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承道尊,凌悟離去,天陽王師撤離血皇城,一場千載難逢,不知牽扯了多少人內心的軒然大波,就此落幕。
以一種誰也不曾想到的方式落幕!
血月皇朝跌落神壇,降爲低級王朝,尊天陽皇朝爲宗主之國,從此俯首稱臣!
天陽王師高調降臨,宣佈血月皇朝除名,那時,即使兩軍交戰天陽王師一路高歌猛進,絕大多數人仍是未曾真正放在心上,無他,血月皇朝何其強大,算上已知隕落的,光是擺在明面上的天玄境強者就近百尊,若是加上隱藏強者,估摸都能在數量上與頂級勢力比上一比了。
天陽皇朝到底底蘊不足,此行出動不足四十尊天玄境強者,固然憑藉陣法優勢得以佔據上風,但血月皇朝鐵下心底蘊全出的話,依舊是穩操勝券的。
但事實就是如此奇妙,天雲宗不僅出面調和,出面的十長老更是被刺殺於血月皇宮大內,鐵證如山,面對天雲宗這樣一尊巨無霸,在宏承道尊的威嚴之下,血月太上皇主動認罪伏法,血皇,如今的血王亦唯有妥協。
於是,大局已定,血月江山社稷猶存,卻喪失了中級皇朝的地位,淪爲低級王朝,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某種意義上而言,天陽王師,的確成功執行了令血月皇朝除名的宣言。
這樣的結果,恐怕除了身處高位的那少數幾人有所預料的話,即使天陽王師將士,亦是未曾想到,此次討伐血月,竟會如此順利!
從此,天陽皇朝的對手,唯有東方青龍皇朝,南方朱雀皇朝,以及最強的西方玄武皇朝,血月王朝雖實力尚存,短時間內,已無法回到中級皇朝之間的競爭舞臺,算是暫時出局了。
這樣一來,天陽皇朝解決了北方一大患,面臨的壓力無疑大大減輕了。
人們隱隱意識到,這一戰影響到了天雲宗輻射疆域內的格局,一個嶄新的時代將要來臨,不少人已經懷着蠢蠢欲動的心萬分期待了。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天陽皇朝這一次討伐不臣之戰的勝利,所影響到的格局,遠遠不止於天雲宗勢力範圍之內,而是真正,開創出了一個煥然一新的時代格局!
曲終人散,血王一臉陰沉地回到皇宮之後,關於這場風波的一切熱議迅速消退,短短一個月內,血月王朝境內的百姓彷彿已經忘記了這樣一件轟動的大事記,血月王朝也徹底消停了下來,沒有人知道在其背後又在醞釀着什麼。
一開始還有許多視線盯着血月王朝,期待着它的後續反應,一片風平浪靜,血月王朝如實履行了割地賠款稱臣三大條約,以及遣送強者進入天雲宗修行,再無任何其餘動靜之後,絕大多數的人們都將視線聚集在了新興活躍的天陽皇朝上面。
天陽王師光榮凱旋,下了飛行靈獸,步行入城,皇城內外,無數人頭攢動,一片歡快的呼喊聲,百姓們盡皆簞食壺漿,夾道相迎,喜形於色。
未等喜慶之氣滿溢全朝全境,僅僅十天之後,更加振奮人心的消息傳出,英明神武的皇上佈告天下,青龍皇朝屢犯邊境,屠戮天陽子民,蠻夷之所爲,實乃不義之國,理應受到天朝上國的教化。
於是第二日,剛征討血月凱旋的天陽王師再度走出皇城城門,開啓了一場空前浩蕩的東征之旅。
這是一次比北伐血月更加盛大的正義之戰,天陽皇朝不僅出動雄獅兩百萬,天玄境強者亦是達到了駭人的七十二尊,幾乎不下於血皇城一戰血月皇朝參與的強者數量,可謂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筆!
就明面上而言,天陽皇朝已經擁有了完全不弱於血月皇朝的實力,畢竟之前血皇城一戰,天陽王師不足四十尊天玄境強者,憑藉青龍陣都能逼得血皇險些動用全部底蘊,而今七十二尊天玄境強者齊出,恐怕就算血月皇朝動用底蘊,招架起來也都夠嗆。
青龍皇朝的實力整體上比當初的血月皇朝要強上一線,但並不明顯,更何況誰也沒想到天陽皇朝會如此瘋狂,剛剛討伐了血月皇朝,逼得其降級成爲血月王朝,俯首稱臣,便又將槍尖指向了更加強大的青龍皇朝,直接打了青龍皇朝個措手不及。
侵入天陽皇朝境內的青龍大軍自是不用多少,一個人都沒有逃得掉,隨後進入青龍皇朝境內一路勢如破竹,直到天陽王師降臨青龍皇城時,青龍朝廷的大臣和將領們都是懵圈的,就連青龍聖皇早已接到消息天陽發動大軍東征,並吸取血月皇朝的教訓,直接放開大門,只在青龍皇城集結所有明面上的天玄境強者,準備與天陽王師決戰,看到天陽王師的陣容時,也被震驚傻了眼。
他孃的,七十二尊天玄境強者,正好可以組成兩座青龍陣,青龍陣的威力在血皇城一戰已經充分證明了,再加上兩百萬天陽王師組成的混元大陣,青龍皇朝光是明面上的力量已經不足以抵擋天陽王師的恐怖鋒芒了。
而這種時候,天雲宗竟然像是完全沒有察覺到一樣,半點動靜也無,凌悟堂堂宏承道尊自然不可能次次出面,上次也僅僅是特殊情況,他回到天雲宗後便閉絕五識,不問世事,開始了無限期的閉關,而不知是清欲道人給長老們留下了陰影,還是路途遙遠不想來,亦或是對青龍皇朝有足夠的信心,總之,天雲宗這一次處在了局外,沒有半點要干涉的跡象。
於是,青龍聖皇當場表示,慫了!
割地、賠款、俯首稱臣一件不落,陽皇面都沒出,葉老元帥甚至還沒開口,青龍聖皇自己就辦得漂漂亮亮了,可謂擇木良禽,欺軟怕硬到了極點,毫無節操,毫無底線。
笑話,若是連底蘊都搬出來與天陽王師一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雙方死戰不退的話,損失慘重是一定的,即使最終擊敗了天陽王師也會元氣大傷,難免爲朱雀皇朝和玄武皇朝所趁,天陽皇朝想要成爲鷸,朕的青龍皇朝也不願成爲蚌啊。
保存實力,而後禍水西引或是南引,將朱雀皇朝和玄武皇朝拉下水,並以此消耗天陽皇朝的實力,可謂一舉多得,這纔是最明智的選擇!
然則,青龍聖皇沒有想到的是葉老元帥豈是那般好糊弄的,修爲實力當然不如青龍聖皇,但一代軍神智謀無雙,輕易洞穿了他的心思。
於是,青龍聖皇剛剛自貶爲青龍聖王,宣佈俯首稱臣,葉老元帥便拿出了聖旨,當場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青龍聖王恪德行有失,已不足爲一國之君,今朕憫其投誠之心,尊太上王,立朝陽王泰爲新君,欽此!”
青龍聖王臉上虛僞的笑容僵住了,啥子玩意?朕不過是想要和平解決一場大幹戈,怎麼就成了德行有失,怎麼就被謀朝篡位,變成太上王了?
而朝陽王贏泰則是心裡樂開了花,當年他和贏恪是爭奪皇位最大的競爭對手,惜敗一招,當起了悠閒王爺才逃過一劫,心中多是不甘,結果兜兜轉轉這麼多年,失之交臂的皇位竟就這樣如天上掉餡餅一樣落到了自己頭上,可想而知他有多麼激動,好險纔沒有喜露於形。
從一開始他是很厭惡贏恪不戰而降的慫態的,現在卻開始慶幸起來,望着天陽將士的目光前所未有的親切與溫和,這哪是什麼虎狼之師,分明就是上天派來的福星啊!
而現任青龍聖王,贏恪如今可謂是悔的腸子都青了,原本打得一手好算盤,結果人家根本不按常理出牌,這下可算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騎虎難下了。
若是接下聖旨,從此皇位就離自己而去,再不是原來那個威風八面的青龍聖皇,權勢拱手讓人,當個不過問政事的太上王,如何甘心?但若抗旨不遵,不要說天陽皇朝即刻翻臉,便是朝陽王贏泰都會率先與自己翻臉,曾經的競爭對手雖說當了那麼多年的悠閒王爺,掌握的勢力根本不容小覷,外敵在旁窺伺,內部又搞分裂,怕是整個青龍皇朝都要就此分崩離析,贏泰多半會選擇投靠天陽皇朝,如此一來更是雪上加霜,自己根本毫無勝算,到那時恐怕連命都保不住了,何談皇位?
經過漫長的心裡鬥爭,在不可反抗的壓力之下,贏恪終於做出了沉重的選擇——
禪位於朝陽王泰,退居太上王!
王位易主,一場本該轟轟烈烈的政變竟在和平的氣氛下順利完成,朝陽王泰,取代前王恪,成爲當代青龍聖王,並宣佈履行所有既有條約,尊天陽皇朝若父,響應陽皇一切號召。
東征之旅,歷時一月,幾乎以全程和平的方式,不費一兵一卒,達成既定目標,完美結束,消息傳回天陽皇城,舉朝歡騰,無數人以身爲天陽子民而自豪。
繼血月皇朝之後,又一大更加古老的皇朝向天陽皇朝俯首稱臣,甚至青龍王朝王位易主,如此轟動的消息一時間席捲天南地北,震響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