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

三司派出來的計算的這個技術人員,在衆多的工廠的數據之中,經過了分類彙總,先計算出來的,很簡單的一個紡織工廠,可是出來的數據,卻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這個紡織工廠,就算是放在定海軍,都能夠算是龐大的那種,這是一個擁有160萬紗錠的紡紗工廠,平均每天可以生產棉紗500噸,一年下來,有接近18萬噸。

棉布要用噸來計算,這個可有些可怕,加上跟這個棉紡織工廠配套的織布工廠,可以把所有的棉紗都織布,這樣算下來,三個工廠每年可以生產18萬噸布。

聽起來不算什麼因爲,這個數字是噸,可是如果用匹來算的話,那就非常的可怕。

保守的估計,5公斤一匹布,一噸就是400匹,算下來,一年7200萬匹,如果整個北宋,1個人一匹布,那麼不夠用,兩個人一匹布的話,那麼就有餘。

1個工廠,如果按照現在的產值來說,超過2億貫的產值,能夠產生多少的利潤,這還是1個工廠,類似的工廠有很多,單純棉紡織的,就有30個之多的,也就是說,產出的布匹,恐怕整個北宋都消化不了。

這是一個問題,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如果說,北宋耗費了巨大的力量,在定海軍的幫助下的,興建了這麼一個龐大的工廠的話,最終東西生產多了,也就沒人買了。

可是,定海軍會包70%以上的份額,也就是說,7成以上是銷售,這已經是有了利潤,而且是相當的利潤。

布匹只是其中的一個工廠,其他工廠還有很多,至於定海軍是否能夠消化的了,這一點,不成問題,因爲所有的機器都是定海軍的,北宋只是負責收購棉花,甚至一定程度上面,棉花只是賦稅的一部分,哪怕沒辦法變成錢,生產出布匹了,也不怕,布又不會在短時間壞掉的,慢慢的總能夠變成錢的,定海軍不買,北宋也沒有太多的損失。

類似這樣的工廠,幾乎是比比皆是,甚至一些工廠,北宋也有建立,不過是規模小一點。

比如說繅絲廠和絲綢廠,北宋的往往是年產幾噸的,可是放在定海軍興建的,最少也是100噸以上,30倍的提升,這能夠帶來多少的利益啊。

100個工廠,保守算一下,產值輕而易舉就可以突破70億貫,哪怕按照定海軍的計算,1成的賦稅,2成的收益,這個也會讓整個北宋的財政收入,翻20倍,更不用說,還有隱形的收益。

北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吸收了定海軍的知識之後,也開始興建了工廠,這個工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面,提升一個地區的活躍度,這一點,甚至連北宋都弄不明白,這個活躍度到底是什麼情況。

說白了,很簡單,分配的問題,中國傳統的經濟,是小農經濟,是自給自足的,無論是糧食,蔬菜,甚至是衣服住房,這些東西,全部都可以自己解決,無外乎付出一點勞力。

這樣民衆們的生活成本,相對的比較的低,可是相應,也就沒有了流通,在後世,流動性是最爲重要的問題,一塊錢,在市場上,不停的流動,這裡購買,哪裡賣出,就可以產出10塊錢,甚至是更多的收益,這個收益,會產生在每一個產業鏈上,促進整體的發展。

可是在封建社會沒有,雖然有商業,卻是小範圍的,在城市之中的,這個既成事實的東西,對於整個經濟環境,影響也有限。

在定海軍提供了工廠的樣本,而北宋學了過去之後,依葫蘆畫瓢的,北宋雖然不可能如同定海軍那麼給那麼高,可是最初工廠的超額利潤,就會給工人相對較高的工資。

跟普通的農民不一樣,工人他幾乎是全職業者,他唯一的勞動,就是在工廠之中工作,這個工作,除了極少部分,剩下的,不會給他創造便利,他需要生存,就只能夠去購買。

工廠主,或者北宋政府,爲工人們發放工資,然後工人們拿着工資,去購買糧食,去購買衣服,甚至去購買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這就形成了商品的流通,只要有流通,就必須要交稅,這部分的資金,從某些渠道,又流入到了北宋政府的手中,這就是一個非常景氣,相互促進的發展那過程。

這一點,哪怕北宋沒有這方面的研究,可是實際情況就擺在這裡,很自然的,就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的發展,現在又興建100家左右工廠,還是相對比較龐大的工廠,這些工廠本身利潤和利潤,對於整體的提升就非常的龐大,如果再加上隱形的這些,提升就更加的龐大。

總之,不管是和平的簽訂的合約,還是跟定海軍合作的100個工廠,對於整個北宋的提升相當的龐大,這樣的好處,哪能不收入囊中。

韓琦在傳訊之中,詳細講了一些他的看法,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必須要進行,這些工廠立足在那些地方,對於整個北宋的作用非常的大,必須要提前進行佈置。

如果是之前,一兩個作坊,根本就入不了各路轉運使的眼,他們需要的是權利,是升遷的門路,可是從韓琦的崛起,讓大家看到,解決掉經濟問題,確切的說,讓整個地區發展,賦稅的穩定增加,就是一條升官的青雲志路,這種情況下,一個如此產值的工廠,落戶到各個地方,就成爲了爭奪的焦點。

別說是轉運使,宰撫們也親自出馬,宰撫他們雖然不負責州郡,可是他們有自己的家鄉,有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這些加在一起,成爲了非常複雜的爭奪,整個北宋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在這個合約之下,蘊含着多少的危險,他們看到的,只是眼前有多少的利益,這個工廠如果挪到他們控制的範圍,會創造多麼大的利益。

這是北宋因爲合約簽訂之後,所產生爭奪,這個爭奪在韓琦還沒有迴歸的時候,更加的是一場鬧劇,一些人因爲爭奪,而撕破了臉,甚至相互結下了仇怨,而整個工廠的分佈,也在未來的幾年的時間之中,影響了整個北宋的政治格局,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北宋官場崛起的人物,都有在這些地方任職的經歷。

這個倒是意外的欣喜,趙信和定海軍沒有想到的,本來爲了產業遷移,而放出去的100個工廠,絕大多數都是以紡織業爲主的輕工業工廠,卻成爲了北宋的香餑餑,甚至影響了整個政治格局,北宋政府從上到下無比的重視。

剛開始想想,有一點奇怪,可是回過頭看看,在定海軍的影響之下,北宋已經走上了一個以GDP爲主政治格局,從韓琦,到富弼,這些年富力強的人物,他們或多或少,都有在地方上的執政綱領,韓琦就是其中的代表,沒有在西北,在涿郡兩個出色的任職,讓這兩個,本應該成爲北宋負擔的地方,成爲了北宋的糧倉,成爲了賦稅之地,恐怕他想要順利登頂,也需要等待個10年以上的時間吧。

在趙信稱帝之後,趙信放下了一切的雜念,全力以赴的投入到了整個定海軍的建設之中,這中間,最主要的是科技上面的,定海軍的科技,本就達到了一定的水準,現在已經到了厚積薄發的程度,在趙信全力以赴的參與之後,更是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別的不說,單純在高分子化合物和橡膠上面,有了巨大的進步。

橡膠,一直以來都是困擾着定海軍的關鍵,沒有足夠合適的橡膠,定海軍在蒸汽機的研發上面,只能夠在實驗室之中繼續的發展,而沒有辦法生產出足夠多的實物。

就算是後來,解決了小批量生產的問題,生產出了實用的蒸汽機,卻也只能夠把這個蒸汽機應用到火車上面,而不是全面的運用。

蒸汽機,最爲關鍵的應用,不是火車,而是作爲工廠的恆久動力,不但可以提供更強的力量,而且會讓穩定性和效率,有着巨大的提升,這纔是的蒸汽機真正作爲工業革命動力的來源。

在趙信全心的發展科技的時候,整個定海軍的發展,就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領域。

看起來,在佔據了遼國之後,都是一樣的,在整個政治體制上面,一定程度上面的,改變的很少,因爲整個行業制度,從上到下的,都沒有太多的改變,還是沿襲了原來定海軍的規章制度。

當一個國家的成立,特別是趙信稱帝了之後,一定的前提下,歸屬感開始增強,並且有了奔頭。

之前再怎麼的強大,再怎麼的有錢,只是一個定海侯,是屬於北宋分封的勢力,他有一個天花板,一旦遭遇到了北宋官方,或者權貴的侵襲,說不定就不復存在了,當時,普通的民衆,可不知道,趙信是仁宗的兒子。

現在定海軍變成了一個帝國相比,那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拿下了比北宋更加強大的遼國,成功的跟北宋建立了關係,稱帝了之後,他們安穩了,這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心性的帝國,對於他們的,只要是這個帝國向前發展下去,他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好。

這一點,從瀋陽這邊,已經展現出來了,瀋陽,再怎麼說,也比定海軍大的多,而且各方面,土地的資源條件,也變的好了起來的,當一連串的工業落地,定海軍的工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各方面的既定計劃,有序的向前發展,而趙信,在稱帝了之後,除了一部分的精力,放在了科技發展上面,幾乎每天有6個小時以上,都在科研上面,甚至親自的做實驗,主持項目。

趙信的精力非常大的充沛,卡牌系統,不但給他帶來了非常強強大的體力,也帶來了非常強的精力,一般人,每天最少要睡8個小時以上,甚至休息上牀的時間,還要超過這個數字的。

可是對於趙信而言,每天有2個小時的睡眠也就夠了,卡牌系統的提升是一個方面,從孫吉哪裡得到了呼吸法和養生法,不但讓趙信力量大大的增加,現在已經徹底的超過了成人的力量,甚至超過孫吉這樣的萬里挑一的人,同樣,精神修煉和呼吸法,讓他可以更加容易的進入到休息的狀態,而且是深度睡眠,這對於休息非常的關鍵。

從這一點上面,趙信最少可以增加6個小時,甚至是8個小時的時間,有這個時間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會中,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在發展科技之餘的情況下,趙信把主要的精力,也放在了梳理整個定海軍的發展問題上面,正確的道路之下,有很多的分支的項目,正確的分支,會讓定海軍發展的更加穩定,也更快。

海島的發展,跟的大陸的發展,這是兩個概念的,海島上面,居住不易,土地是最爲主要的資源,每一份的土地的,都必須要保證合理的利用,不能夠有絲毫的浪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不然就會影響到整個定海軍的發展。

原因非常的簡單,一共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就算是你全面的利用上,也不可能完全,甚至連樓房的高度,都不可能提升的到非常高的程度。

定海軍的基礎,科技技術和建設基礎,基本上的,沒有辦法修建12樓以上的建築物,同時,海上,就算是北方的島嶼,不太可能被熱帶風暴影響,可是偶爾的大風的天氣,對於的樓房考驗是非常之大的。

可是在瀋陽,這個靠近內陸的地方,單純目前瀋陽規劃下來的面積的,就有一萬多平方公里,是定海軍的數十倍以上,這樣可以利用的範圍就龐大了很多,同時,樓可以隨便的修建,只要技術可以達到,想修建多高,就修建多高,這一點上面,未來瀋陽的周圍,無論是工業的體系,還是產業鏈,都會比定海軍更加出色,這種出色,也就意味着更加有效率,生產力更強。

以定海軍目前的產值和科技標準,別說是整體的調整,會帶來三五成的增加,哪怕是一丁點的提升,都會讓產值在原有的標準之下,提升一個相當大的幅度。

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三百七十九章 靈州困局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