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 道不同

bookmark

《孟子·公孫丑上》有言,道之所存,雖千萬人吾往矣。

孟子認爲這是一種勇氣和氣魄,代表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

同時從古至今,無數人對以身殉道都非常的推崇,爲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獻出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從來都不少。

在普世價值觀裡面,大家對這樣的人都非常的尊重且敬佩。

鄒元標就是這樣的人,他捍衛着自己的道,甚至願意爲此搭上自己的性命。

與鄒元標一樣的還有高攀龍。

天啓六年二月,崔呈秀不甘心高攀龍僅被罷官,必欲除之。

於是崔呈秀假造浙江稅監李實的奏本,誣告高攀龍、周起元等七人貪污。朝廷派遣緹騎前來抓捕。

三月,高攀龍整冠束帶前去拜謁先賢楊時的祠堂。回家後與弟弟高士鶴及門生賞花於後花園池畔,談笑自如。

此時有人前來稟告周順昌已被逮捕,高攀龍聞言神情泰然,笑說:“我本視死如歸”。

他歸家後與夫人談笑如常,沒有異樣。老高將親筆書信交給兩個孫子,交代他們翌日遞給校官,而後閉門遣散諸孫。

不多時高攀龍的兒子們(發覺異樣)前來探查,發覺高攀龍已自沉於池塘,時年六十四。

子孫們打開高攀龍的信,其上乃是遺囑,上面寫着:“我雖被罷免官職,但過去曾是朝廷大臣。大臣不可以被侮辱,因爲大臣被辱等同於國家受辱。我現在只有恭敬的面北叩首,以效仿屈原的遺願。皇帝的恩澤未能報答,只願來世再報。臣高攀龍絕筆。希望使者帶去這封信向皇上覆命。”

道之所存,雖百死其尤爲悔矣。

這話說的就是高攀龍這樣的人,他們一生都在堅持他們的道。

的確讓人感佩,的確讓人感動,此時朱由校想到得卻是另外一句話,這句話叫做:道不同,不相爲謀,出自孔子《論語·衛靈公》。

你在踐行你的道,捍衛你的道,爲此你願意付出生命的代價;我也在踐行我的道,捍衛我的道,爲此我也不惜付出我的生命。

朱由校忽然覺得古人的智慧很深沉,這也讓他想起了後世的一些事情。

武士道是不是道?那些日本fas.ces踐行的是不是他們的道?

爲了他們的道,他們可以慨然赴死,可以切腹自盡,可是他們的道爲世界帶來了什麼?

擡起頭看向鄒元標,朱由校覺得自己找到了癥結。

東林黨之中或許有忠正之士,或許他們不貪污,或許一心爲國,可是他們道就是錯的。按照他們的道治國,大明不會強盛,大明也不會中興,只會急速地衰落!

想明白這些,朱由校就笑了。

楊漣等人帶頭攻擊熊廷弼,認爲熊廷弼雖然於國有功,但是於國也有過,這就是在捍衛道統。

在道統面前,一切都是浮雲。道統是第一位,什麼都沒有道統重要,這纔是問題的根本。

“鄒愛卿的話,朕會好好想一想的。”朱由校看着鄒元標,笑着點了點頭,隨即一副嚴肅的模樣。

等到鄒元標走了,朱由校轉頭看向了陳洪,伸手輕輕敲打着輪椅的扶手,悠悠地開口說道:“和上一次一樣,就說鄒元標請奏復考成法。”

陳洪一愣,又放消息出去?這是不是太陰損了一些?

可是陳洪又不敢諫言,只能連忙躬身去辦了。

朱由校也知道這事不能經常幹,這也是最後一次這麼幹了。

當然了,這兩次放風出去也是有目的的。

高攀龍那裡,朱由校是想看看誰會上題本彈劾高攀龍,誰會上題本請奏嚴懲李如禎。

相比較起來,李如禎案就沒那麼重要。即便是三法司那邊決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自己不同意,他們一樣沒辦法,自己可以隨時將案子再一次打回到東廠重審。

這一次的消息就更簡單了,朱由校需要找到支持自己政策的臣子。

無論是他們是忠是奸,是東林黨還是其他的黨派,只要他們支持自己的政策,那麼自己就用。

朱由校看得很清楚,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齊浙楚黨,他們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方從哲當內閣首輔的時候,朝廷有幾個大問題。

排在第一位的是地方饑荒。由於小冰河時期開始,地方多處災荒。加之土地兼併嚴重,大明又開始出現下層騷動。

對於這件事情方從哲的解決辦法很簡單,那就是發內庫帑銀,也就是拿皇帝的私房錢拿出來賑災;

第二點則是開倉,急發通倉米數萬石,以分賑鄰近處所,但這一條往往因爲地方官員的貪污而收效不佳;

第三點則是免稅停徵,說白了就是免稅;

第四點補地方官吏。

這些主張看着眼熟不眼熟?

基本上和東林黨一個套路,他們之所以爭,不是路線之爭,而是權勢之爭,是利益之爭。

誰在位,誰得利,誰在位子上,誰的人就多。不說其他的,誰在位,誰能貪污的銀子都多。

爲什麼總是在爭奪遼東?因爲遼東每年燒到大幾百萬兩銀子的軍餉。

遼東就是一個大油庫,誰把手伸進去都能夠攥一手油,怎麼能不爭?怎麼能不搶?斷人財路猶殺人父母,怎麼能不拼命?

至於主張和政策,東林黨和齊浙楚黨都是一樣的,他們的利益和訴求也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限制皇權,我們說了算,限制稅收,我們不交稅,皇帝多發點內帑,讓我們多貪污一點。

除了誰在位好處歸誰之外,毫無區別。

朱由校這一次放出這個消息,爲的就是搞臭鄒元標,讓他自絕於東林黨。

當然了,這基本上不可能,但是可以讓他辭官,把位子讓出來。

在朱由校看來,都察院左都御史這個位子太重要了,自己需要都察院就需要在這個位子上安排上自己的人。

另外就是自己需要知道有誰沒有士人的底線,願意跟着自己幹,哪怕只是爲了升官發財,那都沒有關係。

只要他願意支持自己復考成法,自己就提拔他。

第三七八章 錢怎麼分?第六三四章 張餘被跟蹤了第二九二章 恩寵二妃第一二零章 王化貞的供詞第一六一章 推銷天主教第四四五章 吳克善被抓(日萬求賞!)第一零九章 如想人前顯貴,必然要立功第四四二章 故意搶大玉兒(日萬求賞!)第四一二章 書院在手,天下我有第四五六章 陰陽師第二五零章 爲我辦事之人都會有善終第五章 題本第二二七章 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第七十三章 沒得選第三七八章 錢怎麼分?第五三九章 有意思的年輕人第二三四章 不畏死的革新者第三二七章 到濟寧第四十九章 喪心病狂第四零四章 朕乃興文教第一帝!第二十九章 如何處置第六一二章 香河縣的田地被收了第七十四章 控訴!第三一三章 選一個狀元第四一七章 清華園,大明文教聖地第一三九章 散朝的路上(求月票!)第二三七章 武舉人盧象升第二三八章 朕本淮西布衣,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一五七章 送行劉一璟第六六六章 裁撤衛所第二零五章 審覈司第四一四章 朕的兒子!第七十六章 陛下火大發了第一二八章 一份題本引爆了大明官場第六二四章 趕海第二六六章 抓貪官抄家充盈國庫第六九四章 皇帝的密信第四七八章 金尼閣在哪裡?第四十二章 愛卿精善火器第五八三章 和林丹汗決裂第五一五章 鬧騰得越大越好第二一三章 這手下不錯(萬字求賞!)第三三五章 魯王背後另有其人第三七七章 敲打京城衆人第六十八章 準備動手第一零五章 終於等到這一天第五四八章 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第四八五章 大明的變革與機遇第四零五章 義憤填膺的讀書人(三更求打賞求月票)第四十二章 愛卿精善火器第二一六章 周嘉謨要用考成法第二三六章 等結果出來第三七七章 敲打京城衆人第四九九章 成熟的情報網第五二一章 奴婢何苦爲難奴婢?第一四二章 庶幾無愧第五四八章 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第六十五章 魏忠賢叫屈第四八六章 天啓八年第四七八章 金尼閣在哪裡?第一六九章 午門跪諫第三二六章 曲阜孔府(盟主肥起加更)第五八九章 召王在晉(求票!求訂閱哇!)第二三九章 末將,願爲陛下世代赴湯蹈火!第二九六章 莊田納稅第二二一章 趙秉忠你也是穿越者?第二九一章 老福王母子乖乖掏錢第五九七章 要不就叫順義王?第四九九章 成熟的情報網第二四二章 棒打羣臣!大禮儀之爭?第五九五章 騎兵的時代,過去了第二二八章 打造水師第九十六章 大幕真的拉開了第二五九章 去福王府拿人第一七二章 去都察院抓李茂等人第一零五章 終於等到這一天第五一二章 一擲千金第三三五章 魯王背後另有其人第二九一章 老福王母子乖乖掏錢第二八九章 背鍋俠福王第六一八章 設天津直隸州第一六二章 搞土地的想法第四七六章 捷報傳來第四八九章 兒女雙全第三六八章 徐鴻儒起兵第二五四章 清理些爵位第五一八章 娘西皮!第三九三章 努爾哈赤被炮轟了第四零六章 聲援鍾羽正第四三六章 布木布泰第八章 飛熊解夢第一三七章 化險爲夷(第七更,求打賞!)第一六一章 推銷天主教第二九零章 老小福王來看戲第二三六章 等結果出來第四五五章 請君入甕第六二三章 朝鮮的讓步第五一零章 盯上徽商第五三零章 你大爺!你要害死我嗎?第四九八章 秦淮河邊吃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