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南宮天龍趁着大家都在,他就對衆人說道:“好了,大家都在,我有事要跟大家說一下,阿月和阿宇走了,應該有一段時間都不能回來了。”
“啊?老大!怎麼回事啊?是什麼重要的事嗎?大哥這個時候離開。”賴佳斌驚問道,要知道他對自己這個大哥的感情可是很深的,可以說比親大哥還親。
“恩,很重要,關係到我下一步以及以後的全盤計劃。”南宮天龍說道,不過心裡卻說道,“啊斌,對不起了,有些事情還是不能說出來的,爲了你們好,我只能讓它變成秘密了,永遠不揭開的秘密。”
“哦,那真是太可惜了,看來大哥是不可能參加我的婚禮了。”賴佳斌遺憾地說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都怪我。”南宮天龍說道。
“老大,你別說這個,雖然可惜,但是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正事要緊,影響你的事就不好了。”賴佳斌趕緊說道。
“對了,耗子,你跟小安子他妹妹的事怎麼樣啊?什麼時候你們也…………”邱新見到這樣的情況趕緊岔開話題。
“靠!怎麼說到我身上了,還早呢,玄娜還讀高中呢,你還是先跟你的幕芯妹妹求婚再說吧。”王皓說道。
“我這個不急,再說這樣的事急也急不來的,我可沒有小斌斌的那個魅力。”邱新說道。
“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誰。”賴佳斌臭屁道,結果得來了一堆中指,就這樣,這個問題就這樣岔開了。
且說蕭月,他在離開香港後就到了中國內陸的安徽省,他的目的地是——黃山。
黃山,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屬中國南嶺山脈的部分,全山面積約一千兩百多平方公里。黃山山系中段
,是黃山的精華部分,面積約一百五十四平方公里。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樣子,因爲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給它起這樣一名字。傳說咱們中華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一在業、開創中華文明之後,來到這裡採藥煉丹,在溫泉裡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這個說法,就在天寶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詔書,將黟山改名黃山。意思是,這座山是黃帝的山。從那以後,黃山這個名字就一直到現在。
黃山歷史悠久,遠在七、八千年前,即公元前五十一世紀,我國母系氏族社會的後期,人類就已經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山區勞動生息了。在距今四、五千年的殷商時期,這裡就居住着一支叫山越的先民。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先屬吳,吳亡屬越,越亡屬楚。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實行郡縣制,這裡爲會稽郡屬地。南朝時開始設置新安郡,郡府搬遷又始終未離開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稱新安,其源蓋出於此。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詔改爲徽州。關於徽州名稱的起源,一說因其境內有徽嶺、徽水、大徽村等,州則因地得名;另一說趙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對這一地區的失而復得。此二說並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歷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時候,就是摘取安慶、徽州二府首字作爲省名的。
徽派文化底蘊豐富,內涵深廣,是我國三大區域文化(藏學、敦煌學、徽學)之一,涵蓋了哲、經、史、醫、科、藝諸多領域。黃山市位於皖浙贛三省結合部,羣山環抱之中,古代徽州歷來有“山深不偏遠,地少士商多”之說。每當中原戰亂之秋,這裡就成了藏龍臥虎之地,它既是亂世的世外桃源,又是治世的人才寶庫。古徽州文風昌盛,教育發達,“十家之村,不廢誦讀
”,因此歷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燦若繁星。《辭海》的單列條目中,徽州名人有五十多人,列全國各州府之首。據不完全統計,明清兩代中進士五百四十二人,舉人多達一千五百一十三人,“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四世一品”者並不鮮見。明清時代徽商稱雄商界長達二、三百年,有“無徽不成鎮”之說。徽商賈而好儒,“官、賈、儒”三位一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徽州文化,歷史上各種人才應運而生,學術研究異彩紛呈。例如,活字印刷術創始人畢昇,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軍機大臣許國(歷仕明嘉靖、隆慶、萬曆)、曹振鏞(歷仕清乾隆、嘉慶、道光),富可敵國的大鹽商鮑漱芳,著名戲劇家汪道昆,醫學家汪機、汪昂,徽墨、歙硯高手李廷、李少微,新安畫派的創立者和近代著名代表漸江、黃賓虹,哲學家戴震,理財家王茂蔭(馬克思《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中國人),珠算大師程大位,近代教育家、學者有陶行知、胡適,音樂家張曙,還有工程技術專家詹天佑、鄭復光,孫中山元帥府秘書長、近代法學家徐謙等,都是徽州人。同時,由徽商興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硯、徽派建築、徽雕、徽刻、徽劇、徽菜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現已發現地面文物四千九百多處,其中列入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的四十五處。直至今日,黃山大地上仍遍佈古橋、古塔、古亭閣、古宗祠、古牌坊,猶如一座天然的歷史大博物館。)
黃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這裡峰峰稱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韻。歷史上先後命名的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近年又有十座名峰入選《黃山志》。這八十多座山峰的高絕大多數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蓮花峰最高(米),光明頂次之(一千八百六十一米),天都峰第三(一千八百二十九點五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