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戰略轟炸

全面的戰略轟炸發動之後,歐洲失敗的速度就加快了。自從二戰之後,戰略轟炸已經是針對一個國家最有效的打擊手段。在二戰之後的一百多年中,戰略轟炸創造的戰果是難以估計的。特別是在數次大規模的局部戰爭中,戰略轟炸所發揮的作用遠遠超過了一般人的想象。

20世紀末的南聯盟戰爭,以美國爲首的北約部隊就是依靠戰略轟炸,最終在沒有派遣一名地面作戰人員的情況下,迫使南聯盟投降。而隨後,在第一次南亞戰爭中,也正是中國發動的戰略轟炸迫使印度最終同意投降。而在中國的三次對日戰爭中,戰略轟炸在後兩次所發揮的作用是難以估計的,特別是在第三次對日戰爭中,戰略轟炸是最終迫使日本投降的主要動力。隨後,在中國針對俄羅斯的戰爭,以及第二次南亞戰爭,還有第六次中東戰爭,以及最近中國與歐洲在中東地區的戰爭中,戰略轟炸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從一種嚴格的意義上來講,戰略轟炸本身並不針對對方的武裝力量展開,任何以軍隊爲目標的打擊,其實都應該歸於戰術行動,而不是戰略行動。戰略轟炸的打擊目標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即其工業設施,以及爲戰爭服務的各種基礎設施。可以想見戰略轟炸這種特殊的針對性,讓其具有廣泛的破壞力,因爲很多基礎工業不僅僅爲軍事提供服務,也同樣是普通百姓生活的依賴,而戰略轟炸中,這一類目標是不會被單獨列出來的,仍然被放在了打擊的範圍之內。因此,戰略轟炸是一種針對一個國家的全面戰爭行爲,打擊的不是前線的軍隊,而是後方爲軍隊服務的一切力量,也就是要針對平民而進行打擊。雖然,現代化的技術已經讓轟炸的準確度提高了很多,但是戰略轟炸的性質並沒有因此而發生改變。雖然轟炸中的誤傷已經降低到了最低限度,但是在破壞了一個國家的工業基礎之後,恐怕因爲飢餓而死的人,遠比直接死於轟炸之下的人還要多的多!

從打擊的方式來看,戰略轟炸的實際效果就是摧毀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但是其影響則是徹底的摧毀了這個國家的戰爭意志,並且通過激化敵人內部矛盾,達到瓦解敵人的目的。畢竟,僅僅依靠空中力量,是無法佔領一個國家,也無法讓一個國家屈服的,而戰略轟炸對軍事力量的打擊能力是相當有限的。所以,戰略轟炸的最終目的,仍然是要讓敵國屈服,讓其無力再繼續將戰爭進行下去,最終迫使其投降。或者是嚴重削弱敵人的戰爭力量,最後利用盡可能少的地面部隊來贏得勝利!

這次,中國的轟炸也毫不例外。在第二階段的轟炸開始之後,中國轟炸機打擊的目標就已經包括了歐洲的所有軍事工業,以及對國家戰爭力量有幫助的所有基礎工業,另外還重點打擊了歐洲的能源,交通以及民用通信設施。可以想見,在這樣的戰略轟炸中,即使歐洲有着再頑強的抵抗力量,即使奧爾特加仍然沒有認識到他已經輸掉了戰爭,那麼歐洲的平民也會有切身的感受!

在第二階段的頭一個月的轟炸結束之後,歐洲的基礎工業已經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其鋼鐵與金屬冶煉業的產量降低了50%,化工也損失了78%,能源製造業損失了80%,鐵路交通線被毀滅了75%,公路橋樑被炸燬了45%。毫無疑問的,在這種壓力下,即使奧爾特加仍然不承認失敗的現實,他在歐洲的統治基礎也已經遭到了打擊,這個獨裁者的統治開始動搖了。

在這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即美國態度的明朗化。在中國及時的展開了對歐洲的戰略轟炸之後美國方面很快就認識到,即使此時介入歐洲內戰,他也不可能佔到便宜了。更主要的是,中國的態度異常的堅決,如果此時大規模介入的話,其實就意味着與中國的全面戰爭。而美國還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因此,盲目的衝動行爲,最終帶來的只是更大的災難。因此,在這個時候,美國的態度也明朗化了。

美國一方面譴責了奧爾特加政府的極端行爲,同時又對中國的大規模戰略轟炸表示了委婉的指責,接着,美國表示將通過其他渠道,向歐洲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並且接收歐洲的部分戰爭難民。美國的態度已經鬆動了,而且其支持歐洲的決心也開始動搖。當然,美國提出的這些援助本身都是有限制的,僅僅什麼是人道主義援助這個問題,就很值得推敲了,因爲不管是食物,還是藥品,即可以讓難民享用,同樣的,也可以提供給軍隊!而美國接收的歐洲戰爭難民也是有條件的,一般的歐洲公民是不可能申請到政治避難的,只有歐洲的那些科學家,精英級的人物,才能夠得到美國的庇護。顯然,美國知道無法阻止中國在歐洲大陸的勝利,那他就要趁這最後的機會,大撈一筆了!

美國人的算盤是打得很精明的,但是,中國並不會因此而停止行動。就在美國公開了自己的立場,並且對奧爾特加的支持降低之後一週,一支由英國海軍陸戰隊與陸軍爲主,另外還有法國,西班牙,希臘,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軍隊參加的登陸行動在加萊地區展開了。

這是一次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爲此,英國幾乎將其大艦隊全部投入到了爲登陸部隊提供支援的作戰中來,另外還想辦法調集了至少500艘登陸艦艇,上千艘民用船舶,來將25萬登陸部隊,以及其裝備,相應的作戰物資運送上海灘。而在加萊海峽的對面,英國本土的南部地區,還爲集中了可以供這些部隊使用一個月的作戰物資,更多在戰爭物資則正在通過大西洋與地中海的航線被運送過來。

這是一次規模龐大的登陸作戰行動,一開始,英國軍隊就順利的攻佔了灘頭陣地,在大部隊到達之前,先遣部隊就已經控制了一塊寬12公里,縱深5公里的登陸場,並且繼續在向着內陸地區運動。

奧爾特加雖然預感到將有更大規模的戰爭爆發,但是他的注意力一直放在了中歐與東歐的戰場上,他認爲羅馬尼亞軍隊構成的威脅要遠大於西歐地區的危險。這是一個很明顯的錯誤,雖然羅馬尼亞軍團已經進入了德意志境內,但是羅馬尼亞軍隊都在內陸作戰,本身的補給,以及部隊的調動都存在着麻煩,而且羅馬尼亞軍團的戰鬥力是不足以擔負起主要戰場這個重任的。奧爾特加並沒有注意到西歐戰場上的變化,所以當英國軍團在加萊地區登陸的時候,歐洲軍團只有不到2個預備隊師的兵力駐紮在亞眠與阿拉斯,離登陸場足足有數百公里遠!而在登陸場附近,只有不到兩個連的防禦兵力!而這些部隊在戰鬥一開始的時候就逃跑了,因爲他們只是二線部隊,一看到英國登陸部隊,連一槍都沒放,全都只顧着逃命去了。

奧爾特加在知道英國軍團已經在加萊地區登陸之後,立即調遣軍隊準備將英國人趕回海里去,但是此時,歐洲軍隊的指揮系統已經遭到了破壞,他並不知道,至少已經有4個英國陸戰隊師在第一天就上岸了,另外還有十多萬大軍正在準備登上海灘。由中國援助的工程部隊也已經在海灘上架設好了一座浮動式碼頭,大量的作戰物資與武器裝備正在源源不斷的送到登陸部隊的手裡。而奧爾特加能夠調動也就只有兩個預備隊師。讓這兩支二流部隊去對抗英國強大的陸戰隊,即使把空中打擊排除在外,他們也不可能完成被賦予的任務!

在登陸期間,英國大艦隊的航空兵主要負責對灘頭陣地上的登陸部隊進行支援,但是很快,英國艦隊就發現沒有什麼事情好做了,也就改變了計劃,開始爲進攻部隊提供掩護,並且掃清進攻路線上的障礙。而中國大西洋艦隊的火力打擊分隊則主要負責對戰場進行遮斷式打擊,對任何向登陸地區前進的歐洲軍隊進行遠程轟炸。

其實,在第一階段的轟炸結束之後,原本世界一流的歐洲軍隊已經降爲了二流的部隊,其通信,指揮,情報系統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雖然歐洲軍隊的工程技術人員想方設法的彌補了受到的損失,但是仍然無法保證部隊之間的正常溝通,更談不上聯合指揮作戰了。而隨着中國的大規模介入,英法等國的軍隊在指揮,通信,情報上的能力已經得到了巨大的提高。這相當於是一場不平衡的戰爭,雖然奧爾特加控制着歐洲的大部分地區,並且具備有完善的戰爭機制,但是其戰爭機器已經遭到了損壞,而反奧集團的戰爭機器卻在不斷的完善之中。從這個方面來看,奧爾特加的失敗其實也已經註定了,即使沒有中國的戰略轟炸,奧爾特加也最終會被消滅掉,只不過需要花的時間更長一點罷了。

登陸行動成功之後,西歐戰場上的局勢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變化。登陸部隊迅速的擊潰了發動反擊的那兩個師的歐洲軍隊,接着,從北面包抄,一路殺向比利時東南部的阿登森林地區。二戰中,這裡曾經爆發過兩次大規模的戰鬥,一是德國對法國的入侵,二是德國在戰爭後期的一次絕地反擊。而這裡也被公認爲進攻德意志地區的最佳突破點。而此時,西歐地區,奧爾特加部署在戰線後方的部隊不到10萬人,而且分別駐紮在一些城鎮之中,所以,這些部隊是無法集中起來抵抗登陸部隊的。

戰鬥進行得相當的迅速,登陸行動展開一週之後,英國陸軍的一個裝甲旅已經到達了列日,在經過了短暫的戰鬥之後,已經控制了這座重要的城市。而在阿登地區轉爲南下的另外一支部隊則到達了色當,正在繼續朝梅斯前進。

此時,西歐的戰局已經相當的明顯了,奧爾特加投入西線戰場的數十萬軍隊已經被切斷了後路,出了一部分軍隊及時的撤過了萊茵河之外,別的部隊全都被包圍在了法國北部地區。同時,隨着更多部隊度過海峽,來到歐洲戰場上,這幾十萬大軍已經很難突圍了。

爲了配合反奧集團軍隊的登陸反擊作戰,在這一週之內,中國也改變了戰略轟炸的重點,將主要的打擊目標放在了交通上。中國的戰略轟炸機集中轟炸了西歐地區的主要交通線,並且針對奧爾特加的軍事調動進行了大規模的集中打擊。這讓奧爾特加損失慘重,而且嚴重的阻礙了歐洲軍團的調動,最終爲西歐地區的迅速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奧爾特加雖然做出了迅速的反應,將一大批原本準備用來抵抗羅馬尼亞軍隊,部署在德意志東部與東南部地區的軍隊調遣到了西線戰場上去,但是這些部隊最終能夠到達西線戰場的卻寥寥無幾,大部分的部隊在轉移的途中就遭到了轟炸,損失相當慘重。而當英法聯軍前進到萊茵河西岸的時候,奧爾特加其實已經被三面圍困了。

羅馬尼亞軍隊越過波蘭,正在進攻歐洲軍團的東部防線,而希臘軍隊兵不刃血的攻佔了奧地利,越過了阿爾卑斯山,正在朝德意志南部的高原地區前進,英法軍團則長驅直入,矛頭直指萊茵河地區,這可是德意志地區最重要的工業產區,也是奧爾特加依賴的地區。很顯然,此時,奧爾特加的任何反抗,其實已經變得毫無意義了。

歐洲大陸上戰局的迅速變化,其實已經讓這場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內戰變得毫無懸念了,此時,沒有任何人認爲奧爾特加還有翻本的機會。而隨着戰局的變化,世界上的局勢也相應的產生了劇烈的變動。

南歐戰場上,隨着法國包圍了都靈,而希臘軍團包圍了米蘭之後,意大利的局勢已經陷入了極度動盪之中。此時,支持奧爾特加的維內託政權已經搖搖欲墜。就在英法軍團到達萊茵河西岸的時候,意大利國內爆發了一場動盪。維內託政權被推翻了,而新的貝魯尼政權則並沒有完全改變舊政府的政策,雖然已經不那麼積極的支持奧爾特加,但是新政府並沒有與法國以及希臘進行停戰談判。此時,意大利國內的局勢已經相當的危險,一場革命已經在醞釀之中了。

北方,北歐三國在確定了局勢已經明朗化的時候,終於表現出了強硬的態度,以瑞典軍隊爲主的北歐三國聯軍迅速的跨過了厄勒海峽,佔領了哥本哈根,接着,就攻佔了整個丹麥地區,並且前進到了德意志的石勒蘇益格地區。毫無疑問的,北歐軍團的行動加速了奧爾特加的滅亡,但是在後世的很多史學家看來,北歐三國此時無疑是趁火打劫的行爲,因爲在戰爭最艱難的時期,這三個獨立的國家並沒有向英法提供任何的幫助,甚至還暗中與奧爾特加合作,向奧爾特加提供了不少的戰爭資源,特別是北歐地區豐富的煤炭與鐵礦!而此時,奧爾特加的失敗已經是註定的事情了,北歐三國立即見風使舵,改變了自己的政策,倒向了新生力量的一方。所以,他們的這種行爲,其實與強盜沒有多少的區別。

就在奧爾特加爲意大利的動盪,北歐三國的反目所煩惱的時候,英法西軍團趁機渡過了萊茵河,進一步進入了德意志地區,並且迅速的控制了德意志地區幾個非常重要的城市。而在西線上,奧爾特加的軍隊是沒有任何天險可以據守的,而且中國的戰略轟炸正在全面加速,現在,距離奧爾特加滅亡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意大利的政治動盪並沒有結束,就在新的政府仍然沒有改變戰爭策略的時候,一場革命爆發了。一直在地下活動的意大利共產黨迅速的控制了軍隊,接着把貝魯尼政府趕下了臺,成立了新的紅色政府。而新政府上臺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命令所有部隊停止戰鬥,並且立即通過中國,與法希兩國進行了停戰磋商。新的紅色政府的行動贏得了國內廣大羣衆的支持,特別是對前線的將士來講,停戰是他們期盼已久的事情了。所以,紅色政權得到了廣泛的信任,一個新興的無產階級政府成立了!

這是自古巴革命之後,世界上的第一個紅色政權。顯然,意大利的紅色政權立即得到了中國的承認,而在中國的撮合下,法國與希臘也立即停止了對意大利的進攻行動,並且與意大利簽署了停戰條約。最後,法國與希臘軍隊都撤回了自己國內,把佔領的意大利地區轉交給了意大利紅色政府。這是意大利人根本就沒有想過的事情,因爲按照現在的情況,意大利其實已經戰敗了,而戰敗國是無法得到戰勝國的讓步的。所以,大部分意大利人都認爲,其北部地區已經落入了法國與希臘的手中,他們是收不回來了。而這時候,法國與希臘卻主動的讓出了佔領區,顯然,這是中國調解的功勞。當然,意大利人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紅色政權更得到了國內民衆的廣泛支持!

當然,意大利紅色政權的建立是無產階級的一次偉大勝利,但是這也產生了一些不好的影響。首先是法國,西班牙與英國政府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威脅。特別是對英國政府來講,中國在歐洲的行動到底是爲了什麼?如果中國在歐洲的大規模行動,最終是要建立一個紅色的歐洲的話,那麼英國的資產階級政府就將受到嚴重的威脅,因爲在戰爭期間,英國的共產黨的活動也相當的活躍,如果中國轉爲支持共產黨的話,那英國政府就必然垮臺了。

這是在反奧戰爭期間出現的一個嚴重的不和諧的音調,對現在的戰爭來講,這種不和諧的音調甚至可能毀了整場戰爭,讓即將到手的勝利成爲泡影。所以,中國政府立即發表了正式聲明,表示將不干預任何反奧國家的內部事務,也不會支持任何一個反政府的政治組織。當然,中國的聲明本身就是一種保證,這才讓英國等擔心中國會支持共產黨掌權的國家稍微放心了一點,至少,中國爲了大的目標,而不會去冒險了。

意大利的政治動盪確實引起了一寫反面的效果,奧爾特加也利用這個機會大走文章,到處發表演說,稱中國的目的是要藉助共產黨之手,控制整個歐洲,而共產黨的威脅,已經超過了任何一次危機。而在奧爾特加這種反動的宣傳中,英法西軍團停在了萊茵河東岸,羅馬尼亞軍團也停了下來,希臘軍團則開始準備撤回國內了。這些國家都是資本主義政府,他們都擔心奧爾特加所說的事情變成事實。畢竟,任何一個資本主義政權是不會甘心把控制權交給無產階級的。頓時,歐洲大陸戰場上的局勢變得異常的複雜了。

最讓人想不到的是,就在這個時候,俄羅斯突然宣佈,他對歐洲的一些地區擁有主權,並且迅速出兵佔領了前白俄羅斯的一部分地區,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西部地區。其一支軍隊甚至打到了波蘭境內!

同時,美國也表示,如果歐洲爆發紅色政權革命的話,那麼美國將不會坐視不管,其大西洋主力艦隊又回到了冰島附近海域,太平洋分艦隊則前往直布羅陀海峽,另外一支艦隊則部署在了亞速爾羣島附近。美國也想趁這個機會重新扶起奧爾特加,即使奧爾特加已經不可能重新統一歐洲,但是隻要他還存在,那麼中國就無法從歐洲脫身,而這也是美國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意大利的紅色革命一下子帶來了這麼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這確實大大超過了中國的預料,而且意大利紅色革命本身就已經超過了中國的預料。一時之間,原本已經非常明朗了的歐洲戰局又變得撲朔迷離了。

“其實,關鍵問題不在意大利的革命,而是各個聯合國家本身的目的不統一。說白了,英國是要保證他們在北大西洋的海上霸權,而法國與西班牙是想獲得歐洲大陸的霸權,而羅馬尼亞則想座穩其在東歐地區的頭好交椅,希臘則想控制南歐,北歐三國更是想擺脫地理的限制,插足歐洲大陸。俄羅斯也是死灰復燃,不想安居一隅了,而正是這種對戰爭根本目的上的差別,讓所有國家都在意大利的革命上大做文章。當然,這一局勢對我們來說,不算是好事情,我們必須要設法改變這一情況!”

“外張,你的分析很精闢,但是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這一局勢呢?”柯敏明直言不諱問出了一個很直接的問題。

“這個很棘手,現在我們已經做出了很多的外交努力,但是僅僅是外交努力是不夠的,如果我們不能夠消除這些國家之間的分歧,他們是無法從新跟隨我們的指揮棒前進的!”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提前劃分歐洲的勢力範圍了?”柯敏明摸了下額頭,顯然,這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早在歐洲內戰爆發的時候,中國就已經認識到,直接控制歐洲地區是一件很冒險的事情,而隨着歐洲的分裂,那麼歐洲必然會產生數個地區性大國,而地區性大國重視的是自己在該地區的勢力範圍。那麼,要想戰後的歐洲平穩下來,那就要確認各強國的勢力範圍。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工作,因爲如同英法西羅這些國家都渴望成爲歐洲霸主,樹立自己在歐洲地區的威信,並且帶領別的國家前進。但是,霸主只有一個,不要說分化勢力範圍的事情,就算是確認各個新生國家的邊境問題都非常的困難。所以,當時中國在制訂政策的時候,是迴避了這個問題的,而現在,卻不得不重新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這確實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雖然我們現在可以通過威脅手段讓歐洲國家重新統一起來進行這場戰爭,但是誰也無法保證,在這場內戰結束之後,會不會爆發另外一場內戰。而且,此時美國在一旁虎視眈眈,顯然不會放過這個介入歐洲內戰的機會,如果我們採用強硬手段的話,我們就無法保證一些新獨立的國家落入美國的控制之中,也就是說,我們最終不可能通過強硬手段來解決歐洲內戰的問題,而這也就將成爲下一次戰爭的導火索。因此,我們必須想別的辦法來解決現在的麻煩!”屏幕上,外交部長的神色顯得很尷尬,因爲這是大家都沒有預料到的事情,情況又異常的複雜,處理起來相當的麻煩。

“另外,還有俄羅斯的威脅,雖然俄羅斯已經淪落爲地區性大國了,但是隻要歐洲大陸的內戰不結束,我們誰也無法阻止俄羅斯的擴張行動,而只要俄羅斯邁出了擴張的第一步,我們就很難將其控制在一個有限的範圍之內了。所以,俄羅斯的威脅也不能低估!”

“這麼說來,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非常棘手了,那大家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柯敏明點了點頭,俄羅斯與美國都有染指歐洲事務的意圖,那麼怎麼阻止俄羅斯與美國介入歐洲內戰就成爲了關鍵問題。

“我看,首要的目的仍然是要先打倒奧爾特加,他是歐洲內戰的最大禍根!”魯毅這時候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如果奧爾特加一天不倒臺,那麼歐洲的局勢一天就無法緩解,所以現在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先讓奧爾特加倒臺!”

“但是,這僅憑我們現在的投入是不夠的,除非歐洲國家繼續發動進攻,要麼我們投入自己的地面部隊參戰,不然僅通過戰略轟炸,奧爾特加是無法被消滅掉的!”總參謀長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投入我們的地面部隊參戰的話,那就將要更進一步的引起歐洲國家的猜疑,這對我們解決現在的問題沒有任何的幫助!”外交部長立即表示了自己的擔心。

“這麼說來,關鍵問題仍然是要讓所有的歐洲獨立國家相信我們對歐洲大陸並沒有野心,而且也不會支持共產黨的革命。當然,最主要的是,仍然要這些國家認識到,推翻奧爾特加,是當前最緊迫的事情,這超過了各個國家自身的利益!”

“對,這一點相當的關鍵,我們首先要讓所有的歐洲國家都認識到,如果在推翻奧爾特加之前陷入了內部戰亂的話,那麼他們的獨立將得不到任何的保證!”外交部長立即同意了主席的這一意見,顯然這是一條正確的方法。

“那好吧,看來,我們應該讓所有歐洲獨立國家的領袖都坐到一起,來商量一下怎麼解決問題的辦法了!”

“這事我看還是由外交部長去安排吧,會議地點可以選擇在歐洲的某個地方,不一定要安排在我們國內,這至少可以表明我們的誠意!”總理這時候也插話了。

“那就由外長去安排這件事情,我希望所有的歐洲國家元首儘快坐到一起,通過商討的辦法來解決當前的矛盾與麻煩。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可以親自出席這次的會議!”

很快,關於會議安排的細節問題也討論清楚了,最終柯敏明仍然決定要參加這次會議,如果連中國的國家元首都不參加的話,那怎麼表示中國的誠意呢?

三天之後,各國歐洲獨立國家的元首都答應了這一邀請,而會議地點選擇在了盧森堡的一個小城鎮舉行。當柯敏明乘坐的專機降落在了城鎮外面專門開闢的一塊停機坪上的時候,各個歐洲國家元首都熱烈的歡迎了這位世界頭號強國的國家元首的到來。在休息了一天之後,會議正式開始。

這是一次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會議,當時已經宣佈獨立的英國,法國,西班牙,希臘,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奧地利,意大利,瑞典,挪威,芬蘭,丹麥,比利時,荷蘭以及葡萄牙的國家元首齊聚一堂,開始就歐洲未來走向的問題進行了一次廣泛的磋商。

關於這次會議的記錄,一直就被這些國家的一個聯合政府組織保管着,從來就沒有公開過,但是從戰後歐洲的格局可以看出來,這次會議對歐洲未來的發展有着巨大的影響。

首先,意大利政府表示了尊重其他國家政府的明確態度,並且保證將不輸出革命,也就是不支持其他國家的共產黨進行革命,而別的歐洲國家也表示將不鎮壓共產黨的活動,共產黨作爲一個合法的政黨,也將得到尊重。

其次,中國表示將不會干預各國的內政。在戰爭方面,中國仍然將對所有反奧的國家提供無私的支持。而中國也將信守承諾,繼續對奧爾特加控制的地區進行打擊。當然,中國也保證將不會輸出革命,並且第一次聲明,在歐洲內戰結束之後,歐洲的未來應該由歐洲人民自己來決定,中國不會插手干預歐洲內政。

從這兩點上來看,即使各個歐洲國家的分歧仍然沒有消除,但是現在的麻煩已經沒有了,所有的國家都認識到,最終徹底的戰勝奧爾特加反動集團是最緊迫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務。所以,各國將繼續進行戰爭,直到戰勝奧爾特加爲止。

這還是一些針對當時戰爭環境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而在這次會議上,各國對歐洲未來的發展終於確立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即在歐洲內戰結束之後,將由各個獨立國家成立一個歐洲聯合國家組織。這是一個非權威性的國家之間的組織,而不是一個聯合政府。該組織主要負責協調各獨立國家之間產生的矛盾與衝突。而中國則作爲特別邀請的監督國,負責監督該組織的運作。其實,這就是這些獨立的歐洲國家做出的讓步,中國並沒有失去對歐洲大陸的干預能力,只不過變得更隱諱一點了。

在針對美國與俄羅斯的態度上,最終並沒有討論出一個具體的結果出來。雖然中國迫切的希望歐洲國家聯合組織能夠成爲一個反美反俄的國際組織,但是最終並沒有實現這個目的,因爲大部分的歐洲國家都認識到,即使是在獨立戰爭勝利之後,他們也不可能去得罪另外一個超級大國,與一個就在身邊的地區性大國。這是非常冒險的事情。而柯敏明後來也認識到,要想完全控制歐洲已經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既然歐洲已經做出了讓步,那何必要求太多,而危害到既得利益呢?

這次會議可以說是成功的,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次會議也爲後來歐洲大陸的分裂埋下了禍根。這並不是一次完全成功的會議,因爲就在歐洲內戰結束之後,各獨立國家就分道揚鑣了,而中國對歐洲大陸的控制也顯得非常的乏力。當然,就當時的情況來看,這次會議堅定了各國的作戰決心,而新一輪的進攻行動也就在會議結束之後立即展開了!

第七章 大炮鉅艦第十五章 炮擊九州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二十四章 無謂抵抗第十二章 麻痹敵人第六章 拉虎皮,做大旗第一章 國際新勢第四章 血戰馬來第一章 充足理由第六章 核武風波第二章 打人事件第七章 炮戰顯威第三章 撥雲見日第十六章 砧板與刀第二章第十六章 進軍臺北第五章 衝鋒號角第一章 龍騰鷹擊第十九章 天下大亂第十章 全面反擊第十二章 和平契機第七章 龍騰虎躍第八章 雄鷹出擊第五章 反叛圈套第十九章 全面反擊第九章 斷日行動第十三章 防禦態勢第四章 傳業授道第十二章 海上堡壘第六章 狗急跳牆第二章 印巴再戰第十九章 喜憂參半第十二章 空中絞殺第四章 緊急出動第二十章 摧枯拉朽第一章 最後條件第七章 坦克大戰第十七章 戰略裁軍第四章 悲情巴黎第五章 重要情報第十章 死亡的意義第九章 大和末路第四章 密謀陰謀第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十一章 風雲變換第二章 主動邀請第十一章 火線支援第八章 風影雲形第十一章 火線支援第二十一章 誘餌和魚第十六章 中國政策第六章 高麗風雲第四章 外定內憂第十七章 進軍美國第七章 虎谷殲敵第八章 無可選擇第七章 發戰爭財第十三章 滅頂之災第六章 互惠行動第五章 危險之旅第九章 決戰前夕第十四章 安拉旨意第三章 深海暗鬥第十三章 內外變局第二章 日本脫困第二章 情報戰線第九章 規範行動第十二章 遲到艦隊第十章第八章 果斷行動第九章 致命一刀第二章 巴木戰役第十三章 打破平衡第十三章 欲擒故縱第三章 威脅欺詐第十章 血染江山第七章 購買日本第五章 危險之旅第二十二章 不是結局第十二章 連環外交第九章 保衛亨登第六章 世界震盪第四章 傳業授道第五章 克什米爾第八章第十九章 喜憂參半第二十四章 經濟飛躍第三章 奇諾防線第四章 鷹纏龍搏第十四章 戰爭轉折第十三章 超級遊戲第三章第十八章 舞臺行動第三章 未來戰略第九章 橫刀立馬第三章 彈如雨下第四章 政治風雲第八章第一章 霸之根本第五章 邊境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