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

把一天大部分的時間,用於趕路,,這對於捕撈來說,並不經濟,一般比較經濟的,往往是以兩個小時航行或者尋找,然後一天最少要有六七個小時來捕撈,這纔算是比較合適。

此時此刻,定海軍並沒有把這個航行多看重,3艘船,極限當然是能夠捕撈到很多的魚,可是在這個近海,還是實驗性質的,當然要以訓練爲主,,爭取早一天的獲得收穫。

風輕輕的吹起船帆,在離開了運河之後,船的速度明顯的加快了,因爲考慮到安全的原因,單純在運河之中,就耗費了一個時辰的時間,好在,未來,漁船並不停靠在運河之內,他會停靠在第三港口專門開闢出來的一個碼頭,到明天,就會節約很多的時間。

這個專門的碼頭,不但有不少的加工廠,是專門爲了再一次的處理魚獲而準備的,當然了,也少不了巨大的市場。

定海軍,對於肉類的需求,從過完年之後,開始暴漲,如果說在過年之前,那些人對定海軍還有所懷疑的話,過年之後,他們就穩定下來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離開了定海軍,到任何的地方都不習慣。

中國人,特別是底層的這些民衆,他們是勤勞和堅韌的,他們的性格,決定了他們可以隨遇而安。

連逃荒的生存環境,都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定居在一個非常不錯的地方,又有什麼問題。

正因爲定居,在購置了房屋,各種的傢俱和器物之後,很自然的,就把心思放在了提高生活品味上面。

定海軍的肉類供給,相對於北宋其他的地方已經算多了,一個2萬人的小縣城,可能一天就是消耗幾頭豬。

買的起的人少,哪怕是過很長時間來打牙祭,恐怕也是少數的。

可是在定海軍,如果真的有足夠的豬肉,敞開了賣的話,那就不是簡單的幾頭幾十頭了,那是成千上萬。

相對於管制的豬肉,還有更少的牛羊肉,魚肉就成爲了一定的補充。

在定海軍還沒有建造漁船的時候,實際上,小型的漁船也在出沒。

海洋是變幻的,可是海洋卻是慷慨的,在莫測之下,那是無數魚類的存在,用稍稍好一點的船,然後進入到距離岸邊十幾二十裡的地方,這裡還是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穫的,再加上一些人趕海,平均每天下來,也差不多2000斤到3000斤的收穫。

這個收穫,對於定海軍來說,是杯水車薪的,平均到200萬人身上,可能每一個人,吃到的,連一小口都不到,可是這些卻成爲了想要滿足口腹之慾最喜歡的,往往漁船抓到的,連岸都沒上基本上都賣光了。

定海軍對於海洋捕撈的重視,也讓定海軍從一開始,就加強了宣傳的,這個龐大的,足以容納500個攤位的超級市場,就是未來定海軍最大的魚類批發市場的。

既然做海洋捕撈業,一些體系化的工程,當然會的做到,這裡不但有市場,還有一些深加工企業。

對於一些魚類進行分門別類的處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吃醃魚的,進行一定的分類,用罐頭的方法,加強保存的時間,這也成爲了必然的做法。

罐頭,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卻很實用的保存方法,說白了,爲什麼的食物會腐爛,那是微生物在作用。

煮熟了之後,最大可能的殺滅其中的微生物,然後隔絕空氣的,這種方法,只要空氣隔絕的好,原則上,整個食物可以保鮮的時間大大的延長了。

只不過這個方法,不適合在船上,必須有專門的工廠,還有大量專業的機械。

現在,整個漁港,只是稍稍的在開發的,罐頭工廠正在興建,目前能夠做的,就是簡單的處理,在船上的基礎上面,進行加工。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島嶼上面的一些工作,很簡單,只用修建廠房,然後把各種的機器都佈置下來,就可以了,關鍵是捕撈,在很多人都質疑,海洋是否能夠提供如此龐大的魚獲的時候,三艘漁船,已經完成了基礎的建設,在操縱人員的操縱之下,進入到了海洋。

因爲船第一次出海,預計回來之後,已經到十幾個小時之後了,在這個時間之中,市場開闢的時間,定在了晚上的8點,也就是漁船迴歸的1個小時左右。

周邊的人,還有位於定海軍一些酒店飯店的商人,都已經知道這一件事情,不少人也等待着這個時刻的,怎麼說,大船比起小船來首,應該是有收穫的把,小船起碼也有一兩百斤,大船,恐怕最少是上千斤。

大海之上,三艘船,呈現出品字形的樣子,帆已經全面的掛上,在海風的吹拂之下,快速的前進的。

微微的海風吹着,讓人很舒服,看着陸地慢慢的消失,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三十而立,可是對於曾大牛來說,30年前過的是一片苦難的日子。

生在海邊,從小就在海邊趕海長大,幼年天或許有一絲明媚,可是8歲的時候,父親在海上一去不會,母親辛辛苦苦把他養大,到了16歲,終於積勞成疾,撒手人寰。

依靠着鄉親的幫助,從零工,到船上,一直幹了快20年,可是結果呢?

溫飽都顧不上,稍稍有些天災,那就是真的滅頂之災。

飢一頓飽一頓過着,到了30歲,才勉強結婚,有了一個兒子,生活的重擔,強行的壓在他的身上,才三十多歲,頭髮白了,腰也有些彎了。

這個時候,轉機出現了,定海侯的來到,讓整個定海軍獲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是什麼樣子的,現在是什麼樣子的,在這裡生活了30多年的曾大牛,是最有發言權。

日子好過了,兒子也上學了,在吃飽穿暖的同時,也能夠花錢吃點肉,喝點酒,這對於曾大牛來首,簡直是神仙日子。

老百姓們都非常的現實,誰對他們好了,肯定會掏心窩子的感激。

曾大牛也是這樣,他已經通過學習,成爲了日用品廠的一個小組長,每月能夠拿100貫的那種,聽說定海侯招募捕魚的,立刻就放下了手頭的工作趕來了。

生在海邊,長在海邊,徒手潛行,能夠堅持一盞茶時間的他,在船上呆了也超過20年了,其中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捕魚。

整個海上,附近產什麼魚,各種魚的特性,他是非常清楚。

可是再怎麼的清楚,也沒有辦法,不說是帆板了,就算是精心做的木船,也不敢隨便的進入到深海。

之前,因爲定海軍缺乏肉食,定海軍也鼓勵民衆,把業餘時間給利用起來,他跟另外一個鄉親,共同籌資400貫,專門打造了一個120料的漁船,帶着鄉親們,親自的深入海洋進行打撈。

曾大牛走了比他父親,甚至是所有在漁村的老輩們,都要遠的路,他們深入到50裡開外的地方,找到了一個不小的魚羣,一次性收穫了3000斤魚。

當時漁船迴歸,造成的轟動,可是驚人,可是相比之下,賺的並不多。

在定海軍,各種的魚類,是要低於肉的價格的,當然了,各種肉食的價格,依然不低,只是比汴梁稍稍便宜。

豬肉差不多是70文,牛羊肉超過150文,雞肉介於豬肉和牛羊肉之間,是90到120文不等,魚肉比豬肉便宜,40文到70文左右。

也就是說,這一次出海,總共的收入,在100多貫左右,可是給了工錢,幾個合夥人一分,也就是幾十貫,相對於投資來說,並不算多。

3000斤,只是一個特例,真正的數字,大概每一次出海,能夠獲得500到800斤左右,也就是說,一次出海二三十貫的樣子。

相對於曾大牛的收入來說,這個真的不算什麼,可是他出於對大海的喜愛,還是堅持下來了的。

現在不一樣了,這是真正的海船,超過1.2萬料,是之前哪一艘船的100倍,也就是說,可能收穫,也會達到100倍,3000斤,已經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了,100倍,會多到什麼程度。

曾大牛,對於海圖,不是特別的瞭解,可是也知道,所去的地方相對比較遙遠,最少也是1百里之外,這跟之前他們50裡的小打小鬧完全不同。

同時,之前他的漁船,還是中國式帆船,最多進行了一些細微地方的改進,這個,可是真正大帆船,看着一個個軟帆,吃着風的,在海面上快速的前行,如同一條箭一樣,這種感覺,分外的不同。

似乎第一次,幸運的要命,大概是離開了一個多小時,前方負責瞭望的,看到了魚羣的訊號。

很快,包括曾大牛在內,4個資深的漁夫被叫到了瞭望哨上,通過高倍度的望遠鏡,再一次確認魚羣。

實際上,發現魚羣的指標,是發現了旗魚和金槍魚,這些大型魚類,以捕捉小魚爲生,他們在平常遊動的時候,還有攻擊的時候,表現出了不同的樣子,這個樣子會作爲一個基礎的評判指標的。

果然了,最少有數百隻這樣的魚,在的不停的遊動,在不停的縮小魚羣的位置。

對於旗魚和金槍魚,這玩意,不是拖網能夠捕撈的,這兩種與的速度極快,而且他們的衝擊力,會破壞拖網,一般不會用網來。

後世這兩種與,大部分都是用掉的,一次性釣數百斤,甚至是更多的,也時常見到。

曾大牛跟其他的幾個人簡單的商議了一下,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這是一個大黃魚的魚羣,數量不好說,應該有數萬只,甚至是是十幾萬只,範圍不算大,只要在關鍵的位置下網,就會獲得巨大的成果。

這可是第一次,又是開門紅,大家都想要來個好兆頭,果斷進行下網的

大船的到來,驚動了的金槍魚,他們的開始逐步的警惕這邊,3艘漁船,都下了拖網,巨大的拖網,帶着船的速度,向魚羣追了過去。

從下網,到捕捉,足足用了40分鐘,幾個的專業人員,一直都在上面做指揮,調整船和網的位置

這是一個巨大的配合,從40多個船員,到上面五六十個漁夫,幾乎全部都配合在一起的,

三個大網,就如同三個巨大的口,向着魚羣撲去。

無論是金槍魚,還是大黃魚羣,似乎都感覺到了危險,金槍魚的捕食,還沒有結束,卻提前的跳出來,以金槍魚的速度,瞬間極限可以達到160公里,在平均速度也可以達到60-80,

這玩意,根本不是這個時代的風帆戰艦,所能夠達到的速度,只是看到影子,很快就不見了。

金槍魚走了,曾大牛並不在意,他還生怕他們留下來,如果留下來,對於捕撈來說,肯定是有巨大的影響,他的衝擊力,可以衝破拖網,一旦拖網出問題,那個麻煩就打了。

大黃魚沒有了金槍魚的威脅,似乎放鬆了,魚羣也開始散開,可是晚了,捕撈船已經在關鍵點位下網,龐大的拖網,可以籠罩數千平方米,再加上船速,不是大黃魚能夠比的。

在最集中的地方,三個拖網分別的通過,幾乎把絕大部分的魚,都給網絡其中,而他們一旦被網絡到了中間,那就完蛋了,他們根本不可能逃走,

海魚們的習性,決定了他們不可能逃過,在拖網開始逐步的收緊的時候,包括曾大牛在內的一些資深的人員,已經明白,這一次要滿載而歸了。

他們沒有使用過拖網,可是簡單的感覺還是知道的,這麼龐大的魚羣,拖網在最集中的地方過去,肯定是收穫豐富的。

當衆人一起的,把拖網往上拉的時候,讓人欣喜的一幕誕生了,無數的魚兒,在拖網的拖動之下,開始瘋狂的向上跳躍,可惜他們跳躍的高度,根本不可能逃脫拖網的束縛,當拖網開始收緊,開始向上挪動的時候,他們的結果已經註定了。

它們逃不出去,那麼只能夠在拖網的捕撈之下,成爲了的戰利品,現在巨大的收穫,已經成爲了定局,具體的區別只是在於,到底撈上來多少魚。

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麼?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