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是不會因爲某一邊有特殊情況而發生改變的,即使是此時,印度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戰場上的情況仍然不會發生改變,因爲中國並不會因此而改變自己的戰略計劃。所以,當印度陷入混亂之中的時候,中國解放軍還正利用上了這段時間,擴大着戰爭的勝果。
新戰場上的進攻開始之前,羅開曾經很擔心解放軍的進攻會遭遇到印度人的頑強抵抗。但是,實際情況與他的預測差了很遠,畢竟,羅開無法預料到美國竟然會在這個節骨眼上放棄對印度的支持,讓印度不戰自亂了!
作爲主攻部隊的36軍是從霍馬林西面的欽敦江主河道左岸出發的從這裡到印度邊境線只有30公里不到。在突破了印度的第一道防線之後,36軍迅速的將部隊集中了起來,朝因帕爾發動了猛攻。此時,36軍的進攻之花了不到5個小時,進展遠遠的超過了先期的計劃。
因帕爾是印度曼尼普爾邦的首府,位於欽敦江的一條支流的上游,是印度東部突出地區最東面的重要城市,也是印度面對緬甸的第一道防線的支撐點。同時是印度防禦中國從北面而來的打擊的後方支撐點。對於印度東部地區的第一道防線來講,因帕爾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支撐着印度的前線部隊,同時也是前線部隊的指揮部所在地。而這裡,更是印度控制東部少數民族地區的重要地點。所以,印度一直將因帕爾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只是印度人大概從來沒有想到過,中國的主攻方向不是在北面,而是從緬甸方向而來的。光是這點判斷上的失誤,就足夠印度人好受的了。
中國在緬甸修公路的時候,連美國人都沒有察覺到,那就更別說印度了。而且,在36軍發動進攻之前,中國部署在西藏南部地區的4支輕型化山地軍一直在積極的活動着,讓印度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吸引着印度人的注意力。所以,印度將主要的防禦方向擺在了布拉馬普特拉河一線,從東面的薩地亞,到西面的迪斯布爾,印度一共修建了3道防禦陣地,防禦縱深達到了100公里左右,幾乎把整個面向中國的地區都變成了防禦陣地。而爲此,印度甚至還遷徙了150萬當地居民!可見,印度人在防禦上下的工夫還是不少的。
當然,印度也曾想到過中國會從緬甸方向上發動進攻。因爲從這裡能夠直搗印度東部地區的腹地,威脅到正面防線的後方。所以,按照印度的預計,中國即使從緬甸方向發動進攻,那也只是輔助正面部隊的行動。所以,印度在因帕爾東面,只部署了一道防禦陣地,防禦縱深不到20公里。很顯然,這樣的防禦能力,是無法抵擋住中國解放軍36軍這支重型軍的打擊的。而正是因爲這個戰略方向上的判斷失誤,讓印度的正面防禦變成了擺設!
說到名氣,36軍絕對比不上另外幾支中國王牌部隊,說到歷史,36軍也無法與大多數從紅軍時代就已經存在的部隊比較,因爲他們是在第一次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後成立的。但是,要說到部隊的戰鬥力,恐怕36軍並不比任何一支部隊差。當年36軍成立的時候,就是以應付高強度現代化戰爭爲目的,而從幾支老牌部隊中各抽調一部分而成立的,可以說是集中瞭解放軍的精銳部隊。而在建立之初,36軍幾乎成爲了一支實驗部隊,一邊建設,一邊改進中國解放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而在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給中國解放軍高層領導以非常強烈的震撼,美國軍隊所體現出來的空地一體化作戰,美國軍隊對電磁信息權的控制能力,以及美國地面部隊在戰鬥中所表現出來的強大與精確的火力,讓中國解放軍的將領發現自己手裡的部隊太落後了。所以,36軍又成爲了解放軍第二次軍事改革中第一個吃螃蟹的部隊。也是最早完成空地協同作戰訓練與改進的部隊。從此,36軍就成爲了解放軍的重點部隊,而且一直承擔着大規模實驗的任務,但是,直到現在,36軍都還沒有參加一次實際戰鬥。臺灣解放戰爭結束之後,36軍開始了數字化改進工作,但是由於部隊編制太大,雖然第一個接受改進,但是還是落在了21軍的後面。而直到周國輝做出在印度東部地區開闢新戰場的時候,36軍才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改進工作。而此時,21軍在印巴戰場上的表現並不怎麼樣,而且21軍作爲一支輕型軍,是仿照美國“斯催克”旅的形式進行改進的,在很多地方無法體現出中國解放軍對新時代戰爭的需要。所以,周國輝立即決定讓36軍上戰場,只有通過實戰,才能夠檢驗按照中國的需要,進行改進建設的重型化數字軍的作戰能力!
戰鬥打了幾個小時,36軍到現在的表現還是讓後方的將軍們非常滿意的。在數字化狂潮中,美國是第一個開啓這扇大門的人。而按照美國對未來威脅的評估,在未來戰爭中,美國與別的大國直接衝突的機會並不大,所以需要對付的都是弱國的軍隊。而按照美國的戰術配置,空軍在戰爭中將發揮主要的打擊作用,而陸軍只需要承擔起空軍無法照顧到的戰場上的責任。而且,戰爭的快速化發展,對陸軍的機動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特別是在陸軍部署速度上,這個要求是非常苛刻的。所以,按照這一要求,美國陸軍向輕型化轉變,而這其中,最爲出名的自然是其“斯催克”旅。這在伊拉克戰爭後期,幾乎引導了世界陸軍的發展潮流。但是,現在美國軍隊在伊拉克的日子並不好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非對稱的城市戰中,美軍士兵得不到足夠的防護,導致傷亡居高不下。而在一年前,美國與中國的對抗表明,即使現在世界以和平爲主,但是大國之間的直接對抗並不是不可能的。而在與中國軍隊的戰鬥中,輕型部隊佔不到一點便宜,而且還處處被動挨打。所以,美國的輕型化陸軍模式已經被否定了。而就在這一情況下,中國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完成了對36軍的重型化數字軍的建設,現在,正需要這次戰鬥來檢驗36軍的作戰能力。
對於在因帕爾東部50公里處的那道防線,36軍沒有費多少力氣就拿了下來。隨後,36軍在繼續擴大突破口的同時,36軍開始向因帕爾以東40公里處的一個小鎮進行集結,準備對這一重要城市發動進攻。此時,中國空軍與海軍航空兵已經完全控制了印度動部地區的制空權,而在第一輪打擊之中,印度的防空系統已經遭受了巨大的破壞,根本無法對天空中的中國戰機構成威脅。而空中部隊在完成了第一步奪取制空權的任務之後,空中部隊的主要兵力已經轉向了對地支援與遠程打擊作戰。此時,印度的遠程炮兵根本就不敢出來活動,因爲佈滿了天空的中國戰機只要一發現對地面部隊有巨大威脅的目標,肯定會馬上發動進攻。而印度部署在東部地區的遠程炮兵已經損失了40%,其中射程超過70公里的“颶風”式火箭炮(俄羅斯BM-30式火箭炮,也稱“龍捲風”)已經損失了120門,佔到了印度擁有這種武器的75%。而射程在35公里以上的印度火炮也承受了巨大的損失。也就是說,現在印度幾乎沒有任何辦法對付在因帕爾東部集結的36軍,只能眼睜睜的看着36軍的進攻準備一步步的展開。
現實對印度是很殘酷的,因爲這並不以某一方的意志爲轉移。就在36軍的進攻順利的進行下去的時候,印度全線部隊開始收縮,畢竟再讓部隊部署到前線,而忽視了後方的安全,那印度將在2天之內丟掉東部地區40%以上的領土。而此時,印度必須要想辦法擋住36軍的進攻狂潮,至少要在因帕爾阻擋住這支軍隊,同時在別的地區設立一個與因帕爾規模相仿的後勤補給基地,同時保護好這處基地,以供前線部隊作戰。所以,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即使印度東部戰區與內地的通信已經被切斷,但是印度東部戰區司令部仍然做出了迅速的反應。
在中國進攻開始2個小時之後,印度東部戰區司令部已經轉移到了高哈迪,並且在這裡開始了對整個戰區內印度軍隊的指揮工作。部署到錫布薩格爾東北方向的部隊也已經撤了下來,同時北部地區的部隊整體向後撤退了20到50公里,以在與中國的國境線上空出一段緩衝區來,以應付中國在這個方向上的進攻。同時,印度也已經開始將物資向西隆轉移。同時,也已經在以錫爾傑爾爲中心的地帶建立起了一道弧型防線,希望能夠在這裡最終阻擋住中國軍隊的進攻。雖然,印度人的準備是很積極的,而且做出了適當的退縮,以空間來換取時間。但是,情況並不像印度人計劃的那麼好,而印度的行動也不可能那麼的順利。
從印度軍隊離開陣地上的堅固防禦工事之後,中國的空中部隊就找到了新的目標,並且以迅速的行動來回答印度人的變陣行動。從第一線撤下來的部隊,最終能夠到達預定陣地的只有75%,其餘的都被中國的空中部隊消滅在了路上。而且,這些部隊損失了超過80%的重型裝備,即使大部分的兵力保存了下來,但是再要應付中國的進攻,恐怕就不是那麼輕鬆的一件事情了。而從因帕爾撤出來的物資也遭受到了瘋狂的空中打擊,那些沒有任何防護,行動緩慢的印度運輸車隊成爲了中國空中部隊最好的打擊目標。而最後,能夠安全完整的到達西隆的物資不超過40%。這纔是對印度東部地區軍隊最慘痛的打擊,在國內補給遲遲無法到達的情況下,印度軍隊將面臨沒有物資可以戰鬥的尷尬境地。
當36軍對因帕爾的進攻準備即將完成的時候,充當36軍戰役預備隊,以及後衛部隊的25軍也已經到達了36軍後方的陣地上,接替了36軍的後防工作,並且保護着36軍的後方補給線。此時,36軍已經可以騰出所有的力量來,用全力向因帕爾發動進攻了。而這時,36軍的戰備率達到了95%,遠遠的超過了美國的數字化部隊,也超過了21軍的戰備率,看來花在36軍身上的,這一年多的努力並沒有白費。而這時候,在北部戰線上,那4個已經等得有點不耐煩的山地軍也收到了進攻發起的命令!
這4個山地軍是由二線的乙級部隊組建而成的。因爲在解放軍開始準備從西藏南部地區發動進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手裡並沒有多少可以使用的部隊。因爲中國一直沒有將西藏作爲重點戰區,畢竟任何敵人要想翻越喜馬拉雅山之後,再對西藏發動進攻都是一件比登天容易不了多少的事情,天然的地理屏障爲西藏提供了最好的防禦。而中國大多數有威脅的地區都不需要專業化的山地部隊,對山地部隊的需要性也就不那麼迫切了。所以,中國的甲級軍中,並沒有正式的山地部隊,如果有需要,也只是讓輕型部隊充當山地部隊使用。而現在,中國要想從西藏南部對印度發動進攻的話,沒有山地部隊,那戰鬥將非常艱難。而手裡僅有的幾支小規模的山地部隊(其實就是西藏南部地區的邊防部隊)根本就不敷使用。而再轉過來尋找合適的輕型化部隊的時候,才發現,大部分的甲級輕型部隊已經有了自己的用處,而要從解放軍陸軍現有的50萬輕型甲級部隊中抽調出幾個軍來,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在這一情況下,中央軍委迅速做出決定,將原有的幾支小規模山地部隊分散加強到6支乙級部隊中去,並且加強這6支乙級軍的訓練,爭取在正式對印度的進攻開始之後,能夠在戰場上發揮出重要的作用來。而一支部隊的訓練時間將不會少於半年,即使現在加強了對這幾支部隊的訓練強度,但是這也至少須要3到4個月的時間。所以,這也是中國爲什麼沒有從一開始就開闢正面戰場的原因之一,因爲中國當時並沒有適合的部隊使用!
現在,有2支山地軍部署在中印西部地區,這2支部隊已經開始負責在收復的中國領土上執行治安與維持局勢的工作了。另外還有4支山地軍就部署在中印東部邊境線上。而當羅開擔任了前線指揮官之後,才發現這4支部隊的訓練任務還沒有結束,雖然已經具備了大部分的戰鬥力,但是羅開還是有點不滿,畢竟拿不成熟的部隊去參戰,那就是拿士兵的生命在冒險。而在離開北京的時候,周國輝已經多次向羅開強調,在這個新的戰場上,必須要控制部隊的傷亡,不能以士兵的生命與鮮血爲代價來擴大戰果。所以,羅開很小心的處理了這個問題。
首先,羅開把這4個軍合併成了一個集團軍,將所有的突擊火力以及山地炮兵部隊集中起來使用,這能夠極大的增強山地部隊的突擊力與火力。但是,這也相應的會縮小山地部隊的正面突擊寬度。但是對羅開來講,戰鬥並不是以全面壓制敵人爲主的,而是要在重點地區,重點戰場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對敵人發動致命的打擊,那收到的效果將非常顯著。所以,羅開準備在第一波進攻中投入一個,最多兩個軍作戰,而由另外兩個軍充當戰役預備隊,以加強進攻的持續能力。
當羅開完成了這一系列的改編之後,戰鬥已經打響了5個小時,此時,準備了4個月的山地部隊才投入到了戰鬥之中。而突擊點並沒有選擇在最容易突破的薩地亞。而是選擇在了提斯浦爾。這裡已經是印度北部防線的後方了。而且提斯浦爾是瑙(貢)薩(地亞)公路西部的重要戰略據點,印度在此的防禦力量非常強大,至少集中了3個山地師的兵力,同時還有4個預備隊師,另外集中在這的戰爭物資也足夠印度北部防線上的軍隊戰鬥一個月左右。所以,當解放軍將這裡當做主要進攻點的時候,印度人感受到了非常切實的威脅。
羅開做出這一決定的時候,是非常有信心的。因爲,現在4個山地軍的精銳兵力已經集中起來使用了。雖然裝備的輕型坦克的防護能力比不上印度的主戰坦克(主要是T-72,因爲只有T-72的重量才能夠勉強部署到這一地區,而T-90,M1A2,阿瓊等主戰坦克都太重了),但是中國輕型坦克的105毫米坦克炮在使用最新式的貧鈾脫殼穿甲彈的時候,能夠有效的擊穿印度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而且機動性與靈活性更好。再加上4個山地軍的遠程火炮,以及空降部隊,空中戰機的支援,這些山地部隊已經能夠對印度的陣地發動有力的衝擊了。而且,在羅開看來,奪取提斯浦爾遠比收復薩地亞重要。只要能夠控制提斯浦爾,就能夠向高哈蒂以及西隆發動衝擊,威脅到印度東部戰區的大後方。很明顯,只要這一步走出去了,那麼解放軍在印度東部戰區的戰鬥將加快很多。而這當然也是羅開的一個小算盤。現在志願軍在印巴戰場上的進攻已經進入了收官階段,如果不能在東部戰場上迅速的奪取勝利的話,那他們就將落在志願軍的後面。而就是這種競爭心理,讓羅開做出了這一決定來!
印度東部戰區的北部防線整體後撤的時候,提斯浦爾地區的印度軍隊撤退的距離最短,只控制在了20公里左右的距離上。很明顯,印度知道這處戰略要地的重要性。這裡是從喜馬拉雅山區進入印度東部平原地區的最後一塊緩衝高地。如果印度失去了提斯浦爾的話,中國解放軍的遠程炮兵就能夠在這裡向高哈蒂進行炮擊了。而且,中國只要將遠程火箭炮部署到這裡來,就能夠對印度向東部地區腹地的運輸線發動炮擊,威脅到交通大動脈的安全。所以,印度不但控制了部隊的後撤距離,而且還將附近陣地上撤退下來的部隊部署到了提斯浦爾附近,以加強這裡的防禦部隊。此時,在提斯浦爾的印度軍隊已經從3個山地師以及4個預備隊師加強到了4個山地師,1個裝甲師,2個機械化師,以及5個預備隊師,約莫25萬兵力的巨大規模。而且,儲備在提斯浦爾的武器裝備迅速的補充到了受損的部隊手中,很明顯,印度已經準備拼死都要守住這一重要戰略地點了。
解放軍的第1山地集團軍(羅開的合併最後得到了中央軍委的認可,所以現在這4個山地軍已經被整編成了第1山地集團軍)的進攻已經開始了3個小時,但是戰鬥並不怎麼順利。印度部署在瑙貢的遠程炮兵對進攻部隊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僅僅在那批一個團的BM-30的第一輪射擊中,就有一個整在進攻中的山地步兵團被完全覆蓋,還有另外2個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而僅僅是這一次的打擊,解放軍就損失了至少2000人的部隊!幸運的是,那個團的BM-30只發射了3輪,就被趕來的,因爲失職而被譴責的攻擊機給完全摧毀了!而在整個進攻中,部隊受到的最到威脅就是印度的炮兵。而在沒有完全壓制與摧毀印度炮兵的情況下,進攻進行半個小時,損失了近3000人的部隊之後,山地集團軍的行動被迫停止了下來。比起印度炮兵來講,中國解放軍的炮兵所處的地理位置更高,而且中國解放軍的遠程火炮的射程超過了印度炮兵。在可空中支援沒有及時趕到的情況下,第1山地集團軍的遠程炮兵發揮出了最大的壓制作用。經過3個小時的激烈炮戰,印度炮兵終於“沉默”了下來。而此時,空中的戰機也趕到了,大部分海航的攻擊機在完成了協助36軍進攻的任務之後,都轉移到了這個方向上來。而在得到了空中部隊的支持後,第1山地集團軍的進攻才重新開始。
在山地上的戰鬥是非常殘酷的。從部隊開始進攻算起,直到到達提斯浦爾附近,解放軍與印度的重型裝備都派不上多大的用處。而印度佈置在外圍的,數量巨大的火力點對解放軍的進攻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在損失了幾十輛輕型坦克之後,解放軍放棄了用坦克來消滅印度火力點的方法,因爲在很多時候,坦克還沒有能夠進入直瞄範圍,就被印度人的反坦克導彈給打掉了,而步兵也不可能前出掩護,不然要來坦克有什麼用?所以,現在只有將打擊印度火力點的任務交給戰術戰場攻擊機去負責。而這大大的增加了攻擊機部隊的壓力。雖然戰場上的情況比較糟糕,但是印度的山地部隊也沒有裝備多少單兵防空導彈,而他們的防空系統已經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所以攻擊機的行動還比較順利,即使進攻的速度放慢了,但是傷亡也降低了,只要持續下去,相信應該能夠順利的達到志願軍的作戰目的!
調整了進攻策略之後,第1山地集團軍花了5個小時才突破印度在提斯浦爾北面的三道防線,同時也承受了巨大的傷亡。當印度防線全面收縮,準備退到提斯浦爾做最後的頑抗時,前面擔任突擊任務的兩個軍已經撤了下來,由後面早已經準備好的兩個軍承擔起了對提斯浦爾最後的進攻任務。而這,纔是這次戰鬥真正的開始。
提斯鏷爾的人口並不多,只有20多萬,勉強算得上是一箇中型城市。但是這座城市是在山上,完完全全是座山城,而在這樣的城市內進行的戰鬥,將是非常殘酷的。幾年之中,美國在伊拉克北部重鎮摩蘇爾的戰鬥就說明了在山城中戰鬥的困難。幾年下來,美國光是執行巡邏任務士兵的陣亡數量就超過了5000名,其中大部分是被老實的地雷,或者是RPG火箭筒幹掉的。而伊拉克游擊隊正是用着這些落後的武器,與美國軍隊戰鬥着,並且不停的對美國人造着傷害。相對來講,摩蘇爾還算不上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山城,這能勉強算得上是山地邊緣的城市。而提斯浦爾完全是一座山城,城內最高點與最低點的落差達到了200米,城內75%的路道的坡度超過了15度。即使沒有多少高層複雜的建築,要在這樣的環境下打一場城市戰,對進攻者來講,絕對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印度防禦部隊似乎早有準備,知道要打城市戰一樣。當第1山地集團軍突破了印度軍隊在城市外圍的防線之後,所有的印度軍隊都撤退到了城市裡面,藉助早已經準備好的工事,準備在城市戰中戰勝中國解放軍,消耗解放軍的有生力量,最後再發動反擊。而爲了準備這場城市戰,印度軍隊在城市下面至少挖了長達150公里的坑道,並且設置了上百個地下物資儲備基地,完善的地下設施,不但能夠抵禦中國空軍的轟炸,還能夠爲15萬印度軍隊提供至少一個月的戰鬥與補給物資。而此時,印度人大概也學到了50多年前中國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那一套辦法,準備通過這些地下設施,與進攻的中國解放軍進行戰鬥!
第1山地集團軍對提斯浦爾前兩個小時的進攻完全可以用失敗來形容。突入城市大概1公里的一個步兵團很快就被衝背後衝出來的印度軍隊包圍了。如果不是攻擊機部隊即使趕到的話,恐怕這一個團的士兵都將永遠的留在那了。即使最後勉強撤了下來,但是仍然陣亡了200多名官兵,另外還有500多名重傷員。
發現無法對這座已經變成了堡壘的城市發動強攻,第1山地集團軍的中將司令員迅速的改變了戰術。展開要求攻擊機部隊繼續對城市進行轟炸的時候,已經開始從後方將炮兵部隊調上來,並且開始集中有限的裝甲部隊,準備對城市發動新一輪的進攻。
當羅開發現第1山地集團軍的行動之後,要阻止已經遲了。此時第1山地集團軍已經有至少一個裝甲團,與一個步兵團攻到了城市之內。在這緊急情況下,羅開只有下令空軍迅速對第1山地集團軍提供空中支援,並且對有可能是印度軍隊地下通道出口的地方進行壓制性轟炸,同時投下無規律定時炸彈,以阻止印度人從坑道里出來,將已經衝進去的解放軍部隊包圍殲滅。
雖然羅開的動作是很迅速的,但是當空軍的攻擊機部隊到達城市上空的時候,印度人已經從坑道里衝了出來,對陷入包圍圈內的解放軍發動了前後夾擊。此時,空中打擊已經起不到多少效果了,只有那些有着厚重裝甲,能夠在超低空進行支援的戰場攻擊機,以及武裝直升機能夠對被圍的部隊提供支持,而另外的攻擊機害怕誤傷,是不敢隨意將炸彈扔下去的!而在這波攻擊機中,並沒有多少戰場攻擊機。而此時,第1山地集團軍的司令員也發現了危險,立即呼叫戰場攻擊機前來支援,並且向最近的一支空降部隊發出了援救請求。但是,要等到那些部隊到來,恐怕也是一個半小時之後了,而一個半小時,足夠印度人發動好幾輪衝鋒,消滅掉所有被圍的解放軍部隊!
迫不得已之下,被分配到第1山地集團軍的特種分隊出發了。他們的任務有兩個。第一是消滅印度的陣地指揮官,削弱印度人指揮進攻的能力,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陣地上的低級指揮官都是部隊進攻的靈魂,而一支部隊的低級軍官的素質就絕對着這支軍隊在艱苦環境下的戰鬥能力。而用特種部隊去消滅對方的低級指揮官,這是很多殘酷戰爭中常用的辦法。二戰時,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國與蘇聯的大量低級軍官就倒在了對方的狙擊手的槍口之下。另外,這批特種部隊還將負責引導後方的精確制導炮彈,對印度的堅固工事進行打擊。雖然,現在解放軍已經裝備了用“北斗2”導航衛星系統制導的精確制導炮彈,但是這種炮彈的精度只能達到10米左右,而這對已經成膠着狀態的戰場來講,這樣的誤差是很容易誤傷自己的部隊的。特別是在大規模炮戰之中,一兩發偏離的炮彈就足夠讓自己這方的人員蒙受巨大的損失了。所以,此時只能用精度達到1米到2米的激光制導炮彈,而這就需要由特種部隊在前方對炮彈進行引導了。
шшш ⊙тTk дn ⊙c o
特種部隊雖然在大規模戰爭中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隻要將特種部隊利用好,往往能夠在關鍵的戰場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而此時,特種部隊就發揮着這樣的作用。每當印度準備集中兵力,朝被圍解放軍最薄弱的地區發動進攻的時候,總有特種部隊的狙擊手出現在這裡,用一槍致命的戰法消滅着印度的基層軍官。而得到了特種部隊引導的制導炮彈也準確的落在了印度的工事上,人員物資集結地點,以及印度的裝甲部隊的上面,迅速的消耗着印度的有生力量。
此時,戰場上的局勢似乎發生了改變,不是印度在殲滅中國的有生力量,而是那支被包圍的中國軍隊成爲了誘餌,在引誘着印度部隊,讓他們來送死。但是作爲第1山地集團軍的指揮官清楚的知道,特種部隊是經不起消耗的,損失一名特種兵甚至比損失100名普通士兵的代價還要大。而且,特種部隊也不可能一直保持現在的戰鬥強度,他們也需要下來休息,需要回來補充彈藥物資。很明顯,只要特種部隊的行動強度一降低,那麼印度人的一輪猛攻就能解決掉已經快要彈盡糧絕的那兩個團。所以,最關鍵的還是戰場支援攻擊機以及武裝直升機能不能迅速的到來。
非常幸運的,第1山地集團軍陷入提斯浦爾苦戰的情況引起了上級的高度重視。由120架A-5E組成的戰場支援攻擊機部隊已經迅速出發了,而最近的空降17軍的一支武裝直升機團的60多架武裝直升機也趕了過來。而就在提斯浦爾地區的戰鬥進行到白熱化階段的時候,已經準備好,並且從新得到了空中支援的36軍也開始行動了。
36軍的數字化裝甲師在補充好了燃料彈藥,並且讓部隊得到了4個小時的休整時間之後,以坦克團打頭,兩個機械化步兵團在兩側掩護,而炮兵團以及軍屬遠程炮兵團在後方提供精確火力打擊的支援下,開始向因帕爾發動了衝擊。而就在他們出發之前,空軍部隊已經出發了,開始向因帕爾內的印軍陣地發動了猛烈的轟炸。而爲了保證36軍的進攻順利,海航一直在戰場上空保持了一箇中隊的攻擊機,這些攻擊機一直處於待命狀態,只要地面部隊發出空中支援的請求,在中印邊境線上的戰場聯合指揮機就會以戰場上的情況,向一架,或者數架攻擊機發出打擊命令,而這些攻擊機在接到命令之後,立即就會發動攻擊。而這一過程大概只需要5分鐘。而這樣的速度已經是非常快的了,就算比起美國空軍的效率都不低。同時,空軍也派出了100多架戰場支援攻擊機。這些攻擊機將輪番出動,一直對因帕爾的印度部隊進行壓制性的打擊。而這些有着厚重裝甲保護的攻擊機一般在超低空,甚至50米不到的高度上,以火箭彈以及航炮對地面暴露出來的印度軍隊進行打擊。當然,這些攻擊機是自由行動的,並不需要接到地面部隊的請求才出動。但是,他們卻需要高度的注意進攻部隊的進攻動向,不然造成誤傷的話,那可不是件小事。
從總體上來講,解放軍在新戰場上的第一波進攻還算是非常順利的,36軍提前4個小時就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進攻任務,並且立即投入到了下一輪的進攻之中。而擔任36軍預備部隊的25軍也已經進入了陣地。當然,第1山地集團軍的進攻受到了一定的挫折,並且第一波的進攻也受到了阻礙。但是現在第1山地集團軍也逐漸適應了激烈的戰鬥,隨着戰爭的發展,相信他們能夠做得更好。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印度人的日子就不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