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驗之念念察八方,極類一階,只是更闊廣。念體化實,出現了驚人一幕,念體和散珠處於物質疊加態,共存於新念體化實空間內。再感八方,哪裡還有一絲額外的空間呀。沉驗之念慨嘆之前在一階所見二階之環境,皆如幻影。念體返虛,散珠也被沉驗之念傳授了出念入虛之法,雖然初學拙笨了些,但最終還是隨同念體也實現了出念化虛。沉驗之念及念體虛體與散珠之出念現身於這二階虛廣無極之境中。沉驗之念無形無相,虛化念體形象隨念可化,散珠出念則是混沌態,形象時有時無,飄忽不定。三位駐於階上,交流意議,決定三向而動,在這闊廣虛境中尋找各自的機緣。
沉驗之念初入這二階虛境,就倍感清爽,不受體之所限,念行無忌。它沿所選之向疾飛,似脫繮野馬撒起了歡。其速可快到念達即至,亦可慢如蝸行,皆隨念意。以沉驗之念目前的感覺空間距離已不能算作這空間內的受限因素。沉驗之念飛來閃去,煞是自由,然時久而生倦念。沉驗之念念想爲何此處未見它物,境隨念轉,萬物充塞。沉驗之念被弄得措手不及,東躲西閃,堪堪避過。爲何突現萬物,多有不暢,境在隨變,物量至意滿。沉驗之念久行又生倦念,反反覆覆,總算明白了這二階虛境的一些物性。有些太過隨念如意,寵得念意之主無法無天。有此明悟,沉驗之念覺太過順意無益於成長精進,決定自訂行爲之則,自律執之。
念思良久,規矩初成,周遭念境悚然而變,多了肅殺之氣。沉驗之念不再醉心於肆意妄爲,因已深驗體會,無聊至極。它緩行於念境中,重新審視這個新世界。物相千姿,林立種種,互爲通透,不以爲阻。沉驗之念,步入一物,無遮無攔。該物形若圍棋的棋子,但顏色多樣。沉驗之念入內後,絲毫沒有影響它了知該物的外部形態,念轉,欲察內詳,卻僅能見其外,仿若該物無內,念感新奇。沉驗之念念入另一顏色但形態呈現模糊的物息中,雖未能感其外形,然念覺其應與那圍棋棋子相類。這次沉驗之念看到的是該物內部,似橢球,球壁上生有百爪,直曲向中,中有小球,球上有百個心形印記,相應百肢。沉驗之念未及多察,念果又變,念覺已入另一它彩同類物中。內感無物,百音交融,諧奏奧音,念不覺陷迷其中多時。驚恍,念現於多彩的似散佈類棋子物質羣中,衆子有靜有動。靜者或立靜,或音靜,或令沉驗之念念靜。動者更是多樣。總之,身處其中的沉驗之念自念漸息,感念不斷,雖事物不實,但念感當真,憶念入念。衆子又變,數逾萬顆,紫奼一片,中有千紅,賞心悅目。不覺間,沉驗之念念覺自己身化一子,正向外噴射着多彩子珠,粒粒相續,幻做綵線,織就遠虹。念覺成爲空靈之身,在衆子粒間躍動不已,每透一子,則念歷一景。萬景同念,同刻又有分別,全景又知幽徑,美妙至極。
沉驗之念的此種感覺以前從未有過,而且依據經驗,實屬不能發生之事,但在這二階虛境中卻發生了,沉驗之念念生疑惑,萬字退隱,彩虹墜淵。似醒的沉驗之念,有些恍惚。回念所歷,皆因一物之始,念念相隨,化生連綿,事物萬千。當事之時,百感若真,“刺激”不斷,事後,念感倦乏。沉驗之念隨倦靜立虛空,傻傻地待其自復。看來,在這二階虛境中念意雖可天馬行空,肆意而爲,但還是受其本源所限。虛需實補,實需虛變,流暢連綿,方可久長。沉驗之念,靜息良久,仍覺念動之力恢復緩慢,內生惶急,暗自念忖,這念念相隨,念果叢生雖然享受,卻也消耗頗大,不可再任意爲之,除非能儘早尋得在這二階虛境中的復念之法。沉驗之念陷入念思,一思良久,頭緒仍無。
沉驗之念念覺自己的念能有復,精神了許多。念思亦漸趨活躍,因苦思無果,了知窮思類同於閉門造車,欲求解決之道還需在實踐中獲取。沉驗之念念入境內虛空,控念緩行,有物幻現。似春樹般豐茂,觸肢遍生,招搖不綴。沉驗之念念入了這豐盈壯美之物,同樣地無障無礙。物內能線交織,流轉不停。沉驗之念無體之困,視點隨念。能線縱橫,衝擊之有感而無傷。念感時光荏苒,春樹漸枯,能流澀緩,直至呆眠。沉驗之念因念尋補益之道,自然需要關注此物的後續演化,無奈生生地將那股暗生的“移情別戀”之念意勒鎖住。沉驗之念發現此物根植虛空,有暗潮涌動,滋潤那物的千肢百骸,此暗潮涌動之物絕非豐茂時能流。時久,那物重現觸肢招搖,開始了又一次的輪迴。沉驗之念專注察查,此時暗潮仍然涌動,只是緩和了許多,看來這暗潮纔是那物的生命之源,物態豐盈之時恰是此潮對該物滋潤滿盈的外在表現。
沉驗之念拿自己與那物進行類比求同辨異。那物有體有形,有盛有衰,而自己則是無體無形,有旺有倦。盛衰旺倦乃同點,體、形實空有別。沉驗之念知道硬性摹仿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但權且習之以解燃眉之急。於是沉驗之念開始尋找寄念之體,念境應變,萬物呈現。沉驗之念不喜張揚,便選了個形體適中、顏色不鮮明的幻物作爲自己在這二階虛境內的第一個寄念體。沉驗之念在寄情於這個寄念體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嚴重低估了“融合”的難度,曾一度認爲只需念記即可。沉驗之念來來回回地進出該寄情體,互無所着,念傘不能擋雨,雨不溼念傘。多次嘗試後,只能念隨雨勢,念合雨情,硬是行捕風捉影之能事,忘我入風,如影隨形。外顯已不分彼此,內裡則是兩無實聯,典型地貌合神離,而且還是沉驗之念單方面的貌合。這情形不用試都知道不能解決念力念能的補益問題。怎麼才能讓兩者產生實質性的關聯呢?,思前想後,關鍵點是自己選的這個寄念體屬無心之體,與死物何異。念明此理,沉驗之念果斷地將這第一個寄念體棄置虛空,開始在隨變的念境中尋找新的合適寄念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