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解永安之圍(下)

但淩十八死活不肯背叛洪秀全,不僅不肯投靠陳新元,反而還勸說吳如孝、劉麗川、張書恆和陳金缸等人加入太平天國。以淩十八的說法,吳如孝他們不信上帝,在死後是要下地獄的,只有信上帝才能上天堂。

陳金缸知道無法說服淩十八,於是把吳如孝、劉麗川和張書恆拉到外面:“我們沒必要去說服他了,他們拜上帝教是通過宗教洗腦,你看他們打仗,各個悍不畏死,每個人只知道拼死搏殺,相信死了可以上天堂。除非我們說服陳爵士,讓他也信上帝還有可能。”

很明顯陳新元是不可能去信教的,更不可能放棄了自己要建立一個強大中國的理念,去加入太平天國,本來他們就不是一路人,如今是聯手共同推翻清政府,今後雙方還有可能會兵戎相見。

“我們救洪秀全,只是目前我們是盟友。等到擊敗了清政府,我們和他們最終還是會翻臉的。”張書恆說道。

不要說陳新元不可能去參加太平軍,他手下的任何一名戰士對太平軍其實都沒有好感。因爲戰士們都知道太平軍的制度:以洪秀全爲首的那幾個所謂的上帝之子在做什麼?在太平軍中搞什麼男營、女營,即便是夫妻都不得相親相愛。而那幾個王,那個王不是十幾個二十幾個妃子?這一套制度如果僅是在軍中執行也就算了,可是太平軍每攻佔一地,連當地老百姓都得跟着搞男女分營。

這還不算什麼,連老百姓的那一點可憐的家產都一律沒入什麼“聖庫”,說什麼共享?把老百姓當傻子在耍吧。而且洪秀全的做法,明顯和明末李自成的流寇有些相似,每攻打到一個地方,都要搶光老百姓的財物,裹挾流民加入太平軍。華夏軍戰士都很清楚,太平天國那一幫人,怎麼看都是像是邪教,最終陳爵士肯定是要消滅他們的。

只不過現在還未到翻臉的時刻,目前當務之急,是去永安救出被清軍圍困的太平軍。如今華夏軍有500騎兵和1000海軍陸戰隊的兵力,陳金缸的天地會起義軍有2000人,淩十八的太平軍3500人,總兵力有7000人。憑藉這7000人馬,已經足夠幫太平軍解永安之圍了。

不過這7000人馬都是戰兵,當年還沒有汽車,輜重隊運輸需要大量人手。於是一批原廣東綠營水師清兵改編來的碼頭工人,便被張書恆僱傭爲輜重隊,上岸給聯軍運輸補給物資,水師官兵則乘船返回廣州。

永安是有一條河流經過,就是著名的桂江,但是桂江是從梧州一帶和西江分離,要走水路抵達永安,必須先克梧州。

梧州是一座大城,以潯江和桂江形成了兩道天然護城河,城牆高2丈2尺,城池堅固,要憑藉聯軍目前的7000人馬,攻克梧州並非一件易事,而且會延誤戰機,因此吳如孝和大夥們商量之後,決定放棄水路,走陸路直奔永安。

走陸路,就必須打造大批車輛用來運輸補給物資。

由2000原碼頭工人臨時組建的輜重兵,砍伐木頭,打造獨輪車,僅僅用了三天時間,就打造出了1000輛獨輪車。戰士們把輜重物資都搬上獨輪車。

幾門火炮都以戰馬牽引,跟着大隊伍一起向西進軍。沿途中,大軍幾乎沒有遭遇到清軍有效的攔截,一路過去,前面的清軍無不望風而逃。

進軍的過程,就像是徒步旅行一樣,幾乎可以說是毫無壓力。

1851年4月6日,大軍抵達了馬石嶺一帶,只要渡過桂江,對面距離永安就已經不遠了。

戰士們在馬石嶺一帶打造木筏,準備橫渡桂江。

輜重隊的輔兵和太平軍戰士們一起,進入山林中砍伐木頭,砍伐竹子,隨後把木頭和竹子紮成了木筏和竹排,準備用來渡江。

清軍雖然沒有在半路上阻攔聯軍,可是清軍主將也不是草包。清軍主帥烏蘭泰,欽差大臣賽尚阿在楚勇將領江忠源建議之下,在馬石嶺的對岸構築陣地,企圖阻止聯軍渡江。

根據江忠源的建議,烏蘭泰和賽尚阿決定結硬寨打呆仗,在桂江對岸修築了大量工事,挖掘了縱橫交錯的壕溝,上面立起木柵欄,擡槍手、鳥銃手和弓箭手佈置在木柵欄後面,修建土城,土城上放上滾木礌石。防線的後面,設置了炮臺。

結硬寨,打呆仗,這種辦法是真實歷史上一直到了後來,曾國藩和李鴻章都用的辦法。這個辦法用來對付太平軍,效果還是不錯的。

但是華夏軍自然有辦法破解清軍的結硬寨打呆仗。首先華夏軍的火力相當強大,海軍陸戰隊的普通步兵都是底部擴張彈線膛槍,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騎兵團更是裝備了後裝步槍,裝填速度極快;炮兵使用開花炮彈,還有火箭炮兵;配屬到海軍陸戰隊的工兵營還裝備了*。

陳金缸的天地會起義軍和淩十八的太平軍,也得到了補給,補充了1500支洋槍,都是底部擴張彈線膛槍,還獲得了六門六磅野戰炮和兩門十二磅*炮。

更重要的是,華夏軍的近戰利器:木柄*。

清軍手中的滑膛槍射程不遠,和*的作戰距離幾乎差不多。至於清軍的擡槍和火炮,華夏軍的炮兵和狙擊手完全可以壓制住他們。

經過一天的準備,4月7日上午8時,聯軍的渡江作戰行動拉開了帷幕。

首先發威的,是華夏軍和太平軍的洋炮。十二門六磅野戰炮和四門十二磅*炮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呼嘯的炮彈不斷掠過了桂江江面,向對面的清軍陣地上空飛了過去。與此同時,十二輛多管火箭炮車也發出了刺耳的尖嘯聲,一條條火龍拖着白煙,吐出火舌,帶着尖銳的呼嘯聲,爭先恐後飛向清軍陣地。

炮彈*接連落在江對岸的清軍陣地上,騰起了一團團巨大的火球,爆炸聲驚天動地,爆炸的氣浪,把清軍陣地上的沙袋和木柵欄紛紛掀翻。

華夏軍使用的炮彈,都是裝填了*的高爆炮彈。陳新元爲了節約成本,把這一批短時間內就要消耗掉的炮彈全部裝填入**,這樣成本低,而且威力更大。畢竟這一批*陳新元從歐洲購買回來的時候,歐洲人根本就不知道*可以當*使用,只是當成了一種黃色染料賣給陳新元,價格賣得非常便宜,比陳新元自己製造烈性*的成本都要低得多了。

當然了,*炮彈無法用來出口創造利潤,因爲不能長時間保管。所以說,基本上的製造多少就用掉多少。

威力強大的*炮彈不斷落在清軍的陣地上爆炸,炸起了一團團巨大的火球,清軍陣地上瀰漫着黃色的有毒煙霧。*炮彈發生了劇烈爆炸,不僅產生了巨大的氣浪席捲了一切,而且燃起了熊熊烈火,那種火焰是根本無法撲滅的,可以產生2000多度的高溫,哪怕是鋼鐵都能熔化,不要說木柵欄了。

清軍土城上面的木柵欄紛紛起火,被燒得噼裡啪啦作響,土城被炮彈擊中,立即在火光中煙塵瀰漫,土崩瓦解,伴隨着劇烈的爆炸聲轟然坍塌。

炮彈落在清軍的炮臺上,隨着一連串巨響,一團團火球驟然爆裂而起,劇烈的爆炸地動山搖,就像是發生了地震一樣。清軍的火炮被炸得飛上天空,氣浪所過之處,清軍炮手紛紛騰空而起,在空中手舞足蹈。有的人被炸得粉身碎骨,殘肢斷腿飛上天空。

華夏軍的炮擊,摧毀了桂江對岸的清軍河岸陣地。

“出擊!”張書恆一聲令下。

擔任搶灘進攻任務的800名海軍陸戰隊員划着木筏和竹排,向對岸的清軍陣地劃去。

清軍殘存的炮臺開火了,一發發炮彈呼嘯着落在江面上,騰起了一道道沖天水柱。但是清軍的土炮精度太差,在那麼遠的距離上,很難擊中目標很小的木筏和竹排。

“砰砰砰”岸邊陣地上,殘存的清兵開火了,擡槍和鳥銃向江面射擊,子彈打得江面上騰起了一道道小水柱。

華夏軍戰士也用手中的步槍反擊,乘坐木筏和竹排渡江的戰士端起槍對準清軍陣地,扣動扳機,槍口噴出一條條火舌,子彈準確的擊中了對面陣地,打得清兵跟前一陣飛沙走石。不時有一個兩個正在用擡槍和鳥銃猛烈射擊的清兵接二連三中彈,仰面倒在壕溝中。

畢竟距離還很遠,清軍的擡槍和鳥銃幾乎沒有任何效果;華夏軍的線膛槍雖然也不能百發百中,但排槍齊射,還是能對清軍造成一定的威脅。

Wшw¸ TтkΛ n¸ CΟ

桂江風平浪靜,江面又不寬,戰士們很快就渡過桂江,踏上了沙灘。

跟在後面的狙擊手提着狙擊步槍,跟着步兵衝鋒。十多名狙擊手找到了狙擊陣位,迅速在大石頭後面伸出步槍,瞄準了前面陣地上的清兵。

江灘到清軍陣地,尚有100米左右的距離,這個距離上,清軍的鳥銃是無法準確擊中目標的,而有威脅的就是擡槍和小炮了。

一名清軍擡槍手剛剛從戰壕後面露出腦袋,準備以擡槍射擊,就聽到一聲槍響,一顆高速旋轉的子彈擊穿了那名擡槍手的頭顱。

華夏軍海軍陸戰隊狙擊手紛紛扣動扳機,彈無虛發,每一顆子彈射出,都能撂倒一名清軍擡槍手和小炮手。

第462章 英國阿富汗(三)第150章 攻心爲上(上)第457章 坦克(三)第21章 分工合作第495章 南非游擊隊(五)第163章 海澄公(上)第233章 八里橋之戰(四)第474章 潛航印度洋(一)第10章 手術斧頭截肢第111章 回國之旅第5章 三級戰列艦第160章 桂林之戰(下)第450章 裝甲車(七)第226章 登船北伐第303章 美軍遊騎兵第85章 普魯士子爵第365章 不鏽鋼和汽輪機(上)第327章 蓋茨堡戰役(6)第96章 特種兵劉麗川第43章 夜襲船隊第232章 八里橋之戰(三)第49章 爪哇王家來人第97章 真僞蘭芳軍第278章 擊沉米艦(下)第145章 廣州城東戰第458章 坦克(四)第428章 艦載機(二)第473章 敵後特種戰(八)第85章 普魯士子爵第245章 再訪歐洲第63章 奪島立國(上)第148章 入城儀式第43章 夜襲船隊第179章 琉球王國第495章 南非游擊隊(五)第382章 紐約海戰(一)第475章 潛航印度洋(二)第137章 烽煙遍地(一)第399章 聯盟國統一(三)第431章 艦載機(五)第88章 法國之行第338章 汽油火箭彈第125章 伏爾鏗造船廠第382章 紐約海戰(一)第200章 福州之戰(四)第187章 黃金*第407章 建立中非帝國(二)第351章 慘烈巷戰(一)第145章 廣州城東戰第38章 清軍來襲第467章 敵後特種戰(二)第463章 英國阿富汗(四)第265章 印度之戰(1)第357章 敵後破襲戰(下)第439章 華人的抗爭(二)第315章 馬納薩斯戰役(下)第126章 開辦上海分行第188章 向日本出口武器第192章 長毛襲郴州第178章 對日第一槍第460章 英國阿富汗(一)第137章 烽煙遍地(一)第276章 神風特攻船第189章 太平軍破長沙第474章 潛航印度洋(一)第311章 慈禧新軍(中)第365章 不鏽鋼和汽輪機(上)第297章 華工起義(4)第106章 巴達維亞之戰(上)第322章 蓋茨堡戰役(1)第65章 奪島立國(下)第135章 天地會廣東起義(中)第6章 登陸戰(上)第479章 布爾人和祖魯人(下)第408章 建立中非帝國(三)第120章 偷運軍火第79章 西門子第361章 裝甲列車(四)第493章 南非游擊隊(三)第427章 艦載機(一)第422章 色當戰役(下)第300章 警告聯邦政府第215章 趙烈文第391章 實驗飛機(三)第144章 長毛短毛第221章 太平軍北伐(一)第223章 太平軍北伐(三)第426章 普法戰爭結束第285章 法蘭西傳教士第203章 搶佔湖南第376章 空襲(一)第111章 回國之旅第55章 齧血爲盟第47章 甕中捉鱉(中)第204章 廣東建設第204章 廣東建設第402章 聯盟國統一(六)第214章 第一次自殺第457章 坦克(三)第295章 華工起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