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

皇宮是神秘,很多民衆都想知道,皇宮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可是,在封建社會,遠遠做不到,如同後世那麼的開放,就算是後世,也有很多保密和絕密的地方,那是跟民衆無關的。

整個宮殿的修建,是階梯狀,首先動手的是後宮,因爲後宮影響比較小嬪妃們可以先在行宮暫時的居住,仁宗並不是肆意的人,後宮的數量不少,卻沒有多到無法容納的程度,甚至矛盾也控制在某些程度

皇后算是名存實亡,可是她還是掛着名號,皇后之下,最高身份的是貴妃,苗貴妃也實際上掌握着宮廷的一切。

只不過,苗貴妃本身並不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再加上手頭寬裕,對後宮的管理,也算是比較平穩的,其他人,或許爭寵有,可是要越過貴妃,甚至是皇后,那幾乎是不可能。

別說苗貴妃本身管理的不錯,就算是趙信和定海軍站在後面,仁宗都不可能忽視,君不見,連皇宮都是拿着定海軍的錢來建設的。

整個慶曆七年的冬天,相對比較的平穩,沒有什麼事情發生,整個慶曆七年的,災害不多,偶爾有一些減產或者是災害,中央很快就賑濟和解決了。

有錢和沒錢,完全是兩個概念,實際上,這麼多年的當官,很多事情的解決方法,大家都知道,可是具體難就在於,在沒錢的時候,要蓋下蓋子,這就需要一個運作能力了。

錢能夠解決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了,甚至因爲財政的寬裕,連之前的變法派和保守派的爭奪都沒有了。

北宋的仁宗年間,應該是北宋較爲平穩,無論是朝臣,還是皇帝,都掌握的較好的時代的。

變法派的出現,甚至變法派跟保守派的對立,也都控制在一個相當的程度,這一點,除了仁宗的控制,朝臣們的能力也是可以看到。

這個時代,變法派和保守派,還沒有變的勢不兩立,他們更多是從實際情況上面,考慮問題。

底層那些搖旗吶喊的不說,他們的層面,還接觸不到上面的層次,上層的這些大佬們,幾乎都有明確的認識,北宋的財政狀況已經惡化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

變法派和保守派的分歧主要就在於,變法派認爲,趁現在,還沒有惡化到沒有辦法挽回的程度,依託現有的資金,進行一些改變,主要是改變收入,到收入增加了之後,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保守派是沒有更多的方法,只是天然的認爲,貿然的改變,反倒會迎來更大的惡化。

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最終持續的爭鬥也開始了,可是現在,有了定海軍的介入,在不解決問題的前提下,資金有巨大的上升,有了資金,就好辦事,任何的改變也就有了理由,更加的溫和了一些。

實際上,3年多的時間之中,整個北宋的變化不少,無論是從新設的那些局,還是從一些臨時性的機構,增加收入只是一個方面,更多的改變已經開始了,從上到下的改變,比起從下到上的改變,更加的直觀,更加的有力量,本應該引發巨大的變動的,卻因爲收入的關係,被溫和化。

在資金沒有任何問題的前提下,財政收入多到了一定的程度的前提下的,本身的矛盾就不復存在了,無論是改革派,還是保守派,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改進北宋的問題,只不過一個選擇的手段激烈,準備一次性的改革完成,一個的手段比較溫和的,慢慢來,看到問題暴露,或者是解決問題的時機,在進行改革。

現在,有了更好的解決方法,又不存在他們的矛盾,當然,也就沒有問題了。

實際上,消弭了整個朝堂上面的矛盾,並且在更加合適的體系之下,讓北宋政府的效率,在原有的基礎上面,有了巨大無比的提升,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收入,產量,還有各種來自於定海軍的新產品,這些集中到了一起,北宋官場,在這一年的年底,日子過的是非常的好。

葉清臣的想法,是不增加額外的支出,不提升這些官員們的待遇檔次,並不是說,他不願意給點獎勵的,再怎麼說,整個財務狀況,也是衆人努力的結果,在下面人提出了要求,在經過了少量的削減之後,拿出了500萬貫的大紅包。

這個可能是之前,一年的官員薪俸的紅包,卻成爲了臨時性的獎勵,發給了各級的官員,這一次的紅包規模之大,恐怕沒有一年能跟這個相比,甚至連北宋汴梁的物價,也受到了影響,高出了不少。

發錢發物的同時,這一個年,還有另外一個好事情,經過了3年的修建,從慶曆六年開始,一直持續到了慶曆八年鐵路建設,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成果。

2年多的時間,幾乎北宋的空餘財政,還有從定海軍獲得的一部分收益,都投入到了鐵路建設上面了,經過了2年多的建設,平均每年,大概有4000公里左右的鐵路線路通車,2年多的時間,就是1萬公里。

跟後世,全國數十萬公里的鐵路,幾萬,幾十萬公里的高鐵相比,這個根本不入流,可是對於還處於封建時代的北宋而言,那是一個難以計算的數據。

第一條長途貫通的鐵路,是汴梁到西北的鐵路,長度不過是1000公里,卻極大的解決了北宋的中原跟西北之間的問題。

毫不客氣的說,有了這一條鐵路,西北的河套平原,將會成爲北宋牢不可破的一部分,以800裡的速度來算,3天的時間,就可以把3萬以上的軍隊,從汴梁運輸到西北,如果從京兆的話,就會更快。

這代表着什麼,代表着只要少許的棱堡和守衛,抵擋兩三天的時間,大軍就能夠抵達,無論是耗費的成本,還是路上的消耗,都非常小。

這纔是一個,後續,以汴梁爲中心,興建了幾個關鍵性的鐵路,比如說,從汴梁到折津府,從汴梁到江寧府,當然了,目前北宋的建設程度,還沒有辦法度過長江。

目前定海軍修建的最長的鐵路橋,是1200米左右的,那已經是極限了,在長江武漢之後,伴隨着江面的大規模的擴展,已經沒辦法修建橋樑的,在技術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的前提下,鐵路是沒辦法前往江寧府的。

8條1000公里到1800公里長的鐵路,貫通了北宋大部分的地方,暫時沒有相互的聯絡,只是從汴梁到這些地方,可是這些鐵路的貫通,對於北宋來說,作用可就大了。

以前,京畿之所以叫京畿,一方面是距離京城很近,另外一方面,就是控制力強。

京畿一般不會超過100裡,基本上是快馬兩三個小時,乘坐馬車一天連續的趕路,可以達到的地方,這樣才能夠較爲有效的控制。

可是現在,鐵路的出現,讓全力行駛日夜兼程的距離,一天一夜達到了可怕的1500裡,這代表着什麼,當汴梁周圍1500裡的距離,都納入到範圍之後,這就代表着大半個北宋的都納入到範圍之中了。

北宋還只是400萬平方公里,1500裡,如果是一個正方形的話,那就是2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當然了,鐵路的貫通主要是以鐵路線爲點,最多影響周圍一二十,或者是三四十公里的區域。

8條鐵路線,最多把這裡面的區域覆蓋一半,可是這幾乎包括了中原全部的道的首府,還有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州郡,把他們納入到手中,代表着北宋中央政府的權利增加。

這一點,暫時還沒有展現出來,或者說,北宋的這些首輔們,還沒有意識到,他們會對北宋的力量增加,他們只是看到了鐵路的收益,還有帶來的效果之後,就毫不猶豫的投入到了鐵路建設的項目之中了。

如果有可能,那麼現在三司的3500萬貫,也不會剩下來,全部都投入到了鐵路的建設之中,3500萬貫,最少也能夠建設幾千公里長的鐵路了。

可惜,雖然說,北宋地大物博,可以建設鐵路線的有很多,可是能夠施工的,也就是定海軍。

定海軍在施工方便,並沒有對北宋掩飾,而且儘可能的擴大規模,一些不需要什麼專業的技術工種,幾乎都交給了北宋這邊,可是就算是這樣,一年4000公里長的鐵路,已經是極限了。

沒有施工隊伍,就算是再多的錢,鐵路能夠施工麼,鐵路就算是到了21世紀,也算是一個技術性較爲強大的工作,不是隨便上人就可以的,2年的時間,雖然北宋也培養了一批工人,可是跟單獨上手,還是有巨大的區別的。

沒辦法擴大,可是已經興建的,已經很好了,主要是貨運,無數埋藏在大山之中,或者是無人問津的工業原料,礦石,被源源不斷的運輸到了定海軍,那些石頭,看起來很平常,甚至從來不會有人撿的東西,卻相當的昂貴。

雖然價格有高有底,可是單純的北宋通過銷售各種礦石,每年獲得最少2億貫以上的收入,這也是事實,這些錢,絕大部分都已經留在了地方政府,用於擴建礦山和工人工資,剩餘的一部分,用在地方建設上,可是這些項目,對於北宋中央財政,最少創造了1500萬貫以上。

貨運可以說,是鐵路增長最快的項目,單純運輸這些礦產,就讓鐵路的收益率控制在較高的程度上面,反倒是後世發展的最快的客運,發展的並不快。

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認識到鐵路的作用的,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買得起火車票的,不過在慶曆八年的這個新年,鐵路客運大規模的開啓。

如果說,這個時代,有什麼人,對於新的事物接觸的比較快的話,除了定海軍的人之外,那就是北宋的這些京官了。

定海軍是純粹見得多,同樣的,也有一些專門的培訓,這些京官,就是心思比較縝密,同時,接觸的多了。

鐵路的神奇作用,幾乎京官都知道,雖然不知道原理是什麼,可是有用就好了。

京官很多都在北京定居了,可是一定程度上的,家鄉分佈在各個地方,中國習俗之中,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往往伴隨着祭祖和回鄉等諸多的東西,對京官來說,除非是非常近的,其他的時候,往往要好幾年,才能夠請來假,或者是趁着機會去的。

可是現在,只要在鐵路沿線地方,都可以迴歸,按照1800公里長的鐵路來算的話,就算是比較舒適的客車,每天保證600公里左右,3天也能夠到家了。

600公里很難麼,按照25公里每小時的時速,一天的時間,也就是600公里了。

京城,除了少部分關鍵的府衙,其他,放假的日子不少,最少也一個月,多的就兩個月,可是這個時間,除了稍稍近的,遠一點的根本沒辦法回去。

一天50裡,還是坐車的速度,晃盪半個月的時間,也不過是300多公里,1800公里,想都不要想了。

現在卻可以都回去,這對於好多年沒有回去的京官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一些就算是不再鐵路線上,只要能夠到附近的,基本上全回去了,不回去的,大部分都是江南的,因爲長江的阻隔,鐵路線只能夠到長江邊的,這個不方便。

就算是這樣的,長江沿岸附近的,也都回去了,畢竟回家的機會難得。

慶曆八年的春節,恐怕是京官留在京城最少的一個春節了,同樣的,一些京官的親屬,還有朋友,也通過他們的渠道,知道了鐵路的好處,大規模的集中回鄉潮就開始了,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催生了客運。

之前鐵路司一直都沒有重視,甚至不停壓縮的客運,也顯現了威力,或許,這裡面有深挖的部分。

慶曆八年的汴梁春節,相對平靜的過去了,甚至有些慵懶,在這裡安靜度日的仁宗,並沒有意識到,在北方,還有最少百萬的宋人,正在爲中國的領土而奮戰,許多的城市和房屋,在遙遠的幾千公里外的北方,發散着火熱,連寒冷都無法覆蓋這種火熱。

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一百九十章 二星常駐卡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歸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六百零六章 戰場之神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應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應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六百零六章 戰場之神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