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

富弼一行人抵達的山海關的時候,山海關已經看不出來雄關的模樣,除了棱堡還沒有進人之外,其他的地方,幾乎是人山人海了。

最早抵達的工人,是在3天之前抵達的,後續會有源源不斷的工人抵達的。

北宋已經普及了火車,火車已經成爲北宋比較重要的出行工具,只要是通了火車地方的,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出行,不必擔心行路難的問題。

可是車皮不是隨便增加,馬匹也是如此,按照目前北宋汴梁到涿郡的幹線鐵路的配備,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面提升50%的火車密集程度,同時,從周圍抽調馬匹和人員,也可以在3天之內,再增加50%,如果這個調整時間達到7天的時候,可以達到峰值,是最初的3倍以上。

那麼一倍的密集程度,也就是說,爲了這一次運輸,可以每天增加16個列車,按照一個列車平均400人的數字,大概一天可以增加6000人。

實際上,增加的火車數量,遠沒有達到極限,同時一次性運輸量也沒有得到400,大概每天可以增加4000人左右,那種最極限的增加數量,3倍以上的增加,那不是在常規的狀態之下,那是在的戰時。

戰爭到來的時候,需要緊急調用的時候,不但是要動用增加的,尋常的鐵路也會停擺,專心服務戰時,就拿汴梁到涿郡這一條鐵路來說,一列列車可以運輸600人左右,同時,整個車次會一下子提升到60列左右,那是在3倍以上,這也就意味着,一次性,一兩天的時間之中,可以運到3.6萬人,三天就是10萬大軍過來。

第一批跟隨富弼到來的,也就是2萬人,一天4000人,這個數字雖然不算多,卻包括了一部分的行李和必需品,這樣下來5天到6天把人全部運過來,也算是可以接受的。

一部分來的最早的,已經抵達三天了,以山海關的承接能力,肯定不可能承接這麼多人,更別說,山海關只是一個爲了戰爭而興建的堡壘,主要是一個關卡還有棱堡,這些地方,是不可能向外開放的。

能夠利用下來的地方,就是在山海關附近的空地上面的,先期抵達的工人,正在外面紮營,這些都是定海軍提供的,定海軍不但給山海關這邊,運來了大量的帳篷,還弄來了不少的臨時性建築物,在山海關外面20多裡的地方,興建了一排的臨時房屋。

在沒有高分子複合材料,還有泡沫這樣的材料之前,臨時性的板房是肯定不可能的,就算是用木板構築,安全性和保暖性也不行,這些臨時性的建築都是鋼構,用吊車和大量的鋼管,構築了基本的結構,然後用木材,或者是磚瓦,填充外層,可以達到迅速成型的效果。

這些定海軍意義上面的臨時性建築,過在富弼看來,跟真正的房屋沒有多少的區別,因爲距離山海關這邊,很遠的關係,並不會影響北宋的城防,最多就是一個堅固一點營地,如果北宋強大的,這些或許不怎麼合適,可是現在北宋並不強大。

富弼看到了,也就是看到了,除了好奇一下,爲什麼這些建築會建設的這麼快,就沒有別的了。

大概一週的時間,差不過2萬的工人,會在這裡集中,計算數量,然後交接給定海軍,然後北宋方面就不管了,然後這些人還會在這裡。

定海軍需要人,卻不是如同最初級的那樣,直接把人就送上來,作爲一般的勞動力來使用,定海軍需要的,是能夠進行簡單的技術工作的的人才,

分類,這部分人才,北宋並不是沒有,而是很少。

沒錯,北宋如果挑選讀書人,會挑選出來很多,北宋以文養士,養了這麼長時間,識字率相當的高,可是真正的專業人才,特別是定海軍需要,還真的不多。

這部分人員,是北宋挑選的,而不是定海軍挑選的,相信專業的人才應該不多,好在應該都是青壯,定海軍把他們集中到這裡,進行系統的登記,分門別類的,進入到各行各業,在定海軍之中,分類相當的細密,這些跟他們是完全不一樣的。

富弼在其中準備了一部分年輕的官員,分散在這部分的工人之中,就是想要從定海軍學到的一些東西,可惜定海軍的組織結構非常分明,這些所謂北宋的青年才俊,如果深入的去學習,紮根下來還是可以學到一些東西的,就這麼浮躁的想要獲得定海軍的經驗,這種的想法,註定是沒有辦法實現。

此時此刻,北宋根本就沒有想到,所面對的定海軍,會是如此複雜,充滿無數分工的地方,這些青年才俊,或許在定海軍發展的初期會比較的重視,可是現在,經過了四五年的發展,通過定海軍的學校,學院,還有夜校等不同的領域,培養出來的一批的青年才俊,已經成長起來,他們比北宋得要合適太多,這一部分的人力,雖然會對他們很不錯,卻只會做最簡單的工種。

富弼的到來,提前通知過定海軍方面,定海軍也相當的重視,此時的富避,已經是樞密副使了,這樣級別的官員,也需要外交部相當的官員過來,孫悅希又一次的到來,雖然回到定海軍,還沒有多長的時間,可是孫悅希算的上是最熟悉北宋的官員之一,

這一個移民的項目,也是孫悅希來主導的,同樣的,工業部,總政治部等一系列的部委也都參與進來,他們已經排除了大量的人員,用於安置這些人力,只不過沒有跟北宋的官員打照面而已。

對於這些人力,定海軍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應對方法,最開始,當然不能介紹和洗腦,但是後續,會持續的跟着的,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有過好日子的想法,只有實實在在的,各方面的提高之下,才能夠收攏人心,之前,要做到這一切,很難很難。

何必浪費這個時間,有什麼做的,都不如實際的情況擺在大家的面前,這纔是真正的好的說服的。

富弼對於孫悅希算是熟悉了,同時,他也對孫悅希有些佩服,一個草根,沒有通過科舉,甚至連秀才都不是,卻在定海軍如魚得水,特別是之前的接觸,不卑不亢的,並且應變能力非常的強,很多很複雜的東西,他都處理的很好。

同時,原則性的問題,控制的相當的好,就算是北宋樞密院,有幾個能夠跟他相比的。

富弼在跟孫悅希初步接觸之後,甚至有想法,如果孫悅希願意到樞密院來的話,他最起碼能夠給安排一個四五品的文官,這對於整個北宋勳貴和科舉的制度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衝擊。

可惜現在,是不可能的,中國已經成立,定海軍已經建國了,一個跟北宋是平起平坐的國家,外交部不知道在定海軍哪裡,是什麼樣級別的官府,最起碼也應該給是理藩院這樣的層次,這也最少是3品以上的高官了。

富弼有些佩服,在一窮二白的前提下,在沒有從北宋獲得多少官員,最多也就是一批低級官員,甚至是沒有通過科舉的舉人秀才之類的,卻打下了這麼一番家業,這種看人的眼光,真的是太厲害了。

富弼瞭解,還是有些偏差的,趙信很有眼光,從穿越者,甚至趙信的專業上面,趙信很清楚,在北宋能嶄露頭角的,能夠在史書上面留下名字的,都是天才的,這些人有些已經進入到了北宋官場,有些還是白丁,還沒有通過科舉,如果去招募,肯定可以有一大批的英才。

可是這樣太累了,在趙信看來,英才是看教育的,只要人口基數達到一定程度,並且投入相當的力量在教育上面,是可以誕生一大批的英才的,對於真正沒有出頭的,落到了定海軍的手中,他當然會慧眼識珠的選拔,可是如果沒有,那就沒有必要刻意去找。

在這種情況之下,出色的人才,並不只是孫悅希,孫悅希如果還是在的北宋的這一潭水裡,孫悅希絕對也沒有的發展,科舉,因爲人員限制,是優中選優的,還特定在某一個方面,儒學之中優中選優的,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死記硬背,或者是學習儒學的天才,他們在儒學和科舉這個渠道之中,很難的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可是換成定海軍的這個體系就不一樣了,經過了科技發達,民智開化,甚至是諮詢大爆炸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總結出來的這一種的教育體系和學習體系,這個體系,是適合大部分人的,在北宋被埋沒的,沒有辦法發揮出來的,通過了定海軍的教育體系,脫穎而出,

這就是時代帶來的碾壓,而不是單純一個學習就能夠學會。

如果富弼真的能夠沉下心去,在整個定海軍待足夠的時間,就會發現,定海軍強大的地方,還多的很呢,真正的精英,要麼就在官場,中國官本位的特點,一些精英都會在官場,只不過,這些人還在磨鍊之中,他們多出於底層的,畢竟,新興的勢力,定海軍成立纔多長時間,在這個時間之中,老人們的,已經佔據了足夠多的位置,留給新人們的位置並不多,在這樣的前提下,大部分受過了三四年的教育,已經成長起來的的,可是卻不能出頭的。

趙信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在目前中國興建的過程之中,會形成不同的體系,之前,在定海軍,連一個區長都算是第二層次的官員,現在,佔據了遼國之後,瀋陽附近,肯定是中樞直轄的,可是在幾百萬平方公里的龐大的土地之中,不知道有多少可以管理的地方,哪怕是一個幾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能夠設置一個管理者,經營城市,發展地區,纔是齊頭並進的方法。

當人員分散到了數百個,甚至是更多的區劃之後,那樣的金字塔的結構就完整的,不必像區長這樣,一旦提起來,就是躍升了好多的階層,會有一步步的虛位以待的職務,只要認真工作,並且在管理之中出彩,那纔是英才,他們會脫穎而出的,

除了一部分在官場之中,正在慢慢的積累資歷的,真正能夠迅速出頭的,是在研究所,那是趙信關注的地方,學術氣氛濃厚的,最少說,現在除了牛大力之外,還沒有一個真正的得學霸存在,這樣就不存在什麼壓迫,是你的就是你的,你的研究結果,那麼成果,最終,還就是你的。

在學術上和研究上面的認真,是定海軍制定下來的基礎,也是定海軍科技領先,綿延不絕的根本,就算是有人破壞,趙信都不會允許,更別說,研究人員,更多的是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之中,而不是胡亂的爭權奪利。

簡單的孫悅希交接了一下,主要是把人送過來,只要越過了山海關之後,就是由定海軍來的管理,錢什麼的,也是定海軍這邊負責。

對於這些,定海軍當然是同意了,面對着人口的誘惑,就算是從汴梁開始,都由定海軍負責,都沒有任何的問題,更別說已經出了山海關,到了定海軍的地盤了。

這個交接工作,相對比較簡單,北宋跟定海軍的只是交接了一下人數,名單,名單上面只是簡單的寫了姓名,籍貫,還有男女之類的,很簡單的數據,這不是北宋不認真,而是因爲這是北宋最詳盡的了,他們還想讓這些人回來,而不是白白便宜了定海軍。

在接受了這部分的人員之後,定海軍的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鑑別,這些就在定海軍這邊,而不是在北宋這邊,北宋雖然感覺到定海軍有些麻煩,卻沒有干涉。

富弼只是做了一個樣子,跟孫悅希禮節的交接了一下,就開始要求前往定海軍的首都瀋陽,建立使節關係。

對於富弼的這個要求,孫悅希是心中有數的,他沒有刻意的去爲難富弼,點頭同意,用了一兩天的時間準備了一些出行的必要準備,然後就出發前往瀋陽。

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四百三十五章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級戰爭卡牌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