,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可,最初進入到定海軍的管理人才,基本上,都是在大名府招募的秀才,舉人,一個領導,起碼要識字,要看得懂報表,看得懂文件,這樣才能夠領會上層的精神。

秀才也好,舉人也好,這些都是在北宋的人文環境之中成長起來,他們更熟悉北宋的那種環境,對於定海軍的情況非常不適應。

在定海軍發展的初期,毫不客氣的說,趙信有絕對的權威,連基礎的生態和圈子都沒有形成的前提下,又有什麼人能夠對方趙信的身份。

必須要按照這個來,不願意的,那就換人,定海軍大規模的開啓夜校等教育,加大力度的掃盲,再加上一系列的專屬技術人員的崛起,這才度過了最初的階段。

到後來,隨着一個個的人員被換掉,這些領導者和文人,發現是來真格的,他們雖然很不習慣,卻還是遵從了的,這裡是軍州,哪怕只有一縣之地,卻也是集權度非常高的軍州,節度使有這巨大的特權。

不過,學習了之後,經濟爲上的方法,雖然最開始有些接受不了,卻沒有什麼貓膩。

或許人的彙報,因爲各種側重點的不同,最終彙報出來的結果,會略微的有不同,可是報表上面的數字,這真的騙不了人。

你說用春秋筆法,用雲山霧罩,那是在北宋,在定海軍,從一開始,報表和彙總都是確切的數字的,甚至一些數據,還需要交給審計局和稅務局交叉來審覈的,在定海軍建設之初,非常的廉潔,數據都非常的準確,那些雲山霧罩的,或者更改數據的,要麼被逐出的定海軍,有一定的經濟錯誤的,甚至還被打入大牢裡面。

定海軍的待遇很高,這些工廠的負責人的權利很大,地位也相對較高的,無論是錢,還是權,都不會有人主動放棄這個地位,最終,經過拉鋸之下,還是普及了這個方法。

經濟和效率,成爲了定海軍的最重要東西,那些負責人,除了學習從上面發下的一些先進理論,自己也會充實學習,並且研究,怎麼的提升效率。

在最初的時候,運河開挖的時候,都有些爭議,在高層,趙信幾乎是一意孤行的推動了,因爲總體的體量不算很大,最起碼對於定海軍來說,幾百萬上千萬的投入,真的不算什麼,趙信對於定海軍的貢獻巨大,他想要,就由着他了。

最初沒有人看出來什麼,只覺得趙信好大喜功,伴隨着運河逐步的延長,一些工廠,多多少少看出來了一點什麼。

這一條河,在定海軍穿行了15公里,在15公里之中,除了少部分,大部分都是在工業區,幾乎出了少數的工廠,其他的工廠,都是在運河很近的位置。

目前工廠的負責人,秀才舉人和其他的一些專屬技術領域的人才各佔一半,他們都是經過了長期的挑選,最終成功留任的,到了定海軍之後,才認識到工業化的好處,也在跟定海軍一起的成長過程之中,學到了很多,如何提升效率,如何降低成本。

工廠需求,不單單是把產品運出去,因爲定海軍是一個島嶼的關係,他們的工業原料,還有其他的東西,都是依託着運輸才能夠運過來,沒有這些原材料,工廠就會停工。

雖然說,工廠的生產,有一定的極限,可是足夠的原材料,才能夠支撐工廠運轉。

定海軍,經過了調控,一些重點的企業,他們的原材料是夠的,卻稱不上的足夠,甚至一些時候,海運出現少許的問題,或者是運輸的一些問題,還會出現暫時的缺貨。

這種情況不經常出現,卻會略微的影響效率,這也是所有負責人急需要改革的。

可惜,他們能夠起到的作用有限,在海島之上,最方便的運輸就是海運,雖然現在,定海軍修建了環島鐵路,在一些關鍵性的工廠之中,也設置了鐵路線,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先是送到了鐵路上面,然後通過鐵路到了港口,然後裝船運出去,物資運過來,也是如此的。

看起來,不錯,在合理的調度之下,他們也很容易的利用這個方便的交通,把定海軍的無數產品運出去,送到了北宋的各個地方,可實際上,一次貨物的運出,就牽扯到了兩次的搬運。

一次搬運,是從的工廠內部,送到火車上,這中間,稍稍遠一點的,還需要先把貨物送到了馬車上,然後用馬車把貨物送到火車上面,這就牽扯的步驟更多了。

就算是送到了火車上面,也不算完,還需要在港口,把他們運送到船上,不說出去之後,單純在定海軍,就要搬運兩次到三次。

定海軍擁有着發達的鐵路和公路系統,無論是用馬車,還是用火車,都相當的方便快捷,在貨場和港口,還有一些幫助搬運的工具,這總是不方便。

之前工廠距離港口較遠,沒有什麼辦法,只能夠依託鐵路,他們調整的方法,就是儘可能的讓自己的貨物和原材料能夠提前到達,這需要對港口和鐵路進行協調,減少其中的消耗。

這本來就是負責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當然了協調生產也重要,可是他們會留給負責生產的副手,他們外連的更多一點。

如果說,沒有這個運河的話,這樣的事情,會一直持續下去,可是多了這麼一個運河,就不一樣。

這個運河作爲趙信督辦的,整個定海軍最重要的運河,深入到定海軍的內部,一部分的工廠,就在運河之上,一些稍稍遠一點的,也只是一兩公里,這個距離,是可以接受。

很多負責人,稍稍考慮,就想到了一種可能,直接裝船,不經過鐵路的轉運的,這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

這個想法,最初是一個曾經在港口區工作的提出來的,他通過計算了從工廠到鐵路,通過鐵路轉運,再通過火車卸載下來,並且裝船,他保守估計,如果直接裝船運走的,可以節約2天的時間。

兩天,或許在時間效率並不高的地方,這並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的,有時候,官員們去的休息,去會友,就會浪費一兩天的時間,甚至更多。

可是對於的定海軍,已經實行了流水線的方式,幾乎在流水線上面的每一個步驟,都要精確到秒,甚至是更低的時間來說,2天就很多了。

少了這麼兩天的時間,會讓貨物更快的送出去,會讓原材料更快的抵達,在相同的時間之中,可以積累更多的原材料,只要調整開工時間,就可以做到更有效率的生產。

現在的定海軍,是買方市場,基本上,無論生產出多少的東西,都可以通過強大的銷售團隊給賣出去,這種情況之下,生產的效率高低,直接代表着經濟效益。

這種效益,在別的地方不重要,在定海軍,就非常重要了,對於這些負責人來說,這個數據,就是升級的基礎。

在定海軍,對於官職進行了細分,沒有了傳統的北宋的官職,雖然說,幕僚和各廳局,都帶着職務,可是更多的,是趙信從後世帶來的諸多標準,這個標準,細化了很多的東西,讓官員們的升級之路,變得有些漫長。

以目前運河的開鑿寬度,只要在距離他們工廠最近的地方,開鑿出一個專屬的河港,就可以通過河港,直接裝運上船,然後節約其中1次,到2次的裝運過程,這就是大大節約,可以增加工廠的效率。

一個人發現了這個問題,他當然很想保守這個秘密,讓這個秘密,變成他一個人的秘密。

可惜,這是興辦港口的,這不是一個小事,哪怕是河港,這也不是一兩個人能夠決定的,伴隨着消息的走漏,越來越多的人都知道了,一個人能夠看到好處,其他人也同樣能夠看到,這就成爲了人盡皆知的秘密了,並且,形成了一個潮流,所有人都知道了,都想要開啓專屬港口。

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九十章 箭呢?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