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零章 盯上徽商

bookmark

朱由校倒也能理解,出門帶個一線明星和帶個三線明星的吸睛程度自然不可相提並論。

無視了這些人的目光,朱由校臉上帶着笑容直接邁步走進了皇家書院。

雖然眼前的這一幕並不是朱由校所希望的,也不是他想看到的,但是無所謂了,今天到這裡來就要保持一個開心的心情。

事情很快就會處理。

朱由校的目光雖然沒有看這些人,但是這些人卻都在看着朱由校,甚至有人開始向四下打探,想知道這個人究竟是什麼身份?

只不過沒有人認識朱由校,一時之間也沒人知道朱由校是什麼身份。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方不明身份,看起來排場不小,一看就是身份不尋常,自然沒有人跑上來找事。

朱由校也樂得自在,帶着人在揚州的皇家書院裡面溜達。

說起來,揚州的皇家書院的環境非常好,建造的時候肯定是花了大價錢的。

不過這個也應該,畢竟這裡是揚州的鹽商建造的。在大明,什麼人最有錢?

也就是他們這些鹽商了。而且這是他們用來收攏人心的地方,自然是要捨得下本錢的。雖然現在歸了朝廷,但是地盤和建築還是他們的。

一邊向前走,朱由校一邊看向身邊的魏長生問道:“這裡當初書院改革的時候,有沒有鬧出什麼事情來?他們就那麼願意交出來嗎?”

“回陛下,他們很配合。”魏長生連忙說道。

雖然魏長生不知道爲什麼,可他卻知道陛下這麼問是什麼意思,所以他就直接把結果說了出來。

不過在這件事情上,魏長生實在是沒有什麼發言權,那個時候他也不過剛到揚州,對於揚州的很多事情,他都不清楚。

別說上面的事情了,下面的事情魏長生都還沒摸清楚。高層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他能夠打探的,他只是知道一點點基礎的情況。

當時,朝廷的人來了之後,揚州的這些鹽商非常痛快就答應了下來,直接就把書院獻了出來。

事實上,他們非常配合,而且在改革的過程當中,無論有什麼困難他們都會幫忙;甚至在沒有困難的時候,他們也會主動找一些事情做,讓書院改革之事變得非常順利。

魏長生當時還沒感覺到有什麼,畢竟那個時候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鍛鍊,加上在揚州待了這麼久,對揚州的上上下下也足夠了解,魏長生已經嗅到了其中的不同尋常。這裡面肯定有什麼他不知道的事情。

朱由校點了點頭問道:“那你知道在這裡面做主的是誰嗎?”

魏長生知道皇帝要問什麼,說白了就是問這些鹽商之中誰說了算。

魏長生說道:“回陛下,在揚州這個地面上,最大的鹽商一共有三個,一個是山西的王家,祖上就是做食鹽生意的。”

這個山西王家,朱由校很清楚,其實就是當初三邊總督王崇古他們家。他們家一門好幾個兄弟,做官的也不少,把持了整個三邊地區的市場。

要知道,當年大明建國的時候,那些地方駐軍的人都是要運糧食過去的。朝廷自己來損耗大、效率低,於是就交給了商人。

當時就有了很好的一個政策,商人把糧食送過去,在守軍那裡換取鹽引;商人拿着鹽引回到地方的鹽場買鹽,然後再賣掉。

在這個過程當中,朝廷得到了賦稅,邊關的將士得到了糧食,鹽商得到了鹽引賺到了錢,屬於一個三人贏的局面,這是當時朱元璋制定的政策。

可人都是貪心不足啊,鹽商們可不想這麼幹,運送糧食過去太累了。於是他們想到了第二個辦法,在邊關弄了一大片土地,找人在那裡耕種,每年把糧食直接收割了給邊關的將士送過去,然後商人拿着鹽引去買鹽。

這個行爲促使了邊關的人口大增,土地也得到了大開發。這就是當時的商屯,效果很好。

可是後來鹽商們還是不滿足,這實在是太浪費時間了,利潤也小。所以他們又幹了另外一件事情,鼓動官員和朝廷,讓他們直接用銀子買鹽。

說白了就是不管邊關的那些將士了,我們也不給邊關糧食了,直接給朝廷銀錢。

這些鹽商把原本爲朝廷辦事的屬性直接轉換成了商業屬性,而鹽商徹底就趴在了國家的身上吸血,成了一羣蛀蟲,毫無貢獻。

而當時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大肆行賄給朝廷的官員、勳貴和勳戚,讓他們把這個條件答應下來。

來答應這件事情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弘治皇帝,也就是正德皇帝他爹,那個被稱爲仁君的皇帝。

除此之外,這些鹽商還鼓動皇帝,說用銀子來買鹽可以給朝廷增加賦稅,但其實這個錢都是從邊關的將士身上面剋扣下來的,鹽商拿大頭,給朝廷一小頭。

除此之外,勳戚佔窩嚴重,他們把鹽引拿到自己手裡來,然後再轉賣給鹽商。什麼都不幹,抽一大筆錢。

勳戚去鼓動皇帝、去哭窮、去要鹽引,然後轉身賣了。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邊關廢、鹽商瘋狂吸血、勳貴和勳戚大肆盤剝,國家財政更加入不敷出。

最終,陝西民亂的時候,那裡的軍隊沒有糧食吃,直接造反。

如果原本的政策還存在,讓人們往那邊送糧食,他們會從南方調糧食過去,而不會不管西北。

朱元璋制定的政策不斷加強了溝通,還能夠穩定糧食市場和邊境,甚至能夠擴充邊境的人口。只不過後來這些全都被廢棄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鹽商這些人,朱由校自然是看不上的。

原本朱由校還想過恢復朱元璋的舊政策,可是現在卻沒什麼想法了。這些人乾脆就幹掉算了,賺錢的事情還是自己來吧。

山西王家,就是這一次的主要目標。

王家家裡面做官,還壟斷了市場;因爲壟斷了市場,所以他們就有了錢,從而把手伸到了產鹽的地方。也就是晉商大舉進軍兩淮鹽業,在揚州這個地方紮下了根。

“除了王家之外,還有什麼人?”朱由校再一次問道。

“除了王家之外,還有陝西的陳家。他們兩家統率着晉地商幫,只不過在揚州這個地方,他們的實力並不是最強的。實力最強的是徽州商幫。”

自從弘治五年開始,朝廷允許使用銀錢買賣食鹽,徽州商邦就崛起了。

徽州的黃、汪、吳諸族在揚州業鹽致富的人很多,他們擁資多達數十萬以至百萬,且以“鹽策祭酒甲天下”而名聞海內。

山、陝商人雖也紛紛改邊商爲內商,奔赴揚州與徽人爭利。但他們遠離故土,力不從心,其地位也不得不屈居於徽商之下。

萬曆四十五年,朝廷推行的綱法,徽商便更加佔據了這一利潤。轉眼這麼多年,他們已經在揚州站穩了手腳,沒有人能夠撼動他們的地位。

朱由校點了點頭,大名鼎鼎的徽商啊。

徽商不是指的安徽省的商人,而是指徽州的商人,包括歙、休寧、婺源、祁門、黟、績溪六縣,即古代的新安郡。

徽州處“吳頭楚尾”,屬邊緣地帶,山高林密,地形多變,開發較晚。

漢代前人口不多,而晉末、唐末、宋末及中國歷史上三次移民潮,北方大量人口遷移到皖南徽州。

人口衆多,山多地少,怎麼辦?

出外經商是一條出路。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選擇外出經商,憑藉着吃苦耐勞的精神,幹出了一片大事業。如果去看他們的創業史,那也是可歌可泣,也是一片血淚。爲了博一個前程,那也是玩命苦幹出來的。

只不過屠龍者最終變惡龍,在他們成了一個資本之後,立場就不一樣了。

奮鬥的時候可能還好一些,但是一旦成了資本,那麼就會吸血。現在的徽商就是這樣。

當然了,不幹鹽商的肯定要好很多。畢竟徽商的買賣很多,比如坐澄心堂紙的,人家從唐代就開始了,現在也不是尋常的人買得起的。

除此之外還有做生漆的,還有做墨的。徽州的墨當屬一絕。

這樣的生意人,朱由校自然不會去做什麼,反而還要鼓勵。以後外出貿易,這些都是將來奢侈品的品牌,那是要在大中華文化圈錢的。

從唐朝年間就已經誕生了紙張品牌,叫澄心堂,不說價比黃金,也差不多了。

朱由校揹着手往前溜達,一邊聽着魏長生說的一些事情。

不過朱由校很快就明白了,其實自己瞭解這些沒有太大的意義,該收拾誰還是要收拾誰,不過就是一個下手的目標罷了,拿一個順序,或者說是擬定一個名單。

走着走着,朱由校又想起了一件事情。

他轉頭看着魏長生問道:“這家書院的贊助者是誰?徽商還是晉商?”

“回陛下,是徽商。他們這些人自稱儒商,比晉商那邊要更關注這些事情。”魏長生恭敬地說道,語氣小心翼翼。

魏長生知道陛下恐怕盯上徽商了,這不是什麼好事情。

第三九三章 努爾哈赤被炮轟了第八章 飛熊解夢第一三二章 劉一璟出手(求月票!)第七十三章 沒得選第一六九章 午門跪諫第三二九章 宗室的土地第二三八章 朕本淮西布衣,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一八一章 和皇后談人生第四八零章 壓榨剝削洋人第四四九章 給科爾沁一條明路第二三三章 梅之煥爲張居正平反第六三三章 男人不用守身如玉第四一三章 剝奪功名第二四二章 棒打羣臣!大禮儀之爭?第六零九章 清查全國衛所(求雙倍月票)第二一五章 看誰不順眼就打誰第六一五章 大明皇家水師第六二零章 蒸汽機第六四三章 合圍鄭芝龍第五八三章 和林丹汗決裂第五五三章 黃臺吉被炸成重傷(盟主永恆自在天加更)第四七零章 作戰會議第二一五章 看誰不順眼就打誰第一八四章 國丈和內務衙門第六五九章 投降是你唯一能做的事第五二七章 猛拍皇帝馬屁第六七七章 逼宮第三章 人主之患第六一三章 攤牌了,朕是皇帝第三八一章 朕的皇家親軍第二六一章 封鎖福王府第二七四章 遵義大捷第六四四章 鄭芝龍投降第二九一章 老福王母子乖乖掏錢第六六七章 鳳林大君第二六零章 福王造反第一一四章 改換門庭第九十七章 傳召餘懋衡第二六九章 劈開日月,重塑大明!第三七六章 大明軍方第一人第五五六章 大玉兒來了第四四一章 我像是缺女人的人嗎?第二一三章 這手下不錯(萬字求賞!)第一八八章 太康伯的煩惱第三一七章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盟主迪迪卡卡俱樂部加更)第二零八章 陛下何故造反?(8200+大章,求全訂)第四一八章 皇帝也缺錢(三更求票!)第六一九章 朝鮮世子李溰第四二四章 喀秋莎火箭彈第三一一章 皇權至高無上第五零零章 花魁陳玉兒第五零二章 第一刀,魏國公府第二七零章 派誰奇襲重慶?第一零七章 四民平等第六八八章 反水第四五八章 王登庫要跑路第一八八章 太康伯的煩惱第五零七章 揚州大案第四七三章 大決戰第三十八 道不同第四八二章 籌備大明海軍第一八一章 和皇后談人生第二四五章 鳥槍換大炮第五一零章 盯上徽商第三一八章 祖輩的交情第四二二章 火藥是一切的基礎第三二六章 曲阜孔府(盟主肥起加更)第四六六章 科技代差第五三零章 你大爺!你要害死我嗎?第五一七章 揚州鎮守太監衙門第三二零章 定國公翻騰佔窩之事第二七二章 遵義城,打富裕仗第四六四章 實誠的熊廷弼第五六一章 吳克善認命了(盟主永恆自在天加更)第五九一章 誰負責打蒙古?第二三四章 不畏死的革新者第四六四章 實誠的熊廷弼第一五五章 殺人立威第五七九章 主動融入大明(求全訂!)第三一四章 要離京第五九三章 諸部請罪第五二三章 清吏司插手第二四七章 解決溫飽才能談工商業第六零零章 陛下要三思啊!(盟主阿蟬東南飛|十里一回頭加更)第四七六章 捷報傳來第四十章 徐光啓第五九六章 兩姐妹的洞房第六七四章 驚動終極元老第四二六章 發賣房產的準備第一六七章 改科舉第一零九章 如想人前顯貴,必然要立功第四一零章 打起來了第六二五章 對外吞併的模板第四十七章 戚家軍第三四二章 誰都能做衍聖公!第二六四章 抄河南巡撫的家第二二一章 趙秉忠你也是穿越者?第二六三章 安排福王進京第四十四章 翻供第二九七章 開徵莊田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