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朝的影視圈子裡,有一個情況是和歐美那邊完全不一樣的。
那就是在天朝這塊土地上,電影評論家……或者說是影評人這個羣體,從來就沒有能夠引導過電影觀衆的觀影傾向。
好萊塢所謂的‘黃金年代’,不止是電影製片廠和導演、演員們的黃金年代,更是影評人的黃金年代。
那年頭的影評人,不僅能夠左右和影響電影獎項的歸屬,更能夠通過他們發佈的影評,左右觀衆的觀影傾向。
而天朝的影評人們卻似乎從來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
別說是左右觀衆的觀影選擇了,即便是在最爲看重電影獎項評選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專業電影評委裡,也沒多少人把影評人這個羣體當回事的。
進入新世紀之後,隨着移動互聯網的越來越發展,再加上觀影人羣羣體的年齡逐年下降,影評人這個羣體的影響力更是越來越弱了。
對於某些人來說,這自然是好事,因爲影評人的理論,說實話的確是既沒有節操也沒有實際效果,但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不找個人……或者是找個羣體來懟懟,似乎就有點不知道自己該幹嘛了……
馮剛就有點算是這種人裡面的典型代表。
說實話,馮剛能從《北京人在紐約》裡的一介工作人員混成現在的國內導演界三大天王之一,靠的就是他的獨樹一幟。
在那個全國觀衆都被一大堆的文藝電影禁錮住了觀影想法的年代,馮剛就是憑藉着在那個年代堪稱是另類的馮氏喜劇收穫到了一大波觀衆的支持。
和三大導演的另外兩位張一謀和陳歌不同,馮剛從一開始走的就是抓市場、搶觀衆、拿票房的路子。
這種路子到也不能說是不對。
畢竟,和張、陳兩位的三大電影節榮譽加身不同,馮剛無論如何也確實沒有他們的那種底蘊和出身背景,走市場化的道路也是無奈之下的最有利選擇。
但這種市場化路線卻有個最大的弊病,那就是馮剛無法保證自己拍攝出來的電影永遠能夠迎合觀衆的要求。
雖然張、陳兩位的作品質量近年來也呈現出了下滑的趨勢,但不管怎麼說,國際A級電影節的榮譽加持,至少在逼格這個方面,確實比某某年度的票房冠軍聽着要高大上多了。
隨着時代的變化,觀衆的年齡層次也在逐年下跌,就像李墨曾經說過的那樣,如今養成觀影習慣的大多是八五後觀衆,甚至還有一部分人還是九零後。
這種變化在造就瞭如李墨,鄧潮,許崢這樣的新生代導演的同時,也在某個方面倒逼着馮剛進行改變。
而最要命的是,從目前的趨勢來看,馮剛恰恰無法適應這樣的一種現實情況,他的電影也無法繼續得到現在這批觀衆的支持。
估摸着馮剛似乎也發現了這種趨勢,所以從《集結號》開始,他就已經開始習慣於時不時的要整點新聞和話題出來刷一波存在感了。
‘如果純按票房來算,我纔是國內最有票房號召力的藝人!’
《私人訂製》,這傢伙更直接懟上了對他發出批評之聲的所有人,完全枉顧《私人訂製》和當年《甲方乙方》之間的質量差距,
最高潮的時候,自然是‘護舒寶’事件怒懟萬千網友……
不過,好消息是,這個時空估計馮剛是沒有機會因爲《我不是潘金蓮》跑去堆旺達院線了,因爲這個時空的葉檸已經答應了李墨的邀請加盟墨龍傳媒,開始辦理從旺達文娛離職的事宜了。
但‘炮筒子’終究還是炮筒子,馮剛自己的導演作品雖然還沒有影子,但他卻還是找到了其他的地方跟人開懟。
事情還得從馮剛上一部電影《私人訂製》的慘烈口碑說起。
作爲《甲方乙方》的炒冷飯之作,《私人訂製》的拍攝目的氣勢非常簡單,就一句話:賺錢。
投資六千萬,光是貼片廣告就已經幾乎收回了全部成本,甚至連宣發費用都只能算是一部小成本作品的體量,卻硬生生的在馮剛和汪氏集團的炒作下,變成了大片級別的作品……
可惜,電影爛不爛,觀衆心裡自有標準。
尤其是在經歷了許崢,李墨等人的衝擊之後,馮剛的頹勢越發的明顯了。
原來是隻有他一個人玩商業片,其他人都沒他那麼拉得下臉面,可現在新一代的導演不僅拉的下臉面,而且還能主動朝觀衆靠攏,於是也就更顯得馮剛的守舊和不自量力。
好不容易等到《私人訂製》下片,不知道馮剛是哪根筋不對,居然又接受了央媽的邀請,跑去執導了一屆春節聯歡晚會……
哦豁,這下更好玩了。
(PS:關於那屆春晚,出於避免404考慮,這裡就不多說了,但對於作者菌來說,那是一屆難看程度排得進前三的晚會。)
《一九四二》,護舒寶事件,《私人訂製》,《春節晚會》……
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馮剛充分發揮懟天懟地懟空氣的精神,從專家到影評人,從網友到觀衆的懟了個遍……
而這次,馮剛乾脆直截了當的懟上了綜藝真人秀。
“國內的影視製作公司,大部分已經失去了初心。別說初心了,他們連用心都覺得是一種奢侈。明明是家影視傳媒公司,某人卻在拿到了一個小小的票房榜冠軍之後,帶着自己的女伴在機場招搖過市,大量佔用公共資源,就是爲了藉機宣傳他們家新開拍的綜藝節目,正是因爲這樣的公司越來越多,所以纔會有各大公司不務正業,一窩蜂的上馬綜藝真人秀這種事情。”
“不僅如此,甚至還有公司把一檔綜藝節目剪吧剪吧,堂而皇之的在院線上映,真是不知所謂……”
很明顯,馮剛這次是衝着墨龍傳媒和光路傳媒去的。
可問題是,這位大佬圖什麼啊?
光路傳媒還能說和馮剛鬥過,可墨龍和他可是一直沒什麼瓜葛的啊。
即便是像汪氏兄弟這樣和馮剛合作了幾十年的人,這次也有點摸不着這位大佬的脈搏了。
“哥,馮剛最近不是應該和管戶一起,忙着拍攝《老炮兒》嗎?他難道現在就開始爲電影宣傳做準備了?”
在辦公室裡呆坐了半晌,總算有點回神的汪中磊試探着說出了一個可能性。
“不至於啊,”雖然汪中軍也沒搞清楚這位爺的路數,但他還是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提出了反對意見,“咱們又不是那種外行人,拍完素材不剪輯,算個毛線的電影,管戶那傢伙也是老資格的導演了,怎麼可能這會就開始用這種方式博眼球。”
“那就是……馮剛純粹看李墨不順眼?”
“鬼塔馬知道,你別問我,我腦殼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