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關中(六)

永和五年八月,明王入長安,再傳檄文於天下,言:華夏之地永歸華夏之民!

--------引言摘述

整個戰場上滿是一片肅殺之氣。這兩萬精騎真不愧是趙國的精銳,雖然遭到晉軍步軍的箭雨襲擊,又被數倍晉軍騎兵包圍,但是依然堅持到最後。當杜洪和杜鬱投降之後,奉命喊話,終於讓這些殘餘的騎兵開始投降。

這一仗全殲兩萬趙國精騎,晉軍傷亡了兩千餘步軍,三千餘騎兵,損傷人員低於曾華能接受和預計的數量,算是一場勝仗。

曾華留下一廂步軍收拾戰場,然後繼續向東而去。他從杜洪那裡知道,王朗和麻秋已經快馬加鞭地東奔,估計是追不上了,而且鄴城除了這一支援軍之外,沒有派其它援軍。所以曾華可以大搖大擺地整軍往東而去。

可是剛到新豐城,卻發生了一件事情。

聽完探馬的報告,曾華臉色大變,連忙帶着笮樸、段煥、趙復和杜洪、杜鬱等人趕到了現場。

這裡是新豐城南不到五里的一座莊園,主人家是當地的一家大戶,姓陳,祖上有人做過兗州刺史、侍中等高官,在新豐縣乃至京兆郡頗有德望,有田地數百頃,部曲佃戶上千人。

到陳府前遠遠地就聞到一股濃濃的血腥味,走進大門就看到裡面橫屍滿地,地上滿是黑色血跡,聞腥而來的蒼蠅聚成一堆堆的,使得到處都是嗡嗡聲。走進二進院,裡面還是一樣的屍體滿地,不過多了許多赤裸的女屍,而且從屍體上看死狀也越來越慘。走到內院,簡直就是人間地獄,裡面滿是老人、女子和小孩的屍體,而且女子和小孩的屍首都殘缺不全,從傷口上看應該是被利器故意分肢。在院子中間胡亂擺着兩個鐵鍋,已經被踢翻在地,所以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麼東西。

像段煥、趙復等久經戰場都忍不住感到噁心,更不用說杜洪和曾華了。

曾華強忍住自己想吐的噁心,鐵青着臉問最先發現這個地方的探馬:“可有活口?”

“有一個青年躲在糞坑裡才逃過此劫。現在已經洗淨換好衣服,正在外面侯命。”探馬連忙回報道。

“出去問問。”

在外面看到那位倖存的青年時,他還蹲在那裡哆嗦,八月的天他居然滿是冷汗,臉色慘白,嘴脣烏紫。

曾華點點頭,探馬走上前去,蹲在他的跟前,悄聲地問着,而青年也斷斷續續地低聲回答道。

聽着探馬的轉述,曾華越聽越怒。

昨晚,石塗、石咎兩人在送走石苞之後,覺得一身輕鬆,在微醉之下打算找點樂子,於是帶着五百親兵四處亂竄,很快就竄到了這戶在城南很顯眼的莊園。

石塗、石咎兩人帶人衝進府來二話不說就開始殺人取樂。殺進二進院,發現有女眷之後,石塗獸性大發,帶着手下開始肆意*陳府的女子,*完之後就破肚、斷肢,看着女子在鮮血慘叫中死去以爲取樂。

而石咎*了兩名女子後覺得肚子有點餓了,這時剛好殺到內院,手下從角落隱匿處搜出陳莊主的幾個孫子孫女,正是四、五歲的年紀。石咎一看正中下懷,連忙叫人架上鍋好好了烹煮了一鍋“鮮嫩細滑”的“兩腿羊肉”。

一直殺到後半夜,兩人才心滿意足地領着五百部下,留下一府的慘烈冤魂回營寨去了。

聽完講述,曾華等人許久不再言語,最後曾華開口道:“長軍,你帶三廂步軍急行軍佔據潼關,我過兩日會給你再派兩廂後軍過來。姚勁,你率六廂飛羽軍隨從,駐紮華陰以爲策應。”

趙復和姚勁心情沉痛地默然領命而去。

曾華接着下令道:“將這陳府上下好生厚葬了。姜楠,你帶一廂飛羽軍將那六千俘虜和那兩個姓石的禽獸統統帶過來。”

剛過午時,六千趙軍俘虜被飛羽軍用皮鞭抽得苦天喊地,跌跌撞撞地趕了過來,而石塗、石咎也在其中,只是兩人有傷在身,是幾名親衛用架子擡着過來的。

六千趙軍俘虜被趕到陳府旁邊,那裡已經密密麻麻地立了近六百座墳塋,並被插滿了密密麻麻地白色招魂幡,看上去有些陰鬱。

曾華站在最前面,後面跟着是笮樸、段煥、姜楠、杜洪、杜鬱等人,周圍除了聞訊趕來的上萬百姓,還有數萬左右護軍營和飛羽軍,大家都默然無聲地看着前面的新墳。

曾華接過親衛遞過來的酒碗,雙手舉過頭含淚大聲說道:“昨夜陳府闔家六百餘冤魂,不是天災而是人禍。我等同是華夏子孫、晉室臣民,在此祭奠諸位同胞魂靈早日安息,來世投個太平盛世!”說完將第一碗酒灑在地上,然後將酒碗一丟,繼續說道。

“我等堂堂華夏七尺男兒,手足健全,卻只能目睹同胞慘死胡人之手,此恨此痛,此恥此辱,就是傾九河之水也不能洗盡。”說到這裡,雙目通紅的曾華撲通跪了下來,咚咚地磕了三個響頭。後面衆人也默然無語地跟在後面一起磕了三個頭。

磕完頭,曾華站起身來,又接過一碗酒雙手舉起,高聲說道:“願各位英靈在天保佑,保佑我等早日收復北地十二州!我等誓殺胡兒,爲你們報仇!”說罷,一飲而盡,然後將酒碗狠狠地摔在地上。

曾華瞪着血紅的眼睛走了過來,問着石塗、石咎道:“爲何如此殘殺我關中百姓?”

石塗、石咎沉默許久方言道:“無它,只爲取樂。”

曾華轉身道:“將此二人架到柴堆上去。”言罷,左右馬上過來幾人將石塗、石咎兩人拖到早就備好的柴堆上。二人面如死灰,卻還是毫無言語。

曾華憎惡道:“殺你二人,恐髒我將士之手,而且你二人的羶腥之血恐污我華夏之地,將你們化爲灰燼,方能消我心頭之恨。”然後下令舉火。

火勢驟然而起,熊熊火焰頓時將石塗、石咎二人包圍,這個時候兩人才感覺到痛一般,開始慘叫起來,但是很快就在大火中由一個火人變成了一截黑炭,但還在繼續燃燒。

曾華轉過頭來,盯着六千俘虜,然後一字一句地說道:“昨晚誰來過陳府?”

沒人敢作聲,誰都知道只要一站出來就不會有好結果,石塗、石咎兩人的屍體還在那裡燒着呢。

“既然如此,那我挖個坑把你們全埋了!”等了一會曾華不耐煩地說道。

衆俘虜頓時羣情激動,紛紛開始指證,很快把昨夜跟着過來的五百親衛中還存活的兩百餘人全指出來了。大家一看,這兩百餘人多是羯胡。

曾華下令把這兩百餘人拉到一邊,再派人將俘虜中的羯胡拉出來集中在一起,足有一千五百餘人。

看到這架勢,杜洪連忙勸道:“大人,上天有生之德!還請大人只殺元兇,不必連累無辜!”

聽到有人求情,一千五百餘人連忙跪下,不停地磕頭求饒。

“上天有好生之德?他們以殺人爲樂,食人爲習,*擄虐,無惡不作,哪個時候怎麼就不講上天有好生之德?現在要嚴懲他們了就要講什麼好生之德?有這樣的道理嗎?”曾華幾乎在咆哮,他指着那衆多的羯胡軍士說道:“你問問他們,他們哪個手上沒有我百姓的鮮血?”

聽到這裡,杜洪無語了,而他弟弟杜鬱站了出來跪倒在地說道:“大人說得對,這羯胡西來,一路上作惡累累,殺人千數,屬下隨軍的時候是親眼目睹,雖然激憤,但是迫於身份無力相阻,此中罪過鬱恐怕要內疚一生。”說到這裡,杜鬱頓了頓繼續說道:“大人,羯胡可殺,可是這中間有十幾羌、氐人,還有幾個中原之人,還請大人原諒他們,給他們一個改過的機會。”

曾華上前扶起杜鬱說道:“我一直在說,羌、氐、匈奴和中原之人或是炎黃子孫,或出於九黎之後,都是華夏子民,同根同源。而羯胡卻是異族它種,自然不當我們華夏子民是人,只以豬羊畜生對待,此中已經包含亡我華夏民族的心。今日羯胡是主兇,這十幾人卻是幫兇,助異族殺我同胞,如此人等,就是他們的祖宗也會因此而蒙羞。”

說到這裡,曾華大聲說道:“仁德只施善良守度之輩,刑戮必應暴虐兇殘之徒。揚善懲惡正是天道。”

杜鬱聽到這裡,不要言語了,只是深深地施了一禮。

曾華一聲令下,一千五百顆頭顱滾滾而下。曾華再下令將一千五百具屍體一把火燒了,然後用頭顱砌成五個土堆堆在陳府墳前。曾華再令笮樸書寫一碑,將羯胡的暴行和今日的一言一舉全部寫上去,最後的結尾正用了曾華那句話:“仁德只施善良守度之輩,刑戮必應暴虐兇殘之徒。揚善懲惡正是天道。”

曾華傳令給車胤和南鄭,緊急增調一批有經驗的“說書人”,彙集羯胡在關中和中原的暴行,再結合梁州以前一直宣傳的漢、羌、氐、匈奴等同爲華夏一族,而羯胡是異族它種,在關中四處宣傳,讓漢、羌、氐、匈奴等各族百姓更深刻地瞭解到羯胡的種種惡行,也讓他們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做。

發出命令之後,曾華對笮樸悄悄地說道:“我們需要讓百姓們知道仇恨,只有知道了仇恨他們纔會知道誰是敵人,誰是戰友。而且有了仇恨有了目標他們纔有銳氣,我們新據關中,正需要這種銳氣。只是不知道這場仇恨傷及到多少無辜?”

笮樸冷冷一笑:“大人仁德自是可告天地,但是也不必過於擔憂。傷及無辜?只要能維護我華夏子民,管他傷及多少無辜?他們無辜,我們華夏子民遭殺戮的時候就不無辜了?”

曾華知道笮樸由於以前的經歷,所以是相當的冷血,尤其是對毀他家園的羯胡。以前他把羌、氐、匈奴等夷戎之人也當作了胡人,後來經過曾華的開導和長期影響,於是把矛盾直指膚白、高鼻、深目、多須的異族胡人了,其它的都是“人民內部矛盾”了。

不幾日,曾華彙集打掃戰場的一廂步軍和從南鄭調過來的一廂步軍,連同左右護軍營和八廂飛羽軍,繼續東進。

八月十五日,曾華大軍至鄭縣,而這個時候接到了前軍將軍、梁州刺史甘芮的捷報。甘芮趁曾華兵出關中,悄悄地率領四廂步軍直取魏興郡郡治興晉,然後揮軍北上,再取了上洛郡郡治上洛和南邊的商縣,然後再西進取了關中要關藍田關。現屯兵上洛城(今陝西商縣),別的要求沒有,只是要兵馬。

曾華繼續進軍潼關,彙集早就到了這裡的趙復部,然後留下趙復和四廂步軍守潼關和蒲津關,並令姚勁領六廂飛羽軍駐華陰以爲策應,命楊宿率五廂飛羽軍北上馮翊郡,整治北部諸郡,盧震、杜鬱隨軍爲副手。然後於八月二十五率左右護軍營和三廂飛羽軍回長安。

曾華回到長安第一件事就是再行檄文於關中及四方各處。

“黃帝軒轅登雞頭於空桐,周室文王聽鳳鳴於岐山,非子秦嬴受封邑於秦亭,漢室高祖定天命於長安,關隴之地乃華夏之地久矣。更有漢室據關中撫背天下,威遠四夷,此始天涯海角無論夏夷,均知漢人所意。哀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晉室內亂,海內崩道。羯胡以異族它種竊據九州,羶腥中國之地,毒虐華夏子民。凡我華夏男兒,但有熱血者無不引爲奇恥,深以大恨。臥薪嚐膽、磨厲披堅,只圖滅兇胡、復河山。今長安收復,關中隴西已定,可傳謂天下言:華夏之地永歸華夏之民。以此與華夏同胞共勉,再續壯志!”

檄文一出,天下再次震驚,響應者無數。

第二件事就是招兵買馬,在近十萬“義軍”中挑選精銳,這些人“革命熱情”高漲,得想辦法讓他們折騰一下。經過嚴格的篩選,從中選出三萬六千餘軍士,其餘或者打發回家,或者編爲當地的折衝府。再從數萬降軍和邊戍卒軍中選出一萬一千餘軍士,其餘的有家者放還回家,無家者隨其願安置爲民。如此共選出了四萬七千餘關中軍士,先編爲十四廂步軍,再從入關中的梁州步軍抽調老兵做爲骨幹,配以立功升上的士官、軍官,正式成軍,其餘則補足入關中的六廂梁州步軍的缺員。這樣曾華在三輔地區附近就有步軍二十廂六萬多人,分駐各地,加緊操練起來。

第三件事情是開官倉府庫,大派石苞等羯胡貴族們收刮來的錢糧,安撫各地百姓。一邊大殺少數異己分子,一邊大施恩惠於百姓,好像是歷史上收復一地的老套路,曾華也照搬着用就行了。不過曾華是不會做一個徹底的散財童子,以他的“奸詐”早就將一半的錢糧藏匿起來做爲儲備。

這時,天水隴西的毛穆之也送來好消息。從五月中開始,雖然毛穆之等人在隴西、天水等地乘邊戍卒軍因缺糧大亂而攻城略地,看上去勢如破竹。但是趙涼州刺史石寧、安西將軍劉寧勾結略陽屠各王氏的王擢一直在頑抗,先復陷上邽,然後又退據略陽郡清水,再退據略陽縣,最後退據安定郡都盧,在那裡被樂常山和姜楠最終殲滅。石寧被俘,劉寧降,王擢逃入涼州。這也是姜楠等騎兵珊珊來遲的原因。反而隴西、天水、略陽、南安的羌氐人沒有什麼反應,非常“服氣”。這主要是石虎的早期工作做得好,羌氐族人中稍有名望的豪強已經被他連着族人盡數遷出秦州,一部遷到三輔,另大部十多萬人遷入中原。所以現在的關中氐羌等族,人數雖衆,卻沒有形成足夠強大的部族力量,更缺少有足夠威望領導他們的人,所以不能有所作爲,讓曾華佔足了便宜。而更讓曾華佔便宜的是,石虎曾遷徙秦雍望族十七姓與關東,統統充入戍役之例,編入兵役籍貫,大大削弱了關右漢族豪強的勢力,所以現在的關隴地區不存在能真正威脅到曾華的軍事勢力。

曾華給毛穆之回信,正式將天水郡、南安郡、隴西郡、略陽郡和武都郡、陰平郡一起併入秦州,讓他成爲名副其實的秦州刺史。然後讓他招募邊戍士卒,擴編隊伍,繼續經營秦州,並從三輔糧倉中給他撥了大量糧草。曾華將關中雍州只分京兆尹和扶風、馮翊、安定三郡,自己假雍州刺史。

接下來,曾華便着手開始統計戶籍,校量土地,準備實行均田制,趁這農閒之時爲明年的大豐收打下基礎。這次實行的均田制是在樑、益州實行的舊均田制的基礎上,吸取一些經驗教訓做的修改。

十八歲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還是授糧田八十畝,雜田二十畝,只是做了一些補充。糧田二十畝和雜田二十畝是永業田,可傳子孫不再收回,其餘爲賦田,身死之後由官府收回再行分授。而老男、篤疾、廢疾各給賦田四十畝,寡妻妾三十畝。雜田按當地的氣候條件,十畝種大豆蔬菜等,十畝必須或種棉或種麻或種桑。每男繼承的永業田算在他分授的永業田數額裡,不足的補足,賦田照例。

將早設於南鄭的農學移至長安,再延請關隴農課好手,充實農學,培訓農耕人才。再依梁州例在關隴各郡縣設助農所,幫助和指導各地百姓耕種收穫。並出錢“贖”豪強手中的部曲、奴僕,援梁州例授田加收贖賦五年轉爲平民。

賦稅還是延梁州例,以田地畝數、沃瘠和當年收成爲課稅收賦的標準。這一招很毒,那些大戶世家的部曲奴僕紛紛被官府以德政的名義“贖走”了,空有上百頃的地卻沒有人耕種,每年還要交相應的賦稅,這不是存心讓大戶們爲難嗎?到後來他們窘迫的時候,官府出面,出錢收買他們手裡的田地,再把他們歸攏到郡縣治城裡居住。雖然賣得價賤,但是總比沒有要強吧。

曾華傳令在關隴延梁州例,設郡學、縣學,厚禮重酬延請各地不多的士人以爲教諭,收合格子弟入學。再暗使範哲等聖教中人,遍設鄉學,廣收幼兒童子入學。

曾華及其屬下都是勤於政事、廉正圖治之人,廢除僞趙苛虐奢侈之後,施以寬簡節儉,法度公正嚴明,吏治清明有效,遵禮重教,廣施仁德,關隴百姓漸漸歸心。

曾華將招賢館從南鄭移至長安,再傳文給關隴、益樑和晉室所轄其它各州郡,大肆招賢。京兆尹高陸氐酋毛受、馮翊郡黃白羌酋白犢、扶風郡好畤徐磋、馮翊張琚等地方豪傑士人,紛紛相投。曾華更傳令關中諸郡縣,大索一個叫王猛的人。

第9章 西征大計第261章 報酬和交易第25章 梁州(3)第188章 劉家兄弟第10章 誓師西征第128章 北海之畔第183章 王猛出關(一)第229章 戰爭還是和平?(四)第2章 南逃(2)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46章 聖教(上)第40章 幕克川第214章 西征前夕第108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172章 沙州和西州第42章 西海,青海第170章 延城決戰(二)第52章 初出關中(五)第275章 - 聖主之劍(三)第252章 塵埃落定(三)第145章 永和十年(四)第155章 永和十二年(二)第242章 江左風雲(三)第83章 幷州(一)第283章 大爭論(二)第76章 建康(一)第145章 永和十年(四)第114章 初戰拓跋(四)第46章 聖教(上)第144章 永和十年(三)第275章 - 聖主之劍(三)第165章 第一次西征(四)第123章 萬馬度陰山(二)第174章 冀州風雲(二)第105章 上元節第83章 幷州(一)第77章 建康(二)第182章 日落桃山第203章 進學(一)第5章 長水校尉第119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二)第207章 天災人禍(一)第5章 長水校尉第123章 萬馬度陰山(二)第97章 九月鷹飛第10章 誓師西征第23章 梁州(1)第160章 我們要西征(二)第146章 永和十年(五)第138章 勇氣和榮譽(三)第138章 勇氣和榮譽(三)第218章 侯洛祈的選擇(四)第207章 天災人禍(一)第148章 大戰前夕第163章 第一次西征(二)第111章 初戰拓拔(一)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227章 戰爭還是和平?(二)第188章 劉家兄弟第250章 塵埃落定(一)第51章 初出關中(四)第109章 有話好好說第162章 第一次西征(一)第124章 萬馬度陰山(三)第57章 關中(三)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169章 延城決戰(一)第265章 南海攻略(三)第83章 幷州(一)第165章 第一次西征(四)第278章 - 伊斯法罕(三)第139章 慕容恪(一)第129章 大風東去第125章 萬馬度陰山(四)第146章 永和十年(五)第70章 宜陽(一)第151章 涼州戰事(三)第276章 - 伊斯法罕(一)第111章 初戰拓拔(一)第198章 閒談(二)第43章 都護將軍第13章 夜襲江州(2)第181章 燕周之戰(二)第265章 南海攻略(三)第267章 南海攻略(五)第90章 清泉驛第170章 延城決戰(二)第194章 人生如夢五十年第38章 宕昌城(全)第75章 江夏第224章 華夏必勝(四)第249章 誰家之天下(六)第171章 延城決戰(三)第51章 初出關中(四)第160章 我們要西征(二)第74章 長安第8章 曾氏兵法第214章 西征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