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接手了前線總指揮的權限之後,羅開才認識到,這絕對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情。
戰前準備已經進入到了最緊張,也是最關鍵的時刻。而爲了保密的需要,這次的準備絕對不可能大張旗鼓的進行,而是要非常小心,非常隱秘的做。
光是後勤保障這點,就足夠讓任何一位指揮官頭大如鬥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戰役強調的角度來說,後勤保障將是這場戰役能不能如期達到目的的關鍵之所在。按照計劃,投入這次戰爭行動的部隊數量將超過50萬,其中地面部隊20萬,空軍10萬,海軍十萬,另外還有10萬就是專門負責後勤保障的工程兵了。而在戰前需要完成調配的物資超過了1000萬噸。就算是在全面戰爭時期,要想完成這麼大規模的物資調動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而現在還要更加的隱秘進行。這完全是一次考驗中國內部運輸能力的難題。幸運的是,計劃的開戰時期在3月,正好在春運結束之後,這爲前線的準備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至少在運力調動時,可以借用春運延長的藉口,這點帶來的好處幫助軍隊後勤部門解決了大部分的難題。
出了後勤保障外,最重大的困難就是軍隊的調動了。作爲一次關係到民族能否統一,國家能否度過這一危險時刻的最重要的一場戰爭。解放軍這次是拿出了壓箱寶。三大王牌軍中,出了54軍在西南鎮守,穩定南方局勢外,38軍與39軍都將要參加這次戰爭行動。而要合理的,隱秘的調動這兩支軍隊並不是件比完成物資集結容易的事情。另外還有第15空降軍,第1,第2海軍陸戰隊師都將參加這次的進攻。算事實所有的併力調動,要完全達到隱蔽的目的,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38軍是鎮守京畿要地的“萬歲軍”,是解放軍中的第一王牌軍。在完成了數字化後,38軍已經脫胎換骨。而且中國從歐洲進口的第一批先進裝備就用在了38軍中。以38軍在解放軍中的地位,不管有沒有完成換裝,它都肯定要參加這場戰爭。而38軍也因此成爲了美國與臺灣方面最重點關照的一支部隊。38軍只要稍微有動靜,肯定會馬上被察覺。96年臺海危機時,就是38軍的一次成功的佯動,把臺灣囂張的氣勢給壓了下去,成功的穩住了已經在戰爭邊緣的臺海局勢。而要在美國偵察衛星滿天的情況下,將38軍成功的由北京調到東南沿海,這本身就是件困難的事情。當然,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最後的辦法也並不是很複雜。駐瀋陽的42軍將到北京與38軍換防。而38軍的將士將不攜帶重武器,直接南下到達福建,所有需要的裝備都將由後勤系統另外運到。而38軍軍長將留在北京,指揮那支已經換成了42軍戰士的38軍,38軍臨時指揮官將由羅開在前線任命。
而在38軍之外的另外一支重型部隊39軍的辦法也與38軍相差不了多少,只是這兩個重型軍的裝備運輸問題害苦了那些主管後勤的官員。另外,第15空降軍本身就是一支高機動性的部隊,在全面輕型化之後,已經能夠在24小時內到達中國的任何一處地方,並且投入戰爭行動中。所以第15空降軍並不需要提前轉移駐紮地,只需要在東南沿海地區佈置好基地就夠了。而海軍陸戰隊第1,第2師本身就部署在東南與南部沿海地區,而且機動性也非常強,所以也並不需要進行調動。
在陸軍之外,空軍的調動最爲明顯。雖然周國輝答應調派300架先進的作戰飛機給羅開使用,但是羅開的“需求”卻更多,他直接想到的是那數千架被封存在大後方的老舊戰機。先不說那些羅開有特殊用途的老舊戰機。就算要在東南地區部署300多架先進的作戰飛機,這個動作也並不小。光是那60架F-15(“陣風”的國內編號),120架F-11(Su-27的國內編號),120架F-13(Su-30的國內編號)就需要大量的基地與後勤保障。另外還有F-10這些輕型戰鬥機需要部署。而空軍的調動並不是飛機飛到什麼地方就可以用,一箇中隊20加的Su-27部署需要五架伊爾76運輸機攜帶其地面保障系統,另外還需要相應的地面設施。而且空軍的調動所代表的意義更加明顯。所幸的是,這三百架作戰飛機都是遠程戰機,而且在東南沿海地區都有相應的地面保障設施,所以暫時可以先部署在安徽,江西,到戰時才前調。
而在這場緊張準備的戰爭中,海軍的壓力是最輕鬆的。美國的第七艦隊擺在那,日本自衛隊的艦隊也在附近,另外還有臺灣那支不弱也不強的海軍艦隊,所以海軍並不準備正面迎敵,畢竟這是在中國附近的戰爭,空軍已經能夠承擔起絕大部分的任務了。海軍動作最大的是潛艇部隊,這將是對臺灣封鎖的關鍵。而潛艇本身就是隱蔽性極強的部隊,所以大規模的調動也並不會引起太大的反應。
完成部署只是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戰爭能夠順利開展的一個方面的保障。而在這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情報收集,以及對臺灣重要目標的確認工作了。
臺灣是一個島嶼,根本就沒有縱深可言。臺灣大部分的軍事設施都是暴露在外的,特別是西部地區的機場與軍事基地都在解放軍近程彈道導彈與遠程火炮的覆蓋範圍之內。而臺灣重要的工業設施也在西部平原地區,這些目標的確認都非常容易。
相對於一般的島嶼來說,臺灣的情況就要更復雜一些了。在臺灣東部地區是中央山脈,另外還有阿里山,玉山,雪山等較小的山脈。而臺灣東部山區中,就有數座超過了3000米的高峰,這不但是一道將臺灣分成了東西兩個部分的分界線,也是一道保護臺灣東部地區的屏障。而在臺灣政府一直執行臺獨政策時,就格外重視對這些原本並不看重的地區的軍事建設。
在“建發計劃”中,臺灣在花蓮縣耗資400億新臺幣修建了“佳山基地”,另外在臺東縣花費100多億新臺幣修建了“志航基地”。這是臺灣在東部地區的兩個最大的秘密軍事基地。這兩個基地的作用很簡單,也很明顯,就是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將臺灣空軍的絕大部分戰機隱藏到這來,保存空軍戰力。而這兩個基地確實也有實力達到這個目的,其能夠容納400架戰機的巨大容積就足以裝下臺灣空軍80%的先進戰機了。但是這兩個基地的缺點也很明顯,如果臺灣空軍真淪落到需要到這最後的避難所來逃避打擊的話,那麼他們還能有多少戰機?而且這些戰機到達這後,還能夠對戰局起到多大的影響呢?
而在這兩個地下空軍基地之外,最新的地下潛艇基地也已經完工。雖然臺灣當局並沒有着重這個可以容納八艘潛艇駐泊的地下潛艇基地,但是其作用卻並不比那兩處地下空軍基地小。
臺灣搞獨立,最害怕的就是因此引來的戰爭,而在戰爭之中,臺灣最害怕的又是遭到大陸的全面封鎖。臺灣是一個島嶼,而島嶼最缺乏的就是資源。臺灣超過80%的能源需要進口,幾乎所有消耗的石油都要依賴海運,另外在各種礦石,以及別的重要原材料方面,臺灣都需要從外面的世界獲取。而臺灣更是外向型的經濟體系,幾乎所有重要產業都依靠海外市場。所以海路交通的重要性,對臺灣來說,比任何方面都重要。96年臺海危機時,大陸一次演習就讓臺灣股市大跳水,所以,當戰爭爆發後,臺灣只要一遭到封鎖,不但經濟將受到嚴重影響,而因此輸掉整場戰爭,最後“不戰而屈於人”也不是沒可能的事情。
以現在中國海軍的實力來說,封鎖臺灣只能依靠其龐大的潛艇艦隊來完成。而對付潛艇最好的武器就是潛艇本身。所以臺灣最重視大陸的潛艇威脅,也就相當重視發展自己的潛艇艦隊。潛艇是從日本搞到手了,雖然最後得到的是已經落後的“春潮”級,而不是最新的加裝了AIP系統的“親潮”級。但是臺灣仍然相當看重這支潛艇艦隊。
有了潛艇,就不代表有了戰力,特別是常規潛艇(即使是加裝了AIP系統的常規潛艇也一樣)本身有很多的侷限性,對基地的依賴性也更強。要保證潛艇部隊能夠正常的活動,並且在激烈的,突然的打擊下生存下來,這就對潛艇所依靠的基地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臺灣的港口並不少,但是高雄,基隆兩大良港距離大陸都太近了,不但在射程最短的戰術彈道導彈的攻擊範圍之內,就連解放軍手中射程超過300公里的超遠程火箭炮都將對其構成嚴重的威脅。而且這兩個港口主要是商用港口,並不適合做潛艇這種保密性極強的艦艇的基地。而且也根本無法保證部署在這的潛艇能夠在大陸的第一波打擊下完整的生存下來。所以,有了潛艇之後,臺灣還需要一個可以安全保護這些潛艇的基地。
“地下潛艇基地”的地點是嚴格保密的,就連中國的情報機構都只知道在東港到楓港間沿岸的厲害懸崖地區。而該基地建成之後,將配合部署在宜蘭的168水面反潛艦隊,將能有蕭的執行臺灣對歪航道的反封鎖任務。可見,這支雖然只有八艘潛艇的小艦隊對臺灣的意義有多麼的重要。
出了這三處軍事基地之外,最爲重要的就是“衡山地下指揮所”了。
相對於別的地下基地來說,衡山地下指揮所的地位就要高出很大一截了,而且資格也老上了不少。
“衡山地下指揮所”還是當年蔣介石在位時,於1958年開始建造的。當年爆發的金門炮戰,在解放軍的猛烈炮火下,臺“金門防衛司令部”幾乎被夷爲平地,不但兩位中將副司令當場斃命,而且道上的大多數地面軍事設施也當然無存。這一場景對蔣介石的觸動很大,他隨即下令:重要的軍事設施都要儘可能的建於地下。在此背景之下,衡山地下指揮所應運而生。
作爲臺灣當局戰時最高指揮中心在40年的時間裡,衡山指揮所一直被作爲軍事禁地嚴加保密,很少有人能夠窺得其中的究竟。而2000年9月的“漢光16”軍事演習中,爲了達到總體作戰,橫向支援的演練目的,臺灣軍隊一改不讓非軍方人士進入演習指揮中心的先例,邀請了“陸委會”、“內政部”、“交通部”、“財政部”、“經濟部”、“衛生署”、“中央銀行”等多方面的會部大員。如此一來,爲外界探得其真實面目創造了條件。
衡山指揮所所在的雞南山在這40年中已經被挖空了,方圓總面積達數平方公里。整個指揮所共分爲三層,各種地下建築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地下隧道縱橫交錯,汽車和坦克均可以通行,不但“三軍統帥”、“國防部長”和“參謀總長”等高層長官在這裡有專門辦公、休息和指揮的場所,而且“國防部”和“參謀本部”下屬的各職能部門,也都有各自的作戰區和生活區。
衡山指揮所的對外交通十分便利。平時,有多個出入口可供普通臺軍官進出,在“三軍大學”內,則有一條爲“中將”有二十時軍官而設的隧道。“士林官邸”、松山機場和外雙溪等要地,均有地下通道與衡山堡壘的中心指揮室相連。對身兼“三軍統帥”的“總統”而言,更是考慮周全,一旦發生戰事,不但可以從陸路,還可以從空中進入到地下指揮所內部。按臺灣軍方的描述:“總統府”前的廣場即可作爲直升機停機坪,從“總統府”搭直升機到最近的地下入口(即位於臺灣東吳大學對面的軍營),只需要2到3分鐘,從這個入口到達指揮位置,也只需3到5分鐘。
作爲戰略指揮中心,爲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要,臺灣也在儘量完善着衡山指揮所的通訊網絡,迄今爲止,臺灣至少花費了數十億新臺幣。從得到的罪行情報來看,以此爲中心的“國防部”衡山指揮控制系統,與海軍“大成”分系統,空軍的“強網”分系統和陸軍的“陸資”分系統連成了一個整體,不但可直達本島各戰區司令部,軍團部以及海空軍基地,而且由地下電纜和外島的海底電纜連接,可以指揮金門、馬祖、東引等島的臺灣部隊。
爲了進一步增強衡山堡壘的指揮控制能力,被視爲臺灣陸軍“數字化戰場基礎”的“戰術區域通信系統”(IMSE),也被安裝到此處。它與臺灣軍隊的“潛龍”光纖連接後,衡山堡壘可直接指揮旅以下的作戰部隊。“戰術區域通信系統”(IMSE)曾被稱爲“美國陸軍戰術通信系統”,是美、臺1998年軍購交易的一部分。
衡山地下指揮所的各項設施歲已十分完善,但臺灣方面對它的擴建計劃並沒有因此而停止。臺灣軍方早在80年代末,就有將“國防部”與“參謀本部”合併辦公的意向。從1993年起,開始正式研究,定名爲“博愛專案”,他的基本思想是:圍繞衡山堡壘,將臺灣軍隊最重要的軍事指揮部門聯成一體,構成一個“大直要塞區”,以便戰時最大限度的提高指揮效率。這一方案的主題工程是興建一座地上八層、地下兩層的“國防大廈”,人也將其稱爲臺灣版“五角大樓”,建成後,可以容納5000到8000人在此辦公。而這座臺灣新的軍事指揮中心,已經在三年前,延期兩年後完工。
由此來看,衡山地下指揮中心正是臺灣軍隊的最高指揮中心,也是臺灣軍隊的核心。關於起重要性也就不用多說了。當戰爭爆發的時候,以陳水扁爲首的臺灣高級指揮官員將肯定躲避在此。而要想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解放臺灣,完成祖國統一的目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拔除以陳水扁爲首的這夥叛國份子,用美國的話來說,就是以一次漂亮的“斬首”行動,用最小的代價來達到最大的收益。
當然,只依靠一次帶有很大機會主意性質的行動來完成祖國統一,本身就不是一件可靠的事情。但是卻不能忽視這方面的可能性。所以,搞清衡山地下指揮所的結構,並且在合適的時候執行一次外科手術式的打擊,這卻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不管是衡山地下指揮所,還是“佳山基地”、“志航基地”與“底下潛艇基地”,這些具有非常重要軍事政治意義的目標都將是重點打擊對象。而解放軍手中也並不缺乏對付這些埋藏在地下數十米,甚至數百米深處的武器裝備。
以解放軍最新式的2000千克級鑽地炸彈來說,其超過五十米的鑽深已經足夠對付任何一處地下基地了。但是要對付如同衡山地下指揮所與“佳山基地”這樣龐大的地下基地系統,在沒有確切情報支援的情況下,使用常規炸彈並不是件容易辦到的事情。雖然鑽地核彈有足夠的威力摧毀這些目標,但是在這種統一性質的戰爭中是絕對不適合使用這種將受到極大指責的武器。所以,要想摧毀這些地下基地,最重要的就是獲取足夠的、準確的情報了。
而解放軍手中欠缺的就是這些。光是一個衡山地下指揮所的情報就少得可憐,雖然這處臺灣最重要,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地下基地已經興建運做了幾十年,但是解放軍情報部門對其的瞭解仍然只限於皮毛。而“佳山基地”、“志航基地”與“地下潛艇基地”的情報就更少了。這也是爲什麼羅開並不把希望寄託在“斬首”行動上的主要原因。
當然,有困難並不表示要退縮,只要有希望就要爭取成功。所以,在戰前的情報收集中,對這幾處地下基地的情報收集工作最爲重要,但是取得的進展卻很讓人失望。而在戰爭目標的選擇甄別中,該四處地下基地也被列爲了最高的“甲A”級,也是僅有的四個“甲A”級目標。
除了這四處目標外,臺灣軍隊的絕大部分基地也都得到了確認,並且按照優先順序進行了安排。
臺灣陸軍方面,第6軍團所在的桃園中壢;第10軍團所在的臺中;第8軍團所在的旗山;臺灣“花東防衛司令部”所在的臺東;以及金門、馬祖、澎湖地區的陸軍指揮所與駐地都是“甲C”級目標,是必須在登陸前保證摧毀的目標。
臺灣空軍方面,駐紮第5(401)戰鬥機聯隊的桃園基地;駐紮第2(499)戰術戰鬥機聯隊的新竹南寮基地;駐紮455聯隊的嘉義“水上”基地;駐紮第3(427)戰術戰鬥機聯隊的太中清泉崗基地;岡山空軍航校所在的岡山基地;駐紮第1(443)戰術戰鬥機聯隊的臺南基地;駐紮第6(439)運輸反潛聯隊的屏東基地(臺灣從美國購買的E-2T就部署在這裡);駐紮第7戰鬥機訓練聯隊的臺東“志航”基地;東部指揮部所在的花蓮及佳山基地;駐紮有少量F-5E戰鬥機的澎湖馬公基地等空軍基地,以及防空炮兵司令部駐桃園八塊;桃園、新竹、清泉崗、臺南、屏東、臺東、花蓮,臺北周邊的6個陣地,南港區、新店安坑山區、五指山等,以及部署在臺北三芝、高雄大崗山、澎湖、東引、臺中、臺南的6地。這些部署了大量防空導彈的重要地區,一起前面的空軍基地都是“甲B”級目標,必須保證在第一波攻擊完成之後,摧毀或者癱瘓其戰鬥力,而且其中的幾處重要空軍基地還必須保證奪取其控制權,作爲解放軍登陸作戰的第一波攻擊。
臺灣海軍方面,裝備“拉斐特”級護衛艦的131艦隊所在的基隆;裝備“成功”級(美國“佩裡”級)的124艦隊,另外還有192水雷艦隊、登陸艦隊、勤務艦隊、潛艇戰隊、導彈快艇答對的左營基地;146驅逐艦隊所在的馬公基地;裝備有“濟陽級”(美國“諾克斯”級)6艘與“成功”級2艘的168巡防艦隊所在的蘇澳“中正”基地都是“甲C”級目標,必須在登陸前保證摧毀或者癱瘓其作戰能力。
從這些軍事目標的數量上來看,解放軍要想達到一戰而定乾坤的目的,其難道是相當大的。光是按任務對導彈與戰機進行分配就是個巨大的困難。而且其中大量的“甲”級目標都需要達到摧毀或者癱瘓其作戰能力的目標,這就讓第一波攻擊的規模無法控制。而羅開手中的導彈與戰機數量卻是有限的,即使彈藥能夠得到足夠的保證,但是能夠一次性投放的火力卻有限。所以,在尋求硬打擊的同時,還必須要進行別的方面的努力,才能夠順利的達到戰爭目的。
而在空軍,遠程炮兵與二炮之外的選擇只有兩個。一個是使用非常規力量。這並不是說的用核生化武器,而是合理的使用特種兵,達到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戰果的目的。但是特種兵的使用範圍卻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能夠滿足要求的特種兵也並不夠使用。所以,在這之外,還必須要想另外的辦法。
而第二種辦法就是儘量爭取臺灣軍隊的“配合”。這點還是周國輝特意向羅開加重強調的一點。這場戰爭是祖國完成統一,民族完成統一的戰爭,從意義上來說,就是一場正義的戰爭,雖然,解放軍將承擔起首先發動戰爭的罪名,但是這並不會妨礙在臺灣島內爭取到支持者。而且臺獨政府也一直在“幫助”着大陸創造這樣的“支持者”!
當國民黨才被趕到臺灣時,臺灣軍隊的高級軍官幾乎都是“外省籍”將領。而在國民黨執政期間,也一直堅持着以“外省籍”將領爲主的原則,至少在蔣介石父子任“中華民國”總統期間是如此。
在李登輝當上臺灣“總統”之後,臺灣軍隊開始“本省化”,而在陳水扁上臺之後,這種帶着明顯臺獨傾向的行動更加的猖狂明顯。以前那些重要的“外省籍”將領都被陸續換了下來,而陳水扁所親信的“本省籍”將領得到了重用。
有變動就有矛盾,臺灣軍隊的根底是被解放軍戰敗的國民黨軍隊,而且要剝奪別人的權力,必然會造成權力衝突。陳水扁要想完成臺獨,就必須要得到臺灣軍隊的全力支持,也就是說,這位“三軍統帥”就必須要掌握軍隊的實際控制權。所以,他也就必須要對軍隊的將領進行更換,把重要的職位都用上自己的親信,而讓那些並不堅持臺獨,甚至反對臺獨的將領下課。
現在大陸要爭取的就是這部分被解職,或者被安排到了清水衙門的臺軍將領,讓其在即將爆發的戰爭中,站到祖國一方,應用自己的影響力來幫助祖國完成統一事業。
這些事情都屬於秘密工作,雖然羅開有這方面的要求,但是卻無法直接指揮這樣的行動。具體的行動由顏靚領導的總參情報部門負責,而實際指揮管理這些任務的是談步聲旗下的“軍事情報局”。當戰爭的腳步已經能聽得見的時候,大量的秘密工作人員也在努力的爭取着每一位能夠爭取的臺灣將領,儘量的減少着未來的傷亡名單,畢竟,沒有任何一箇中國人願意屠戮自己的同胞,臺灣人民的過錯再大,也是那些臺獨份子造成的,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就沒有左右與決定的權利,他們是無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