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焦徐的交情

bookmark

倒不是汪可受的官路如何,這不過是大明普通官員的升遷過程,沒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

朱由校古怪的不是這個,而是汪可受爲馮從吾修建書院。

馮從吾現在就在朝內,這可是一個妥妥的東林黨,即便不是東林黨,也可以算是半個東林黨人士。

遵從的也是理學,汪可受居然還能夠給馮從吾修建書院,這有點意思。

朱由校看着駱思恭,淡淡的問道:“你確定汪可受一脈可以繼承李贄衣鉢?”

要知道李贄的衣鉢可不是那麼好繼承的,汪可受明顯不是這種人。雖然他是李贄的學生,可是看他的行事風格,這個人明顯就是一個官油子。

他沒有李贄的想法和心態,他心裡面也沒什門戶道統,反正就是做官罷了,他怎麼能繼承李贄的衣鉢?

“回陛下,汪可受不行。”駱思恭直接開口說道:“但是汪可受的學生可以。據臣所知,汪可受有一個學生名叫陳可道,爲人十分狷狂,極爲推崇李贄的學說。”

朱由校看着駱思恭開口問道:“這個陳可道多大年紀,地位如何?”

“回陛下,陳可道年方三十六,地位乃是泰州學派後起之秀。”駱思恭想了想之後說道。

朱由校則是一皺眉頭,倒不是自己以年紀或者資歷取人,而是自己要讓這個人乾的事情,那必須是有資歷才行,要能壓得住人。

這個陳可道顯然不可行,想到這裡,朱由校看着駱思恭問道:“還有合適的人選嗎?”

“回陛下,如此那就只能是焦竑一脈了。”駱思恭想了想,然後說道。

焦竑?這個名字聽起來非常的很熟,但是朱由校卻想不起這個人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了。

“說說!”朱由校看着駱思恭直接問道。

他現在也開始好奇起來了,這個駱思恭究竟知道多少事情,看來洛思恭真的是深入地研究了,或者說也受到了泰州學派的影響?

不過據朱由校所知,事情似乎不是這樣的。泰州學派在民間很強勢,是顯學,但是在高層卻並不是這樣。

“陛下,焦竑萬曆十七年參加會試,得中一甲第一名狀元,被點爲翰林院修撰,後官至南京司業。”駱思恭連忙說道。

朱由校一聽這話,頓時就笑了。

這個人就有點意思了,堂堂的狀元,授予了翰林編撰,按照常理,不說妥妥的入內閣,但是六部尚書應該能混的上吧?即便是混不上六部尚書,那也應該能夠混的上一個六部侍郎吧?

結果全都沒有,直接搞了一個南京司業。

顯然這都不是得罪人那麼簡單,這就是被帝王給厭棄了,理由應該也很簡單,那就是這位肯定幹了什麼讓皇帝十分不爽的事情。

雖然這裡面也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焦竑五十歲歲才中狀元,可是也不至於那麼慘。

朱由校此時也想起了一些關於焦竑的事情了,那是前世他看到的一個新聞,是關於海內外學術界稱爲“規模最大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研究工程”——《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的。

該《叢書》以探求中華傳統思想文化的深厚底蘊,揭示其發展變遷的內在規律爲目標,遴選了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二千多年來文、史、哲、經、農、工、醫、政治、軍事、教育、科技和宗教等各個領域有傑出成就的百餘名人物。

焦竑以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與同一時代的海瑞、黃宗羲及其後的顧炎武、蒲松齡等人當選,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當時朱由校也關注了,甚至還去查了關於焦竑的資料。

有一件事情十分有意思,那就是這個焦竑是一個人的老師。這個人就是自己一直想要用的徐光啓,焦竑是徐光啓的老師。

難道駱思恭說的焦竑一脈,指的就是徐光啓?

現在朱由校知道徐光啓爲什麼在官場上被排擠了。徐光啓的主張和他老師差不多,加上他自己推崇的東西,他沒被打成異端就不錯了。

“焦竑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學生還在,正是徐光啓。”說完這句話,洛思恭躬着身子,不再開口了。

朱由校算是知道駱思恭爲什麼先說汪可受一脈了。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他不想提起徐光啓。

自己叫徐光啓回京,還親自召見了他,對徐光啓的拜辭摺子進行了慰留,在駱思恭看來,這就是非常非常明顯的象徵了。

自己這是要對徐光啓另有任用,所以駱思恭就沒有提起徐光啓,轉而提起了汪可受的學生。現在被自己否定了,這才提起了徐光啓。

雖然這麼說,可是朱由校也知道,焦竑只能算是徐光啓的座師。徐光啓究竟繼承了多少焦竑的思想,這個還真的不好說。

當然了,焦竑和徐光啓的交情不用說了。徐光啓36歲應順天府試,主考官是名儒焦竑,從落卷中發現他的才識,認爲是“名世大儒”,從而拔置第一。

萬曆二十五年,焦竑受皇帝之命,爲國選拔人才,任會試副主考官。他在落選卷中得到了徐光啓卷。“(焦竑)閱而奇之,拍案嘆曰:此名世大儒無疑也。”毅然決然將已名落孫山的徐光啓拔至第一名。

焦竑、董其昌還把徐光啓介紹給自己的同年登萊巡撫袁可立,使徐光啓在兵器方面的才幹有了用武之地。

雖然聽着很美好,但是朱由校卻覺得這裡面隱藏着很多的東西。

比如順天府鄉試的時候,徐光啓落選了,焦竑將徐光啓從落選卷之中選了出來;會試的時候,又是焦竑將徐光啓從落選卷之中選了出來。

這怎麼看都像是有人故意黜落了徐光啓,焦竑保住了他。這裡面有黨爭的感覺,甚至可能是道統之爭,心學與理學,泰州學派與其他的學派的爭鬥。

如果事情真的如自己所猜想的,那麼徐光啓與焦竑的關係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當然了,事實也證明了焦竑的眼光。

徐光啓後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他畢生致力於研究天文、曆法、水利、測量、數學、農學等自然科學與技術,成爲學貫中西、富於遠見卓識的明代科學家、政治家。

第一五九章 討要職位第五六三章 都想和大明爸爸聯姻第五六六章 是時候展示真正的實力了第六十九章 結束與開始第六四八章 杭州樓外樓第二六八章 你去當順天府尹第一六零章 新的團隊第三七三章 撈了很多錢第二五九章 去福王府拿人第一九八章 兵仗局第四三二章 涮晉商下鍋第四二四章 喀秋莎火箭彈第三八一章 朕的皇家親軍第四七一章 分歧與機會(直男123生日加更)第四九九章 成熟的情報網第二八三章 四大金剛(三更求打賞!求月票!)第三六二章 許顯純成了忠心的瘋狗第五五九章 建奴覆滅,大明威武!第四十四章 翻供第五六九章 和大明爸爸一起對付倭國第三七五章 活捉徐鴻儒第四零二章 王象乾(盟主迪迪卡卡俱樂部加更)第一三三章 魏忠賢出手(求訂閱!)第一七一章 趙南星暫代工部尚書第二一九章 鳩佔鵲巢第四二零章 明君之路(求票求訂閱!)第五二零章 八步趕蟬第五四九章 遼東大戰的序幕第三十二章 陌生的鄒元標第一八一章 和皇后談人生第一零五章 終於等到這一天第五一五章 鬧騰得越大越好第五五二章 打給朝鮮他們看(盟主永恆自在天加更)第五八四章 你鄂爾多斯不想封王嗎?第五四五章 幾十秒真男人第三八四章 阮大鋮怒懟魏大中(掌門魑魅魍兩加更)第十九章 遼東李家第六六五章 朕替你們報馬尼拉慘案之仇第四五零章 和科爾沁結盟第二四五章 鳥槍換大炮第二六零章 福王造反第四五五章 請君入甕第五七二章 震撼人心!第五六三章 都想和大明爸爸聯姻第二七一章 安邦彥要造反!第二五六章 奢崇明造反了!第二五九章 去福王府拿人第一五一章 魏忠賢得留着第四一八章 皇帝也缺錢(三更求票!)第四三六章 布木布泰第六八三章 房樑下的一家十九口第六七零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五九二章 大丈夫橫刀立馬第二四二章 棒打羣臣!大禮儀之爭?第六八零章 天皇敗降(新年快樂!)第一七五章 洞房第三七一章 夏鎮失守第六六三章 大執政(求月票!)第五一三章 許顯純審人第一零二章 抉擇第一六二章 搞土地的想法第六四三章 合圍鄭芝龍第四六一章 我大明皇帝富有四海!第四四五章 吳克善被抓(日萬求賞!)第三五九章 京城的某個大人物第五五五章 撫順大捷第七零零章 漢城大亂,明軍維穩(盟主迪迪卡卡俱樂部加更)第五六八章 朱由校到瀋陽了第二零零章 文會第二十八章 高攀龍第三六五章 衍聖公,我們來救你!第六五零章 幕府將軍之位第二四四章 重複太祖榮光第三一六章 有錢的鹽販子第三四三章 大明的天下姓朱第六四五章 內務府和參謀處搶船第二九九章 張維賢進宮第一五四章 翻盤(盟主Cz、加更)第三五二章 山東不能亂第一八九章 國丈進宮第八十章 是否該徹查到底?第六九三章 在我心裡他已經是個死人了第一六七章 改科舉第六零三章 大明打工人第六四六章 鄭芝龍的命運第六四零章 朝鮮募兵第一二四章 東林黨盯上了皇帝第二十四章 孫承宗求見第一八四章 國丈和內務衙門第二六五章 陳奇瑜升官至京師第七十九章 擺明車馬第四一零章 打起來了第四零七章 自己人第二四九章 彈劾福王第四三零章 殺雞儆猴第五四八章 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第六零五章 魏忠賢和陳洪的首次合作第五零三章 造反的帽子就這麼扣上了?第六七七章 逼宮第一二八章 一份題本引爆了大明官場