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章 關門,放魏忠賢!

bookmark

聽到自家皇爺的話之後,陳洪一點都不敢怠慢。

他已經意識到皇爺要做什麼了,連忙說道:“是,皇爺。奴婢這就去。”

說完這句話之後,陳洪轉身快步向外面走了出去。

等到陳洪走了之後,朱由校臉上的表情緩和了不少,手指輕輕的在桌面上敲打着。

臉上的表情雖然沒有什麼變化,但是眼中卻已經露出了兇光。

內閣之中,一片混亂。

原本應該安安穩穩的內閣,此時卻已經鬧騰不起了,不過很快就再一次安穩了下來,因爲他們看到四位閣老面無表情的走了出來。

韓爌等四人沒有在鬧騰的衆人臉上看一眼,而是徑直走了出去。

出了門口之後,韓爌的目光緩緩掃過徐光啓等三人,問道:“我們現在是進宮,還是去西苑門口?”

這個問題雖然簡單,但是徐光啓三人都沒有說話,也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

因爲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實際上卻是很難回答的。

現在去西苑門口,所能做的無非兩件事:勸說那些跪諫的人回去;或者和他們一起跪着。

現在事情已經鬧騰到這麼大了,自己四人雖然是內閣大學士,可也沒有辦法把那些人勸說回去,因爲那些人根本就不可能聽自己四個人的。

那麼如果自己四個人去了,反而會被他們留下來架在火上烤。

如果到皇宮裡面去,那就是站在陛下那一邊了。無論是勸說陛下放過他們,還是讓陛下嚴懲他們,在外人看來都是站在陛下那一邊。

何況如果這些人不退去,除了嚴懲也沒有辦法勸陛下放棄,

讓陛下退一步,那麼這些人就會得寸進尺。如果誰想開口勸陛下,那麼結果肯定不會太好,所以這個問題有些難以取捨。

如果自己四人在現在進宮。外面對內閣的罵聲就會更多。

現在已經有不少人罵自己四人是奸臣了,也有不少人罵內閣四大學士是佞臣,甚至有人將他們與成化一朝的幾個人做比較。

要知道那幾個人現在的名聲都不好,已經被定在恥辱柱上了。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這名聲可不怎麼好聽。

所以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已經開始讓韓爌幾個人覺得爲難。

不過也有人不覺得爲難,比如徐光啓。他向前走了一步,面無表情的說道:“我要進宮。”

在徐光啓看來,當今陛下有很多的缺點。

比如迷信玄學,不知道從哪搞來一個道士,沒事就解夢,還總把夢裡面的事情當真。

比如信任宦官,寵信魏忠賢。

但是除了這些缺點之外,陛下的優點還是很多的。

比如支持自己改革,比如重用自己,比如開明。

在徐光啓看來,陛下既然願意支持自己,那麼自己在這個時候也要支持陛下到底。至於名聲這些東西,已經不重要了。

韓爌三人看着態度堅決的徐光啓,神色各異。

顯然在這個時候徐光啓選擇了站在陛下那一邊,其他的都已經無所顧忌了。這種抉擇讓韓爌等人有一些遲疑,同時也讓他們有一些羨慕。

至少徐光啓他不用做選擇,知道自己應該站在哪一邊。

在徐光啓表明了態度之後,黃克纘也開口了。

他笑着說道:“我和徐閣老一起進宮。”

黃克纘的態度也很明確,他推了荀子,現在在外面的名聲已經臭大街了,所以他沒有選擇。

如果能夠把革新這件事情做成,那麼或許黃克纘還能夠扭轉自己的名聲,否則根本就沒有希望。

在這樣的情況下,黃克纘沒有其他的選擇。牆頭草最終都會被割掉。

或許在雙方爭奪你的時候,你會得到一些好處;可是無論最後誰上位了,第一個割的就是你。

所以黃克纘果斷的選擇了朱由校。

看到這兩個人的選擇時候,韓爌頓時就笑了,說道:“那就進宮吧。”

孫承宗看了一眼三人,也點了點頭。

在三個人之中,孫承宗的名聲是最好的。可是他除了內閣大學士的身份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陛下的老師。

在這個時候孫承宗也沒得選。

不過在達成統一意見的時候,四個人似乎有了一些默契。

一邊向前走,韓爌一邊說道:“或許我們不能再退縮了,應該做點事情了。”

說着,他的目光掃過其他三人,語氣有些低沉的說道:“如果再這麼下去的話,事情會越發的難辦了。”

其他的三人都是人精,瞬間就領悟了韓爌的意思。

徐光啓則說道:“那要看陛下的意思。”

一邊的黃克纘接口說道:“現在大明吏治腐敗,朝堂之下,商戶橫行,百姓的日子過得很慘;軍備廢馳,邊疆事多,朝廷的用度一年不如一年。或許是到了該變一變的時候了。”

黃克纘的話說出來之後,韓爌三人都沒有接話。

但事實上,三人心中已經有了一絲想法,也達成了一絲默契。

那就是這個時候不能再勾心鬥角了,需要喊出四人統一的核心口號,那就是革新。

如果他們四人像現在這樣不出聲,他們就沒有什麼好處,名聲根本就沒有辦法挽回。

但如果喊出革新的口號,就不一樣了,會有人支持他們。

如果革新成功了,那麼他們四人的名聲就會變好;如果革新失敗了,也不一定會把名聲變得比現在更壞。

而且就算革新失敗,名聲好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范仲淹。

范文正公的名聲,在士林之中那可真的是高,提起他來,可沒有什麼黑點。

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就了范文正公的名聲。

孫承宗看了一眼三人,然後說道:“徐閣老說的有道理,要看陛下的意思。”

想要開啓一場革新難度很大,但最大的難點是陛下的態度。會不會因爲陛下的退卻,導致革新失敗?

真的是如此的話,他們四個怕是沒有好下場。比如現在士人之中名聲不好的王安石。

“陛下不是宋仁宗,大明也不是大宋。”這個時候韓爌的聲音充滿了堅定。

他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其他三人都沒有再說什麼,顯然默認了他的話。

對於這一段歷史,幾個人自然是很熟悉的。

慶曆三年,趙禎授范仲淹爲參知政事,又擢拔歐陽修、餘靖、王素和蔡襄爲諫官(俗稱“四諫”),銳意進取。

九月,在趙禎的責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項改革主張。

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趙禎大都予以採納,並漸次頒佈實施,頒發全國。

由於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

慶曆五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新政徹底失敗。

這段歷史,被人稱爲慶曆新政。

韓爌的話已經很明顯了,當今陛下不是宋仁宗,而現在的大明也不是那個時候的大宋,所以不用擔心陛下像宋仁宗一樣,也不用擔心自己這些人落到范仲淹的下場。

范仲淹的下場他們也都知道,被朝廷的那些人來回溜達,最後死在了任上。

這是官場上一種害人於無形的手段。那就是不讓你回京,也不知道你在一個安穩的地方爲官,而是讓你來回調動,今天在山東,明天就叫你去江南,後天讓你去胡廣。

這個年代的路途遙遠,行走起來非常的困難。何況是上了年紀的大臣,來回折騰幾次之後,命也就沒了。

四人在心中達成了默契之後,沒有再繼續說什麼,同時很默契的沒有提起張居正。

事實上,原因也很簡單,當今陛下不是萬曆皇帝,他們也不是張居正。

向前走了幾步之後,徐光啓突然說道:“給張居正平反的事情,好像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吧?既然已經給他平反了,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

韓爌三個人一愣,隨後就明白了徐光啓爲什麼這麼說。

黃克纘一拍手說道:“是啊!把張居正的後人找出來,該給的封賞給了。同時應該立廟祭祀,讓後人知道張居正的功德,另外他的諡號也不妥當,重新議定一個吧。”

張居正諡“文忠”,這一點四人都是知道的。可是按照張居正的功勞,這個諡號有一些輕了,而且誰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張居正逝世後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

潘晟乃張居正生前所薦,他的下臺,標明瞭張居正的失寵。言官也把矛頭指向張居正。

神宗於是下令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

而且張居正也險遭開棺鞭屍,家屬或餓死、或流放。

張居正在世時所用一批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

這一次的平反,肯定不會只是給張居正平反,而是同時跟着張居正受到牽連的官員全都會得到平反,而且會搞得聲勢很浩大。

四人的目的也很簡單,通過這件事情,爲他們的革新做鋪墊,同時也是在收買人心。

等到事情做完之後,他們四人便會公然站出來推動革新,將自己樹立成革新一派,把之前攻擊他們的那些人打成舊黨。

這樣一來就不是他們本人的問題,而是新舊路線之爭。

這樣一來,他們四人的壓力就會小很多,同時也會收來很多人手來幫他們。只要陛下能夠支持,以他們四個現在的實力,絕對可以推動的下去。

所以黃克纘的建議說出來之後,其他三人都沒有反對。

徐光啓點了點頭說道:“正該如此。”

孫承宗也說:“回頭寫一個題本吧。”

韓爌點了點頭,面無表情的說道:“就這麼辦吧。等到這一次事情過去之後,我們就把這件事情操辦起來。”

西苑之中。

朱由校看着面前的魏忠賢和駱思恭,手中端着茶盞,輕輕的抿了一口,問道:“外面的事情都聽說了?”

魏忠賢心裡突突了一下,連忙說道:“奴婢聽說了。”

駱思恭絲毫沒有落下,也趕緊拱手說道:“臣也聽說了。”

朱由校點了點頭,將手中的茶杯輕輕的放在桌子上,雲淡風輕的說道:“既然如此,那你們兩個,誰去把這件事情給朕料理了?”

算賬是以後的事情,現在要把跪在外面的那些傢伙給驅散了。

驅散肯定不是好言相勸就能行的,自然是要動武的。

也就是說,這時候要把那些文官給打走,死扛着不走的直接打斷腿抓起來。

幹這種事情肯定會捱罵,而且罵名會很大。

在朱由校問出了這句話之後,駱思恭遲疑了。

畢竟他與魏忠賢不一樣,他家是世襲的錦衣衛,也算是勳貴了,只是沒有爵位。

駱思恭對於自己的名聲看得還是挺重的,至少不像魏忠賢一樣把臉踩在腳底下。

萬曆二十一年,駱思恭組織創建京都上湖南會館,用作湖南官員、縉紳和科舉之士居停聚會之所。

從這件事情就能看得出來他對文人士子之心。

原因也很簡單,在這個時代,文人士子的地位是最高的,有的錦衣衛對此不屑一顧,他們想要的是皇帝的寵信,是權力。

但有的就不一樣,他們附庸風雅,想融入士人之中,藉此來擡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可是這些錦衣衛沒想過他們的根本是什麼。

有時候,忘了根本的人,最後什麼都落不下。

魏忠賢可沒有這種顧忌,聽了自家皇爺的話之後,頓時雙眼放光。

前一段時間他可是被人攻擊得夠嗆,天天都有題本彈劾他,攻擊他的就是這些人。

一直以來,他心裡面可是憋了一口氣,想下手就是沒機會。

如今,大好的機會就在眼前,作爲一個小心眼的太監,這種能明着解決對手還不用挨皇爺罵的差事,魏忠賢可不會放過。

他直接撩起衣服,噗通一聲就跪倒在了地上,恭恭敬敬的說道:“皇爺,奴婢願意去!”

聽到魏忠賢這麼說之後,駱思恭纔回過神來。

見到陳洪正在緊張的對自己使眼色,駱思恭心中頓時也醒悟過來,連忙跪倒在地,大聲說道:“臣也願意去!”

可是,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只要稍稍遲疑了一點點,就沒有機會了。

朱由校看了一眼魏忠賢,揮了揮手說道:“你去吧。”

說這句話的時候,朱由校的語氣很輕,似乎是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好像並沒有將眼前的事情放在心上一樣。

第一二一章 錦衣衛,出發!第六二二章 讓朝鮮出糧第四三零章 殺雞儆猴第一四九章 大家要嚴懲魏忠賢(盟主Cz、加更)第五八四章 你鄂爾多斯不想封王嗎?第一六零章 新的團隊第六章 袁應泰第五七三章 血祭演武(故夢飛雪生日加更)第三零二章 摸底各地衛所第四十三章 另起爐竈第四四一章 我像是缺女人的人嗎?第四三九章 假冒英國公兒子(日萬求賞!)第四四一章 我像是缺女人的人嗎?第五三四章 人頭滾滾第四四六章 一場騙局第六七二章 驗屍第二五六章 奢崇明造反了!第三二零章 定國公翻騰佔窩之事第三零七章 大比之年第六三二章 情報系統裡的女人們第四六二章 朱由校到山海關第五十五章 焦徐的交情第二三四章 不畏死的革新者第二八零章 就這實力,還想造反?第四三一章 朕缺錢了第四零九章 鬥閹狗第五八二章 即將迎娶姐妹倆第三十二章 陌生的鄒元標第二四四章 重複太祖榮光第一九一章 第四巨頭:方正化(求全訂)第五一九章 鎮守太監張維栽了第六十六章 薛國用死了?!第三零九章 朕想蕩平天下第六十五章 魏忠賢叫屈第一八九章 國丈進宮第六六九章 中興名臣傳第四三零章 殺雞儆猴第三零零章 拿西寧侯開刀第三二三章 朱由校南下到德州(盟主肥起加更)第五三零章 你大爺!你要害死我嗎?第五二二章 揚州知府送上門第五八七章 沒底線的吳克善第三七九章 狼多肉少第六二四章 趕海第四九二章 徐韓之間的鬥爭第四八三章 派戚元輔去澳門第五九五章 騎兵的時代,過去了第二九一章 老福王母子乖乖掏錢第五四七章 大軍開拔第三十二章 陌生的鄒元標第一零九章 如想人前顯貴,必然要立功第二五二章 重陽大宴吃如意豆第二五三章 發賣如意豆種第四九六章 戰艦第二零七章 掄才大典的大綱(求月票推薦票和全訂!)第六一四章 全國土地勘察行動組(元旦快樂)第六十八章 準備動手第一一六章 搞事第五七六章 扣押朝鮮國王(盟主阿蟬東南飛|十里一回頭加更)第三七七章 敲打京城衆人第二二一章 趙秉忠你也是穿越者?第一九九章 商人胡飛第一九一章 第四巨頭:方正化(求全訂)第五九五章 騎兵的時代,過去了第六五一章 龍虎兄弟第三一六章 有錢的鹽販子第一四五章 殺第二八六章 大棚開摘了第六六四章 黃克纘病重(月底了,求月票!)第四一四章 朕的兒子!第三五一章 朕就是要治孔家的罪第四七三章 大決戰第一二七章 說曹操曹操就到第五零六章 下揚州第二六五章 陳奇瑜升官至京師第四四四章 皇帝動手了第二七一章 安邦彥要造反!第六九四章 皇帝的密信第六七九章 江戶決戰(除夕快樂!)第三六六章 聞香教造反了第六七四章 驚動終極元老第一二四章 東林黨盯上了皇帝第三五九章 京城的某個大人物第二零一章 不才宋應星第四五三章 大玉兒侍寢(下)第六七一章 樸正陽自殺了第一八七章 和王安談理想第五六二章 內喀爾喀五部內議第六二一章 海軍演習(求月票)第三五五章 反貪之旅第六八二章 大明施壓(情人節快樂!纔怪呢!)第三十四章 密奏第一二六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四十七章 戚家軍第六二九章 張餘出使朝鮮第五四一章 稅改和軍改第一三五章 劉一璟被坑(求訂閱!)第一八七章 和王安談理想第一七零章 亂世用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