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羅斯福有些太小看同盟國了,他的一系列動作對同盟國戰略層面的影響非常有限。德國總參謀部的將領們只不過在同盟國東部邊境上留下了2個集團軍越50萬的正規部隊。然後他們繼續討論未來對法戰役的細節問題。現在的情況對於同盟國來說非常好,因爲他們的敵人只不過是英美法三國。俄國人自動被同盟國無視掉了。
而華夏?從他們目前的舉動來看,並沒有將兵力部署在前線的打算,陸軍方面自從伊朗戰役後,部署在伊朗的華夏軍團數量大大減少。而國內的總兵力變化不大。而海軍方面華夏依然在西太平洋遊弋。他們甚至連馬六甲海峽都很少通過。造艦速度雖然有些快,但是和同盟國相比好像還要差一些。德國人相信,即使兩年半後,華夏決定參加歐洲的戰鬥,他也很難在短時間內集中起來一支足夠強大的力量。德國人認爲這可能是伊朗戰爭後期,協約國和華夏之間鬧出的一些事情導致的結果。不過不管如何,華夏似乎真的不會真正站在協約國一邊,這是一個很大的利好消息,畢竟德國人最重要的油田和華夏在中亞的軍事基地只隔着一個裡海!而華夏強悍的國力和軍力也不是德國人願意面對的。
德軍內部雖然很早之前就已經達成了先拿法國人開刀的共識,但是在這個共識之下還是存在着很多方案的。比如說最開始由陸軍主導的彎刀方案和由海軍和空軍主導的瞭望地中海方案就存在着明顯的衝突。其中彎刀方案的意思是繼續按照1戰時的德軍突擊路線。先攻佔比利時,然後進攻阿土瓦丘陵進而攻入巴黎盆地將法國首都拿下。這個方案最大的好處是直接,以乾淨利落的軍事行動直接摧毀對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而這個方案同樣也有不少問題。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德國人能想到的,法國人同樣能想到!從東部進攻法國德國人已經幹過兩次,第一次是普法戰爭,第二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人就算再不長記性也能記住了吧!爲此法國人做了相當充分的準備,一條挨着法國東部邊界修建的防禦體系將德軍擋在了東部,德國人不是沒有能力打穿這條防線。但是打穿這條防線的時間和代價讓德國人十分的猶豫。歷史上馬其諾防線沒發揮作用的重要原因是德國人繞過了防線,而這一次。德國人從陸地上是真的繞不過去了。只能一點點死磕!在紙面上軍事力量差距不是特別大的情況下,法國人和來援助的英美兩國軍隊要是依託防線抵抗德軍的話,那麼戰況將直接向持久戰方向轉化,這是德國人無法容忍的!法國人雖然依靠防線。但是同樣建立有強大的機動兵團,配合防線的縱深,德國人即使打開一個缺口也會被前者迅速封堵。
雖然後來德國陸軍也準備了一些特殊的裝備來對付這些縮在烏龜殼中的法國佬,但是無論是號稱火炮之王的多拉巨炮還是重型迫擊炮卡爾設備。這些東西在實戰推演中的效果都很一般,不是說這東西火力不夠摧毀對方的掩體,而是德國空軍無法保證這些裝備的安全。別的不說就拿那款和歷史同名同性能的多拉巨炮來說吧,1410噸重的總重量,需要用專門的鐵軌運輸部件,而且組裝時間長達數週。需要上千人來操作的龐然大物,當德國陸軍把他們部署在距離前線不到40km的地方時,德國空軍就想問陸軍。難道你認爲協約國空軍都是睜眼瞎嗎?現在時代不同了,戰爭是立體的,就這門火炮如果運氣不好的話,一發500kg炸彈就可以重創。俗話說有千日做賊沒千日防賊的!空軍能保住一天兩天,不可能隨時都保護吧?這東西沒有絕對制空權沒法用啊!而德國空軍自認爲沒辦法保證絕對制空權!
惱怒的陸軍將領們詢問德國空軍爲何不能壓制法國空軍的時候,里希特霍芬是這樣回答的。他用自己的元帥權杖指了指法國北面的英國說道:“如果我們在北面開戰的話,那麼我們一開始面對的就是英法兩國空軍!從地理上看。英法兩國空軍擁有更大優勢,他們可以執行穿梭作戰,戰鬥機從英國起飛後直接參與歐洲大陸的戰鬥然後降落在法國,然後從法國起飛參加戰鬥後返回英國,這樣的話英國人噴火戰鬥機腿短的問題會得到極大的緩解。而英國空軍的轟炸機部隊也不是吃素的。不光陸軍,就連空軍都要做好吃炸彈的準備。”
“退一步講,就算我們成功的將法國北部空軍基地炸的七零八落,那麼英法兩國還有遠道而來的美國人依然可以依託英國對我們發起空隙,美國人的戰鬥機航程可要比英國人強不少。而我們的bf109和fw190戰鬥機如果從德國本土起飛的話,最多也就是海峽上空打一打,根本不可能深入到英國縱深,對方的後方基地相當安全,戰爭的結果將必然向持久戰方向轉化。”
德國空軍其實開始也是支持彎刀計劃的,但是隨後經過多次推演之後,里希特霍芬等人發現他們實在無法在摧毀法國防控體系的同時再搞定英國皇家空軍,後者依託幾乎不會遭到攻擊的基地可以持續不斷的對德國空軍施壓,而等到美國人介入的時候,德國空軍的情況會更糟。限制戰略轟炸機作戰半徑的不僅僅是轟炸機本身還有護航戰鬥機的航程,而在這個問題上,bf109和fw190哭暈在廁所裡!航程不太夠啊!所以消耗戰的情況將無法避免。
而在一次海軍和空軍高層會議後。里希特霍芬發現瞭解決問題的關鍵,即如果英國本土的飛機場無法影響到戰況的話,那麼情況會好很多!比如說海軍方面提議的在法國南部登陸的問題。於是這就引出來海軍提出的瞭望地中海計劃,雖然早在意大利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建議用一支偏師從法國南部登陸然後牽制協約國的軍力,不過這個計劃只是當初彎刀計劃的一個附庸,有它可以,沒它照樣幹活。影響不大。但是當空軍和陸基陷入僵局的時候,主導這個計劃的海軍發現了機會!於是發揚海空兩軍當年在空中花園行動中先斬後奏的作風。兩邊的大佬首先聯絡上了!
空軍開始對這個計劃也不怎麼熱心,但是隨後琢磨了一下後他們發現在南部作戰的話。德國空軍的情況可太好了!首先空軍表示可以在開戰後不久就能拿下科西嘉島,然後德國空軍就可以利用咋意大利、科西嘉和西班牙的基地對法國南部發動空襲。在加上在德國本土和奧地利的空軍,完全可以對法國形成半包圍。如果英國人想要支援法國空軍的話,那麼他們的噴火就必須部署在法國。而要是部署在法國的話。英國皇家空軍的戰鬥機可就沒有一個安穩的後方基地了。而且更重要的是法國重要的空軍基地和飛機生產廠集中在南部的圖盧茲,這個對於德國空軍來說可是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在海空軍高層看來,這個計劃對於陸軍也同樣適用,原因很簡單,在南部發動的登陸戰可以有效避開法國人在東部修築的防禦體系,而且德國海軍保證可以把陸軍送上去,你陸軍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再加上空軍保證對陸軍提供支援。這個行動方案的可行性非常高啊。
而陸軍實際上是拒絕這個計劃的,甚至就連總參謀部也不太看好這個計劃,原因很簡單。法國南部是山地和高原,裝甲部隊的推進和展開比較成問題,而且如果從南部攻擊的話。那麼距離法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巴黎就太遠了,這必然會拉長整個戰役的時間,那麼一旦美英反應過來,全力支持法國的話,那麼這場戰爭該怎麼打?總參謀部還是想快速解決法國。所以想否決這個計劃。
但是隨後海軍表示這個計劃還可以再優化一下,海軍既然可以在地中海把陸軍一支部隊送到岸上去。那麼同樣也可以從西班牙出發,把一支德軍送到法國的西海岸上!法國人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在西海岸強化岸邊防禦的計劃!如果南線的德國海空軍航空兵可以擊潰法國南部空軍的話。那麼依託在西班牙的航空基地,德國海空軍聯手在法國西部沿海登陸也不怎麼困難。如果法國想要守住南部的話,那麼他必須打亂原有配置將大量的機動兵員和武器投入到南線,而英國和美國空軍也必須放棄英國本土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進入法國,和從地理上以及實力佔優的德國空軍拼消耗,在這種情況下,德國航空兵部隊其實是佔便宜的!如果考慮一下美國人需要面對德國潛艇和艦隊的攔截來吧物資運往法國的話,那麼在法國南部進行的這場消耗戰其實是有利於德國的!
雖然同樣是消耗戰,但是這個和在法國北部進行的消耗戰情況完全不同,除了地理之外,如果德國空軍可以將一部分兵力部署在西班牙的話,那麼德國海軍完全可以再陸基航空兵的支援下進入比斯開灣,進而對法國西部的港口實施封鎖,而這樣一來美國和英國的支援力度肯定會大大下降!運輸方面的損失也會直線升高。如果說之前美國人能把8成的物資送到法國的話,那麼在德國海軍的威逼下,美國人可能只能把5成甚至更少的物資送往法國。這個計劃其實就是通過改變兵力部署重心,出其不意的在某個方向上獲得優勢,然後憑藉初期優勢獲得有利的交戰態勢。
德國總參謀部還專門推演過,在這種情況下交戰,同盟國是佔優的。戰爭的本質就是交換,當雙方之間的交換比大於國力的差距後那麼弱勢的一方就會在戰爭中越來越虛弱,直到最後崩潰。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差距可要比歷史上軸心國和盟軍之間的差距小多了。要是打這種消耗戰的話,那同盟國自然願意。當然,爲了照顧陸軍的情緒和需要,以及儘可能的縮短時間,在總參謀部的協調下,海空軍表示當同盟國部署在法國的機動部隊消耗的差不多厚,空軍會將戰鬥重點重新轉移回德國本土,支援陸軍從法國東北部突破防線。而海軍也表示,只要情況合適,海軍也願意在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與協約國艦隊在法國西海岸決戰,並且會盡量派遣潛艇和襲擊艦來截斷美國與法國之間的航線。
於是這個綜合了海空軍的瞭望地中海和陸基的彎刀作戰計劃後產生的戰略就成了德國海軍未來2戰前期軍事行動的核心,這套被稱爲黃色方案的計劃核心就是現在法國南部打入幾個楔子,然後依靠航空部隊優勢和地面部隊來消耗牽制對手,當對方虛弱後,趁其不備,陸軍主力從法國東北部發動進攻,一舉攻佔巴黎,迫使法國政府投降。這個戰略是正確的,但是在打掉法國之後,下一步怎麼辦,德軍高層再一次出現了分歧。有人主張繼續攻擊英國,在優勢海軍和空軍的掩護下橫渡英吉利海峽,事先自從羅馬人之後無人再跨過英吉利海峽的壯舉!讓德國人完成法國皇帝未完成的事業。
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爲即使是近在咫尺的英吉利海峽對於德國來說也太困難了,海峽內複雜的天氣情況。對岸嚴陣以待的英國軍隊,以及水雷、飛機、潛艇等等原因,還有需要籌措的後勤和運輸船隊對於德國來說太過複雜。德國空軍認爲即使再英國空軍有所損失的情況下,想要奪下英吉利海峽和英國南部的制空權還是有些問題的。而德國海軍認爲即使艦隊可以擊敗美英法三國艦隊,那麼修理戰艦補充戰損的時間依然會很長。這就好比1戰中英德兩國在北海的交戰一樣,即使德國人能以1比2甚至1比3的交換比取得戰鬥的勝利,但是依然被數量佔優質量較差的英國艦隊長時間壓制。斯佩伯爵可不認爲德國海軍能靠一波攻勢就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英美不是傻子,打不過人家可以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