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丘一戰,在朝日雙方之間已經劃出了一道永遠不可彌合的傷口。而就在世界輿論都在關注大丘的時候,中國海軍也開始行動了!
在中國艦隊第一次炮擊了濟州島之後,關於中國發展戰列艦這種已經進入博物館的戰艦的爭論噶然而止。現在,大家不是在懷疑“太湖”級到底有沒有建造價值,而是在比較中國的太湖級與美國相類似的DD21驅逐艦之間的性能對比。
太湖級的標準排水量是2.85萬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3.4萬噸,而後兩艘,又被稱爲“太湖改”級的滿載排水量增加了1500噸,達到了3.55萬噸,主要是增加了防護能力,並且配備了更多的防禦系統。而DD21的標準排水量是1.2萬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5萬噸,從第21號艦開始,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55萬噸,主要是增加了兩座末段反導防禦系統,並且更換了功率更大的雷達系統。光從排水量上比較的話,DD21明顯比“太湖”級小多了。
在導彈打擊能力方面,DD21有256具導彈垂直髮射系統,能夠發射美國海軍所有通用的導彈,包括“戰斧Ⅲ”型,“標準”,“海麻雀ESSM”,以及陸軍的戰術彈道導彈,和最新的高速巡航導彈。而“太湖”級在設計之處,並沒有考慮到用導彈做主力武器,因爲本身就是按照使用遠程火炮而設計的。但是,後來又增加了4組32管的巡航導彈垂直髮射系統,以及4組32發的區域防空導彈垂直髮射系統。這主要是增強太湖級的遠程打擊能力,以及成爲艦隊防空的中堅力量。但是,即使在加裝了這些導彈系統之後,太湖級的導彈使用能力仍然比DD21差多了,至少在能夠使用的導彈種類方面吃了大虧。
在火炮方面,DD21就完全不是對手了。DD21只有2門203毫米電磁炮,最大射程270公里。而且,203毫米炮彈的裝藥量在45公斤左右,而使用火箭增程彈的時候,裝藥量還要下降到30公斤左右。“太湖”級擁有3座3聯裝460毫米艦炮,其最大射程達到了450公里,使用的任何一種炮彈的裝藥量都超過了750公斤,其巨大的破壞力甚至比很多航空炸彈都要大,比任何一種巡航導彈的威力都要大!而這正是太湖級的主要戰鬥武器,在這方面DD21根本就沒得比!
說到打擊力方面,還有一個參考參數,即每分鐘公里的彈藥投送量。“太湖”級達到了1500萬,而DD21是750萬。可以看出來,在打擊能力方面,DD21比“太湖”級確實是差遠了。而從打擊目標的種類上來看,“太湖”級在使用了制導炮彈之後,幾乎能夠對付任何性質的地面目標,對移動目標的打擊能力並不弱。而在對付地下目標的能力方面,“太湖”級的打擊能力更爲優秀,而DD-21只能夠依靠裝備了鑽地彈頭的戰術彈道導彈對這類目標進行打擊,而且效果並不是很理想。
當然,在衡量打擊能力方面,還有一個重要參數,就是性價比。雖然,“太湖”級的造價高達45億人民幣,2021年約摺合13億美元,但是DD21的早價,按照2021年的幣值計算,也達到了22億美元。在維護方面,“太湖”級編制人員850人,DD21只有85人,而且消耗的燃料比“太湖”級少很多,所以在服役期間的耗費比“太湖”級低了很多。相加起來,兩種戰艦的全壽命費用相差並不大。但是,在作戰使用中,“太湖”級的優勢就表現了出來。前面已經說過,“太湖”級重要的彈藥是460毫米的各種炮彈,就算最貴的火箭增程子母彈的單價也不過28萬人民幣,而DD21的主力武器是導彈,一發“戰斧Ⅲ”的單價是80萬美元,一枚戰術彈道導彈的單價爲120萬美元,一枚高速巡航導彈的單價是180萬美元!也許,在執行精確打擊任務的時候,要數發炮彈才能夠達到一發導彈的破壞效果,但是在大規模使用的時候,“太湖”級的價格優勢表現得非常明顯。用中國海軍官兵的話來講,每發炮彈其實都是賺了的,而美國海軍在使用導彈打擊目標的時候,恐怕就要仔細考慮價格問題了,不然用導彈炸帳篷,肯定是虧本的生意!
當然,衡量一艘戰艦性能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防護能力,生存能力,電子戰能力,探測能力等等。而在這些方面,中美兩級戰艦都有自己的特長,各分春秋。但是,在最主要的打擊能力方面,誰優誰劣就非常明顯了。
關於“太湖”級的爭論還有很多,但是大家現在都很關注這型戰艦在戰鬥中的表現。上次炮擊濟州島只是“太湖”級的第一次表現,而要完全瞭解“太湖”級的威力,就不是這麼一次戰鬥就足夠的了!
在朝鮮人民軍圍困大丘的時候,中國主力艦隊已經重新回到了攻擊濟州島的海域,同時打擊力量也得到了加強,南方艦隊的“鄱陽湖”號戰列艦也加入了進來,讓艦隊有三艘戰列艦能夠對濟州島進行打擊。同時艦隊的航母數量增加到了5艘,能夠爲戰列艦伴隨護航!
本來,戰列艦的任務是爲航母服務的,在“太湖”級的第二次改進設計中,就大大增強了艦隊的區域防空能力。按照中國海軍的設想,在沒有對地支援任務的時候,“太湖”級至少能夠承擔起防空導彈巡洋艦的任務,並且依靠更強大的末段反導能力,成爲航母的貼身保鏢。而現在,主要的任務是對地打擊,而且在濟州島上的空軍力量並不強大,無法對中國艦隊構成多大的威脅,所以,兩者的地位被顛倒了過來,由“太湖”級承擔主要的打擊任務,而由航母提供空中掩護!
在第一階段的打擊行動中,三艘戰列艦對濟州島持續炮擊了48個小時,向島上傾瀉了至少25000噸彈藥,直到將補給艦上的彈藥都打光了,這才停止了炮擊!而艦隊也向西撤了150公里,準備在這裡接受補給,而三艘戰列艦也將在這裡更換炮管。
在首批打擊的目標中,空軍基地,指揮基地,物資儲備倉庫,軍營成了最重要的打擊目標。經過這一輪打擊,濟州島上的軍事目標基本上都被炸上了天。同時,在戰列艦執行打擊任務的時候,部署在島上的韓國空軍對中國艦隊發動了幾次襲擊,但是在中國海軍戰鬥機的攔截下,韓國人的攻擊幾乎沒有收到任何效果,還損失了不少。而在空軍基地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之後,韓國空軍再也無力出戰了!
原計劃3天的補給行動,因爲運送炮管的支援艦在東海北部海域出現了故障,被迫延遲了一週,直到10月3日,才爲三艘戰列艦更換好了炮管。在這期間,5艘航母一直在派遣戰機封鎖濟州島,對任何向濟州島提供補給的海面船隻進行打擊。
4日,艦隊重新回到了炮擊海域,三艘戰列艦重新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炮擊行動。這次,中國海軍將主要打擊目標放到了濟州港上,要切斷濟州島的所有外援,就必須要摧毀這座港口!同時,中國海軍還有一個特別的任務,協助朝鮮人民軍在濟州島登陸!
中國收復臺灣的戰爭是誰都知道的,而臺灣分裂的幾十年,給中國製造的困難,也是衆所周知的。濟州島就是朝鮮的臺灣,即使朝鮮完成了本土的統一,如果讓韓國政府流亡海外,在濟州島上殘存下來的話,危害自然不少。只是,現在朝鮮的條件比才解放時的中國要好都了。美國根本就不敢派遣第七艦隊應戰,阻止朝鮮人的統一行動,而且中國還提供了強大的幫助。所以,收復濟州島的任務,也就落到了中國海軍艦隊的身上。
中國海軍重新開始對濟州島進行炮擊是在凌晨4點多進行的。當第一發炮彈落到濟州港內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還在睡眠之中。韓國平民一聽到那熟悉的炮彈爆炸的聲音,立即就躲到了地窖中,或者是開闊地帶去。因爲在這之前,中國海軍還從沒有對濟州港進行過打擊,所以大多數韓國海軍的官兵並沒有及時的反應過來,很多人還以爲是彈藥庫爆炸了!
當第一艘韓國的驅逐艦被一發1100公斤的高爆彈命中,幾乎在瞬間就帶着上面的80多命韓國水兵沉到海底去的時候,韓國人才反應了過來,這絕對不是什麼彈藥庫爆炸,而是遭到了中國海軍的炮擊!幸運的是,這艘驅逐艦上的大部分官兵都在岸上的營房裡,而並沒有留在戰艦上!
接着,大批的炮彈落到了碼頭上,停靠在碼頭邊上的運輸艦以及戰艦上。而且,此時,至少有4架高空偵察機在港口上空盤旋,隨時向戰列艦發出射擊修正參數。因爲這些炮彈上多半沒有能夠讓戰機直接引導的設備,所以並無法進行直接引導攻擊。
港口很快就陷入了混亂之中,從當時中國偵察機拍攝到的航空照片上可以看到,大多數反應過來的戰艦都想離開港口,但是,這些開始移動的戰艦立即遭到了集中射擊,基本上都沒有能夠逃出去。當一艘15萬噸的油輪在港口被擊沉的時候,海面上產生的大火封鎖了整個出海口,再也沒有一艘戰艦能夠逃出去了!
在持續了半個小時的炮擊中,港口內的54艘戰艦與民用運輸船隻中,只有4艘小型高速巡邏艇因爲正在執行港內巡邏任務,而及時的撤了出去,避免了覆滅的結局。而其餘的戰艦與船隻,都沉到了海底,或者漂浮在海面上熊熊燃燒着!另外,還至少有1500名韓國海軍官兵成了這場襲擊的受害者,大部分都是在戰艦上值勤的官兵,根本來不及逃跑,就隨着他們的戰艦去龍宮報道了!
岸上建築中,3條1200米長的碼頭被完全摧毀,炮彈準確的打擊,幾乎將這些碼頭炸成碎片,另外港口的指揮設施,防禦設施都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韓國在港口內的南方海軍司令部遭到的打擊最嚴重,但是正在這裡商討第二日派遣艦隊爲運輸船隊護航的事情,現在他們再也不用爲這些事情操心了,已經不但護航艦隊不復存在,連所有的運輸船隻都被消滅得乾乾淨淨。而這些軍官中,大部分都收到了死神的請貼,而一發1100公斤的高爆彈直接摧毀了整棟司令部大樓,連同裡面的500多名官兵,全都成爲了炮灰!
中國海軍在摧毀了港口之後,炮擊並沒有結束,彈幕向港口周圍地區延伸了出去。附近的韓國防空導彈陣地最先受到打擊。這些韓國從美國購買的“愛國者Ⅲ”型防空導彈看着落下來的炮彈只能乾瞪眼,因爲在前面的戰鬥中已經證明,普通的防空導彈根本就無法對這些炮彈構成威脅!
接着,位於港口南面5公里處的一座海軍陸戰隊兵營也受到了打擊。這些韓國陸戰隊員比較幸運,在港口遭到炮擊的時候,都已經出洞去救難滅火了,所以當彈幕覆蓋過來的時候,只是摧毀了這裡的基礎設施,以及沒有開走的部分裝備,還有看守軍營的30多名韓國士兵!
炮擊在天亮前終於結束了,濟州港好象經歷了一場12級以上的颱風以及一場12級以上的地震,外交最猛烈的海嘯一樣,在海面上,出了漂浮着的屍體,以及還在燃燒的船隻之外,就只有佈滿海面的艦艇碎片,以及燃料。而在港口的地面上,出了倒塌的建築物之外,最多的就是一個個巨大的彈坑,這是任何導彈都製造不出來的彈坑,如同捱了小型原子彈的打擊一樣,每個彈坑至少有15米深,50多米寬,呈歸着的碗狀,誰也不知道在這些彈坑裡面,還有多少韓國士兵的亡魂!
中國海軍對濟州島的攻擊,美國的偵察衛星看得很清楚。但是,美國從來沒有公佈這些衛星照片,而是在2年之後,重新啓用了“威斯康星”號與“密蘇里”號兩艘在二戰末期建造的戰列艦,同時開始研製“紐約”級新型戰列艦。
不用多說,美國在中國海軍身上學到了什麼。說到對地打擊能力,“太湖”級的優勢是無法取代的,特別是在重視效費比的現代化戰爭中,戰列艦主炮的優勢更加明顯。而且從打擊威力上來講,是現在任何一種常規導彈都無法超越的。所以,美國緊急啓用了兩艘老實戰列艦,就是要彌補美國海軍對地打擊能力的不足。同時,研製新型戰列艦,自然是要對抗“太湖”級了!
當然,“太湖”級的作戰效能沒有完全體現出來。在中國海軍的設想中,“太湖”級的主要任務有三個,對地打擊,對海打擊,以及爲艦隊提供區域防空。在這三項中,對地打擊能力雖然是重點,但是也表現得很突出,無疑是中國海軍最強大的打擊戰艦。而在對海打擊方面,“太湖”級還沒有表現的機會,因爲美國艦隊與日本艦隊似乎都在躲着強大的中國艦隊,並不願意在中國空軍的打擊範圍之內與中國艦隊交戰。而在防空作戰方面,雖然“太湖”號與“鄱陽湖”號都曾經發射過導彈,攻擊前來挑戰的韓國戰鬥機,但是這隻屬於低強度的防空作戰,根本就無法完全檢查“太湖”級的防空能力!
中國艦隊對濟州島的兩次炮擊,就完全瓦解了島上的韓日軍隊的戰鬥力,並且徹底的破壞了濟州島與外界的聯繫。如果要修復濟州島上的機場,至少需要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因爲那些大彈坑根本就無法用普通的辦法修復,彈坑40多米的直徑,已經超過了任何一種機場修復設備的修復能力。另外,濟州港遭到的破壞也非常巨大,要想讓濟州港重新運轉起來,那就不是一兩個月的事情,恐怕在一兩年之內,都難以恢復到以前的水平!
其實,從這次打擊中,就能夠算出“太湖”級的效費比有多高了。如果按照美國海軍的作戰方法,就算用最保守的,最省錢的辦法,用攻擊機投擲炸彈進行攻擊,也最少需要投擲15000枚GPS制導炸彈,其費用在15億左右,算上戰鬥機的出動費用,至少需要5億美元。當然,實際戰鬥中,美國會首先使用大量導彈壓制島上的防空陣地,打擊空軍基地,然後才投入攻擊機作戰。所以,實際的花費大概在40億到50億之間,這還完全沒有算上戰鬥機的損失。而中國艦隊在炮擊濟州島的行動中,發射了3.5萬發炮彈,價值大概是35億人民幣,算上艦隊的耗費,也就50億左右,折算成美元大概是15億!比起美國艦隊行動所節約下來的錢,就可以購買2艘新的戰列艦了!
其實,這只是在一場一面倒的戰鬥,所以中國海軍佔了完全的優勢,“太湖”級能夠將所有的打擊能力都發揮出來。如果在更高強度的大規模海戰中,也許情況就不一樣了。所以,現在中國海軍需要一次真正的海戰來檢驗“太湖”級的作戰能力。因此,在完成了對濟州島的打擊之後,中國艦隊向東北方向前進了450公里,卡在了濟州海峽之間,一面完全阻斷了濟州島與朝鮮半島的聯繫,另外,也讓“太湖”級能夠對對馬島進行炮擊了!
此時,美國第七艦隊正在鎮海附近接應美國回國部隊,看到中國艦隊逼了上來,美國艦隊立即在對馬海峽中擺開了陣勢,整備迎接中國海軍的挑戰。因爲中美之間達成了默契,在沒有完全必要的時候,都在儘量避免衝突,這也是中國北方艦隊與美國第七艦隊在黃海海面上能夠對峙半年多,都沒有發生戰鬥的主要原因。而此時,雙方也保持着剋制,只是在濟州海峽的兩邊對峙着,並且相互派遣偵察機對對方艦隊執行偵察行動,還不時的爆發小規模的空戰。但是,雙方都儘量的保持着剋制,沒有將戰鬥擴大,也沒有相互進行攻擊!
同時,中朝軍隊在朝鮮半島上也展開了新一輪進攻,爲艦隊牽制韓日空軍,同時打響了收復最後一塊土地的戰鬥。此次,中朝軍隊的主攻方向轉移到了西部戰場上,從全州出發的中朝軍隊第一個要攻克的目標就是光州!
在整個戰場上,雖然釜山是最重要的目標,因爲釜山是朝鮮半島南部最大的港口,周圍還有蔚山與鎮海兩大港口,這些都是美日軍隊撤出朝鮮半島,以及向朝鮮半島增派部隊的主要地點。所以,戰略重點永遠在東部戰場上。但是,爲了達到徹底消滅日本侵略者,並且完全解放朝鮮領土,支持中國艦隊行動。現在,中朝地面部隊將主攻方向轉移到了西部地區,並且投入了至少35萬地面部隊,其中朝鮮人民軍5個主力正規師,10個預備役師,27萬人;志願軍3個軍8萬人!另外,爲了保證地面部隊的行動順利,中朝空軍出動了1500架作戰飛機支援地面行動,同時向已經是主力的日本空軍發出了強大的挑戰!
當然,爲了配合地面部隊的行動,中國艦隊也在到達作戰海域之後,對光州地區進行了2天的炮擊,並且出動戰鬥機對日本駐朝空軍發動了進攻。可以說,正是中國艦隊的強大打擊力量,爲地面部隊的進攻開闢了一條安全通道出來,大大的減少了地面部隊的傷亡。更主要的是,這種打擊,在很大的程度上動搖了韓國軍隊的抵抗意志,爲朝鮮人民軍的收容行動創造了條件。
在前面的地面戰鬥中,可以說都是苦戰,雙方打得都很艱難,而且傷亡非常大。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進攻的一方並沒有完全壓倒性的火力優勢,而且空中支援在很多時候不能滿足進攻的需要,也沒有太多的空中支援配合地面行動。而這次,卻完全不一樣了,中國艦隊能夠爲地面部隊的進攻提供幾乎是實時的支援,其炮火支援最多隻需要5分鐘就能夠到達,這比空軍的10分鐘到15分鐘要快很多。同時海軍的打擊力量更爲強大,韓日軍隊的工事根本就抵擋不了460毫米炮彈的打擊,一發炮彈砸下來,附近500米範圍內的目標都會被摧毀,即使是主戰坦克,都不能避免。換句話說,一發炮彈幾乎能夠摧毀一個連的防禦陣地!這麼猛烈的打擊力量,不但在物資與身體上摧殘着韓日軍隊,在精神上,更是快把這些整日擔心着炮擊的韓日士兵快要壓垮了!
10月15日,朝鮮人民軍的先頭部隊在突破了韓國新編第2師團的最後一道陣地之後,已經到達了光州城外。而此時,在城內防禦的是日本的兩個師團,4.2萬人,以及韓國新編第2集團軍的一個師1.3萬人。而在戰鬥開始之前,光州城內的平民大多數已經撤了出來,只有那些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人還滯留在城內,這些人大概有5000多人。
朝鮮人民軍隨後用兩天時間開始包圍光州,與大丘之戰沒有任何分別,先是心理戰,迫使日韓軍隊投降,並且儘可能的將城內的韓國平民接出來,如果不願意離開光州的,朝鮮人民軍會想辦法將一些食物與水送進去。兩日之後,韓國的這個師就出城投降了。這次,日本人保持了應有的剋制,並沒有對投降的韓國軍隊發動攻擊,如果他們連韓國軍隊都攻擊的話,恐怕所有在朝的日本軍隊就要先與韓國軍隊決戰了!
完成了對地面部隊的支援之後,中國艦隊將打擊方向轉移到了對馬島上,而這時候,感受到危險的日本艦隊也趕了過來,在美國第七艦隊後面擺出了陣型,準備挑戰中國海軍。而這確實是給中國艦隊出了一道難題。
要打擊日本艦隊,就只有兩個辦法,出動空軍,或者是讓艦隊出力。而要讓空軍南下打擊日本艦隊的話,要麼就繞過朝鮮半島南部的日韓防空陣地,但是這將嚴重的制約空軍攻擊機的使用效果,降低其打擊能力,並且存在被日韓空軍攔截的危險,而且此時美國第五艦隊就在朝鮮釜山港外,隨時可以爲日本艦隊提供防空掩護!所以,出動空軍的行動並不切合實際。
讓中國艦隊承擔打擊任務,如果出動攻擊機的話,就必須要穿越美國第七艦隊的防空攔截網,先與第七艦隊進行戰鬥。也就是說,中國艦隊要面臨第七艦隊與日本艦隊的聯合挑戰,而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同時,中國也要避免與第七艦隊開戰,如果將都已經準備撤軍的美國再拉回到戰爭中來,這不是笨蛋是什麼?
最後,就只剩下一個辦法了,用“太湖”級戰列艦對日本艦隊進行打擊!對海打擊本來就是“太湖”級戰列艦的主要任務之一,而且對馬海峽很狹窄,都在戰列艦的打擊範圍之內。另外,使用戰列艦進行打擊,完全可以避開美國第七艦隊的攔截,只針對日本艦隊進行打擊,這也符合政治需要。所以,總參謀部很快就接納了這一意見,而艦隊也迅速的行動了起來。同時,在青島港進行維修的“洞庭湖”號戰列艦在完成了大修之後,也在4艘護衛艦的伴隨下,也以最快的速度向艦隊駛去,準備加入戰鬥。
這次,爲三艘戰列艦補給的彈藥是專門爲對海打擊開發的制導炮彈,這與對地打擊炮彈有所不同。這種炮彈使用了可變彈道攻擊方式,在使用火箭增程發動機之後,射程仍然能夠達到450公里。炮彈具備接受“北斗Ⅲ”導航衛星系統的引導的能力(“北斗Ⅲ”是在前一代導航衛星系統的基礎上經過全面升級的新導航衛星系統,不但能夠爲用戶提供無源制導,同時還具備有導引導彈或者是炮彈攻擊目標的能力,這與美國的GPS二代系統的性能已經非常接近了),同時可以從偵察衛星,以及偵察機,或者是戰場支援機上獲取目標信息,隨時改變彈道。而在末制導方面,炮彈採用了多模式制導方式,有被動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紅外成相三重製導模式,可以根據戰場上的實際情況,自行決定採用哪種制導方式進行攻擊。而在彈藥方面,可以採用單一彈頭,即半穿甲彈頭,或者是子母彈頭,主要用來破壞航母甲板,以及對戰艦上的雷達天線,探測系統進行打擊。
10月20日,“洞庭湖”號加入了戰鬥序列,而另外三艘戰列艦也完成了補給工作,中國的偵察衛星更是將主要的偵察能力都轉移到了日本艦隊身上,萬事俱備,就只差最後發射炮彈了!
20日16點,當日本艦隊由北向南,開始向對馬島西面的海域進行航行的時候,新到達的“洞庭湖”號發射出了第一發炮彈,接着,另外三艘戰列艦也開始了攻擊行動,2分鐘內,第一批的144發炮彈就發射了出去,朝着日本艦隊砸了過去!
2分鐘之後,在第七艦隊上空巡邏的美國指揮機發現了這批正在襲來的炮彈,立即發出了戰鬥警報,但是彈道計算機很快就測算出了這批炮彈並不是朝第七艦隊而來的,而是打向了日本艦隊!
1分鐘之後,日本艦隊接到了美國艦隊的警報,並且開始機動分散。此時,距離炮彈落下還只有2分鐘,而在2分鐘之內,這些笨重的戰艦能夠躲得開嗎?就以30節的速度計算,2分鐘之內就有最多移動1.8千米,而此時日本艦隊的速度是24節,而且採取的是密集的防空陣型,換句話說,2分鐘之內,艦隊只能移動1.5千米,而在指揮與操作方面至少要費時一分鐘,所以,日本艦隊根本就不能機動規避,最多是做好了防空準備,將第一批攔截導彈發射了出去!
在濟州島的戰鬥中,已經證明“愛國者Ⅲ”型導彈對戰列艦發射的炮彈無法進行有效的攔截,而日本海軍使用的主力區域防空導彈歐洲開發的“紫苑-45”型導彈,性能比“愛國者Ⅲ”型有所提高,與“標準SM4”型導彈是同一個水平的,但是在攔截這些炮彈的時候,仍然顯得力不從心!
日本艦隊的防空戰艦幾乎使出了渾身數解,但是攔截仍然非常有限,144枚炮彈中,只有屈指可數的幾發被打了下來,其餘的很快就砸到了日本艦隊的頭上。而這時候,終於爆發出了炮彈在反艦作戰方面的一個嚴重弊端!
反艦導彈在攻擊目標的時候,如果第一次進入攻擊時丟失了目標,那麼還可以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攻擊,直到命中目標,或者被擊落,或者是燃料消耗完。但是,炮彈卻沒有這個優勢,進攻只有一次,如果不能命中目標的話,炮彈就只能在海里爆炸了。同時,炮彈落下的速度在接近海平面的時候,已經達到了8馬赫作用,其引導設備工作的條件十分惡劣,特別是在電子干擾幾乎飽和的情況下,很多炮彈的雷達導引系統根本就無法正常工作,而紅外成相導引系統的反應速度很多時候根本就跟不上目標的變化,所以在攻擊準確性上,存在着巨大的問題。
最嚴重的是,炮彈是以近90度的垂直角度俯衝攻擊的,在日本戰艦進行猛烈規避的時候,炮彈上的小型火箭發動機無法產生足夠的移動推力,致使炮彈的反應速度太慢,對小型目標的打擊能力嚴重不足。只有那些使用子母彈的炮彈能夠對小型戰艦構成威脅,但是子母彈的破壞力卻不能滿足需要!
130多發炮彈砸下來,大部分都是近矢彈,拋起的巨大海浪雖然將日本戰艦搖得東倒西歪,但是卻沒有帶來多大的破壞力。只有兩發炮彈打在了“蒼龍”號航母的甲板上,讓這艘航母徹底的報廢了,而且產生了大量的進水,如果不是損管人員行動迅速,而且“蒼龍”號本身的扛打擊能力比較強的話,恐怕就被肢解沉沒了!
但是,炮彈在這時候也顯示出了自己的優勢,在第一批炮彈過去之後5分鐘,日本艦隊還在忙着爲“蒼龍”號撲滅大火的時候,第二批144發炮彈又趕到了。這次,因爲日本戰艦都比較分散,所以第二波打擊主要集中在還沒有沉沒的“蒼龍”號,以及兩艘正在協助“蒼龍”號抽水的護衛艦身上。而當“蒼龍”號的彈藥庫被引爆,驚天動地的爆炸之後,海面上已經看不到這三艘戰艦了!
連續5輪的炮擊,擊沉了一艘日本航母,一艘導彈巡洋艦,兩艘導彈驅逐艦與兩艘護衛艦。可以說,這樣的戰果,即使是在戰列艦的歷史上也是少見的輝煌!更是讓戰列艦一舉擺脫了受到航母壓制的陰影!
雖然,整場戰鬥中,戰列艦仍然顯露出了很多缺陷,但是這些缺陷都出在炮彈的制導系統上,隨着技術的進步,改進炮彈的制導技術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當然,這也是劃歷史的一場海戰,“太湖”級因此一戰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