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6年7月,在經過了充分的論證準備之後,中央軍委與總參謀部終於做出了決定,展開戰略反攻,向日本侵略者發動最後一階段的作戰行動了!
在戰爭爆發之後,中央軍委與總參謀部就制訂了戰爭三步走的計劃。第一步,自然是在遭到日本打擊之後,利用現有的力量,進行戰略防禦,挾制日本的進一步進攻,保衛國家重點地區,特別是本土重點工業地區!第二步就是通過一系列戰役,主要是海上戰役,以及在周遍地區的一系列陸上作戰,消耗日本的戰爭力量,將戰爭天平拉到中國這邊來。而第三步計劃,就是在取得戰略優勢,獲得了戰爭主動權之後,反動戰略反攻,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其實,這種三步走的戰略,幾乎在任何一場大規模戰爭必然的步驟。比如二戰中,盟國一方就是按照這一戰略,逐步戰勝了軸心國,最終獲得了戰爭的勝利。相對來講,中國只花了16個月的時間,就扳回了戰爭局勢,開始部署戰略反攻行動,這是很快的。當然,在這一年多,中國的損失也是非常巨大的!
根據戰後的統計,從2045年3月底戰爭爆發,到2046年7月中旬,中國展開戰略反攻,中國共損失了戰艦125萬噸,運輸船隻550萬噸,戰機2400餘架,輔助性飛機850餘架,損失坦克裝甲車輛1200餘輛,陣亡作戰人員25萬餘名,傷150餘萬,另外盟國損失人員超過了550萬,其中大部分是被日本瘋狂屠殺掉的平民!戰爭總損失超過了15000億人民幣!
當然,日本在其瘋狂的擴張行動中,損失一點都不比中國小。其損失作戰艦艇150萬噸,運輸船隻1250萬噸(大部分爲中國核潛艇的戰績),戰機3500餘架(其中至少有1000餘架是在中國的戰略轟炸中損失的),輔助性飛機500餘架,損失坦克裝甲車輛1000餘輛!日本陣亡官兵數量達到了55萬,傷75萬左右,其中大部分是被敵後抗日遊擊隊幹掉的!而在這16個月中,日本戰爭開支達到了25萬億日元。重點說明一句,因爲戰爭爆發,日元的匯率已經下滑了很多,與人民幣的比值大概爲12比1!
可以看出來,中國爲了守住最後的防線,而日本爲了突破中國的戰線,雙方都在以極高的傷亡與損失代價戰鬥着。這種消耗戰,在很大的程度上,並不是在考慮雙方軍隊的作戰能力,而是在考驗國家對戰爭的承受能力,特別是一個國家在戰爭期間的生產能力。就如同二戰中的美國一樣,雖然美國的地面部隊並不是最勇敢的,其裝備的坦克火炮也不是最先進的,但是,美國卻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工業生產體系,能夠將生產出來的戰車源源不斷的送到前線部隊的手中,並且依靠強大的,同時也極爲昂貴的空中打擊維持地面部隊的進攻。這就是一個國家戰爭實力的具體表現!而正是在這場極爲殘酷的消耗戰中,中日之間的差距很清楚的表現了出來!
在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已經進行了秘密動員,所以在戰爭打響之後,日本迅速的調動起了國家的生產能力,迅速的將國家力量轉移到了戰爭中去,通過迅速的擴充軍事力量,在戰爭初期,使日本的軍事力量遠超過了中國,爲日本的擴張行動奠定了基礎!
雖然,在戰爭爆發之前,已經有部分中國人,特別是部隊中的將領認識到了戰爭即將到來,已經無法避免了,但是中國並沒有進行全面性的國家戰爭動員。特別是在戰爭最初的3個月之內,中國甚至連國家最基本的兵力動員都沒有能夠完成。可見,中國當時處於多麼被動的局面!
這種差距,在戰爭的頭半年內,體現得相當的明顯,中國處於被動防禦狀態,不但海軍被迫撤回了自己空軍控制的海域,連陸軍都在收縮,一步步的退出了西太平洋上的衆多島嶼。而日本的進攻則相當的順利,因爲這時候,日本進攻部隊不需要考慮後勤保障問題,國家儲備的戰爭資源足夠支撐起日本軍隊發動數次大規模的戰役!但是,在中國的義務兵役法重新獲得通過,國家戰略生產逐漸發揮出來之後,日本的這種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到2045年年底,中國已經動員了至少550萬軍隊,其中450萬地面部隊。這些部隊一般都將在國內進行2到3個月的訓練,然後被分配到國內重要地區擔任駐留任務,替換主力部隊。隨後,又將被按照小部隊的模式,編入前線受到損失的主力部隊中去。同時,中國的戰爭生產能力也達到了戰後的第一個顛峰。各軍事工業,鋼鐵工業,原料生產工業,造船工業,以及化工,紡織,電子,精密製造等等與軍事息息相關的工業都發揮出了最大的生產力,戰艦,戰機,坦克,火炮,彈藥,保障物資被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前線部隊手中。
以2045年12月中國的軍事生產能力爲例,當月,中國生產了35萬噸戰艦,1200架戰機,850輛坦克,1200輛步兵戰車,1000門火炮,1200萬噸彈藥,另外,還生產了2500萬噸石油,4500萬噸鋼材。這些,都絕對不是日本能夠達到的水平,中國的戰爭潛力幾乎是以爆炸的速度在增長。按照當時制訂的國家生產計劃(戰爭爆發之後,國家於6月底完成了經濟體制整改,國家進入戰時狀態,一切由國家計劃指揮),2046年,中國將在現有基礎上,將國家生產能力擴大0.5倍,生產戰艦650萬噸,船隻5500萬噸,戰機18000架,坦克15000輛……這種龐大的生產能力,不要說日本,就算是歐洲與美國,恐怕都比不上,而也只有中國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達到,畢竟,中國的國家體制與西方世界有着根本的差距,就算同樣執行的是時常經濟體制,但是,中國政府對國家的控制能力要強很多。特別是在2035年左右,人類歷史上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之前,中國政府制訂了完整的國家未來發展計劃,開始向社會主義時期過度,有意的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能力,使得中國在戰爭期間的反映速度遠超任何一個國家!
戰爭打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要想將國家生產力轉變爲戰鬥力,依靠的還是軍隊,而且必須是一支優秀的軍隊。道理很簡單,19世紀的中國,經濟總量佔到了世界的1/3左右,但是在西方列強的面前,中國仍然敗了,而且敗得很徹底。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在科技上落後了,同時,也是因爲在鴉片的“薰陶”下,中國已經沒有一支彪悍的軍隊!
而爲了將戰爭優勢轉移到自己這邊來,中國軍隊的努力不可忽視。特別是能在2046年中期,中日軍事力量基本上還處於平衡的狀態下,將戰爭的主動權扳了回來,這中間,解放軍將士的貢獻是最重要的因素!
現在,中國取得了國家戰爭實力(主要指戰爭生產能力)的優勢,能夠有更多的兵力用於戰略反擊的時候,還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嗎?而日本在損失了幾乎所有的海軍主力艦隊,最快也要等到2047年初,才能夠組織起新的艦隊與中國海軍作戰之前,能夠有效的抵抗中國的戰略反攻嗎?
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雖然中央與總參謀部早就取得了共識,在菲律賓羣島北部地區發動第一場登陸行動,奪取取菲律賓羣島北部地區。這一招,可以說是爲了後面衆多行動都做了考慮,如果走成功的話,將爲後面的行動帶來巨大的好處!
如果能夠順利的拿下菲律賓羣島北部地區的話,那麼就能夠輕易的破壞日本在菲律賓地區的資源產地。此時,菲律賓產出的資源,已經佔到了日本戰爭需求的15%左右,這可不是一個小比例!
另外,通過控制菲律賓羣島北部地區,可以封鎖東南亞其他地區到日本的航線,迫使日本運輸船隊繞道巴布亞新幾內亞,走密克羅尼西亞到北馬裡亞納羣島這條航線。而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會讓日本感到海上航線並不安全,迫使日本繼續向南擴張,侵佔密克羅尼西亞,進入珊瑚海地區,最終,將導致日本與美國的決裂,至少,美國是不會再給日本一點好顏色看了!
可以看出來,這一步要是成功的話,中國可以有多種選擇。如果要想利用自己的力量儘快獲取勝利的話,可以向南發展,先收復整個東南亞羣島,使日本失去最主要的戰爭資源,然後通過封鎖,轟炸等等手段,打擊日本的戰爭潛力,恐怕最終,日本將有心無力,根本無法繼續作戰了!
如果要想借助別人的力量,來最終戰勝日本的話,就只需要向北發展,通過收復琉球羣島,迫使日本海軍在西太平洋上尋找更多的立足點。在切斷了日本西部航線之後,日本海軍只能夠想辦法攻佔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等羣島,保證海上交通線的安全,同時獲得更穩定的資源產地。而最終,就算美國不向日本開戰,恐怕日本也將得不到美國的一絲幫助,連歐洲對日本的態度都會改變很多!
當然,正因爲這兩個戰略方向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在兵力投入上,就存在着不同了!
按照總參謀部的意見,這場戰爭,中國損失了這麼多,特別是軍隊的損失特別大,憑什麼要將最後的勝利果實與別人分享?所以,海軍部是主張向南進攻,先攻佔整個東南亞羣島,然後再攻擊日本本土。而這,就需要投入至少50萬兵力,而且還需要龐大的海軍艦隊,以及空軍配合作戰。這樣一來,在菲律賓北部地區登陸,也僅僅是整個東南亞戰役的開始了!
但是,中央軍委的態度卻完全不一樣。對政治家來講,只要能夠贏得最後的勝利,不管力量來自哪,都可以接受。就算是最後要藉助美國的力量來戰勝日本,哪又有什麼不一樣?而且,作爲政治家,不但要考慮到戰爭中的勝敗問題,更多的時候,還要考慮到戰爭結束之後的國際局勢。所以,中央軍委主張先在菲律賓羣島北部地區登陸,封鎖了日本西部航線之後,立即向琉球羣島進攻,威脅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擴大在西太平洋上的勢力範圍,加大戰略縱深,並且通過進攻行動威脅中國的側翼。最終導致日本得罪歐美,減輕中國承受的戰爭壓力!
最終,在軍隊服從黨指揮的原則下,總參謀部採納了軍委的意見,只在菲律賓北部地區進行有限規模的登陸行動,主要是策應北面在琉球羣島上的反攻行動。所以,整場戰役只策劃使用15萬兵力,同時將在上海進行休整的第1艦隊調了過來,利用第1艦隊的兩艘航母與兩艘戰列艦爲登陸部隊提供最直接的火力支援,而同時,在臺灣島上部署的空軍戰機,將承擔起重點打擊任務,但是臺灣島上的空軍的主要任務是壓制日本在宮古羣島上的空中力量,爲下一步奪取琉球羣島做好準備!
也許,有人在這時候,會問,爲什麼不直接在琉球羣島上登陸,而非要在菲律賓地區登陸呢?其實,只要仔細的看下地圖就明白了。
如果只攻佔琉球羣島的話,那麼也只是破壞了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第一道防線,爲海軍艦隊自由進出西太平洋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但是,在根本上,現在中國艦隊前出西太平洋已經沒有多少障礙了。而只攻佔琉球羣島的話,必然會讓日本認識到東南亞出現的危機,對最終解決東南亞問題並沒有多大的幫助。當然,只攻佔琉球羣島的話,也無法威脅到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航線,對戰爭的貢獻,並不是很大。而這,只有通過攻佔菲律賓羣島,才能夠完成,所以,攻佔菲律賓羣島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了!
按照計劃,這次的作戰任務被限制在了一週之內。此時,日本在菲律賓呂宋島,以及周圍島嶼上的駐軍數量大概8萬左右,而中國投入15萬兵力,以及一支艦隊,500多架空軍戰機,在補給充足的情況下,一週的時間,也並不顯得充裕。所以,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總參謀部首先明確了要重點奪取重要地點,通過迅速的控制重要地點,迫使日本放棄菲律賓北部地區!
這是中國第一次執行島嶼型大規模反擊作戰,也是中國自臺灣解放戰爭之後,規模最大的登陸作戰。而這時候,中國高層領導特別需要一次反攻行動的勝利,來帶動國家的戰爭機器。所以,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總參謀部不免回出現很多的問題,至少,在時間這點上,就很不現實。既然中國能夠認識到菲律賓羣島的重要性,那日本爲什麼意識不到?最嚴重的是,日本在菲律賓地區的兵力超過了100萬,而且吸取了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地面戰中的經驗,將防禦兵力採取縱深配置,等到附近島嶼上的日本軍隊都前來支援,而中國海軍又無法有效的阻止日本的增援行動,還可能迅速的解決戰鬥嗎?
實際的情況也如此,原本計劃一週的時間,最後竟然打了足足3個月,中國軍隊才控制了呂宋島以及周遍島嶼。並且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最後投入兵力的數量達到了35萬,遠遠的超過了先期的計劃。可以說,正是這場戰鬥,拉開了中日軍隊在西太平洋島嶼上的血腥戰幕!
菲律賓反攻戰役於2046年7月18日正式打響,最先行動的是海軍陸戰隊,以及空降15軍,正規陸軍都沒有投入戰鬥,因爲這種島嶼型的戰鬥,對陸軍來講,並不太合適!
海軍陸戰1師是在17日下午5點離開高雄港的,因爲之前第3艦隊搶走了該師大部分的補給,最終導致這支海軍陸戰隊的王牌師的補給延長了兩天,所以,戰役的發起時間也延遲了兩天。
雖然同爲海軍內編制,但是海軍陸戰隊並不屬於海軍部指揮,在戰時,是由陸軍指揮的。大概,這也是中國海軍陸戰隊最大的不同點了。但是,在補給上,陸戰隊卻繼續由海軍部負責,這在很大的程度上,讓海軍陸戰隊處於非常尷尬的地位,同時保障也顯得並不充足,拿第3艦隊“搶”陸戰1師的物資來講,這就讓很多陸戰隊的官兵感到不滿了,如同沒人要的孩子一樣,夾在海軍與陸軍之間!戰後,這個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最終,陸戰隊完全劃歸海軍指揮,才解決了海軍陸戰隊面臨的問題!
楊晨光指揮的陸戰1師的任務是在第一時間內奪取巴坦羣島,巴林塘羣島,以及巴布延羣島,並且要在沒有多大破壞的情況下拿下島上的幾處空軍基地,爲空中部隊提供幫助。爲此,楊晨光不敢派遣大部隊先行登陸,而是以小規模的特種部隊先上島,爲空軍攻擊機提供引導,進行精確轟炸,在摧毀了日本的主要防禦力量之後,再這些島上投入登陸部隊,控制全部島嶼!
按照計劃,第一批登陸的部隊將在巴坦島上岸,日本在這座島上只有不到1個營的兵力,而陸戰1師投入的登陸部隊將爲一個營,在空中部隊的支持下,大概只需要4個小時就能夠解決戰鬥。隨後,就將把部隊投入到其他島嶼上,爭取儘快拿下呂宋島北部的島嶼,爲登陸呂宋島爭取時間!
雖然,這是一場偷襲行動,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陸戰1師仍然低估了日本軍隊的抵抗力量。雖然,在巴坦島以及周圍島嶼上擔任防禦工作的日本軍隊數量並不多,主要是擔心兵力太多,遭到中國空軍的轟炸,蒙受不必要的損失。但是,這些島嶼上的日本軍隊都是其精銳,同爲海軍陸戰隊!而戰爭打到現在,日本海軍陸戰隊的作戰經驗已經相當豐富了。在一年的時間中,也有足夠的時間爲防禦部隊修建堅固的防禦工事。所以,僅僅投入這麼點部隊,是很難完成作戰任務的!
18日凌晨登陸部隊到達了距離巴坦島還有55公里的海面上,空軍已經開始了轟炸行動。但是,執行主要支援任務的第1艦隊此時仍然在臺灣海峽內,因爲艦隊內的三艘巡洋艦的動力系統出了問題,艦隊被迫放慢了前進速度。這三艘巡洋艦被拖船帶到了廈門港內去,艦隊就只剩下2艘防空巡洋艦了。爲了保證艦隊的防空安全,必須等到第4艦隊的2艘巡洋艦與其會合後才能夠投入戰鬥。所以,第1艦隊最快只能在18日8時左右投入戰鬥。現在,海軍陸戰隊必須在沒有多少直接支援的情況下,展開登陸行動了!
4點,在太陽升起來的前一刻,從3艘兩棲攻擊艦上起飛的50多架直升機運載着一個加強營出發了。這是楊晨光臨時做出的決定,正是他這個決定,讓這支部隊最終避免了覆滅的下場,如果按照先前的計劃,只發出一個營的進攻兵力,恐怕結果將會非常悲慘。而負責爲這50多架運輸直升機護航,以及爲登陸部隊提供直接火力支援的是20多架攻擊直升機。
4點25分,登陸部隊順利的搶佔了島上的制高點,並且與先前已經到達的特種部隊取得了聯繫。但是,此時,誰也沒有意識到,這支部隊已經陷入了日本軍隊的重重包圍中,周圍全是日本人的防禦陣地,從一開始,登陸部隊就陷入了困境中!
指揮防禦作戰的是日本大佐左左木一郎。此人爲日本陸軍學院高才生,隨後參加海軍陸戰隊,並且到歐洲進行了戰術深造,可以說,在日本新一代軍官中,是相當出類拔萃的!而從一開始,左左木就知道巴坦島並不好守,以一個營的兵力,要守住這座前沿島嶼,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左左木在部署兵力上,重點加強了縱身配置,同時加固防禦工事,爭取拖延登陸部隊進攻的速度,等待大部隊增援。而在整個島上,出了灘頭陣地之外,最容易遭到攻擊的肯定是島上的最高點,這可是機降作戰理想的地方。而中國海軍陸戰隊已經放棄了老實的灘頭搶灘登陸戰術,採取機降登陸戰術,那麼這裡就顯得更爲重要了。所以,在部署防禦工事時,左左木將這裡設成了一個巨大的陷阱,就等中國的機降部隊到來!
從戰術上來講,左左木的部署是相當正確的,而且這也成爲了後來島嶼爭奪戰中,日本採用得最多的戰術部署方式。左左木一郎以一名大佐的身份,爲日本找到了最佳的防禦作戰方法。而他在日本受到的評價也非常高。甚至有很多日本人認爲,如果不是左左木一郎過早的戰損,那麼日本甚至不會失敗!當然,這純屬日本人那種特有的唯心論,如果一場戰爭真能夠由一個人來決定勝負的話,那麼戰爭就回到了中世紀的決鬥模式,根本就不用發動全國的力量來進行了!
原本計劃的4個小時進攻時間是絕對不夠的,戰鬥僅僅打了3個小時,楊晨光就決定派出了第2個加強營,因爲登陸部隊完全被包圍了,特別是在海軍支援艦隊沒有趕到的時候,空軍的轟炸密度並不足以保證登陸部隊執行進攻任務,必須要增加登陸兵力!
可以看出來,幾乎從一開始,在菲律賓羣島北部地區的登陸行動就相當不順利,就算是奪取前進基地,都顯得非常吃力!海軍艦隊遲遲不到,空軍支援力量不夠強大,登陸部隊準備不充分,對敵抵抗力量估計不充分,這些都是嚴重的錯誤。從一開始,中國的第一場戰略反攻行動就打得非常不順手!
當陸戰1師在菲律賓北部羣島進行登陸作戰的時候,空降15軍也開始行動了,而且肩負着一個相當重要的任務。
如果讀者手中有一張菲律賓地圖的話,就會發現,在馬尼拉西面的出口處,有一個如同蝌蚪般的小島,哥黎希律島,一個面積只有5平方公里,但是卻扼守着馬尼拉灣前出大洋出口處的重要島嶼。二戰時期,美國正是在這個地方展開了對菲律賓羣島的反攻作戰。可以說,這裡直接扼守住了整個呂宋島的戰略咽喉,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在這個頭東尾西,如同蝌蚪般的島嶼上,東部是全島的制高點,日本在這裡部署了大量的防禦兵力,主要的岸防火炮都集中在了這裡,包括島上唯一的一個導彈防空營,也部署在了這裡。而在西端的尾部地區,有全島上唯一的一個戰術空軍基地,該基地只有一條800米左右的軟土跑道,平時一般負責接應爲島上提供補給的戰術運輸機,以及直升機,當然,在必要的時候,也能夠爲戰機提供迫降場所。而在空軍基地旁邊是一個小型港口,並不接待戰艦,主要是爲小型運輸船隻提供停靠的地方。而爲了保證馬尼拉灣的出口暢通,日本至少在這裡部署了兩個營的防禦兵力,其中一個營是海軍陸戰隊,另外一個營是5月份從國內掉來的一支預備役部隊,接替了島上的另外一個海軍陸戰隊營!
島嶼的面積不大,而且島上的險要工事也不多,但是隻要控制了這裡,就能夠防止馬尼拉港內的日本戰艦溜走,同時,爲在馬尼拉附近的登陸行動提供直接援助。以中國陸軍一般火炮的射程,都能夠直接威脅到馬尼拉了!所以,在一開始,總參謀部就將這裡作爲了重點地區,必須要在戰鬥一開始的時候,就拿下這座島嶼,爲後面的行動奠定基礎。爲此,甚至動用了作爲戰略預備隊的空降15軍,來執行這個攻堅任務!
二戰中,美國是動用空降部隊奪取這座島嶼的,通過空降兵控制島嶼的制高點,達到最終奪取該島的目的。而這次,中國也採取了相同的戰術,主要是因爲島嶼面積太小,適合登陸的地點並不多,如果僅僅攻佔了島嶼地勢較低的地區,將在後面的戰鬥中面臨巨大的麻煩。所以,還不如直接拿下島上的制高點,再向下發展,奪取整座島嶼。而能夠執行這個任務的,大概也就只有空降軍了!
對空降15軍來講,這可是開戰之後,他們執行的第一次作戰任務,但是當軍長姚文壘少將知道了這次的任務之後,卻感到非常的失望。
作爲中國王牌軍,空降15軍的歷史是非常光榮的,但是在戰爭爆發之後,空降15軍卻陷入了英雄無用武之地。在中南半島的戰鬥中,空降15軍被部署在了昆明,作爲戰略預備隊,但是後來前線的部隊阻止了日本的進攻步伐,也就沒有上場的機會了。而朝鮮半島戰火燒起來的時候,空降15軍又被部署到了瀋陽,同樣作爲戰略預備隊,而是讓空降16軍殺到了前面去。最終,在39軍入朝作戰之後,日本的攻勢受到了挾制,在中國拉長日本戰線的戰略方針下,空降15軍再也沒有參戰的機會了。這次,在部署戰略反攻計劃的時候,空降15軍被部署到了海南島,前線部隊甚至部署到了黃巖島上。如果不是姚文壘全力活動,恐怕這次是讓空降17軍上戰場了!
雖然爭取到了作戰任務,但是用一個王牌軍去奪取一個面積不足5平方公里的小島,那還真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感覺。但是,總參謀部的命令卻很嚴厲,必須在8個小時之內控制全島,特別是空軍基地,迎接戰術運輸機,並且爲炮擊馬尼拉,抵抗日本的反登陸行動做好準備!
接到這道命令之後,姚文壘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從一開始,就拿出了高射炮打蚊子的架勢來,直接將空降15軍最精銳的一個兵力投送單位投入了戰鬥,用2000名最精銳的官兵,在武裝直升機的支持下,去對付日本2000人的防禦部隊,看來,姚文壘是拿出了打馬尼拉的架勢在打這座小島了!
可以說,空降15軍的行動,是這次戰役開始之時,唯一的亮點。以空降15軍的實力,完全可以在沒有空中支援的情況下作戰。而爲了保證突擊的順利,空軍也確實沒有進行多少轟炸,只是在機降部隊到達之前半小時,空軍才進行了一次有限的轟炸。接着,就是空降15軍的武裝直升機對島上的日本軍事目標進行重點清除,隨即,空降部隊開始機降作戰!
此時,日本防禦部隊的重點都已經落到了北部的巴坦島方向上,對這裡的重視並不夠,特別是日本空軍的攻擊部隊都用到了北面戰場上去,這也是空降15軍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一批上島的部隊有一個營的兵力。這是空降15軍自己秘密成立的特種營,雖然編制上仍然屬於普通空降兵的範疇,但是實際上,這個營的每個士兵都有着特種兵的戰鬥力。而一個營的特種兵被用來奪取一座面積不大的小島,姚文壘還真是大手筆!
在武裝直升機的配合下,機降部隊在第一時間內控制了島上日本軍隊的指揮部,接着奪下了日本防空陣地,以及炮兵陣地。在控制了這些重要的地區之後,島上的日本守軍的抵抗力量已經很微弱了。等到第2個營的空降兵到達之後,島上也就只有在機場附近防禦的日本部隊還在抵抗。而隨着空軍打擊力量的加強,空降15軍比規定時間提前了2個小時完成了任務,順利的迎接了第一批戰術運輸機,開始在島上部署炮兵與防空火力!
可以說,正是空降15軍在這場戰鬥中的突出表現,讓中國軍事部門發現了新時代的戰爭中,採用以往的登陸方式已經落後了,以機降部隊爲主的新型登陸方法將成爲未來登陸作戰的主宰,甚至是未來地面戰爭的主宰。特別是在火炮與裝甲戰車輕型化之後,機降部隊在裝備了重型戰術運輸機,特別是具備有垂直起降能力的重型旋轉翼戰術運輸機之後,機降部隊不但在火力上能夠與正規地面部隊抗衡,裝甲防禦力量也差不到哪去,特別是在各種主動防禦系統得到改進之後,防禦能力上並不吃虧。但是,在機動能力上,機降部隊有着別的部隊無法比擬的優勢,這就是機降部隊成爲未來戰爭主力的最主要因素!
在此之後,中國軍隊逐漸改變了戰術,加強了空降軍的使用,將空降軍重點突擊的威力發揮了出來,這才從根本上解決了登陸作戰中面臨的衆多問題。如果不是這一步改進的話,恐怕就算要拿下菲律賓羣島,都至少需要花半年以上的時間。
當然,在這場戰爭中產生的新戰術以及戰略變化並不少,地面作戰,特別是登陸作戰的變化並不是最主要的,也不是最槍眼的。不可否認的是,空降15軍在這次戰鬥中的發揮,是新時代地面戰爭的開始,也是未來地面戰爭的最重要的教材!一個高素質,高速度,能夠進行重點突擊的空降部隊,必然會成爲未來地面戰爭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